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08 04:53:56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成績不能代表學生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借鑒!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看卡片說得數(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現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師:計算時,應根據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360,除數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三下冊第6?7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培養估算意識,能正確估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商是幾位數,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能正確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被除數的最高位可以商1)的筆算方法,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態度。

            通過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

            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通過比較除數和被除數最高位的大小來判斷商是幾位數。

            敎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激發興趣。

            師:(出示情境圖)你從中知道哪些信息?怎樣求動車平均每時運行多少千米?

            二、探究算理,學習新知。

            1。估算商是幾位數。

            師:那么怎樣解決這#問題呢?如何列式呢?

            生:888÷6(生說算式師板書)

            師:888÷6=?你會算嗎?我們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

            生1:我認為商是三位數,因為被除數的最高位是8,比除數6大,夠商1,所以商是三位數。

            生2:商是三位數,因為600除以6等于100,所以888除以6的'商一定大于100,因此,商肯定是三位數。

            一位數除三位數(被除數的最高位可以商1)的筆算方法888÷6=148(千米)

            先分整百,每份是100千米,商的百位上寫1,還剩200千米和十位的80合起來是280千米接著分。

            280千米接荇分,每份又得到40千米,第二次一共分了6×40=240千米,還剩40千米,和個位的8千米合起來是48千米,再接著分。

            48千米接著分,每份又分得了8千米,這次分完沒有剩余,所以在個位上商8,在豎式最下面寫0。

            答:動車平均每時運行148千米。

            三、課堂總結。

            1。估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商是幾位數的方法。

            看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夠不夠商1,夠商1。商的位數和被除數位數相同。

            2。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要注意:

            ①從百位算起;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數都要比除數小;

            ④當前一位有余數時要和下一位合起來一起除。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了解所有學生基本數學學習狀況;

            2、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

            3、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4、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到黑板上完成習題,表現優異者有小獎品;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內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出示商品標價牌,在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標價牌分成整數和小數兩類。

            請同學舉例其它整數的例子,以及小數的例子(兩雙手,一個鼻子;身高:1.65米價格:12.3元田徑比賽中的成績:12.91秒)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4、認識小數

            1)小數里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標價牌上的小數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課本中的習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

            5、測量一位學生身高

            1)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同學們可以自己先看書,再跟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想一想:為什么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4)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補充練習

            (1)填單位名稱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適當的數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7、對同學的錯誤之處進行講解,歸納易錯點

            教學難點(預期):

            1、小數的讀法,元角分的畫法,長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問題及分析:

            1、在劃分單位時不熟悉,容易做錯,盡量講慢一點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能正確進行計算。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 流,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類比、建立模型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

            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和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

            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豎式計算,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2.結合具體的情 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 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猴子們收桃子的'情景)同學們,這是什么季節?﹙秋天﹚秋天來了,果園里的秋桃也該收了,小猴子們在忙著收桃子。有兩只猴子早就摘完了,它們正忙著分桃子呢,不過,它們并不高興,眉頭緊皺,看來是遇到麻煩了,你們能幫助它們嗎?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 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展示情境,引導觀察,誘發思考。

            希望你們做個公平使者,幫它們分一分,使兩只小猴子都能滿意你們的分法 。

            利用“分桃子”這個情境,啟發、鼓勵學生探究分法,并說出這樣分的理由,解讀除法的意義。

            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重點解決“有6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

            (1)怎樣列式?

            (2)為什么這樣列式?

            2.學生獨立計算“68÷2”。

            3.在小組 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4.全班交流。

            ﹙1﹚擺一擺。

            每只猴子可以分3籃零4個,一共34個。

            (2 )60÷2=30 8÷2=4 30÷4=34

            (3)抽象概括。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估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商是幾位數,能正確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除數和被除數最高位的大小來判斷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學生板演豎式計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師: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商是幾位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主題圖,并提出問題:從北京到四平的鐵路全長888千米,動車運行時間約6時。平均每時運行多少千米?

            師引導思考:求“平均每時運行多少千米?”怎樣列式?同時引導學生列出算式:888÷6=□。

            引導學生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再算一算。

            學生交流估算:因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個三位數;或者先假設商是三位數,那么最小的三位數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數;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個三位數。

            師質疑并引導:到底我們估計的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指名學生上臺板演豎式書寫過程,師最后課件出示完整過程:

            888÷6=148(千米)

            2.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圖片,讓學生結合方格圖說一說豎式每一步的意思。

            先指名學生看圖說一說,再根據學生匯報加以說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豎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豎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豎式個位上商8.結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

            3.估一估商的位數。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估一估練習題。讓學生按照上面學習的方法來估一估下面三個除法算式的商是幾位數,并在小組內交流估計的'方法,再算一算驗證一下。

            4.小結:當被除數的最高位百位上的數字大于或等于除數時,商是三位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1題。

            (1)畫一畫,分一分,然后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在小組內交流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體交流訂正。

            2.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2題。

            (1)讓學生估一估每個算式的商是幾位數。

            (2)學生計算各題的商,并對照估計的商,初步判斷結果的正確性。

            (3)交流對照計算的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

            3.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3、4題。

            第3題,第(1)小題是求把685本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685÷5=137(本);第(2)小題是看584厘米里有幾個4厘米,列式:584÷4=146。

            第4題,先求一共有多少顆幸運星,用375+309=684(顆),再把這684顆幸運星平均分成6份,裝在這6個盒子里,列式:684÷6=114(顆),即為每個盒子裝的顆數。這里要注意的是,“送給幼兒園的6個班”這個條件是多余條件,在這里與所解答的問題無關。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除法。還學習了判斷商的位數,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字大于或等于除數時,被除數是三位數,商也是三位數。

            【教后思考】

            在求商的過程中,先讓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讓學生在除的過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百位上,然后嘗試列豎式進行筆算,并引導學生將前面掌握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計算上來,優化新知識的學習過程。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的過程。

            2、會計算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

            1、填符號、寫算式。師出示小黑板,呈現(1)組圖,先分別用數表示兩個圖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適符號的要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如:兩個圖形一樣大,兩個1/2合起來等于1。接著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寫出加法算式。接著鼓勵學生:你能寫出一個減法算式嗎?在學生交流寫出的減法算式時,重點了解學生是怎樣想的。

            3、(2)組圖可仿照上面進行。

            三、看圖列式計算:

            1、讓學生獨立觀察圖,說一說圖表示的意思。

            2、鼓勵學生寫出加法算式,并計算。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思路。

            3、看圖寫減法算式,仿照上述過程進行。

            教材只呈現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學時,還應啟發學生寫出1-2/3=1/3。

            四、練一練:

            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題,先鼓勵每個學生都講一講圖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問題,再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平均數例1、2(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

            3)使學生認識統計與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籃球,秒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進行一次拍球比賽,一二組叫開心隊,三四組叫幸運隊,每隊選出3名代表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個隊拍球的總數最多,哪個隊就為勝利隊。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1)每隊各派3名代表參加拍球比賽,每人拍5秒鐘

            師把各隊拍球的數量板書在黑板上(開心隊:9、13、14,幸運隊:12、14、16)

            2)生計算每隊的結果。師宣布:“通過比總數,開心隊拍了42個,幸運隊拍了36個,開心隊勝了。”

            3)這時老師請求加入乙隊,現場拍球5秒種,使乙隊拍球數增加了12個。老師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隊為獲勝隊(乙隊抗議)

            4)師: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辦法來決定勝負不公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比較這兩隊總體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師肯定其方法,告訴學生:當比總數不公平時可以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比較

            2)怎樣計算每個隊拍球的平均數?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計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學生計算結果(有余數時用近似數表示):幸運隊大約是12,開心隊大約是14———要使人數少的那隊平均數大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開心隊稱甲,幸運隊稱乙)

            1)師:求平均數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結:平均數=總數÷相應的總份數

            2)師以乙隊的平均數為例追問: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隊拍球的平均數

            師:你怎么認識理解12這個數?這個數與乙隊每個選手實際拍的次數相比,你有什么發現?是某某拍的嗎?是拍得最多的嗎?還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個,怎么變成了12個?拍得最少的怎么也變成12個?

            生:把多的給少的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把多的給少的,這樣就——(生接:平均了)

            3)師:平均數可能多于14個嗎?或者少于8個呢?(不可能,因為要多的給少的)

            4)師總結:平均數并不表示實際每個同學拍的,而是處于最多和最少中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只表示這個小組的平均水平,12這個數是8、13、14、12這一組數的平均數,它比較好地表示了這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5)同樣的方法分析甲隊的平均數,再次鞏固平均數概念

            6)師:當人數不相等,比總數不公平,是誰出現在我們的課堂?生:平均數

            師:此時此刻,你不想對平均數發自內心地說兩句嗎?

            生1:平均數啊平均數,你很公平。生2:平均數,你使不公平的事變公平了

            4.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平均數。像這次考試,老師會說我們班的平均分是94分,這個94分是每個人都考的成績嗎?(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給少的)如果用計算應該怎么列式?(全班的總分÷全班的人數)

            師:看來平均數不是一個實際的數,而是多的給少的,這才每個人一樣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師:學習了平均數能為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讓我們繼續研究

            (一)門票統計問題

            1)出示統計圖,學生觀察

            廈門五一期間鼓浪嶼售出門票統計圖

            師: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師:面對這么多信息,你還想了解什么?(讓生提問題)

            3)師提問: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門票大約多少張?

            a.讓生動筆列式計算

            b.集體訂正,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結合平均數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來再除以5

            4)師:大家計算得準不準呢?你們有沒有不同的方法驗證?

            啟發學生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進行驗證,結果平均每天售出門票1000張

            生:我從1300中拿出300張分給5日,從1100張中拿出100張分給4日,這樣每天售出門票都是1000張了。

            5)師讓同學給自己的方法起個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補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電腦出現一則信息:(出示小剛家各季度用水情況統計表)小剛家每季度用水分別是:16噸、24噸、36噸、27噸”

            請你幫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應該選擇下面哪個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學們形成不同意見

            1)師請代表說明理由:“題目讓我們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噸,一年有12個月”

            2)師電腦演示:÷4表示求每個季度;÷12表示求每個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師: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小剛家要節約用水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平均數=總數÷相應的總份數

            2)平均數不是一個實際的數,它在最多數和最少數之間,表示總體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過河

            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會有危險嗎?強調:平均水深的意義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師: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這些閏年的年份與4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請你推斷一下,下一個閏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閏年? 通過計算引導學生發現“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要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就可以用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數。 當學生按一般方法判斷2100年為閏年時,教師說2100年是平年。這是怎么會是呢?

            練一練:

            1、判斷下列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2)北京承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國 周年紀念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斷正誤。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

            (3)小華說:“我爸爸4月31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4)小明說:“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閏年。( )

            2、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視頻)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可以到網上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并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能力教學點: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驗年、月、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我們上課,你們高興嗎?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日子(教師板書講課當天的日期)

            師:我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組精彩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師:誰愿意把你熟悉的圖片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出示賽跑的圖片)

            生:賽跑

            師:你跑100米大約用多長時間?

            師:誰還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學生籃球比賽的照片)

            生:這是一場籃球比賽。

            師:你知道一場籃球比賽大約是多長時間嗎?

            生:40分鐘 師:誰還想來?(出示春節聯歡晚會圖片)

            生: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的圖片。

            師:你知道春節晚會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多長時間?

            生:春節晚會晚上8:00開始、12:30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3個半小時。

            師:你知道國慶節是在什么時候嗎?

            生:十月一日

            師:你從上小學到現在經過了幾年?

            生:三年。

            師:這些圖片都跟什么有關系?(時間)

            師:我們學過那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師:其實年、月、日是比時、分、秒更大一點的時間單位,它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

            二、觀察年歷,探究新知

            1、認識年歷。

            師:關于年、月、日的.知識,同學們可能已經知道了一些,誰愿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一講?

            生:(自由發言)

            師:是這樣子的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年的年歷卡片,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這些年歷卡片,看你們還能發現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學大月、小月。

            師:習慣上,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書:大月)。

            師: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個什么名字? 師: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們應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

            師:同學們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師: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你們能自己想想辦法嗎?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老師告訴你們幾個巧妙的記憶方法。 教師用課件出示左拳圖,介紹用左拳記憶的方法。

            師:為了更容易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你們還可以記住下面的歌訣。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 (教師說明:這里的“臘”是指十二月。)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記: 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3、教學平年、閏年。

            教師指出: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數很奇怪,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這是怎么回事呢?

            師:我不用看年歷,你要你說出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誰來考考我?

            生:自由說 師:我為什么不用查看年歷就能準確地判斷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這里面有什么規律嗎?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將閏年的年份涂成紅色。

            師:閏年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看能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并發現規律,并能總結規律。即: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一、 創設情景、構造例題:

            1、播放一段鼓號隊檢閱的錄象。(其中有隊列變換的片段)

            2、師: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舉行了鼓號隊的比賽,現在各個學校都在抓緊訓練,這是我們學校訓練的場景。(出示圖片)。

            (1) 看了這個隊形你有什么感覺?(很整齊);

            (2) 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隊列你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樣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這是他們出場時的隊形,如果要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你能否給他們提些建議?(進行隊形的變換)。

            3、出示:

            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場時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學生補充問題:可以排幾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場時”的隊形變換。

            (1)啟發猜測:

            ①不管隊列怎樣變換,什么是不變的?(總人數)

            ②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原來每行12人,現在每行16人,那行數與原來相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2)獨立嘗試,小組內交流方法。

            (3)交流匯報: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幾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規律。

            我們發現,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每行的`人數從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數從4行到3行,是減少了。你猜對了嗎?

            2、 探究“比賽中”的隊形變換。

            (1)在比賽過程中,他們還可以變換成怎樣的隊形,你能否幫忙設計一下?

            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 , ?

            (2)學生自主編題,同桌討論?

            (3)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幾人?

            <<<12>>>

            (4)猜測: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排的行數從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數與原來相比應該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5)計算驗證。

            (6)匯報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幾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較小結:

            剛才,我們解決了鼓號隊比賽中的兩個數學問題。(板書:解決問題)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總數。)為什么要先求出總數呢?(求出總數后我們可以用總人數÷每行的人數=行數。用總人數÷行數=每行的人數。)

            三、鞏固應用:

            其實象這樣用先求出總數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1、 請你解決。

            (1)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夏令營,如果租每輛乘48人的大客車,剛好需要3輛。后來聯系旅游公司,他們只能提供每輛乘36人的中客車,現在應該租幾輛車? (學生解答、評講。)

            (2)學校給每輛車上的36人配了3箱“農夫山泉”飲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幾瓶?

            ① 學生嘗試解答。(學生發現缺少條件,需要補充“每箱礦泉水多少瓶”)

            ② 怎樣才能知道“每箱礦泉水多少瓶”呢?(打開看一看;看外包裝)

            ③ 解答評講。

            2、 請你參謀。

            小明一家準備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車 每小時行80千米————15小時到達

            坐火車 每小時行100千米————?小時到達

            坐飛機 每小時行?千米 ————2小時到達

            (1)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學生選擇相關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種交通工具,說說你的理由?

            3、 請你當家。

            雙休日,小芳家來客人了,小芳幫媽媽去買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場信息。

            XX市場水果價目表

            品名 單價(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圓 8

            蘆柑 2

            媽媽給我的錢剛好買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樣買,正好把錢用完?

            (1) 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2)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買一種:(略)

            買兩種:(略)

            買三種:(略)

            (4)小結:不管怎樣買,都應該先求出一共帶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總數,再求出其他的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并能記住各月的天數。

            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協助學生記憶各月份的天數。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件東西,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東西?

            1、課件出示:

            一物生來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給它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日歷”出示某年日歷。

            2、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學習、生活了一天,就在日歷上撕下一頁。一天也叫做一日。

            說著,教師隨手板書:“日”字。

            (2)從1月1日開始,到撕下1月31日這一頁,要經過多長時間?

            學生答問后,教師板書:“月”字。

            (3)當我們撕下這本日歷的最后一頁,經過了多長時間?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年”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年、月、日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時、分、秒,都是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師:人一生下來,就與時間相伴,伴我們終老一生,在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里,經歷了許許多多非常有意義事件,并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些日子。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依次出示開國大典、申奧成功、植樹節、慶六一情景圖學生觀察并回答。呈現出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么時間?

            2、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

            如:教師節是幾月幾日?,香港回歸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是什么時間?等,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匯報。

            3、認識年歷

            (1)課件出示20xx年年歷。及問題。

            引導學生學著看年歷,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幾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書:1年:12個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7個)大月

            30天:四、六、九、十一(4個)小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在歡慶節日的時候,我們總喜歡掛上氣球,渲染出濃濃的節日氣氛,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吹氣球比賽,怎么樣?

            生:好!

            師:一、二組作一隊,三、四組作一隊,你們商量起個名字吧。

            一、二組:我們叫希望隊。

            三、四組:我們叫英雄隊。

            師:怎么比呢?

            生:兩隊同學都來吹,在規定的時間里,哪隊吹的氣球多,哪隊就獲勝。

            師:可老師沒帶那么多氣球來,怎么辦?

            生:每隊選幾個代表吧。

            師:各選幾人?

            生:選兩人。

            師:好,各隊再派兩個人拿好他們吹的氣球,時間為一分鐘。比賽結果:希望隊:4個6個。英雄隊:5個3個,希望隊(歡呼起來):我們贏了。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勝負的?

            生:比總數,希望隊共有10個,而英雄隊一共只有8個。

            師:還有別的比較辦法嗎?

            生:從希望隊的6個里拿出1個,將4個補齊5個,就正好與英雄隊的5個相等,而希望隊剩下的5個比英雄隊剩下的3個多,所以希望隊贏了。

            師: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的辦法。現在我正式宣布:希望隊獲得冠軍。(希望隊非常得意,齊說一聲“ye”,英雄隊有些不甘心。)

            師:看英雄隊的小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讓他也來參加吹氣球吧。比賽再次開始。

            師:算出結果。

            生:希望隊共有10個,英雄隊共有12個。師(熱情洋溢地)宣布:英雄隊獲得冠軍。(英雄隊歡呼起來。)

            希望隊(=地說):不行,不行,他們隊多一個人,我們隊也要加一個人。

            師: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比較才公平呢?

            生:我們隊也多加人。

            師:不增加人,有什么好辦法嗎?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生:把希望隊兩個人吹的氣球總數除以2,把英雄隊3個人吹的氣球總數除以3,再進行比較。

            師:為什么?

            生:這實際上是求出各隊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

            師:能列出算式嗎?

            生:10÷2=5(個)12÷3=4(個)。

            師:哪隊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生:希望隊。因為希望隊平均每人有5個氣球,而英雄隊平均每人只有4個氣球,所以說希望隊贏。

            師:英雄隊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后還可以再比。

            師:希望隊中“5個”氣球是誰吹的?

            生:誰的'也不是,“5個”表示平均每人吹的氣球數。

            師:這隊中最多的是幾個?最少的又是幾個?5個與它們相比怎么樣?

            生:最多的是6個,最少的是4個,5個大于4個,小于6個。

            師:可見,“5個”表示的既不是希望隊的水平,也不是最低水平,而是表示處在這個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叫做平均數。學生歸納求平均數的方法,即:總數÷份數=平均數。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1)各組同學將自己的年齡填入教師發的表格,求出小組的平均年齡。

            (2)請各小組匯報,比較出年齡組和最低年齡組,估算出全班平均年齡。

            2、情境判斷。

            (1)江寧一組的平均年齡是10歲,所以江寧一定是10歲。

            (2)小青的年齡是全班最小的,所以他的年齡一定小于他們組的平均年齡。

            (3)張俊一組的平均年齡是9歲,小禹一組的平均年齡是8歲,所以張俊的年齡一定大于小禹。

            四、聯系實際,拓展深化。

            1、嘗試練習。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家里擁有的家用電器的件數,請各組同學記在分發的統計表上,并算出每組家庭平均擁有的家用電器數。

            師:這是第三組同學家擁有的家用電器情況統計表,請同學們算一下,他們組平均每戶家庭擁有幾件家用電器。

            師:從第三組中平均每戶家庭擁有的家用電器件數,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生:人們擁有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多,耗電量也越來越大,我們要節約用電。

            師:你們的想法真好,家用電器為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資源,節約用電要從我做起。

            2、靈活求平均數。

            師:同學們,我想請我們班的歌手——方瑞為大家高歌一曲,你們現場打分,滿分是10分,每一組亮一個分。

            師:現在有8個分,你們認為哪個分最合適呢?

            生:要計算平均分。師說明在實際生活中,為了反映真實水平,有時計算平均分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算平均分。

            生:去掉一個分10分和一個最低分7分,列式計算是:(10+10+8+9+8+9)÷4。

            師:方彎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咱們班的小飛身高135厘米,不會游泳,如果他去那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

            生:我認為小飛能去游泳,因為小飛身高135厘米,而湖水深度只有110厘米。

            生:我認為小飛不能去游泳,因為湖水的平均深度是110厘米,最深處可能大于135厘米,所以小飛去游泳有危險。

            五、總結評價、自布作業。

            師: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或遺憾?你準備給自己布置什么樣的作業?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平均數,如何求平均數。

            生:令我遺憾的是:生活中還有許多求平均數的問題,這節課沒有做,課后我要去做一樣。

            生:我要求出我前幾個單元的數學平

            生:我要求出我們小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6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7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8

            教學內容:教材第9頁例5及練習二第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3.使學生敢于、樂于和他人交流。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識,誰來和大家說說?

            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也會用到。

            二、進入情境,運用新知

            1.出示第9頁例5彩圖。

            這幅圖畫了些什么?

            2.通過指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說說各場館所在位置。

            同桌互相問答。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小結:我們在參觀游覽的時候,先辨別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場館和設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問路,要把行走路線說清楚。

            三、鞏固運用

            1.第9頁“做一做”。

            2.小游戲:問路(第11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第12頁第5、6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9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0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 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7

          關于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28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優秀數學教案10-11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人教版下冊三年級數學教案02-16

          【薦】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9

          【熱門】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9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3-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亚洲国产资源动态gif | 亚洲日韩制服中文2021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视频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