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自然》教案設計

          時間:2021-06-13 11:05:52 教案 我要投稿

          《感受大自然》教案設計

            導學目標

          《感受大自然》教案設計

            知識目標: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

            ②鑒賞大自然美的方法;

            ③環境問題的涵義及危害。

            能力目標:

            ①培養鑒賞自然風景的能力;

            ②增強對人與自然不和諧之音的認識;

            ③提高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進親近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②樹立正確的自然館,于大自然和諧相處;

            ③提高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敢于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教學重點:怎樣鑒賞大自然之美;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教學難點:

            怎樣鑒賞大自然之美。

            課時安排:

            計劃用2課時授完。

            第一課時(總第6課時)

            教學內容:

            講授本課第一框題——感受大自然之美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語:(詳見教材P32引言)

            2、板書課題: 第十二課 感受大自然

            二、講授新課

            板書: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1、 美麗的大自然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32頁)

            圖片1:草原秀色 圖片2:黃果樹瀑布

            圖片3:三峽風光 圖片4:泰山雄姿

            搜集與交流:

            以“美在大自然”為主題,搜集有關資料,包括圖片、詩歌、散文、歌曲等。分組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感受大自然之美,并精選資料在全班展示。

            談一談:

            每個人都有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自己認為大自然美在哪里?

            (1)美麗的大自然(大自然之美的內容)

            ①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美麗無窮

            宇宙之美在其“神秘”!在浩瀚神秘的宇宙世界,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是太陽系,在太陽系以外還有更大的星系——銀河系,以及更遙遠的河外星系。在晴朗的夜晚,抬頭遙望,輕紗薄霧般的銀河里流動著閃爍的群星,構成了太空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學生朗讀教材,從中感受其無窮的魅力)

            ②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紛呈

            生物世界的美在其“奇妙”!魚翔淺底、鷹擊長空、鮮花怒放、鳥兒歌唱,河流、天空、大地、森林無不顯現著生物世界的美;陽春三月燕子銜泥、炎夏六月荷花滿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嚴冬臘月紅梅飄香,無不展示著春、夏、秋、冬四季生物世界之美的奇妙。 ③大自然風光秀麗,美景如畫

            (學生朗讀教材,去感受領略其中之美)

            ④美麗的大自然對我們的益處

            美麗的大自然對我們有哪些益處呢?

            美麗的大自然給我們以無窮的精神享受,帶給我們歡樂,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精神生活。

            名片欣賞:(見教材P33——34頁)

            海 上 日 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穿上只有及其德響聲。

            2、訪談:怎樣欣賞大自然之美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34頁)

            圖1:北國千里冰封 圖2:南國秀色

            說一說:

            自己在圖片中看到的大自然之美,自己在鑒賞大自然美景時,有什么經驗? 教師講述:

            自然美是我們經常能夠欣賞和感受到的,如朝霞的絢麗、月光的皎潔、大海的浩瀚、雪山冰川的險峻、原始森林的蒼茫、花草蟲魚的可愛,大自然給我們提共了無限寬廣的審美領域。

            相關鏈接:(見教材P35頁鏈接材料)

            自然美是變化和發展的,它隨著人們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隨著自然不斷被人們的勞動所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復雜起來了。當大自然成為人類可親可近的朋友時,山水樹木不僅是勞動生產的對象,也是人們休息娛樂的場所。這時人和自然的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大自然才能成為人類的審美對象,成為美的自然。

            教師講述:

            人與自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越來越強烈,自然美變化和發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特別是作為我們中學生關于大自然之美,還有好多問題搞不清楚。

            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學會鑒賞大自然之美。

            (1)自然美的分類(P35頁)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材P35頁第一、二段內容,思考討論)

            議一議:自然美分為哪兩類?

            自然美分為兩種:

            一種是經過人們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對象。

            例如:春天生機勃勃的秧苗、秋日金黃的碩果,綠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各種巧奪天工的林園。

            另一種是未經直接改造的自然。

            例如:浩瀚遼闊的星空、廣闊的大海、起伏的山川等。

            (2)怎樣鑒賞自然美(P35頁)

            鑒賞自然風景,要注意觀賞的距離、角度、時間,還要發揮人們的想象力

            ①觀賞的距離:(P35—36頁)觀賞風景時,如果我們要觀賞全景,就需要有一定的距離,

            才能見其全貌和整體的.美。如果要觀賞局部的美,距離要近些。

            ②觀賞的角度:(P36頁)觀賞風景的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觀賞效果。比如,“橫看成嶺

            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③觀賞的時間:(P36頁)觀賞風景還有一定的時間性。

            (3)自然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P36頁)

            (按教材簡述)

            由此可見,我們中學生應該走進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無盡的美中更加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37頁)審美交流

            圖1:泰山遠景 圖2:泰山日出

            談一談:泰山美在哪里?

            泰山——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

            雄偉壯麗的泰山,中國的五岳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故稱“岱宗”。它象頂天立地的巨人,巍巍峨峨雄峙(zhi)在海濱的山東省中部。泰山山脈沿黃河南岸延綿二百多公里,其極頂——玉皇頂,稱天柱峰,海拔1545米,泰山的余脈起伏于齊魯天地之間,青山連綿。莽莽蒼蒼,氣勢蓬勃。

            泰山的自然景致有其獨到之處,它的一峰一嶺、一草一木都被古代人審視過、命名過、加工過。因此,泰山的自然景觀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化 內涵,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盧卡斯先生考察了泰山后說: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了,它使國際自然協會的委員們大開眼界。泰山使我們認識到必須要重新評介自然與人的關系。這就是泰山,它伴隨著華夏民族從遠古走來,它記錄下我們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就像一座豐碑,一部巨著,在無言地彪炳著我們這個東方古國所走過的不尋常的歷程。泰山,是著名的中華文化山,中華民族的精神

            象征,華夏歷史文化的縮影。

            三、我的收獲

            本節課應掌握得知識點:

            ①大自然之美的內容: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無窮;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紛呈;大自然風景秀麗,美景如畫。

            ②美麗的大自然對我們益處:給我們無窮的精神享受,帶給我們歡樂,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

            ③自然美的分類:一種是經過人們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對象;另一種是未經直接改造的自然。

            ④怎樣鑒賞自然美:要注意觀賞的距離、角度、時間,還要發揮人們的想象力。

            四、課后作業

            1、預習第十二課第二框內容

            2、完成《學海導航》P21——22頁,十二課第一框練習題。

            第二課時(總第7課時)

            教學內容:

            講授本課第二框題——人與大自然的不和諧之音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

            情境材料一:(見教材P37頁圖片)

            圖1:濫捕濫殺 圖2:亂砍濫伐

            圖3:大氣污染 圖4:水污染

            (指導學生看圖,交流)

            探究討論——

            ①看了上面的圖片自己有什么感想?

            ②對目前大自然面臨的威脅自己知道多少?

            2、板書課題: 二、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之音

            二、教授新課

            1、自然物種在減少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38頁)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近600種鳥、400多種獸、200多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植物瀕于滅絕。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了有關物種滅絕的驚人信息:……

            討論交流——

            讀完上述材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導致大自然物種減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種的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影響?

            教師講述: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時每刻,都有某個物種在滅絕或瀕臨滅絕,而且滅絕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探究討論——

            ※ 造成物種滅絕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危害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 共同歸納:

            原因:人為因素、不可抗拒的歷史及自然災害因素

            影響: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危及人類自身。

            教師小結:

            造成物種滅絕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歷史及自然災害因素外,還有人為因素,特別是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利用。

            人類的這種肆意行為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必然會危及人類自身, 比如:全球化氣候正在變暖,溫室效應逐漸增強;土壤過分流失與土地沙漠化擴展嚴重;森林資源日益減少;臭氧層的不斷耗損,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動植物資源的急劇減少,淡水供給不足,水源嚴重污染等,人類正面臨自我毀滅的危險。

            為此我們呼吁——珍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吧!

            體會與交流——

            捕殺、食用野生動物有什么危害?

            2、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39頁)

            近年來,隨著張家界旅游業迅速升溫,一大批供游人食宿、娛樂、休閑、購物的樓堂館所蜂擁而起。這些建筑與周圍的青山綠水極不協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產委員會的專家到張家界考察時,發現景區內城市化嚴重,破壞了景區的環境和自然景觀,要求限期拆除。否側,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這塊金子招牌將被摘除。面對聯合國亮出的“紅牌”,張家界人痛定思痛,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拆遷,此次拆遷將耗資3億多元。

            20世紀50年代初期,黃山和新景區建筑面積只有2000平方米;80年代中期,約為7萬平方米;90年代中期約為17萬平方米;而到2001年,則達到20萬平方米。尤其是近10年來,黃山 核心景區新建、改建和擴建了大量賓館、飯店、招待所和職工宿舍等。種種人工設施極大地破壞了黃山的自然景觀。

            在全國許多風景名勝區均存在這類問題,有的地方比張家界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缺乏科學規劃,在核心景區內隨心所欲亂建賓館、商店和娛樂設置,不惜以犧牲生態環境去發展旅游經濟。

            討論交流——

            我們如何認識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的情況?

            自己還知道哪些自然景觀遭人為破壞的事例?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3、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39-40頁)

            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經蕩然無存了。森林正在以每天375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積和起來大約有14萬平方千米,接近一個山東省的面積。…… 討 論:自然環境對我們的生存與生活有什么影響?

            想一想: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環境狀況滿意嗎?

            交 流: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經歷,談談對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

            (1)什么是環境

            (環境是我們生產、生活的場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2)什么是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生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3)環境問題的危害

            共同歸納:

            環境是我們生產、生活的場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環境問題是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生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實踐活動——(見教材P40頁)

            行動起來,調查當地的環境狀況

            調查反映出來的環境問題: 。 我的建議:。

            三、我的收獲

            本節課應掌握得知識點:

            ①造成物種滅絕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歷史和自然災害因素外,還有人為因素,特別是人類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利用。

            ②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的情況日益嚴重。

            ③環境問題的涵義: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 ④環境問題的危害: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⑤保護環境,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課后作業

            1、預習第十三課第一、二框內容

            2、完成《學海導航》P22——26頁,十二課第二框練習題。

          【《感受大自然》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感受大自然》教案設計08-24

          感受大自然作文09-07

          感受大自然的美03-13

          感受大自然的作文05-25

          大自然感受的作文03-13

          感受大自然作文07-18

          感受大自然的春天08-27

          大自然感受作文08-20

          感受大自然作文「精選」05-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看免费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 自拍中文本土欧美色 | 中文少妇按摩久久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