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模板(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 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演示設疑:兩支鉛筆落在地上,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圖形?(教師兩只手各拿一支鉛筆,同時松手,兩支鉛筆落在講桌后面,不讓學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嘗試探究:先獨立思考,用小棒擺一擺;再在小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大家把不同的擺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
3.展示分享: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討論: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得出結論:把小棒的位置稍微變動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圖形,情況有很多種。
教師從中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圖形并畫下來,作為研究的對象。
設計意圖:通過對兩支鉛筆落在地上,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圖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兩條直線存在相交、不相交的兩種可能。
二、分類比較,掌握特征
(一)圖形分類。
課件出示:
1.嘗試把老師畫在黑板上的圖形進行分類。
要求說出: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同組小伙伴互相交流,請組長歸納小組的觀點并匯報。
可能出現:
生:①和④是一類,因為它們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類,它們沒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類,因為線是斜的,④的兩條線是橫平豎直的,可以單獨是一類。
(學生如有交叉這樣的說法,引導表述為數學語言相交,并說明相交的一點是交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這四幅圖的分夾,學生對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于沒有分類標準的限制,孩子們的想象任意馳騁。
2.把鉛筆想象成直線,再次分類。
引導:生活中很多物體是線段,像剛才我們研究的小棒、鉛筆,假如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就成為了直線,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假如把這幾幅圖中的直線無限延長,又該怎樣分類呢?
生:①和④是一類,因為它們已經相交;③是一類,因為這兩條線延長后肯定相交;②是一類,因為圖形的兩條線無論怎樣延長都不會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類,無限延長后它們會相交;②則無點;而②號圖形中的兩條線無論怎么延長都不會相交。
揭示:研究兩條直線位置關系不僅要看表面現象,更要注重實質。
生:③號圖形中的兩條線延長后會相交,有一個交點;而②號圖形中的兩條線無論怎么延長都不會相交。
設計意圖:當直線的特點賦予其中,這幾幅圖的分類則有了明確的指向,學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結論。
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可能。
(二)認識平行。
1.介紹: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板書:互相平行 平行線
說一說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閱讀課本第39頁,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平行。
2.我們每天都和平行線打交道,說說哪些物體或圖形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教師適時出示:
3.強調同一平面。
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請學生在長方體上找平行線。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在同一個平面內也不相交的兩條線,提問:這兩條線是互相平行嗎?
得出結淪:研究平行線要在同一平面內。
4.判斷:哪幾組線互相平行?哪幾組線不是平行線,為什么?
(三)認識垂直。
以下三幅圖,老師已將它們分類,認真看、仔細想!老師是按照怎樣的標準進行分類的'?靜思后小組內交流。
啟發:兩條直線相交,形成了幾個角?這幾個角有特點嗎?(用三角板的直角驗證圖④中的直角)
1.得出結論。兩條直線不僅相交而且形成了直角,數學上是怎樣描述的?看書第42頁。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互相垂直、垂線。
2.互相說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3.練一練:你能找到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
設計意圖:在動手擺兩支鉛筆的位置、圖形的分類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平行線垂線。采用學生看書自學、在實物圖片上找、判斷等方法,學生的感性認識得到強化,從而逐步認識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特征。
4.判斷:哪組線是互相垂直的?哪組不是?為什么?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一)找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
引導:我們天天都在和垂線與平行線打交道。你們看書本封面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相對的兩邊是互相平行的。同學們想一想、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發現告訴同組的同學。
(二)下列圖形上有幾組平行線和垂線?
( )組平行線( )組平行線( )組平行線
( )組垂線 ( )組垂線 ( )組垂線
(三)折紙:你能折出有平行線和垂線的圖形嗎?
1.引導:同學們在平面圖形上和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組平行線和垂線,那要是給每個同學一張不規則紙,你們能動手折一折,折出具有垂線與平行線的圖形嗎?
2.展示分享。
四、反饋評價,全課總結
同學們,你覺得這節課里你表現得怎樣?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平行與垂直的概念,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點。
2、通過想象活動,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3、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構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教學難點
經歷概念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具準備課件、白紙;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記號筆。
教學流程教學流程
一、畫圖引入師: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會有哪幾種情況?
師:現在把你想到的情況畫在紙上。
(學生畫圖,老師巡視,畫垂直的指導標上直角符號,找出典型作品6幅貼在黑板上)
1 2 3 5 4 6師:為了方便后面的研究,給每一個圖形編上號。
二、探究新知
(一)圖形分類,認識“平行”與“垂直”
1、獨立分類師:(課件出示)誰把研究建議讀一讀?研究建議:
請你根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把這些圖形分類。(用序號表示)
(2)想一想:你為什么這樣分類?師:要求明白了嗎?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完成分類。(師巡視了解分類情況)
2、分層展示,交流中認識。
第一層:處理延長后相交。
師:(四類)把你的分類結果擺一擺、說一說分類理由。
1 2 3 5 4 6師:對于這樣的分類,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是問題?(課件演示)你怎么知道這兩條直線會相交?預設: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窄。
師:看來兩條直線相交與延長后相交,這樣的兩種位置關系可以分成同一類。
第二層:處理相交成直角師:誰還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二類):相交成直角也是兩條直線相交。
師:確實如此,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只是相交中的一種特殊情況。
第三層:分類認識“平行”與“垂直” 1 2 3 5 4 6師:怎樣分類才合理呢?(正確):擺圖片,說一說分類理由。
師:我們用分類的方法更好地辨析了圖形的特點,在分類過程中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成兩類——相交和不相交。今天我們只研究其中比較特殊的兩種情況:“平行”與“垂直”(板書)
3、歸納總結揭示概念師:(找一找)哪組是平行線呢?(說一說)什么是平行線?預設: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師:是這樣嗎?我們一起看看數學上是怎么說的。
(課件)指生讀: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平行線、互相平行)
師:你認為哪些詞比較重要?生:同一平面、不相交、兩條直線師:你怎么理解互相平行?能舉例說說嗎?指導讀寫:(在圖上標出a、b)a與b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板書a//b)
師:(找一找)哪組是互相垂直的呢?(說一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師:數學上又是怎樣說的?(課件)指生讀: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板書:互相垂直)
師:你認為哪些詞比較重要?生: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師:你又是怎么理解互相垂直的?舉例說一說。
指導書寫:(在圖上標出a、b)直線a與直線b互相垂直,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板書a⊥b)垂足習慣用字母O表示。
(二)理解概念,揭示本質1.自主探究師:我們不僅要知道什么是平行線和互相垂直,還要知道它們的'特征,下面我們就進一步研究“平行”與“垂直”。
師:請你拿出自主學習單,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單上的任務。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2.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
(1)探索平行部分。
第一組匯報后,問:誰有問題?師:哪組把你們的新發現再說一說?預設:平行線之間寬度都一樣。
師:平行線之間的寬度都一樣,在數學上,我們叫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課件演示)
探索垂直部分一組匯報后,問:誰有問題?師:誰有不同的驗證方法?師: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更精確,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較更快捷,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就可以)
(三)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首先通過分類,認識了平行線和互相垂直;
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研究,進一步理解了平行線和互相垂直的特點。
三、練習鞏固四、課堂小結師:
這節課有哪些收獲?生自由發言。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 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紙片,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導入: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直線,知道了直線的特點,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直線的有關知識。
(一)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紙,如果把這個面兒無限擴大,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又出現一條直線。想一想,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學生想象)
(二)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這樣的白紙,現在咱們就把它當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把你剛才的想法畫下來。注意,一張白紙上只畫一種情況。開始吧。(學生試畫,教師巡視)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種情況
師:畫完了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們組誰的想法與眾不同?(小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的想法展示給大家看看?
(小組展示,將畫好的圖貼到黑板上)
師:仔細觀察,你們畫的`跟他們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可以上來補充!(學生補充不同情況)
(二)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匯報分類情況。
預案:
a.分為兩類: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b.分為三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的一類;
c.分為四類:交叉的一類,快要交叉的一類,不交叉一類,交叉成直角的一類。
當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出現交叉一詞時,教師隨即解釋: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2.引導學生分類。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為相交、不相交兩類。
(學生說出自己小組的分法后)師:對于他們小組的這種分法,你們有問題嗎?
設想:當出現b情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想象直線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并把直線畫得長一些,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時,無法把直線全部畫出。
當出現c的分法時,開始同b的做法一樣,先使學生明確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再使學生明確分類時要統一標準。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這樣分類是以相交與否為分類標準。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據兩條直線相交后所成角度來分類的。二者不是同一標準,所以這種分法是不正確的。從而達成分類的統一,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
總之,在分類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看似兩條直線不相交而事實上是相交的情況。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請一兩名學生動手畫一畫,從而達成共識。
三、歸納認識,明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師:那剩下的這組直線相交了嗎?(沒有)想象一下,畫長點,相交了嗎?(沒有)再長一點,相交了嗎?(沒有)無限長,會不會相交?(不會)(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知道為什么要加互相嗎?(學生回答)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學生試說不完整的概念)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畫兩條直線會出現幾種情況?
(二)提示垂直的概念
師:咱們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
師:你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個直角)
師: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況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
師:你是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了四個直角呢?(學生驗證:三角板、量角器)(板書:成直角、不成直角)
師: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試說后指名回答)(課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練習鞏固,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后教師可適當添加一兩個沒想到的例子。
2.我們看看運動場上還有這樣的現象嗎?(出示主題圖)
3.咱們看看幾何圖形中有沒有垂直和平行的現象?(出示幾何圖形)
五、拓展延伸,發展空間觀念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條直線。
1.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平行。觀察發現規律。
2.擺出兩根紅色小棒與綠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條直線跟綠色小棒垂直。觀察發現規律。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 4
課題與教學內容
課本頁130——133的內容,完成相應的練習。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認識垂線,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義;認識平行線,理解“互相平行”的含義。
過程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多媒體的使用,使學生經歷對垂線和平行線的理解過程,會畫垂線和平行線。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作圖能力、及空間觀念。態度情感 培養學生規范作圖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札記
幾何圖形的教學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因為它貼近生活,應用于生活。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兩種特殊情況,它們在日常生活中隨外可見。但是從幾何學的角度如何確切地理解這兩個含義,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注重生活問題數學化,培養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廣義數學思想;注重數學問題生活化,培養“人人都能學好數學的大眾數學思想。通過合作學習,鼓勵創新,大膽質疑,讓學生在學習中體現自我。
本小節存在問題如下:
1、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地給已知直線做垂線,如 ;
2、有些學生在給過某點的直線做垂線或平行線時卻不過某點,如: 。 。 ;
3、做垂線或畫長、正方形時不畫垂足、不標明長和寬等。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預設教學路徑預計學生活動備擇方案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 引導理解什么叫“互相”。
2、利用兩根木條制成的活動學具做游戲。
二、探究新知
1、揭示垂直的概念
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
強調:“互相垂直”是對兩條直線說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是垂直的
練習。(課件出示)
小結: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垂直的`關鍵是兩條直線相交是否成直角,與直線的放置方向無關。
師: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
(1)生和老師一起做,回答:
這兩根木條相交形成了幾個角?分別是哪種類型的角?
(2)兩根紙條的交點不動,轉動其中的一條,使∠1變成直角。這時∠ 2、∠ 3、∠ 4變成了什么角?為什么變成了直角?
結合圖示,學生進一步理解,并在小組內互相說說什么叫“互相垂直”、“垂線”、“垂足”。
說一說下面的哪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爭相舉出例子。
此部分也可以用動態課件來演示。
可讓學生拿學具到邊來演示。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有關定向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多種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主題圖
六、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出示情境圖。
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么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
2、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①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么好處?
②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么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質疑:
1、知道吐魯番在大本營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小組討論: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證賽手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標: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度
練一練:你說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
討論: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決問題,尋找得出距離的方法。如果你的賽車每小時行進200千米,你要走幾小時能到達考察地?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試一試解決。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
(三)、教學例1
1出示例1.
教師:東偏北是什么意思?東偏北30°表示什么?起點到終點的這一條線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這樣敘述:1號檢查站在北偏東60°,距離起點大約1千米的地方。那1號檢查站改畫在什么位置上?
(讓學生發現這兩種說法所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
請你在這一副圖中標出一個2號檢查站:東偏南30°,大約走2千米。
2號檢查站能不能換一個說法呢?(南偏東60°,大約走2千米)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2完成第20頁“做一做”。
(四)、練習:
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衛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巡洋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魚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課后延伸
游樂場要新建兩個游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標:位置。
(六)全課總結
(七)作業布置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
3、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重點: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難點: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彩筆、小棒、方便貼、三角板、直尺、手工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白紙,把它看成一個平面,想象平面內有兩條直線,想象兩條直線什么樣子?
二、探索比較,掌握特征
(一)動手操作,反饋展示。
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彩筆畫在紙上,畫完后,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展示黑板上。
(二)小組討論交流,探索圖形特征。
1、嘗試把畫出的圖形進行分類。
把作品編號。
小組合作交流,哪幾號作品分成一類。
老師巡察指導。
小組代表上黑板進行分類。
說明理由。
不同分類方法,說明理由。
怎樣判斷相交還是不相交?
3、引入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內,永遠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什么?
學生總結歸納平行的概念。
分析概念,怎樣理解互相平行?
垂直概念
相交的兩條直線形成了什么?
出現了哪些角?
哪些作品形成了直角?怎樣知道它是直角?
在同一平面內相交形成直角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什么?
學生歸納總結。
相交點叫什么?
同一平面內,研究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板書)
(三)擺一擺
1、拿出一根紅色的和一根綠色的小棒,擺一擺使它們互相平行,再擺一根紅色的小棒使它和綠色小棒平行,看看兩跟紅色小棒發現了什么?
2、擺一跟綠色的和一根紅色的使它們互相垂直,再擺一根紅色的小棒使它和綠色小棒垂直,看看兩根紅色小棒你發現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生活中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操場上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3、幾何中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四、全課總結,完善認知
同學們,你覺得這節課里你表現怎樣?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課后作業:P651、2
【小學四年級數學平行與垂直教案】相關文章:
垂直與平行教案07-16
《平行與垂直》教案10-09
小學數學說課稿《垂直與平行》01-03
《垂直與平行》優秀教案06-27
小學 “垂直與平行” 教學設計07-15
垂直與平行說課稿08-05
《垂直與平行》的說課稿09-21
《垂直與平行》說課稿08-15
《垂直與平行》數學說課稿(精選11篇)10-21
四年級數學《垂直與平行》說課稿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