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

          時間:2021-06-20 16:58:0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

            1明確說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2.掌握說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3.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

            2.學習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3.掌握說明順序。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

            2.掌握說明順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先來欣賞圖片,第一張恐龍化石、第二張三葉蟲化石、第三張自然界中的沉積巖。(屏幕顯示)。我們看到的這些巖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時,還記下了時間的痕跡。那么,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的腳印》。(屏幕顯示標題)

            二、識記字詞

            腐蝕(shí)渾濁(zhuó)山麓(lù)海枯石爛(kū)

            粗糙(cāo)龜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們大聲齊讀一遍。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打開書63頁。《時間伯伯》這首小詩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緊扣題目。我們一起來看正文。請同學們給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標上序號。

            明確: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提綱如下:(屏幕顯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521)巖石的厚度和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

            2.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那么,巖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看我們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獨句成段,引出下文。從結構上講,這是一個過渡段。

            請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得同學讀第六自然段。讀得好極了。

            本段點明了物質時刻都在運動著這一普遍規律。巖石的運動規律是什么?

            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巖石。這是總起段。

            巖石從被破壞到生成新的巖石,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研讀課文8至18自然段。看巖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邊讀邊討論并用筆勾畫出其中的重要環節。

            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巖石

            (學生復述、點擊,顯示流程圖)

            這是一幅沉積巖的圖片,巖石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一層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據層與層的順序,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我們研究巖石的形成過程是為了說明什么?

            巖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

            這是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

            3.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保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請大家分組討論并閱讀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問題: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①巖石記錄了地殼的活動②巖石記錄了氣候的變化(插入說明方法:舉例子)

            ③巖石記錄了古代生物狀況④巖石記錄了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

            ⑤巖石記錄了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學生總結,屏幕顯示)

            小結:普普通通的巖石上,竟有著如此豐富的歷史記錄。可以說,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

            4.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巖石有了新的認識,了解這些內容對現實生活有什么意義?(教師朗讀最后一段)大家邊聽邊找出答案。

            明確:增加知識、尋找寶藏,造福人類(屏幕顯示)

            總結: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后寫了讀懂巖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事物內在聯系、逐層進行說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四、品味說明語言

            1.說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說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如: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巖石。

            (大屏幕顯示。插入說明方法:列數字)

            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大屏幕顯示)

            2.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的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點擊,顯示)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請你找出文中的擬人句,并用我喜歡句(段),是因為的句式說話。(屏幕顯示,適時點評)

            五、拓展遷移訓練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巖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保存歷史的記錄。可以說,

            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巖石是大自然的語言。

            巖石還可以比作什么?請你用巖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顯示)

            六、結束語

            大家說出的這些比喻句,新穎、貼切、生動、形象。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巖石記錄時間、保存歷史痕跡的功能。其實,除了巖石,大自然還有許多記錄時間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努力讀懂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更好地造福人類!

            七、作業

            1.找出本文的過渡段并簡要說明其作用。

            2.根據你對巖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爛為題,寫一篇短文。

          【小學語文《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08-25

          《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08-10

          《時間的腳印》優秀教案設計(精選7篇)07-06

          時間的腳印教案精選03-19

          時間的腳印教案04-06

          《時間的腳印》說課稿02-08

          小學語文和時間賽跑優秀教案設計09-02

          有趣的腳印教案設計03-24

          《時間的腳印》閱讀答案01-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 | 五月亭亭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