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案

          時間:2022-06-01 16:02:34 教案 我要投稿

          山中訪友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中訪友教案(通用13篇)

            山中訪友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2、 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構(gòu)思;

            3、 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nèi)容,猜測作者創(chuàng)作內(nèi)容。

            教師總結(jié):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感悟內(nèi)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2、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橋老朋友 樹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云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宅院、一個村落墟里,作者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員。哲人們在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曾作過最高意義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這種哲理性的話也不難理解,人這所至,無不打上人的印記;人的發(fā)展理應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從自然景物幻化成親朋好友來看,我們看到了自然的人化;從作者身心徹底放松,對自然景物的親近與賞識,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與自然同化,即通過回歸的方式進入同化的境地

            研讀賞析: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令你有所感觸,請你找出來,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美麗的風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

            在物質(zhì)文明急速發(fā)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歸自然的遠足該是多么的珍貴,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純凈的自然則更是珍貴。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圍墻、柵欄,樹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種標牌,由導游引來成百上千人踐踏、污染,這種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馬路旁邊或在水泥地中間種上一片紅綠花樹,這種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帶著各種欲念進入自然場地,拍張照片表示到此一游,這不是回歸;即使帶著畫家、詩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卻只是像旁觀者似的張望一下便回家創(chuàng)作起來,也不是真正的回歸。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凈化心態(tài)與意向。人們啊,不妨一試,不騎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面對山水林木飛禽走獸呼喚一回親朋好友,放下紅塵負載輕松自然地進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為物抑或物之為我,這才是真正的回歸,或曰與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這樣的回歸與同化,足以永銘心間。

            課后記: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努力幫助學生們樹立一種環(huán)保意識,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學生很喜歡這篇文章,讓學生仿寫一篇小文章,他們寫得很生動。

            山中訪友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同學們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山中訪友》是一篇詞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學時以“審美”為切入口,按照美的規(guī)律從審美角度進行閱讀設計,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創(chuàng)設審美的閱讀情境,喚起同學們的美感情趣,使同學們獲得美感體驗。在具體的教學中以課文為本,以緊扣品讀字句為前提,領著同學們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發(fā)美的心聲,以此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審美想像、審美情感、審美意識,激發(fā)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學的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語段,

            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的重點

            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教學的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細膩的描寫),學習運用。

            四、教學的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五、教學的步驟

            一、走近山中:

            1、導入新課:

            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百花爭艷的時節(jié)出去踏青訪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時還會留下一個好記憶。因此,我特地為大家請來一位導游,他是李漢榮作家。(課件顯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導滿懷好心情帶我們到“山中訪友”。(課件顯示課題)

            2、播放課件《山中訪友》,同學們觀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同學們走進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為下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交流打下基礎。)

            二、走進山中: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件顯示問題)

            (1)作者滿懷好心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誰?(同學們答,師板書: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云、懸崖、瀑布、云雀、落葉、老柏樹、歸鳥等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點,理清思路。)

            (2)這些“朋友”我們平時也常常見到,我們通常稱之為什么?(景物)

            文章寫的是作者“山中觀景”的過程,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呢?

            這兩個標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區(qū)別?用心體會,認真思考。

            (3)同學們暢談看法。

            (4)教師小結(jié):用朋友稱呼山中的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與它們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把景物寫活了、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設計意圖:是引導同學們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1)作者喜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還可以從哪些詞語、句子中感受出來?

            (2)作者是“訪友”而非“觀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進一步感受出來?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同學們于誦讀中,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培養(yǎng)同學們良好的語感。)

            同學們可能找到的好詞好句有:

            (1)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由第三人稱變?yōu)榈诙朔Q。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老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2)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擬人手法,既抓住古橋形狀的特點,又寫出古橋鞠躬盡瘁為人類服務的奉獻精神。)

            (3)走進樹林,鳥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喚”和“交換眼神”,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感覺特別的親切。)

            (設計意圖:在同學們列舉句子時進行引導,讓同學們對一些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分析、感悟、閱讀理解并通過朗讀加深體會。)

            3、欣賞品味,領悟感受

            在作者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們自己的生命,在朗讀中,哪一樣景物深深地打動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靜心默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動人的畫面,并且給畫面配上色彩和聲音,讓畫面在腦中動起來;也可以聯(lián)想生活中或者書中,影視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詩情畫意的畫面,好,請進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歡、最令自己感動的景物,欣賞領略語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自己喜歡的景物的語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為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景物,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為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們的表述,反映他們對于課文語言的理解和領會,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在同學們描述的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句話,著重朗讀,深入體會,再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同學們對于重要詞語、關鍵語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沒有,為作者所贊揚的、被我們所喜愛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為我們所熟悉的,在我們身邊存在著的可貴的品質(zhì),有哪些呢?(無私奉獻、自我犧牲、清澈純潔、充滿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給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啟迪,所以才讓我們這樣流連忘返吧。

            (設計意圖:對同學們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導同學們朗讀美句佳段。

            5、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在我們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讓人忍不住想要去親近。在作者的親切的呼喚聲中,在作者熱情的贊美聲中,山中的景物會有怎樣的感悟和回應呢,試著猜想一下它們的內(nèi)心世界,試著以某一種景物的語氣給作者寫一段回應的話吧。

            要求:①同桌兩位同學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一位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然后互換角色,再試一次。

            ②要盡量地喚起自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自然景物的特點。

            ③要恰當?shù)剡\用修辭手法、人稱的變化,恰當?shù)剡x用詞語,盡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2)全班交流,教師和同學及時予以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小組中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對同學們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注,愛護同學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同學們的主動意識。)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橋爺爺!,你無怨無悔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抬頭望你,我就想起長征途中的老班長和舍己為人的老支書。

            古橋爺爺:你好,我矗立在這里,看風云變幻,看人世滄桑,深感時光易逝,幾百年,幾千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孩子,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啊。

            (設計意圖: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訪友時的“好心情”帶回了家。為答謝山中好友,他準備舉辦一個朋友聯(lián)歡會。為此,他特邀記者參加并準備會前接受采訪。如果你是記者,你有什么問題想采訪李作家?(教師扮演李作家,同學們扮演記者開展采訪活動)

            (設計意圖:一是教師因勢利導,適當滲透思想教育---要熱愛大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二是活動中培養(yǎng)、提高同學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四、總結(jié)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經(jīng)歷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難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們,大自然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給我們以許多啟迪,我們可以盡情地去親近大自然,放松我們的身體,同時也應該愛護大自然。

            五、布置作業(yè)

            仿寫片斷《秋日的山中訪友》

            板書設計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

            熱愛自然(情)

            山中訪友教案 篇3

            課前準備

            1.古橋的圖片。

            2.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或光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創(chuàng)設懸念,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③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④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①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nèi)容。

            ②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①誰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①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②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①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②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①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②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①抄寫含有要寫的字的詞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①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cè)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

            山中訪友教案 篇4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瞧,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聲有色,有情有意。學習第一組課文我們將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跟隨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讀課題。

            3.讀課題,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訪的是一位如何的朋友?

            4.讓我們帶著好心情,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的山中“朋友”。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要求:①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后交流,了解學情。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依次列出: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2)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后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體現(xiàn)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密無間,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找出語句,交流體會。

            默讀課文,找出哪些體現(xiàn)“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交流體會。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

            山泉——“要我重新梳妝”;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

            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

            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

            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老師小結(jié):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三、再讀課文,用心賞讀。

            師:作者是那么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山中的好朋友。快速瀏覽,找出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為什么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內(nèi)容。

            1.句段一: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如何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小結(jié):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zhuǎn)為第二人稱,生動地傳達了對老橋的深厚感情。

            2.句段二:樹林里: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讀一讀有關語句,體會當時作者是如何的感受?

            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小結(jié):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么美妙的情境啊!從這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讀一讀。

            3.句段三: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這句話指的是哪些朋友?讀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3)面對這么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如何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地朗讀全段:同學們對讀,或師生輪讀。

            四、研讀重點,片段仿寫。

            1.從稱呼角度看,文章在寫作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討論明確:運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如同和人對話,顯得親切自然。

            2.研讀第5自然段,找出起最有特點的句子形式,練習仿寫。

            討論明確:“你好!——”這是典型的第二人稱,要注意稱呼的選擇。示例:

            a.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下腳步休息嗎?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和著大自然的音樂,跳起歡快的舞蹈。

            學生練習: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jīng)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shù)不限。

            五、體驗反思,拓展深化。

            1.問題引領,加深感悟。

            (1)課文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如何的關系?

            (2)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大自然有哪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

            (3)假如你是大自然中的一員,你想對破壞大自然的人說些什么?

            2.閱讀古詩,遷移體驗。

            閱讀古詩《獨坐敬亭山》,體驗詩人將自然景物當做親密好友的獨特構(gòu)思,激發(fā)親近自然之情。

            3.學生回顧,述說感受。

            (1)敘述自己一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jīng)歷。

            (2)回想自己以前閱讀過的有關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人生感悟的文章,并與同學分享。

            學生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總結(jié):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我相信,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聲。

            山中訪友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別有深意”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游戲?qū)耄?/p>

            (和學生玩古詩接龍的游戲,一起背誦一些寫山的詩句。)當我們背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心情往往會無端地平靜下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向往著山,迷戀著山,寄情于山。今天,讓我們跟隨著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他心中的山。

            二、初讀,讀通順。(勾畫、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

            “山中訪友”寫的是什么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自由地朗讀課文,碰到你覺得新鮮或生僻的詞,用筆畫下來,借助字典解決,爭取讀得正確、通順。

            (出示生字詞,正音,識記)

            三、再讀,讀出景。(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畫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對話,讀文章想畫面,體會景美。)明明是古橋、樹木、山泉、溪流……題目怎么是“山中訪友”呢?看來,“友”不是“友”。

            四、三讀,讀出情。(憑借語言體會友情,結(jié)合生活,體驗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讓我們再來讀課文,你從哪些段落能體會到“友情”?

            1、學習文章開頭,體會“滿懷的好心情”。

            2、正是這滿懷的好心情伴隨著“我”,橋不僅僅是橋,在“我”眼里,橋變成了老朋友。誰來讀第3段。(相機評價、指導,體會“情深”)

            3、“樹”一段:你從“這片”體會到什么?(是“我”常來的這片樹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見知己,能沒有好心情嗎?“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發(fā)出由衷的感慨: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在讀中訓練句式,體會反問句表達情感的作用)請6位同學讀,讀出與老朋友打招乎時的“熱切”。

            5、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避雨的巖石。請大家自由朗讀6、7自然段,感受“我”與山中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體會“我”滿懷的好心情。

            6、此時,大家再看題目,“友”不是“友”嗎?友確是友。引讀文章結(jié)尾,體會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詩人以他獨特的感受賦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謂“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林,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作者與大自然濃濃的友情。(配樂朗讀)

            五、明明是山水樹木、花鳥雨露,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變得含情脈脈、有情有義呢?文章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山中訪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邀請、俯身、瀑布、陡峭、身軀、蘊含、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聯(lián)想與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表達感情的方法,學習運用第二人稱寫作。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我們非常幸運地生活在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地方,在我們的不遠處就有鳳凰山,想必同學們都爬過,還記得你爬山時看到的哪些好風景嗎?并談論一下你進山觀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漢榮先生也喜歡去山中觀景,可是他卻把自己的觀景經(jīng)歷寫成了(訪友)板書,與同學們的有些不同,那帶著我們的好奇與疑問去書中找找李漢榮先生與我們的觀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訪了哪些朋友?把相關詞語圈出來。(課件出示要求)

            (二)檢查詞語

            過渡:在這篇文章里,你們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詞語,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1、 梔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滅 依然如舊

            旋轉(zhuǎn) 吟誦 唱和 瀑布 懸崖 挺拔 津津樂道

            樹冠 蘊含 犬吠

            (1)誰見過梔子花?(課件出示梔子花的圖片,進行簡介)

            找出句子并讀出【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①分析“撞了個滿懷”運用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好心情。

            ②補充句子,檢驗預習情況。

            不_______不_______也不______就______,_______獨自_____。

            2、多音字

            {(guān)樹冠

            {(guàn)冠軍

            {(hé)和好

            {(huó)和面

            {(huò)和藥

            (三)交流問題

            1.按照作者的敘述順序,作者到山里拜訪了哪些朋友?

            ①學生交流【古橋-樹林(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

            ②書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陳述句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點拜訪了誰?(板書:古橋-樹林)

            2.師:其實作者是去山中拜訪古橋、樹林,山中的一切,可他為什么說是——山中訪友?生交流

            你覺得這個課題怎么樣?生交流

            3.師總結(jié):

            (1) 表現(xiàn)出豐富、新奇的想象,充滿童心童趣,構(gòu)思新奇。

            (2)表達了作者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擬人手法的應用。

            三、學習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過渡:作者懷著滿懷的好心情拜訪了第一位朋友——古橋。

            1.在作者眼中,古橋是一位怎樣的朋友?請大家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語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聲望的意思)

            請你讀一讀

            (2) “弓著腰,俯身凝望”

            讓我們來看看這座古橋,它彎彎的橋拱就像——老人弓著的腰啊!它身上爬滿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皺紋!

            總結(jié):作者把古橋當做老人來寫,用恰當?shù)谋扔鞅磉_了他這份獨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馬……”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4)從最后一句看出來“歲月悠悠……”

            師:這么多年過去了(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很忠誠,默默地)仍在為人們服務。

            (二)指導朗讀、背誦

            1.指導朗讀

            師:面對這位默默無聞的老橋,面對這位忠誠的老橋,面對這位做出貢獻的老橋,作者該怎樣與他傾訴?誰來讀。

            (尊敬 懷念 朋友之情)

            師:請大家?guī)е约旱母星樽x一讀

            總結(jié):作者有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從老橋聯(lián)想到了老朋友,正因為有情,他的文字才這么動情,讀來才這么入情。

            2.指導背誦

            ①情濃文美,這么美的文字,讓我們把它深深地印入腦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記住。(課件出示)同學們挑戰(zhàn)一下自己,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它背誦下來。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嗎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②生自由背誦,請幾個生背。

            ③短短3句話,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四、初步體會,感悟擬人、聯(lián)想寫法的好處

            1、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 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2、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那種“知己”的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體會略寫,學習排比手法,仿寫句子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

            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

            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1、討論排比句式的好處,以及第二人稱的運用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nèi)容一致,結(jié)構(gòu)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應用擬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受親切、熱情。

            2、小練筆,仿寫句子

            你好,( )

            五、小結(jié)

            1、學生自由暢談作者從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

            啟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

            2、在對這些朋友的拜訪中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親切的感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六、課后作業(yè)

            1、模仿課文第4節(jié)“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觀察一下身邊的大自然,展開想像的翅膀,寫一個小片斷。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山中訪友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作者新奇的構(gòu)思和豐富的想象。

            2、與文本有效對話,感受作者的心境,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表達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情。

            3、陶冶學生熱愛自然之美、熱愛生活之美的心靈。

            教學重點

            感知內(nèi)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

            小組學習的各種形式的組織和協(xié)調(diào)。通過課件情境展示,引導學生想象和表達。

            教學模式

            課件展示小組學習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問學生:大家喜歡上語文課嗎?讓學生首先增加自己對語文的喜歡的意念。

            1、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歡上語文課嗎?(生答:喜歡)那么大家喜歡語文老師我嗎?

            (喜歡)謝謝大家,林老師非常愿意成為大家的朋友。我們大家都有朋友,比如老師我就以書為友,

            我喜歡以書為伴,與書中的朋友交流。那么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類似的朋友呢?(生說)有人把洋

            娃娃當成朋友,有人把音樂當成朋友,也有人把家中的小動物當成朋友。那么當你一看到這個題

            目時,你認為作者可能會去拜訪什么朋友呢?(生猜)作者可能拜訪一位隱居山林的朋友,或者

            是一位經(jīng)常在山林中繪畫的丹青妙手。下面我們就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這些朋友,去揭開這個謎底,一起讀課題《山中訪友》。

            2、欣賞美景、聽配樂朗讀:

            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一邊欣賞銀幕上的畫面,一邊在自然輕音樂中聆聽課文朗讀,并且要試著找出作者所拜訪的那些朋友。

            3、自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依次找出文中的朋友。并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老師也找出了文中的朋友,我們來交流一下,看看我們找到的朋友是不是一樣的。)

            老師用課件展示自己所找到的朋友,及自己對作者所表達感情的看法: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大自然是他的朋友。與學生交流,交換意見。

            4、選讀,找出最喜歡的朋友

            課件展示要求:找到一個好朋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找出你最喜歡的朋友,并且以你們認為最好的方式來表達你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5、開始表演:

            小組代表到講臺上表演。(也最喜歡該朋友的其他小組的成員當評委,做評議。)選四至

            五組,作出評價。每組選擇各自的形式來表達對最喜歡拜訪的朋友的喜愛之情,展示單幅放大

            圖片,予以感性印象。表演精彩引導學生鼓掌激勵,形成良好課堂氣氛。

            6、品讀課文:

            師問:找出文章中你認為最優(yōu)美的語句或語段,有感情地朗讀,并談談你的理由。

            (小組討論并選幾組回答)

            7、說一說:

            請你仿照下列句式說一句話“我從_________身上悟到了_________。”

            例如:“我從古橋身上學到了堅韌。”

            8、教師小結(jié):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是缺少一種發(fā)現(xiàn)美的心情。”以一種平常心,保持一個好的心情

            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9、 課件展示作業(yè)要求: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日,不騎車,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

            不過可以幾個同學結(jié)伴而行,一起去山中訪問一些大自然的朋友,也去享受一下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

            用200—300字的小短文記錄下自己親近自然時的感受。

            山中訪友教案 篇8

            一、導入。

            1、播放輕音樂《月光》,師有感情地導入: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們?nèi)祟惡眯那榈募覉@。我們非常地幸運,生活在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小鎮(zhèn)里。這里有藍藍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還有淳樸的人。今天,我們就跟隨詩人李漢榮,到大山深處去拜訪好朋友。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

            生: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德高望重,曾經(jīng)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的山中隱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朋友,他們約好了對酒吟詩。

            生:作者訪問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經(jīng)常在山中實地寫生。

            ……

            2、師: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訪了怎樣的朋友?請同學們放松,深呼吸,讓我們滿懷好心情,一起走進山林……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解決攔路虎(重難點字詞)。

            2、放映重點字詞,請一位同學認讀,后全班齊讀一遍。

            3、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

            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訪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以學生說為主)

            三、研讀賞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說說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開)

            2、尋找文中最為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找到后,為大家讀一讀,且說說它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飽覽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賞了文章美麗的語言,我們胸中也一定有許多的話要說,有許多的感情要抒發(fā),那么,現(xiàn)在,準備好你們的眼睛和耳朵,展開你們豐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學自由選擇一幅畫面,來盡情的揮灑你的才華,激揚你的文字吧!

            5分鐘左右,請同學讀一讀,大家一起欣賞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業(yè)

            把寫好的東西整理出來,擴展成一篇小作文。

            山中訪友教案 篇9

            一、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二、課文簡析

            這是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境,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是感受作者對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我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五、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法、討論法。

            六、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并完成預習作業(yè);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七、教學課時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當你們久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境?那么今日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境,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板書:題目、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課件)

            (抽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唱和(hè)玄(xuán)奧梔(zhī)子津津(jīn)樂道清澈(chè)樹冠(guān)湛(zhàn)藍凝(níng)靜犬吠(fèi)吟(yín)詠憔(qiáo)悴禪(chán)心

            2、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思考課后作業(yè)一:作者訪問了哪些朋友?作者怎樣稱呼他們?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目。

            3、回答思考的問題,并提出疑難。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交流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

            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⑵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云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4、快速瀏覽說話: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歡因為同桌說話。

            (三)精讀課文,領悟情感

            1、精讀第三段,教給學習方法:

            ⑴下頭,讓我們跟著作者,一齊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齊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生齊讀第3自然段。)

            ⑵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后交流。)

            ⑶引導理解德高望重,說說你從哪體會到古橋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確: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體體現(xiàn):

            (引導抓住幾百年、多少人馬、躬著腰、俯身凝望等關鍵詞句理解古橋為人們服務的時間之長,服務之多,真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⑷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僅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

            ⑸小結(jié):

            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我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說說我們學習這一部分的方法。

            討論明確:朗讀課文勾畫關鍵詞句理解資料體會特點誦讀課文。

            2、自學課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自學提綱:(課件)

            山泉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⑴這段文字運用了________修辭方法。

            ⑵這段文字寫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們各有什么特征?

            ⑶抬頭望你,我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這句話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聯(lián)想,由懸崖想到隱士和高僧,那么懸崖隱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處?

            老柏樹部分:(朗讀勾畫理解體會誦讀。)

            ⑴請概括上頭第一節(jié)的資料。

            ⑵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文中加點的恩澤一詞是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為什么說我和螞蟻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⑸結(jié)尾的省略號改成句號行不行,為什么?

            3、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后歸納: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gòu)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活力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樣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4、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后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誦讀課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課文的語言之美。

            【第二課時】

            (一)欣賞佳句,積累語言

            回憶課文資料,并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一點,帶著感情朗讀這些句子,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引導學生積累、交流朗讀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2、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3、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形象地表達了自我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4、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

            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排比,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6、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二)體驗情感,反思言行

            1、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師小結(jié):

            當你帶著好奇和簡便愉快的心境讀完這篇散文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精讀課文,把作者描述的景物和他豐富的聯(lián)想、精美的語言印在腦海里。

            (三)拓展對話,發(fā)展語言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jīng)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主角,與游人互訴心聲,學習小組合作,進行創(chuàng)造性對話。

            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抓住不一樣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對話式描述(充滿深情),在寫作中要注意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掌握寫作的技巧,提高自我的寫作水平。

            (四)作業(yè)布置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辨字組詞: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驅(qū)、軀、嶇)(津、律、肆)(狹、陜、峽、俠)。

            3、抄寫本課你積累的好詞佳句。

            4、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古橋

            大樹

            山中訪友(與大自然深情地對話)熱愛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訪友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

            3、情感目標:熱愛自然,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寫景狀物的技巧和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

            【教學難點】

            用心體會大自然的美,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

            1、利用聽讀的方法梳理全文。

            2、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分析寫景狀物的技巧。

            3、熱愛自然,用心去寫景狀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

            過程導語:背景音樂《朋友》

            一、梳理全篇

            1、聽讀全文,在聽的過程中圈點出作者到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2、作者在朋友的身上有什么樣的感悟?聽背景音樂,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聽讀課文錄音,提出疑難。

            勾畫作者訪問的朋友的名稱。

            談談作者從朋友身上感悟的品質(zhì)。

            二、精析品讀

            1、提問:你喜歡的是那些地方?

            2、小組討論喜歡它的原因。

            3、說話訓練:

            我從____身上學會了______。

            4、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作者為什么能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畫面呢?

            小組討論:

            喜歡的朋友是誰?為什么?

            按一定的句式練習說話。

            歸納并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課外拓展,寫作訓練賞悟并寫作。板書

            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山中觀景(事情)

            山中訪友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感情)

            小練筆:

            小作文:《我有一個朋友》

            要求:與自然中的山川樹木和花鳥蟲魚進行心靈對話,抒發(fā)朋友之情。

            山中訪友教案 篇11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內(nèi)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nèi)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教學設計:

            ①導入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如果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②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③感悟內(nèi)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gòu)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③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本文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最后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山中訪友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李漢榮帶著滿懷的好心境,走進這幅美麗的山水畫,與山里的眾美景,有如朋友般、親人般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作者會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稱呼,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jīng)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可是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必須的朗讀本事,能夠引導他們經(jīng)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資料,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能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體會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

            1.感受文中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提高品味,欣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完美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2、難點: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述,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五、課前準備

            音樂、課件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日,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齊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我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四)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頭,讓我們跟著作者,一齊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境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結(jié)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zhì)。

            (5)體會寫法。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我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抄寫生字詞語:清爽、德高望重、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津津樂道、精致、蘊含、奧秘、別有深意、俠客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習引入

            (1)聽寫詞語。

            清爽德高望重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津津樂道精致蘊含奧秘別有深意俠客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述中能夠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②第5自然段:經(jīng)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僅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

            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首尾呼應,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

            心境,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境,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我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老橋

            樹林(鳥兒、露珠、樹)

            山中(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

            落花、落葉、捧石頭、看雷雨

            山中訪友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語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聯(lián)系現(xiàn)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xiàn)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力,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huán)境,也是本文的重點。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儀器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你們長期待在城市里,遠離了大自然,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訪一些朋友吧。 (板書:題目、作者)

            明確目標(彩屏顯示)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彩屏顯示)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藍 梔(zhī )子

            玄(xuán )奧 清澈(chè ) 禪(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樹冠(guān ) 凝(níng )靜

            整體感知

            1、由教師或朗讀最好的同學配樂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自由朗讀: 帶問題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次感知課文內(nèi)容,揣摩作者感情。為思考、回答問題作準備。)

            (1)“我”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點?

            (2) 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明確】

            (1)(德高望重的)古橋 (青翠的)樹林

            (潔白的)白云 (雄渾的)瀑布

            (明鏡般的)的山泉 (小詩般的)溪流

            (玄奧的)懸崖 (清純的)云雀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是命運的手相)

            小花(讓作者悄悄做了一會兒女性) 陣雨(感動又嚇人)

            (慈祥的)老柏 螞蟻(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0

            (2)文中作者將大自然當成親密的朋友,跟他們互訴心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賞析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語言。以學生的品味為主,教師貴在引導。(主要從詞、句的寫法,及其表達的感情等角度引導)。以四人小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為例,讓學生掌握品味語言的方法,再由學生自主尋美、品美,達到學以致用,最后教師歸納本文寫作方法。】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組研讀第四自然段)

            出示問題組(彩屏顯示)

            1、作者描繪了一幅什么景?

            2、你認為哪些語句寫的美?說說你的理由。

            (可以從寫法、作用、及表達感情等角度體會)

            3、請運用想象描繪一下這富有詩意的畫面。

            (二)、自主尋美、品美

            1、文中還有哪些景寫的美?你認為其中哪些語句寫的美?為什么?

            2、這些語句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你能否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學生自由發(fā)言并朗讀)

            老師小結(jié)(總結(jié)寫作特點)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和擬人化的手法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畫面。

            體驗反思

            【由“我”與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反思現(xiàn)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xiàn)象,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huán)境。 】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你們會說些什么?請同學們兩個人一組,自由組合,分別扮演景物和游人進行對話,現(xiàn)在下面準備一下,然后到講臺上給大家邊說邊表演一下。

            老師總結(jié)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

            作業(yè)

            請同學們把今天我們課堂上的景物與游人的對話寫下來,寫法自由,字數(shù)不限。300字以上。

          【山中訪友教案(通用13篇)】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說課稿05-03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5-08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5-15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14

          人教版山中訪友課文原文07-26

          課文《山中訪友》教后記12-17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5篇)01-1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15篇)04-14

          山中訪友散文讀后感02-09

          課文山中訪友課后反思12-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亚洲va成精品在线播放人 |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l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豆 |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