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優秀教案設計

          時間:2021-06-27 15:10:27 教案 我要投稿

          《沁園春雪》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沁園春雪》優秀教案設計

            1、理解詩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這首詞語言精確的特點。

            3、領會詞中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

            【教學重點、難點】

            1、這首詞的創作和發表的重大意義。

            2、這首詞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風景秀麗,疆域遼闊,歷史悠久。3000多年來,有過不少的英雄好漢、帝王將相,試問: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誰?

            ──是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毛澤東同志在《沁園春·雪》一詞中形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為什么?

            ──歷史證明了這一點,紅軍長征的勝利更證明了這一點。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宣布:“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黃河東征。視察地形時,他看到雪后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滿懷戰勝敵人的信心,揮筆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形象地指出:中國的命運只有掌握在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未來是屬于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

            二、指導預習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 嬈( ) 思汗( )

            今朝( ) 數風流人物(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惟 須 上下 俱 文采、風騷 頓 素 妖嬈 輸、遜 風流人物 蠟 競 折腰 數 今朝

            3、思考下列問題:

            ⑴ 這首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但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上闋側重于哪種表達方式,下闋又側重于哪兩種表達方式?

            ⑵ 上闋寫的什么地什么景?試按對景色的概括寫、具體寫、想象寫的脈絡,把它分為三個層次。

            ⑶ 下闋如何引入對人物的評論,評論了哪些古人?又評論了哪些今人?試按此線索也將它分為三個層次。

            三、研習新課

            1、指名板書注音:

            分外(fèn) 嬈(ráo) 數風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思汗(hán)

            2、指名口頭解釋:

            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頓:立刻。

            蠟:白色。

            須:等到。

            素:白色。

            妖嬈:艷麗多姿。

            競:爭。

            折腰:鞠躬、傾倒,這里有稱頌、贊美的意思。

            輸、遜: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風騷:都指文學才華,“風騷”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

            俱:都。

            數:點數,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

            風流人物:這里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

            今朝:今天。

            3、教師范讀,然后提問上面的思考題。

            回答要點:上闋側重于寫景,下闋側重于抒情、議論。

            四、指導學習課文

            1、學習上闋:

            ⑴ 教師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提問:這3句和詩題有什么聯系?“千里”“萬里”反映了什么?

            明確: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

            “千里”“萬里”是互文,是說“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

            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北國風光”是多么壯觀!

            ⑵ 教師讀:“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提問:一個“望”字,寫登高縱目遠看。這個“望”字貫穿到哪一句,或者說,詩人“望”到哪些景物?

            明確:貫穿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最后一句雖然主要是想象,但這想象還是“山”“原”與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

            一個“望”字,領起下文,這7句,都由“望”字所貫串,寫出了詩人登高遠望所見。

            提問:“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

            明確:“惟”就是“只”“僅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提問:“頓失滔滔”的.“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達作用?

            明確:“頓”是“頓時”“立刻”。“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說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的快。

            提問:“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什么相承關系?

            明確:“惟余莽莽”承應“萬里雪飄”,“頓失滔滔”承應“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飄”表達得更準確,描寫得更具體。

            到處是嚴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詩人眼里,婉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條條銀色的巨蛇在舞動,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蠟般的大象在奔馳,再遠望天際,天地相連,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詩人在這里是借景抒情,寫出了祖國人民堅強不屈、敢于斗爭的精神。前兩句對偶工整,用詞準確:“山”“原”寫景物,“銀”“蠟”寫色彩,“蛇”“象”寫形狀。提問:“舞”“馳”二字寫什么?有何作用?或進一步啟發:“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馳”?

            明確:寫動態。二字把本來是靜的景色寫成動的形象,使它充滿了生氣和活力,這也表達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激動的情緒。“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概括“舞”和“馳”,賦予動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昂揚情緒。學生齊讀“望長城內外”7句,體會其“總”和“分”的關系。

            這7句“惟余莽莽”“頓失滔滔”分別承上面“冰封”“雪飄”而來,“欲與天公試比高”又是合寫“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而這7句又都有“望”字所領起和貫串。

            注意:這是寫的一片銀色世界,銀色的特點是潔白而又美麗。

            “冰”“雪”“銀”“蠟”(還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寫一個“白”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畫面。

            ⑶ 教師讀:“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等到雪過天晴,紅艷艷的陽光映照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壯麗,特別好看。這使人想到中國人民不但敢于斗爭,而且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須晴日”,表達出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一個“看”字,正是對革命的光輝燦爛的前景的展望。這3句,既贊美了祖國大好河山,又畫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寫得情景交融。

            提問:這里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達內容上有什么區別?

            明確:二者雖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寫登高遠望遼闊的河山,是高瞻遠矚,后者寫仔細觀看艷麗的景色,是端詳欣賞,“望”和“看”用得精確,不能互相調換。

            ⑷ 抓住“望”“欲”“看”三字,背誦上闋。

            2、學習下闋:

            ⑴ 教師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無數英雄”是啟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提問:“引”字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明確: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系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說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著”。

            ⑵ 教師讀:“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問:“惜”是什么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

            提問:“輸”“遜”是什么意思?都是做“差”講。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說明了什么?

            啟發同學看有關這7句的注解,思考、議論。

            教師歸納: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創建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們置于“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對他們的功績,既不夸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

            ⑶ 教師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問:“數”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明確:是“點算”“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日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是創造歷史、光復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燒”的光輝的明天。

            ⑷ 抓住“引”“惜”“數”三字,背誦下闋。

            3、課文小結:

            ⑴ 引導歸納中心思想: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當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學習這首詞,能幫助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激發振興中華熱情。

            ⑵ 提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義?

            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五、鞏固新課

            教師表情朗讀課文。

            六、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課下搜集寫雪的名詩、名句,寫在讀書筆記上。

          【《沁園春雪》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沁園春·雪》優秀教案設計12-29

          沁園春 雪 優秀課件08-31

          沁園春.雪(人教版選修教案設計)12-06

          《沁園春·雪》優秀教學設計08-05

          《沁園春 雪》11-26

          沁園春·雪10-28

          沁園春 雪10-28

          《沁園春長沙》優秀教案設計09-10

          《沁園春雪》的優秀教案設計08-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在线播放麻豆嫩草影院AV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