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理論課的教案

          時間:2021-06-29 20:37:22 教案 我要投稿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理論課的教案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如何拓展體育課程,挖掘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開發體育課程內容,激發學生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如何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與空間,以滿足高校擴大招生造成的體育課程資源嚴重匱乏的局面,已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理論課的教案

            一、簡介高校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的意義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將體育課程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由校內拓展到校外,以及星期天、寒暑假、節假日,極大地拓展了體育課的時間與空間,緩解了因高校擴大招生帶來的體育場地器材嚴重匱乏的問題,開闊了有效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思路。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是指在遠離居民點的山區、叢林、荒漠、高原、孤島等野外環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質條件下,依靠個人、集體的努力保存生命、維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訓練。它以自身的挑戰性、冒險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特點而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目前,它已作為一種嶄新的體育課程模式,引進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之中。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是一種全新的體育課內容,把原有的僅限于學校體育課堂的、競技性很強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內容,擴展到社會和大自然中,不僅打破了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形成的封閉格局,而且還將豐富和完善我國高校體育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增長知識、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之余,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拓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以“你可以做到,只是你從未體驗過”為口號,以野外生存生活教學和實踐為主要手段,強調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二、簡介高校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應依據各校的實際情況選定以下內容:心理訓練,體能訓練,意志品質訓練,野外定向訓練,獨立獲取食物、飲用水訓練,野外宿營、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訓練和攀巖訓練,團結協作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等方面。參加野外訓練的大學生每天隨身攜帶自己的帳篷、睡袋、防潮墊、兩身換洗衣服、鞋、灶具、必要的食品和藥品等,男生將負重15至20公斤,女生將負重10至15公斤。為安全考慮,每個小組將隨行1名教師。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教學目標的制定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是新拓展的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它是以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為主要手段,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根據教育部2002年8月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所制定的課程的總目標,“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按照五個學習領域來確定教學的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是新拓展的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其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為主要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意識,提高對健康第一思想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能力,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該課程的具體目標分為兩個層面五個領域:

            (1)基本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體驗親近自然、挑戰自我的'樂趣,培養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運動技能目標:掌握有關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能力,以及適應自然和挑戰自然的能力,掌握提高相關體能的方式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體能,改善身體各系統的機能,提高身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預防疾病的侵入,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目標。

            心理健康目標:發展學生的個性,磨煉意志,改善情緒狀態,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的意識和技能,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發展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產生強烈的體育鍛煉欲望,體驗挑戰極限的樂趣,能自覺地參與、科學地指導體育鍛煉過程。

            運動技能目標:能參加具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競賽,挖掘身體潛能,提高技能,具備自我和指導他人進行科學鍛煉的能力。

            身體健康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全面發展體能,達到較高的身體機能水平。

            心理健康目標:在挑戰性更強的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能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體現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簡介高校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的總體設想與安排

            1、總體設想

            (1) 整個教學過程一般分為兩部分,即常規教學和野外綜合實踐(或考核)。常規教學以理論課、實踐課的形式在教室、操場、以及學校附近可利用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教學;野外綜合實踐既是提高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訓練課,又是對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綜合考核,須在野外的環境中進行。

            (2) 野外綜合實踐可根據學習進程設計成初級、中級、高級等不同難度。活動形式可分為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時間可利用雙休日、節日長假、寒暑假等。

            (3) 每學期可安排36—72學時(含野外綜合訓練的學時)。其中理論課、實踐課、野外綜合實踐課的學時數比例以1:2:3為宜。

            (4) 可運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法(可采用百分制評分+評語的方式),從五個學習領域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2.野外綜合訓練實踐

            (1)基地型:基地型野外綜合訓練是以大本營為活動基地,利用周圍地形環境制定活動內容。該案例的活動時間為3天、難度較低。

            第一天:從學校出發,中午到達目的地,建立基地,自做午餐。

            下午13:30野外定向訓練。下午17:30返回基地,野炊,晚21:30休息。

            第二天:早晨5:30早餐,7:00出發,進行野外特殊路段行走訓練。中午吃干糧。下午1:30進行叢林、碎石坡穿越訓練。下午16:30前返回營地,做飯。18:30篝火晚會,同學談體會交流。

            第三天:早晨5:30做飯,7:30開始野外覓食,野外創傷處理,自救、互救、緊急求救等方法的訓練。中午吃干糧。下午13:00整理行裝、拔營返程。

            野外拓展訓練是借鑒先進的團隊培訓理論,由傳統外展訓練發展而來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種條件,通過設定具體的任務與規則,結合大自然環境本身存在的各種險阻、艱辛、挫折等困難來提升個人意志力、團隊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應變能力等為目的的挑戰式拓展訓練,從而達到激發潛能,熔煉團隊的目的。

            野外拓展的魅力來自于:

            自然之美:海上日出、原始森林、鳥語花香、天然氧吧、浩闊星空。

            挑戰之美:叢林穿越、徒手攀巖、懸崖速降、扎筏泅渡、野外定向。

            心靈之美:團隊合作、相互信任、真誠交流、放飛夢想、高峰體驗。

            參訓個人將會有如下收益:

            1、體驗野外探險樂趣自然、領略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挑戰與刺激。

            2、學習到基本的野外探險技術和生存技巧。

            3、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身信心。

            4、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

            5、調適身心狀態,樂觀面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

            6、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心。

            7、改善人際關系,學習關心和更融洽地與他人合作。

            主要訓練課目

            訓練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

            1、基地訓練:

            野外生活技能:建設宿營地、野外用火必備知識和野外自我防護。

            素質拓展技能:了解裝備、掌握常用繩結、練習攀巖等相關技能。

            團隊初步建設:利用場地課目與團隊拓展游戲初步建立團隊,提升團隊的信任度、溝通力、決策力,為下一步的野外項目做好準備。例如:求生墻、空中飛人等各種團體項目。

            2、野外訓練:

            這是訓練的主體。下面針對各個項目進行介紹,每個項目分為課程簡介與訓練目標。

            天然攀巖

            課程簡介:這是一個野外素質拓展的經典項目。學員在經過基本攀巖技巧訓練之后,穿戴護具,在攀巖繩的保護下,獨立攀爬天然巖壁,登上巖頂。其間攀巖者面臨的問題是線路選擇,支撐點確定和技巧與力量的恰當運用。

            訓練目標:項目本身具有高挑戰性,能夠給參加者帶來成就感。同時激勵和強化頑強的斗志、取勝的信念,與磨練意志力,培養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

            巖降

            課程簡介:這個項目往往和攀巖相組合,成為攀巖的下一個環節。在項目中,參訓者借助專業繩索器械,利用單繩技術,自己給自己放繩,背朝地面,如同飛虎隊從巖頂降落到地面。

            訓練目標:本課目屬于高心理挑戰的科目。挑戰心理恐懼,體驗與自己抗爭以及成功的樂趣。讓學員重新認識自己,從而增強學員自信心。

            溯溪

            課程簡介:參訓者沿著溪流進入向高處行進。沿途要穿越天然障礙:灌木草叢、攀爬巖石、趟水浮游等。在溯溪過程中,團隊成員透過相互幫助,克服挑戰項目:水上滑索、繩橋過潭、沿途尋寶等。

            訓練目標:這是一項健康且富有挑戰性與趣味性團隊項目。它能讓團隊切身感受到在團隊成員中的相互幫助,共渡難關中體現的團隊精神。同時拓展個人與團隊面對困難,面對體力、智力與心理三重壓力的素質。特別體現團隊的協作力培養良好的團隊氛圍。

            救援行動

            課程簡介:這是一個尋人的團隊競賽項目。在項目進行中,每個隊伍中的若干隊員被教練帶到野外(例如:洞穴)隱藏起來。假定這些隊員與團隊失散并且受傷不能行動。每個團隊的任務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在山間搜索尋找隊員,時間短的團隊為勝。在項目進行中,失散隊員與大隊伍唯一的聯絡方式是一部對講機。項目難度在于溝通的有效性、決策的準確性與行動的快速性。

            訓練目標:本課目有效地培養個人與團隊的行動力、信息處理能力與決策力。也是對團隊危機處理能力的一次考驗。在項目中,參訓者能夠強烈體驗有效溝通、有效團隊工作的重要性,進而能充分注重實際工作中的溝通,避免溝通障礙、提升團隊工作績效。特別適用于部門工作團隊訓練與項目小組的專項訓練。

            野外生存訓練確實有以下好處:

            A、挑戰自我,超越極限,重新認識自我,樹立積極心態,激發個人潛質;

            B、砥礪意志,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提升和強化個人心理素質;

            C、拓展心胸,關愛他人,改善人際關系,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

            D、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

            E、強健體魄;

            F、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

            G、回歸自然,親近自然,關愛自然。

            四、簡介高校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的必備條件

            (1)野外基本生活條件的獲取

            (2)野外基本技能學習

            (3)簡單生活用具的制作

            (4)野外基本設備的使用

            (5)基本體能訓練

            (6)特殊技能訓練

            (7)心理訓練

            (8)野外綜合訓練

            (9)野外險情的處置

            (10) 野外傷病的自救與互救

            (11) 野外應急措施

            (12) 野外求救信號的發放與接收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理論課的教案】相關文章:

          生存訓練課作文09-18

          生存訓練課作文【精】01-26

          關于生存作文:野外生存09-28

          有趣的生存訓練課程小學作文04-23

          生存訓練課作文3篇01-31

          野外生存作文08-16

          野外生存常識05-27

          野外生存技巧10-19

          野外生存的作文04-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级在线免费视频 | 在线日本精品a免费播放 | 亚洲日韩AV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激情 | 一级Av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