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鳥的天堂

          時間:2021-01-04 15:15:57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鳥的天堂

          教案:鳥的天堂1

            教學目標:

          教案:鳥的天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設計理念:

            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智慧。

            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書“鳥的天堂”鳥的天堂會是什么樣子呢?

            二、按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后感覺是什么?在旁邊寫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己讀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么呢?

            “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么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么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并說說表達了什么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抄寫生字詞語。

            板書: 18、鳥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樹

            第二次: 鳥的天堂

            第二課時

            一、 引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

            這節課我們就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鳥的天堂”)

            二、首先我們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也就是你們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讀12-13自然段,看看這一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么特點?(活潑可愛、鳥多)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發言)

            2、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平時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情境?

            3、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么特點來呢?(熱鬧)對,這就是它的動態美,這一段主要寫出了鳥的天堂的動態,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它的動態美。

            (引導讀“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畫眉鳥…那歌聲真好聽…”讀出鳥的可愛;引導讀“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和“眼睛應接不暇…”讀出鳥的多。)

            4、學生讀完后問:這一只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么呢?假如你就是這只小鳥,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學習第一部分:(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部分,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小鳥為什么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樹大、美)

            A、當學生講到樹大、美的特點時,出示掛圖幫助學生理解。

            B、引導理解“不可計數”和“臥”字。

            C、你還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說出來討論討論。

            D、假如你沒有,那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出示:“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1)、學生討論;(聯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樹葉多,小鳥撲翅膀時動;②“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③有風吹過。)

            2)、交流并說明理由。

            E、這么美,這么大的樹!我們怎么才能用讀來表現出樹的這些特點呢?

            指名讀7-8自然段。評價:讀得怎么樣?想不想聽老師讀。

            教師讀,讀得怎樣?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讀出它的靜態美)

            齊讀。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六、學習生字

          教案:鳥的天堂2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學習課文1、2兩段,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體會鳥的天堂的壯觀;

            3. 能分辨課文中寫的具體事物與作者的聯想,并認識體會聯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

            2. 能分辨課文中寫的具體事物與聯想,認識體會聯想的作用。

            教學難點:

            讀課文描寫大榕樹的重點詞句,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啟發學生進入情境,進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樹蔚為壯觀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南國風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課件制作

            教學說明:課前預習20分鐘(1、讀順課文、理解生字新詞;2、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

            1. 出示天堂,問:天堂原指什么?現在一般用來比喻什么?(指學生回答)

            2. 出示鳥的,構成課題鳥的天堂,問:由這一課題,大家會想這該是一個怎樣的環境呢?(讓學生說說)

            3. 導入(師述):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巴金爺爺的妙筆去廣東新會市天馬村天馬河,看看河中小鳥上有500年左右樹齡的大榕樹。(課件展示大榕樹的全貌)

            二、 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前后兩次看到的鳥的天堂的異同。

            1. 快速瀏覽課文,知道作者前后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兩次)

            2.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課件出示具體要求(作業練習第4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是()經過;第二次是()經過。因為經過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卻沒看到()。第二次去聽到了(),又看見了()。

            這使作者信服那支葉繁茂的()真是()。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試著獨立填空;(課堂作業第4題)

            ②指名反饋答案。

            ③教師引導小結,過渡到第一段的學習。

            師: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

            三、 學習第一段,體會作家描寫時間的語句的美妙之處。

            1. 學生讀文;

            2. 匯報交流討論:

            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原句:

            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關,在樹梢。

            ① 齊讀。

            ② 說說從這句話中感受到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較句子的異同,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

            課件出示被比較的句子:

            太陽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樹梢。

            ① 討論分析兩個句子的異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紅霞不只是撒在天邊、山頭、樹梢三個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紅霞就只撒在天邊、山頭、樹梢三個地方似的。

            ▲ 韻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讀起來有韻味。

            ② 感情朗讀第一句,讀出韻味。

            四、學習第二段:體會大榕樹大得壯觀的美。

            1. 聽錄音讀第二段,想: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2. 學生匯報說。

            可能出現的情況:①這是一棵高大(龐大、巨大)的樹。

            ②這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樹。

            ③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樹。

            師述:大家說得都沒錯,但那一個更準確呢?

            3. 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可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文,并用自己喜歡的標記劃找課文描寫大榕樹的重點詞句。

            ① 學生回答交流所劃找的重點詞句:

            a.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樹葉綠得可愛。這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但是我看不出樹干在什么地方。

            b.我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卻是第一次看見。

            c.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樹,有著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這處看,這像一棵大樹斜躺在水面上一樣。

            d.這棵榕樹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e.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

            ② 引導理解體會以上句段:

            ▲ 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從哪幾方面寫大榕樹的?

            板書:遠近

            樹干、枝葉

            ▲ 遠看的大榕樹,給人什么印象?(板書:高大、繁茂)為什么?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許多棵?

            兩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樹,又給人什么印象?(指點板書:高大、繁茂)為什么呢?

            A.交流討論:(大榕樹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來)

            b.讀榕樹真面目的句段。師:能把榕樹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來嗎?(學生讀文后試畫)

            c.課件展示幾種情況,讓學生分析對照明白畫的正誤。

            師:的確,正因為大榕樹有著樹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許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計其數。這樹實在是高大!

            d.還從哪個詞有見榕樹的高大?(斜躺)理解體會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7自然段。

            B.交流討論:(大榕樹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標記劃找表現榕樹繁茂的詞語,并想想這些詞語的意義作用。

            b. 交流匯報:(提示按讀句子、找詞語、說意義作用的順序交流)

            c. 師:的確,這樣榕樹的綠葉多得不計其數,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板書:樹葉多而綠)怪不得,作者聯想到了

            d. 學生接讀這棵榕樹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板書: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顫動)

            C、引發學生聯想,進一步體會大榕樹高大繁茂,蔚為壯觀的情景。

            a師:要是這棵高大而美麗的榕樹就在我們面前,相信大家也會被吸引,被傾倒,繼而贊嘆不已!

            (課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樹)

            師:現在面對這棵大榕樹,你會想到什么?會有什么感嘆呢

            b、學生圖文結合,試說心中的感嘆。

            c、交流感嘆

            d. 師小結:多么可愛的大榕樹啊!簡直是一個奇觀,難怪作者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的、贊美的)

            e.運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f.體會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一句的意思進一步感受樹的高大。

            五、總結:

            1. 師: 這節課,我們跟隨老作家巴金爺爺在傍晚時分經過了鳥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獲?此時的我們又有什么疑問呢?

            試指學生說這節課的收獲和此時心中的疑問。

            2.師:是啊,鳥的天堂只是一棵讓人稱奇的大榕樹,卻沒有一只鳥,這是怎么回事呢?下節課,讓我們來解開這個謎。

            六、完成課堂作業練習第2、3 兩題。

          教案:鳥的天堂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認識南國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榕樹上中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3、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掌握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方法。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點語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教學難點:

            學習、體會做這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方法。

            教學方法:

            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語句情中研讀,境中探究。

            教學用具:

            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感知全文

            師:(配樂解說)在廣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四、五百年前,在廣東新會的天馬村,有一條小河,河中間有一塊泥灘小島。潮退外露,潮漲水淹。一天,一只仙鶴看中了這兒環境靜而優雅,便銜來了一根榕樹枝,說來奇怪。不久,榕樹生長起來,枝繁葉茂,遠看像一片浮動的綠洲。又一個美麗的清晨,這只仙鶴帶來了數萬只仙鶴,棲息在這棵榕樹上。從此,每于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鳴聲呼喚,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國一個奇觀。

            1、齊讀課題。

            2、感情不夠,再次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從你們的聲音中,我感受到了這的確是個很美的地方,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重點讀樹,品味寫法

            這是一棵怎樣的樹呢?讓我們隨著巴金爺爺伴隨著夕陽的余輝走近這棵神奇的樹。

            1、(課件:榕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2、作者看到這棵樹發出了什么感慨?瀏覽課文1—8自然段,找出這句話。(課件: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齊讀這句話

            (2)這是作者的感慨,讀得再濃一些。

            3、(課件:課文如何描寫它的美麗呢?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7、8自然段,把你認為優美的句子讀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隨意匯報以下句子:

            (1)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課件)

            a.強調了不可計數,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板書:茂盛)

            b.齊讀。

            (2)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課件:氣根)

            (出示榕樹氣根的圖片,向學生介紹氣根的形成)

            (3)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上,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一樣。(課件:榕樹的姿態)

            a.體會“臥”的巧妙用法,突出了榕樹的靜態美,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b.說說應該怎么讀這句話,指名讀。

            c.帶著自己的體會自由讀這句話。

            (4)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說明榕樹生命力極其茂盛。(板書:生命力)

            (5)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課件)

            a.學生自由匯報,體會榕樹的生機勃勃。

            b.喜歡這句的同學站起來讀。

            c.師示范讀。

            d.生齊讀。

            小結:這是一棵茂盛、充滿生命力的樹,多么美啊!難怪作者感嘆到______________。(課件:這南國的美麗的樹)

            四、引向讀鳥,研讀賞析

            1、(課件:百鳥歸巢)觀看“百鳥歸巢”的壯觀景象。

            2、(課件:小組合作學習課文12、13自然段,看看作文是如何描寫這些鳥兒的,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自由匯報以下句子:

            (1)“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

            a.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

            b.想象會有哪些鳥?

            c.齊讀。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a.作者抓住了哪幾個方面來寫?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姿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百鳥歸巢“圖。

            b.還有哪些姿態?體會鳥兒的動態美。

            c.男生讀,女生讀。

            (3)“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

            a.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并說一句話。

            b.比賽讀。

            (4)“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課件: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a.齊讀。

            小結:用讀的方式感受鳥兒的美麗。師生共讀12、13自然段。

            五、問題探究,主題升華。

            1、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樣?

            2、作者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發出了什么感慨?(課件:昨天是我的……的確是鳥的天堂)a.體會這句話的含義。b.齊讀。

            3、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我們應該怎么做?

            總結:只有保護大自然,才會有人與自然、動物之間的和諧之美,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天堂。

          教案:鳥的天堂4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陸續”、“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

            3. 分辨課文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 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 分辨課文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

            教學難點:

            1. 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3. 認識“鳥的天堂”,分辨課文中作者的見聞和聯想。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 作者簡介。

            2. 揭示課題。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 檢查反饋。

            (1) 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 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三、 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 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1) 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 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為什么?”

            2. 檢查反饋。

            四、 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 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說說想到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尊重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相互作答,教師重點指導“翠綠的顏色……”一句。)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 嘗試有感情朗讀。

            (2) 朗讀指導。

            (3) 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設計說明:

            對作者巴金作簡單介紹,既是一種文學修養的熏陶,也是從語文的內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由讀是一種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的讀書方法,目的在于讓每個學生能對課文有一個完整初步的了解。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讀的是個別學生,檢查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字詞的學法似乎有些凌亂,但有實效。

            簡化分段,強調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和動態描寫。

            質疑是一種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知識和能力,又激發學生邊讀邊思。

            給學生選擇的權利,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鳥的天堂”里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等詞語的意思。

            3. 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了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過程:

             一、 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來自于課文的什么地方?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①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著……第三只又飛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有感情朗讀句子。

            3.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 自由讀課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書面作業。

            作業: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寫的是同一個地方的景象,兩段的不同之處在于①觀察的時間;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點;④描寫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間的聯系在于:

            2. 小組交流、討論。

            3. 課堂交流。

            三、 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 置疑。

            2. 介紹“鳥的天堂”,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設計說明:

            寬泛的問題,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心理空間,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

            作業采用書面形式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的深入思考;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深入理解課文,體會寫作方法與事物特點之間的關系,滲透內容決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彌補一些教學中遺漏的問題,可以稱為教學民主,也可以理解為因學而教。

            作業:(先獨立嘗試,后小組討論)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寫的是同一個地方的景象,兩段的不同之處在于:

            ①觀察的時間: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點: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寫的方法:第一段 靜態描寫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間的聯系在于:

            ① 例:傍晚,鳥休息了,所以描寫榕樹的靜態。

            ②

            ③

            ④

            ⑤

            ⑥

          教案:鳥的天堂5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⑴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南方的優美風光,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注重環境保護的教育。

            ⑵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養成主動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3、認知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鳥的天堂為什么的確是鳥的天堂。體會兩個鳥的天堂的不同含義。

            四、教學準備

            1、課件 (或投影片)

            2、 學生搜集關于鳥的天堂的資料

            五、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設計(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生長著一種美麗的榕樹,樹上住著許多鳥兒。(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圖片)看,鳥兒們飛呀,叫呀,它們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樂啊!這里就是鳥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今天,我們就跟隨我國著名作家巴金爺爺一起去欣賞這鳥的天堂。

            2、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時候去的?兩次分別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詞、句子用直線畫出來。(學生讀文思考)

            生讀后回答以上幾個問題。(師板書:榕樹茂盛 眾鳥紛飛)

            3、質疑問難

            在剛才初讀課文時,你們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嗎?把讀不懂的也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簡單的問題學生相互解答,難的鼓勵自己讀書解決。)

            同學們讀懂的多,提的問題更好。我想,只要我們認真讀課文,一定能弄懂這些問題。

            (二)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后感受最深、贊美鳥的天堂的一個句子。(生回答: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課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這是個什么語氣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起來贊嘆鳥的天堂。

            作者看到了什么,才發出了這樣的贊嘆?(榕樹、鳥兒)

            課文是怎樣寫榕樹、鳥兒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課件出示:

            1、作者為什么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

            3、為什么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用曲線畫出課文中描寫榕樹、鳥兒的句子。

            (學生讀讀畫畫并進行小組討論)

            (三)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作者是怎樣寫這株大榕樹的?(生讀有關段落)

            2、傍晚,我們劃著小船向河中心移去,這時我們看見了大榕樹。(課件出示:大榕樹)(生欣賞。)

            現在你有什么感想?(生:榕樹真美。榕樹真大。)

            3、這到底是多少株大榕樹呢?(學生回答,允許有爭議)

            原來這真是一株大榕樹啊!

            課件出示: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上又生( ),有許多( )直垂到地上,()進泥土里。 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填空。

            從這段話里你讀出了什么?

            (生讀后討論。)

            師啟發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配合出示插圖)。

            看到這大得罕見的榕樹,我們能不驚喜嗎?能不能把我們的驚喜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體會一下。

            (生朗讀體會。)

            4、這棵大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它怎樣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課件出示:

            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從這段話里你讀出了什么?

            這段話描寫了一種怎樣的景象?

            為什么會有這種景象?

            (生自由讀后回答以上問題。)

            這一株500年樹齡的大榕樹枝繁葉茂,充滿勃勃生機。看到這美麗、可愛的大榕樹,作者不由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讓我們和作者一樣從心底發出贊嘆吧。

            (生讀: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大聲朗讀,好好體會體會。(生再讀體會。)

            大榕樹枝繁葉茂,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可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這里是鳥的天堂嗎?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經過鳥的天堂,看見了什么?(生:鳥兒。)

            你能讀一下課本上寫鳥的句子嗎?(生讀有關句子)

            鳥兒真多呀,我們的眼睛都看不過來了,課文中那個詞說明這一點?(應接不暇。)

            你能聯系上下文解釋一下嗎?

            (到處都是鳥,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眼睛都看不過來了。)讓我們也到鳥的天堂去看看鳥兒,聽聽鳥鳴聲,好嗎?。

            課件出示圖片:鳥兒在榕樹上活動。(生欣賞)。

            欣賞了圖片,你想說什么?(生自由發言。)

            這種熱鬧的氣氛,作者寫出來了嗎?

            課件出示:

            我們繼續拍掌有的( ),有的( ),有的( )。

            填空。

            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師啟發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這里的鳥確實多!這株榕樹上大約生活著10多萬只鳥,光鶴類就有七、八萬只,這里真的是鳥兒生活的樂園、美好的家園。

            面對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離去,不禁從心底發出贊嘆:

            課件出示:

            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贊美一下這鳥的天堂吧!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

            1、作者為什么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

            3、為什么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現在你們明白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了嗎?啟發學生回答。

            (大榕樹周圍的景色美;大榕樹枝繁葉茂,便于鳥兒筑巢休息;農民不讓捉鳥,使鳥受到保護)

            這些活潑可愛的鳥兒在他們的樂園里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歡樂啊!那哪里是我們的天堂呢?為什么?(生回答)

            作者寫大榕樹的美麗抓住了它的形狀、數量、顏色,也就是事物的靜態來寫的,這種描寫方法展示出了鳥的天堂的靜態美。(板書:靜態)而寫鳥則抓了鳥的變化、聲音、動作,也就是事物的動態來寫的,(板書:動態)這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寫得生動活潑,富有變化,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也像作者一樣舍不得離開這鳥的天堂。

            (四)感情朗讀

            請同學們選一段你最喜歡的課文讀一讀。

            請生讀給大家聽。大家可以一起朗讀體會。

            大家讀得好,學得更好。鳥的天堂美,巴金寫得更美。大自然中到處有美景,大家想寫出自己看到的這些美景嗎?

            下一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作家寫景的這種高超技藝。

            (五)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鳥的天堂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收集一些材料,為導游寫一篇解說詞。

            附板書設計 :

          教案:鳥的天堂6

            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好;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方法。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學情分析

            本班為我校四年級二班,本班共有24名學生,男17人,女7人。縱觀本班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大都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如朗讀、默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在語文學習興趣方面較好,動手、動口練習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是重點,在學習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不斷加強情感教育,能從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大榕樹的特點、作者的情感和表達方法;進一步提高閱讀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受到大榕樹美的熏陶,感受南國風光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2)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3)進一步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同學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身的見解,并能用各種方式表達感受,并要求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教案:鳥的天堂7

            【教學目標】

            1、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寫法。

            2、領悟作者借景物描寫表達情感與直接表達情感相結合的方法。

            【設計特色】

            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借助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回顧文章的內容,說出大榕樹及鳥的特點。

            二、領悟靜態描寫的方法

            1、感情朗讀,領悟方法:

            ⑴ 讀描寫榕樹的部分,思考:

            作者是怎樣寫出大榕樹的特點的,哪些句子寫得好?

            ⑵ 交流體會,要求:

            學生可以從總體上談文章是怎樣寫出大榕樹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談自己的體會。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并用感情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

            讀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邊讀邊想像畫面,讀出味道,讀出理解。其他學生點評同學的朗讀,說說在具體的語句中怎樣才能抓住關鍵字詞讀出榕樹的碩大無朋。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抓住翠綠明亮新的生命在顫動讀出大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

            2、學習方法,實際運用:

            學習作者描寫大榕樹的方法,口頭描繪一下自己喜歡的一種花草或樹木。

            三、領悟動態描寫的方法

            1、感情朗讀領悟方法:

            讀課文中寫群鳥紛飛的部分,劃出自己喜歡的字詞句或標點,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師生交流:

            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地方,說說喜歡的原因,并說說自己為什么要讀出那樣的味道。如讀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個句子時,抓住叫飛撲字,讀出小鳥的自由快樂,讀出鳥的天堂里的熱鬧場面。讀后師生評價,根據評價意見,再次感情朗讀。

            2、學習寫法,實際運用:

            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用上適當的動詞,說一個句子,描繪一下課間時的情景。

            四、領悟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寫法

            結合第三單元讀寫例話中要求的方法: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設身處地的去讀去想,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抒發自己對鳥的天堂的熱愛和贊美之情的。

            交流:

            1、找出作者直接贊美鳥的天堂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要讀出這樣的語氣。

            2、讀讀描寫大榕樹和小鳥的段落,體會作者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借助交流時的所得,再次感情朗讀,體會直接抒情和寄情于景的寫法。

            五、積累語言

            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句段,熟讀成誦。

            六、拓展練習

            播放《我是噢一只小小鳥》的歌曲視頻,讓學生傾聽小鳥傷心的訴說,觀看小鳥的悲慘遭遇,然后以大榕樹或小鳥以及這里的農民的口吻,給那只可憐的無助的小鳥寫一封邀請信。

            提示:

            可用上本節課積累的語言以及寫作方法,介紹鳥的天堂情況,以便讓小鳥敢來這里,愿來這里。

            【教學反思】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記述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

            在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在學生明確了大榕樹和眾鳥的特點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帶著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的,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好的問題,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寫法的。

            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以讀為主,讓學生把心放進具體的語境中,邊想像畫面邊體會情感,抓住關鍵的字詞,讀出感受,讀出滋味,然后是師生評價,評價后結合體會再讀再悟,使讀的層次逐步提高,在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言語、情感的能力也隨之提高。

            另外,在本課的學習中,還注意了讀與寫的結合,在領悟作者抓住榕樹特點進行靜態描寫的方法后,進行了遷移訓練,學習作者的寫法,口頭描述自己喜歡的一種花草樹木。在領悟作者動態描寫群鳥歡騰的熱鬧場景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可見同學們的活動──這些訓練隊直到孩子的寫作能起到較明顯的作用。

            本課的拓展練習,雖然之設計了一項,但這次拋磚引玉,卻體現了多元化的原則:學生可以從環保的角度談認識,也可用上本節積累的語言,也可學習本課的表達方式,因此呈現的果應是開放的,多元化的。

            但是,理想和現實永遠是有差距的,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1、再以讀促悟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參差不齊,所以,感情朗讀的水平也參差不齊。

            2、由于這節課的目標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所以在體會方法的實際操作中,工具性的分量有點重了。

            3、拓展練習的開放性較大,所以學生寫出來的東西面面俱到,層面很淺,倒不如專門落實積累或學習表達一個方面更扎實。

          教案:鳥的天堂8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眾鳥紛飛的景象。

            (2)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表現手法。

            3、情感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描寫“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導入:前節課我們學習了鳥的天堂,這節課,我們跟隨巴金爺爺去廣東新會縣天馬河上一個被人們稱作“鳥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爺爺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快速閱讀課文,體會一下榕樹給你什么感受?鳥兒又給你什么感受?

            (榕樹——大、茂盛;鳥——多、歡快)

            二、重點感悟

            體會榕樹的奇特美和群鳥紛飛時的壯觀景象。

            師:從課文中那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出大榕樹大?

            匯報交流。

            大榕樹:

            1.大

            生: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

            (1)匯報讀,其他同學聽讀(從不可計數體會出枝干數目很多,說明樹很大。)

            (2)重點體會“真”字。

            兩個“真”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體會出:第一個“真”意思是本來的,實際的。第二個“真”指的是確確實實。應讀出驚嘆的語氣。

            師:對枝干的數目多的不可計數,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生: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3)重點體會“又”字。指樹根很多。

            生: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

            (4)體會“臥”字。(樹占地面積大。)

            (5)這株大榕樹占地面積有多大呢?誰查找到了這方面的資料?(學生答:一萬多平方米。)師:哪些詞句又顯現出了榕樹的茂盛?

            2.茂盛。指名讀句,談體會。

            生: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點縫隙。(不留一點縫隙,說明樹葉多。)生: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

            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重點體會“顫動”,學生演示,體現微微地動態。

            (從中我們體會到榕樹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師:從對大榕樹的描述中,我們想這時作者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呢?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3.請學生反復朗讀這部分內容,突出重點詞句,體會榕樹的特點,在讀中表達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受。

            鳥:

            1.導語,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

            2.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語句中能夠體會出這里的鳥兒多?

            3.學生匯報。

            生: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兩個“到處”說明鳥很多。生: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

            師:我們還可以從文中的那個詞體會到鳥多?

            我們體會了“應接不暇”。應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說人或事情很多,接待,應付不起來。在課文里是說鳥太多了,眼睛看不過來了。

            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的姿態很多,種類也很多。

            師:哪些地方又表現出鳥的歡快?

            生: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我們從中體會到鳥兒很歡快,快樂地叫著。

            (重點詞語,可進行說話練習)

            4.看到這么一棵奇特的榕樹,領略到樹上鳥兒歡騰的場面,作者又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5.教師追問:

            (1)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么?

            (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則沒有。)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嗎?

            (第一個鳥的天堂指的是這棵大榕樹,第二個鳥的天堂指的是真正鳥的天堂。鳥兒們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樣,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樹是確確實實的鳥的天堂。)

            6.同學們,請閉起眼睛回憶一下,作者在寫榕樹的大、茂盛和寫鳥的歡快時,有什么不同,各采用了怎樣的寫法?(體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呢?學生討論,師小結。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明確任務,小組合作,進行口語交際)

            五、課堂小結。

            大榕樹被大自然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了鳥的天堂。作為人類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大自然更好地造福于人類。

            六、作業。

            將拓展討論課后寫出來。

          教案:鳥的天堂9

            【1】鳥的天堂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梢 暇 戀”新詞“留戀 不禁 展示 顫動 南國 應接不暇”。

            2.訓練學生按作者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導學生體會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靜態,哪些地方描寫了事物的動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回答文中設計的問題,勾劃重點詞句。

            2.同位討論、小組交流、理解重點句。

            3.觀察投影片上的圖,發揮想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4.質疑問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①讀準字音:

            “顫”chàn“應接不暇”中“應”讀yìng“一簇”中“簇”讀cù“隙”讀xì

            ②理解詞語:

            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本課指由于鳥兒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過來。

            (2)用“______”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詞句來讀一讀、細體會。

            (3)自由讀課文,質疑問難。

            2.揭題,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樣理解?

            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讀全文思考:

            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著重寫了“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3.小組討論:

            我們把作者兩次游覽“鳥的天堂”各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幾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們劃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寫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鳥的天堂”—— 大榕樹。

            第三段(10~13自然):寫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

            鳥的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的活動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寫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贊美和留戀。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初步了解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第一段。

            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1)(作者吃過晚飯,黃昏時,在河邊與朋友乘船出游。從“吃過晚飯”、“我們陸續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體會到,當時環境十分幽靜。從“沒有波浪”、“平靜地移動”、“聽見了水聲”體會到的。)

            (2)練習朗讀,體會作者游玩時愉悅的心情。

            2.學習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圖)。

            看圖用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說說這是一棵怎樣的大樹。

            (獨木成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與活力,郁郁蔥蔥……)

            (2)默讀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榕樹的?

            主要寫了榕樹的什么特點?用____________線劃出來。

            (3)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這一段描寫了榕樹“大”“美”的特點。描寫“大”的語句:①“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②“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④“我見過不少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⑤“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描寫“美”的語句:①“一簇簇樹葉……真綠得可愛”。②“有許多根垂到地上……臥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綠葉……新的生命在顫動。”)

            (4)圖文對照“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重點句:

            出示投影片1:

            (這兩句話寫出了這株大榕樹的真面目。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樹干,這就是這株大榕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的原因。

            (5)指導朗讀,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的能力。

            (6)小結:

            這一段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干、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這是靜態描寫。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這一段主要寫了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2)再讀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再讀思考:

            作者是怎樣描寫眾鳥紛飛的活動情景的?標出有關語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寫出了鳥形、鳥色及鳥的姿態。用這樣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來寫,讀起來節奏感強,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擬人句“樹上就變得熱鬧了。”“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里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讀,體會這一段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4)小結:

            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鳥的活動——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動態的鳥,構成了一幅“百鳥圖”。是對事物變化活動的描述,這是動態描寫。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第四段。

            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讀懂了什么。

            (由“回頭看”、“我感到一點兒留戀”、“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戀。)

            (3)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要讀出留戀、贊美之情。)

            (三)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二)目標完成過程

            1.過渡: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按游覽路線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兩天的記游,重點不同,方法也有別。那么作者是怎樣來寫所見所聞的,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

            2.投影出示自學提綱:默讀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時間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沒有看到鳥,因為天晚了,鳥兒們已經在樹上棲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鳥兒,因為早晨,鳥兒開始活動了。

            (2)因為這棵榕樹很大,而且枝繁葉茂、土地濕潤、環境安寧,正適合鳥兒做巢生活、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了保護,便于鳥類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鳥兒生活的“天堂”。

            3.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靜態描寫?哪些地方是動態描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①大榕樹是靜止不動的,文中作者從根、干、枝、葉等部位逐項來寫,這就是對榕樹的靜態描寫。如“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②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寫了鳥的活動,是動態描寫。如:“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③寫文章時,注意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就能把內容寫得更具體、更準確,動靜結合,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三)總結擴展:

            1.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美麗奇特及被稱作“鳥的天堂”是名不虛傳的。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或熱愛鳥類,保護環境等某一方面來談。如: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觀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位置等,而且還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時間里靜態、動態的變化。)

            (四)布置作業

            1.摘抄佳句。

            2.用“---------------------”線畫出短文中靜態描寫的句子,用“——”線畫出短文中動態描寫的句子這只青蛙,兩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兩顆晶瑩的玻璃球,可機靈了。我把它剛放在水盆里,那長蹼的后腿向后一劃,“唰”地一下,就躥出好遠,還濺起點點水花。

            參考資料

            1.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葉、根、樹皮可入藥。

            2.廣東省新會縣郊外有一條河叫天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其覆蓋面積之廣,世罕其匹;遠遠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樹林,引來無數鳥兒棲息其上。當地人稱它為“鳥的天堂”。

            3.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后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2】鳥的天堂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做巢、樹梢、應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創設情境。

            1、(播放群鳥齊鳴的聲音)聽一聽,你想到了什么?

            2、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多么令人向往的鳥的樂園啊!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板書)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

            2、自讀課文,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②標出自然段序號。

            ③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么景象?

            3、檢查。

            ①標出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一讀。

            ②組成小組、輪讀課文,互相檢查讀音。

            ③課文寫了什么景象?(相機板書:榕樹鳥)

            三、再讀課文,細細體會,把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1、“榕樹”、“鳥”這兩部分,喜歡哪部分就認真讀讀直接描寫它的段落。

            2、你特別喜歡的語句用“——”畫出,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3、自讀相關段落、語句,圈圈畫畫。

            四、按照學生意見,選擇學習內容,隨機學下任一方面:

            ★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靜態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找出作者描寫榕樹的句子勾畫體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自學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

            ①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生根”等特點。

            ②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教師對學生各自的見解均給予肯定。

            ③通過教師參與的反復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贊嘆“這美麗的南園的樹。”

            ★重點學習第12、13自然段,體會“群鳥紛飛”的動態美。

            1、播放“群鳥紛飛”的課件,讓學生形象感受這部分動態美的描寫。

            2、教師引導: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

            (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學生美術課上畫的小鳥,并把它們“放飛”到大榕樹上(配上歡快的音樂)

            4、引導學生想象小鳥在榕樹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讀課文,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1、播放“小畫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可寫一段文字,讀一讀;可寫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筆,畫一畫……)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

          教案:鳥的天堂10

            教材簡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

            設計理念

            《鳥的天堂》這篇文章語言樸實而優美,層次清晰,感情強烈。我抓住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發的不同感慨反常規組織教學。朗讀、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學主線,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中輕松的穿插介紹了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直接抒發感情與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相結合等表達方法。遷移教育,由“鳥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間天堂,進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效統一。

            學習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靜寂、應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關鍵

            1、了解大榕樹的特點。

            2、了解作者怎樣描寫景物、表達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激發情感

            1、同學們,昨天我們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鳥的天堂,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作者去了鳥的天堂,發出了怎樣的感慨。(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有感而發的呢?誰能與作者心通,有感的讀出作者的心聲。

            3、“鳥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這棵神奇的樹。(設計意圖:通過抓住作者去了“鳥的天堂”發出的感慨導入新課,并通過有感情地品讀作者的心聲,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拉近了學生、作者、文本之間的距離,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感情基礎。)

            二、品詞讀句,感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指名讀5-9自然段,思考這棵有什么特點?

            2、默讀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這棵大榕樹的特點的?把你感觸最深的句段多讀兩遍,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

            3、交流:

            (1)預設學生可能會首先讀第7自然段,并會強調“大”字。

            師:你強調了“大”字,想用朗讀突出榕樹的特點大,有沒有不同的看法。老師認為應該強調“一”,誰能幫老師說說理由。

            是啊,這句話是承接前面的爭論而來的,讓我們先去看看他們是怎么爭論的,誰能讀一讀5、6自然段。

            從他們的爭論能看出榕樹的特點嗎?這兩段該用什么語氣讀呢?指導朗讀。

            (2)到底是怎樣的一株大榕樹,讓我們如此的爭論,讓我們再來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說一說。

            “不可計數”什么意思?

            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誰能用一個詞語表示大榕樹的大(獨木成林)。

            一個“臥”字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導看第二幅插圖。誰能用朗讀來展示大榕樹的“大”。

            師:人常說“獨木不成林”,但這棵卻覆蓋整個小島,形成獨木成林的奇觀,她是那樣安詳、優雅、自然、宛若一個隔離塵世的人間天堂,難怪作者這樣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齊讀)

            (3)學生引出第8自然段,閉目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顫動”什么意思?換成“抖動”行嗎?想像“顫動”和“抖動”的樣子,引導學生聯系整個句子,理解顫動表現了新的生命雖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師:多么旺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啊!難怪作者如此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回讀)

            讓我們一起齊讀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鳥,你愿意來這棵南國的樹上安居樂業嗎?可是作者卻沒有看見一只鳥的影兒。“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對嗎?

            讓我們再次走進鳥的天堂。(設計意圖:語文是基礎工具性學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朗讀、思考、想象、感悟,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做到了扎扎實實學語文。)

            三、品讀想像,滲透寫法

            1、閉目聽老師讀11-13自然段,想像。

            2、說說你看見了什么?

            3、從中我們發現鳥的天堂有什么特點?

            4、誰能用朗讀表現鳥兒的多和自由快樂?

            5、“應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師: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書,也可以聯系上下文。

            6、“鳥的天堂”里有許多鳥,可作者為什么只具體寫一只畫眉鳥呢?這就是我們曾經說過的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這只畫眉鳥就是這里的點,許許多多的鳥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畫眉鳥展示鳥兒們的自由快樂,讓我們感受到了群鳥歡騰的壯觀景象,這又叫動態描寫。那么前面的大榕樹就屬于(靜態描寫)。動靜結合是本文的又一表達方法,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要善于運用這兩種表達方法。(設計意圖:語言文字的感悟中輕松自然地滲透表達方法的學習,學生既學文又學作文,發揮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導質疑,感悟“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默讀第14自然段,誰能火眼精睛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前面一個“鳥的天堂“加了引號,而后一個沒有?(設計意圖: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環節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質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遷移教育

            1、學完了課文,誰能告訴我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樹的大和茂盛外還有什么原因呢?(人類的保護,大自然的恩賜。)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麗,我們應該學習這里的人們,保護鳥類、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成為人間的天堂。(設計意圖:“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呢?”精心一問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寫作

            作業:如果你是鳥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鳥,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家園呢?以榕樹上一只小鳥的身份寫一篇導游詞。(設計意圖:以自己是榕樹上一只小鳥的身份寫導游詞,激起了學生的自豪感,這樣的作業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習作熱情。)

            七、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樹:大、茂盛、勃勃生機——美麗的南國的樹(傍晚)[靜]

            鳥:多、自由、快樂——的確是(早晨)[動]畫眉鳥(點面結合)

          【教案:鳥的天堂】相關文章:

          鳥的天堂教案課件05-09

          關于鳥的天堂教案八篇05-27

          【必備】鳥的天堂教案四篇05-25

          關于鳥的天堂教案3篇05-14

          鳥的天堂教案范文八篇06-02

          鳥的天堂教案匯總六篇05-16

          精選鳥的天堂教案八篇05-02

          有關鳥的天堂教案三篇04-23

          【推薦】鳥的天堂教案四篇04-21

          關于鳥的天堂教案3篇04-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套图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 | 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一页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