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3-07 10:06:0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根據已有的除法知識經驗,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學生理解并掌握該方法。

            2、把2種方法加以比較,從而對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個比較清晰的整體把握,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百位不夠除,要把前兩位合起來再除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們來估計一下這幾題的商應該是幾百多,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如:984÷2984÷3984÷4984÷5

            問:是不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都會是幾百多呢?說一說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指出: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百位夠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數;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另一種情況,也就是百位不夠除該怎么辦?

            板書課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百位不夠除)

            二、出示例題:

            1、光盤演示例題。問:把你看到的信息讀一讀,說一說。

            要求“賣了多少千克雞蛋?”要怎么列式?為什么?

            板書:312÷4(學生說,教師寫)

            2、估算:

            它的得數大約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師注意及時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別是要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百位上的3不夠除,要看前兩位即要用31個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幾個十。

            3、豎式計算:

            寫完后問:這第一步計算就有挑戰,你說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老師隨學生的回答適當板書。強調:7要寫在十位上

            多問幾個學生:為什么這個7要寫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會算了嗎?請大家繼續算,寫在書上。

            4、驗算。

            學生自己驗算,完成一開始的橫式。

            指出:這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解題過程。

            小結:這也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但它的得數就是一個兩位數。請大家和同桌簡單交流一下,同樣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什么時候商還是三位數?什么時候商就是兩位數了?

            三、練習:

            1、學生自己完成書上第3頁的第1題。

            完成后請同桌互相交流:算對了嗎?寫得規范嗎?

            全班交流: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想提醒大家?

            四、作業:p.4第2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已經結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生什么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里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嗎?(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么辦?

            三、總結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

            “加強估算”是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來的一項明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估算教學教什么?怎么樣教?在一次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有幸聽了一節特級教師吳正憲執教的《估算》。課堂教學實錄如下:

            師:你們二年級經歷過估算嗎?

            師:這節課,咱們一起學習估算知識。(板書:估算)

            師:在學習估算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師:你們遇到過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確計算?

            課件:

            生:選A。

            課件:師:你能估計出這頭大象多重嗎?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匯報并板書: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湊、調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這六個數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師: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樂。

            師: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小估。

            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師:你是往大里估的,對不對,你也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2:大估。

            師:大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大估。

            問: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4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北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游戲

            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毖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繾映印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繃私庵柿康ノ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比鮮豆ぞ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苯檣芴炱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蹦闃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畢胍幌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碧致郟耗閎銜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狽腫榛疃: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倍懶⒆饕擔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正確地口算幾千幾百減幾千幾百的不退位減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技能。

            4、培養良好的檢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組3道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上面兩題是下面這道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過程。

            二、引入

            1、根據下面有聯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題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兩位數減兩位數轉化成口算過程

            86-30=56

            56-4=

            3、試一試

            8600-3400=

            想:869個百-349個百

            = 個百

            =

            4、小結

            三、課堂練習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談談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計算

            4、找朋友

            5、綜合練習

            四、課堂作業

            見課堂作業本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提問:統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如果繼續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據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字提問:仔細觀察統計表,統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字個數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計表,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紀上冊,P49上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認識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現象,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教學難點:正確計算表內除法豎式。

            四、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主題圖、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同我們一塊兒學習數學知識已經有兩年多了。今天,他們又要帶我們去哪兒呢?請同學們跟著去看看吧!(出示第49頁主題圖的掛圖)原來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正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場面真是熱鬧非凡啊!認真觀察,說說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學生充分自由地說。

            (二)解決問題,學習新知

            1、分小組解決主題圖中的數學問題。

            (1)觀察主題圖,解決數學問題

            剛才同學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也很具體。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情境場面。根據這個場面來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把它解答出來。

            (2)小組活動。

            (3)分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教學例1

            (1)創設故事情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5÷5=3(組)

            (4)學習表內除法豎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這種橫式的表示方式,還可以用豎式表示。

            ②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

            ③讓學生聯系橫式認識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④請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個意義嗎?

            ⑥讓學生快速記憶各部分名稱。

            3、鞏固練習

            (1)請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336÷425÷5

            (2)我會算

            你會寫、會算哪些豎式?在本子上愿意寫幾道就寫幾道,同桌相互檢查。

            (三)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籃球比賽”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籃球比賽”中有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同學們可以用小棒擺一擺,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嗎?

            2、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

            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4組后,分不完了,還剩1人。這種現象就是本單元我們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3、你能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這種現象嗎?

            (四)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談一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有哪些呢?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意義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3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學以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去春游嗎?我們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礙,誰能掃清路上的這些障礙?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

            (一)觀察第91頁情景圖。

            1、仔細觀察,從這幅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的問題?

            2、學生提問題。

            (二)觀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31 32+39

            (三)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三、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探究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二)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

            四、鞏固練習。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后,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五、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⒈)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⒋)家里的電熨斗、電暖器等發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⒉)在使用中,不要觸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⒊)飯菜做好以后,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⒈對只有輕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⒉燙傷部位已經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⒊燙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院進行診治。

            ⒋燙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6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水災自救知識,在遇到水災威脅時,能夠及時自救。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人們常把水成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給了生命的存在,延續的力量,但同樣水也有剝奪人類寶貴生命無情的時刻。

            二、新授:

            1、說一說,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們有沒有過肆虐的時候?當時怎么樣?

            2、救助課堂

            水災自救逃生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區,遇到突如其來的水災,該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來不及轉移,也不必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

            2.為防止洪水涌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滿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滿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預料洪水還會上漲,那么底層窗檻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斷不漲,應在樓上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燒開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就必須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門板等,都可用來制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用床單、被單等撕開來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試試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發信號用具(如哨子、手電筒、旗臶、鮮艷的床單)、劃槳等是必不可少的。在離開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較多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點等,

            并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

            6.在離開家門之前,還要把煤氣閥、電源總開關等關掉,時間允許的話,將貴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樓上的柜子里。出門時最好把房門關好,以免家產隨水漂流掉。

            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體,人體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纏住了腳,千萬不要慌張,屏住呼吸,輕輕的解開。 8.游泳時,遇到腳抽筋,不要緊張,要彎曲身體,雙手抱腳,等待救援。 8.水災后應謹慎選擇飲用水,事先儲備的飲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應事先儲備一些干凈水放在清潔密閉的空間里。如必須飲用河水、雨水等要燒開殺菌。

            9.夜晚直升機在救援時,可用手電筒、蠟燭向直升機發送救援信號。白天可用鏡子反光和揮動顏色鮮艷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識互幫互助共同脫險

            四、總結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7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二、出示學習指導

            三、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四)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五)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五、后教

            (一)更正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二)討論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六、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社教科書第六冊81-83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信息,觀察比較,進行聯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統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歷、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教師展示課件:有個寶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學生猜出是:日歷。指名說說日歷有什么作用呢?

            師:日歷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師:(出示4年的年歷)同學們從這張年歷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歷,填出每個月的天數。(學生填表)

            (2)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并說出每個月的天數。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計表,你發現些什么?(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言

            (5)(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1)師:同學們,大小月中怎么沒有2月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給出的1995——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2)猜測: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課件展示萬年歷進行驗正)

            (3)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呢?(2月)

            (4)質疑:剛才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說這幾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么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么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4年)為什么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并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三)形成應用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解了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的知識,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沒有,我們來做小游戲好嗎?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著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為什么?)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實踐操作

            教師給出5年一月日歷,請學生利用學具制作一張5年二月的日歷,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勵

            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你認為各位小朋友學習得怎么樣,哪位同學最棒?你將給他幾顆星呢?請你評一評?

            教學反思:

            年月日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年、月、日,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發現并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并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自學,接著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一個拳頭法和兩個拳頭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感興趣,于是我采用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兒歌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為兒歌記憶既輕松又便于記憶。

            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發現、去討論。我讓他們討論,對于平年和閏年你有些什么認識。學生經過討論說出幾幾年是閏年,順著他們的思路我又讓他們去討論閏年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被4除沒有余數的.是閏年,緊接著有問2100年的二月是幾天,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訴學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這是什么道理呀,同學們感到很奇怪,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告訴學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數時,必須被400除沒有余數,從課后的練習來看這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年、月、日來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圖

            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盡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書上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有意義的日子引入,但我想可能利用身邊食品的安全衛生來引入,比利用新中國成立與北京申奧來得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能激起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時,在游戲鞏固及練習環節中,我也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猜節日、猜生日、讀兒歌、做游戲、玩轉盤和用拳頭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0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02-24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03-04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27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有码视频一伊香蕉久久 | 最新欧美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