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及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教案及教學反思 1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學習完整大膽朗誦兒歌。
2、鼓勵幼兒能有節奏地念兒歌,正確發音guā。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了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布娃娃一個,各種瓜的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1、出示布娃娃問:你們看,這是誰呀?(娃娃)
2、娃娃今天要去買東西,你猜去買什么呢?
(幼兒進行猜測,教師盡量讓更多的幼兒參與)
3、出示圖片:冬瓜,西瓜,甜瓜,南瓜,小黃瓜,苦瓜,木瓜,哈密瓜。哦,原來娃娃要買的是這些東西,一起告訴我是什么呢?
二、幼兒感受理解,并完整欣賞兒歌
1、娃娃去買瓜,想買什么瓜?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邊操作教具,邊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三、幼兒學念兒歌,并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教師按兒歌韻律有節奏,有順序地與幼兒一起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2、教師告訴幼兒兒歌的名稱,并且示范朗誦第二遍。
3、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拍手表示兒歌的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4、師:朗誦這首兒歌,小朋友發現了什么特別的`地方了嗎?(念到了許許多多的瓜)
5、教師和幼兒一起念2—3遍。
6、請幼兒分組拍手再次朗誦兒歌。教師指著瓜的圖片引導幼兒念兒歌。
四、激發幼兒改變兒歌的最后一句。
1、如果你是那個小娃娃,你買了那么多瓜后,會怎么做?你想送給誰?
(教師盡量給幼兒時間讓他們去想,去說)
2、鼓勵幼兒大膽地改變兒歌的最后一句,如:“買回家,送給好媽媽”等。
五、結束游戲:跟著小娃娃走。
師:今天我們和小娃娃買了這么多瓜,好開心啊。讓我們和小娃娃一起拍手排隊出去做游戲吧。老師和小朋友們念“買了冬瓜和西瓜,甜瓜南瓜小黃瓜,苦瓜木瓜哈密瓜”,教師出示瓜的完整圖片,最后幼兒一起排隊出去活動。
附兒歌:《瓜娃娃》
小娃娃,去買瓜。
買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黃瓜,
苦瓜木瓜哈密瓜。
買回家,裝滿一籮筐。
教學反思:
《瓜娃娃》是主題“好吃的水果”中的一節語言活動,兒歌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學念兒歌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朗誦兒歌、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等形式,豐富了幼兒對一些常見瓜類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愛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教案及教學反思 2
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2.能有節奏地念兒歌,正確發音gua。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對兒歌的興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1.娃娃木偶一個。
2.圖片。
過程
1.觀看木偶表演。
――娃娃去買瓜,想買什么瓜?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教師邊操作木偶,邊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
――教師按兒歌韻律有節奏、有順序地與幼兒一起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告訴幼兒兒歌的名稱,教師再次完整朗誦。
――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拍手(或用身體語言)表示兒歌的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朗誦這首兒歌,你發現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有很多瓜)
――如果你是那個小娃娃,你買了那么多瓜后,會怎么做?
――鼓勵幼兒改編兒歌的最后一句,如“買回家,送給好媽媽”等。
附:瓜娃娃
小娃娃,去買瓜。
買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黃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買回家,裝滿一籮筐。
教學反思:
《瓜娃娃》是主題“好吃的水果”中的一節語言活動,兒歌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學念兒歌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朗誦兒歌、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等形式,豐富了幼兒對一些常見瓜類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愛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教案及教學反思 3
教學目標:
1、能準確地認讀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童話語言的優美。
3、能讀懂課文,體會瓜娃娃愛媽媽的美好情感,激發學生學會愛和感激。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美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激發愛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要講一個童話故事,同學們想聽嗎?(出示課件,講課文中的童話)
2、聽了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瓜娃娃多么懂事、可愛)
3、這么美好動聽的童話故事,你們想學嗎?(想)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第15課(板書:瓜娃娃打電話)
二、讀通課文,自主識字
1、把圈出的生字娃娃大聲地讀給同桌聽,不會的互相教教。
2、檢查識字情況(出示課件)
三、細讀課文,感知內容
1、老師范讀課文,學習傾聽,并想一想:刮風下雨了,葉子、瓜娃娃都在干什么呢?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課件)
A、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多種形式讀)想:葉子在干什么呢?
B、出示課件,觀看后冬瓜秧的“爬、招、點”等動詞說明了什么?這時的心情怎樣?
C、生再帶著高興的感情讀第一自然段。
3、學習第二段
A、出示課件,找學生讀課文,大家思考:瓜娃娃再干什么?
B、瓜娃娃跟根媽媽說了些什么呢?
C、出示課件,傾聽瓜娃娃給根媽媽說的話。
D、分角色讀課文。
四、學生回憶母愛——暢想;
1、同學們,你們喜歡瓜娃娃嗎/為什么?
2、我們班像瓜娃娃這樣的孩子也有許多,誰能說一說你平時是怎樣愛媽媽的?
五、聽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六、反思
在我們的成長中,豈止只有媽媽的付出,還有爸爸、爺爺、奶奶、老師的關愛。孩子們,我們一定要愛那些哺育我們成長的人,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教案及教學反思 4
一、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幼兒能夠認識常見的瓜類,如西瓜、黃瓜、南瓜等,準確說出其名稱,了解它們的外形特點。
2. 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使其能細致觀察瓜類的特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瓜類;激發想象力,根據瓜的形狀等特點聯想相關事物。
3. 情感目標:引導幼兒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讓幼兒清晰認識常見瓜類,掌握其名稱及顯著外形特點。
2. 教學難點:幼兒學會準確、細致地觀察瓜類外形,并能用連貫、清晰的語言表達觀察所得。
三、教學方法
1. 觀察法:展示瓜類實物或高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瓜的形狀、顏色、紋理等,提高觀察能力。
2. 故事法:講述《瓜娃娃》的故事,故事里瓜娃娃在瓜田里與各種瓜一起成長,經歷風雨,讓幼兒在故事中感受瓜的生長過程,激發想象力與愛心。
3. 互動法:教師提問,如“你看到的西瓜是什么顏色的?”“黃瓜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等,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增強表達能力。
四、教學準備
1. 教具:準備西瓜、黃瓜、南瓜、冬瓜等常見瓜類實物,若無實物則準備逼真的圖片;《瓜娃娃》故事書或制作精美的故事PPT。
2. 環境:營造安靜、溫馨、舒適的教學環境,可在教室布置一些田園風格的裝飾,如綠色的彩帶模擬藤蔓,墻上貼一些瓜田的圖片。
3. 材料:為幼兒準備畫紙、彩筆、剪刀、膠水,用于制作瓜娃娃手工藝品。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教師手提裝滿瓜類的籃子走進教室,神秘地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群神秘的朋友,它們都藏在這個籃子里,你們猜猜會是誰?”然后依次拿出瓜類實物,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瓜類的名稱,對于不熟悉的瓜,教師給予提示。
2. 新課內容(10分鐘):教師拿起一個西瓜,介紹道:“小朋友們看,西瓜大大的,圓圓的,穿著一身綠衣裳,上面還有黑色的條紋,就像穿了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它生長在地上,喜歡陽光充足、溫暖的地方。西瓜可以直接切開吃,甜甜的,可好吃啦,還能榨成西瓜汁。”用同樣的方式介紹黃瓜、南瓜等,讓幼兒了解瓜類的外形特點、生長環境及食用價值,期間可讓幼兒摸一摸、聞一聞瓜類。
3. 故事環節(10分鐘):教師播放《瓜娃娃》故事PPT,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在一片美麗的瓜田里,住著一個可愛的瓜娃娃。瓜娃娃和西瓜、黃瓜、南瓜們是好朋友。春天的`時候,瓜娃娃看著種子們發芽,它每天都盼著朋友們快快長大。夏天到了,西瓜變得又大又圓,黃瓜變得細長翠綠,南瓜也長得胖乎乎的。可是有一天,突然刮起了大風,瓜娃娃很擔心它的朋友們。它緊緊地抱住藤蔓,為朋友們加油打氣。風停了,瓜田一片狼藉,但是瓜娃娃和它的朋友們都堅強地挺了過來。”故事講完后,引導幼兒討論瓜娃娃為什么要保護朋友們,我們應該怎樣關愛大自然。
4. 互動環節(10分鐘):教師提問:“西瓜是什么形狀的呀?”“黃瓜是什么顏色的?”“南瓜可以用來做什么?”鼓勵幼兒積極回答,對于回答正確的幼兒給予小貼紙獎勵。然后讓幼兒分組討論自己最喜歡的瓜,為什么喜歡,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
5. 實踐活動(10分鐘):教師示范制作瓜娃娃手工藝品,用彩筆畫出瓜的形狀,剪下來后用膠水粘貼裝飾,做成瓜娃娃的樣子。幼兒動手操作,制作自己的瓜娃娃,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制作完成后,幼兒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過程中的想法。
六、作業布置
1. 讓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觀察家里的瓜類,和家長分享在幼兒園學到的瓜類知識。
2. 畫出自己在幼兒園制作的瓜娃娃,或者畫一個自己想象中的瓜娃娃,帶到幼兒園和小伙伴們分享。
七、評價方法
1. 觀察法:在課堂上觀察幼兒的參與程度,是否積極觀察瓜類、認真聽故事、踴躍回答問題,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2. 實踐活動評價:關注幼兒在制作瓜娃娃手工藝品時的表現,包括動手能力、創造力、色彩運用等方面。
3. 作業評價:收集幼兒的作業,評價他們對瓜類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看是否能清晰畫出瓜娃娃并描述相關內容。
八、教學延伸
1. 開展戶外活動,帶領幼兒參觀附近的農田或果園,觀察瓜類的實際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增強直觀感受。
2. 邀請家長參與課堂,讓家長講述自己小時候和瓜類有關的故事,增進親子互動與家園合作。
3. 組織幼兒進行瓜類品嘗會,準備不同種類的瓜,讓幼兒品嘗并說出自己的感受,進一步了解瓜類的食用價值。
九、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實物展示、故事講述、互動討論和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幼兒對瓜類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和學習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互動環節,個別幼兒較為害羞,不敢發言,以后應多鼓勵這類幼兒,給予他們更多表達的機會。在介紹瓜類生長環境時,講解稍顯抽象,部分幼兒理解困難,下次可結合圖片或視頻,讓講解更直觀。實踐活動中,部分幼兒制作速度較慢,時間把控不夠精準,后續活動需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充分參與。同時,應更加注重家園合作的深度,提前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在家中也能更好地引導幼兒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生活的觀察力。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教案及教學反思 5
一、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幼兒能深入了解常見瓜類的生長周期,包括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認識更多特殊的瓜類,如佛手瓜、蛇瓜等。
2. 技能目標:提升幼兒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能用連貫、生動的語言講述瓜類的生長過程;培養藝術創作能力,通過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瓜娃娃及瓜類生長場景。
3. 情感目標:增強幼兒對大自然生命成長的敬畏之心,激發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讓幼兒清晰掌握瓜類的生長周期,學會用多種藝術形式表現瓜娃娃主題。
2. 教學難點:幼兒能夠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瓜類生長的各個階段,在藝術創作中發揮獨特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教學方法
1. 多媒體演示法:播放瓜類生長過程的視頻,展示不同瓜類的高清圖片及藝術作品,讓幼兒直觀感受。
2. 小組合作法:組織幼兒分組討論瓜類生長特點,合作完成大型瓜類生長場景的繪畫或手工制作。
3. 引導啟發法: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啟發幼兒聯想瓜類生長過程中的有趣故事,激發創作靈感。
四、教學準備
1. 教具:瓜類生長過程的視頻資料,各種瓜類實物(包括佛手瓜、蛇瓜等特殊瓜類),相關藝術作品圖片(如瓜類主題的油畫、手工藝品)。
2. 環境:教室布置成瓜田場景,懸掛瓜類藤蔓裝飾,擺放一些瓜類模型。
3. 材料:提供畫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卡紙、皺紋紙、剪刀、膠水、黏土等豐富的藝術創作材料。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5分鐘):教師播放一段瓜田的視頻,視頻中瓜類在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吸引幼兒注意力。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視頻里看到了什么?你們知道瓜是怎么長大的嗎?”引發幼兒思考。
2. 知識講解(10分鐘):教師利用PPT展示瓜類生長周期的圖片,詳細講解:“瓜類的生命從一顆小小的種子開始,當把種子種進土里,澆上水,過一段時間,它就會發芽,長出嫩綠的小芽。小芽慢慢長大,會長出葉子,葉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接著,瓜藤上會開出漂亮的花朵,有黃色的、白色的。花朵凋謝后,就開始結果啦,小瓜一點點長大,最后變得成熟。”期間,拿出實物瓜類,讓幼兒對比不同生長階段的樣子。
3. 故事分享(10分鐘):教師講述一個《瓜娃娃的成長日記》的故事:“瓜娃娃每天都記錄著自己和朋友們的成長。它看著種子發芽,開心地在日記里寫道‘今天我的好朋友西瓜種子發芽啦,嫩綠的小芽真可愛’。瓜藤開花的時候,瓜娃娃又寫道‘哇,南瓜開出了大大的黃花,像小喇叭一樣’。當看到瓜類結果,瓜娃娃興奮地說‘黃瓜長大了,細細長長的,摸起來還有小刺呢’。”故事講完后,邀請幼兒分享自己聽完故事的感受,以及自己想象中瓜娃娃還會記錄哪些有趣的事情。
4. 小組合作創作(15分鐘):將幼兒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如繪畫瓜類生長場景、用黏土制作瓜娃娃及瓜類、用彩色卡紙和皺紋紙制作瓜類手工等。教師提出創作要求,如要體現瓜類的生長過程,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在小組創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分工合作,互相交流想法。
5. 作品展示與分享(10分鐘):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由小組代表講解創作思路和作品內容。其他小組的幼兒認真傾聽,并可以提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對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肯定與鼓勵,同時指出優點與不足。
六、作業布置
1. 讓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用繪畫或文字的形式記錄一種瓜類的生長過程(可以通過觀察家里種植的瓜類或查閱資料)。
2. 用家里的`廢舊物品制作一個和瓜類有關的小物件,帶到幼兒園分享。
七、評價方法
1. 小組創作評價:觀察小組在創作過程中的合作情況,包括分工是否合理、成員之間是否積極交流、能否共同解決問題等。
2. 作品評價:從作品的創意、表現力、對瓜類生長過程的呈現等方面進行評價,考量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3. 作業評價:通過幼兒的作業,評估他們對瓜類生長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八、教學延伸
1. 在班級種植區種植瓜類種子,讓幼兒持續觀察瓜類的生長過程,做好觀察記錄。
2. 舉辦瓜類主題的展覽,將幼兒的作品及觀察記錄進行展示,邀請其他班級的幼兒參觀。
3. 開展瓜類知識競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設置與瓜類生長、特點等相關的問題,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九、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成功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創作熱情,在小組合作中培養了幼兒的團隊意識。然而,在小組合作創作環節,部分小組出現分工不明確的情況,導致創作進度緩慢,以后應在活動前更清晰地引導幼兒分工。在知識講解時,雖然利用了圖片和實物,但對于瓜類生長過程中一些較為復雜的生理現象,幼兒理解仍有困難,可嘗試用更簡單易懂的比喻進行解釋。在作品展示與分享環節,個別幼兒因緊張表達不夠流暢,后續應多提供類似機會,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同時,在教學延伸活動中,要加強對幼兒觀察記錄的指導,培養幼兒科學嚴謹的觀察態度。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教案及教學反思 6
一、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幼兒全面了解瓜類的種類、結構、營養價值,以及不同瓜類的繁殖方式。
2. 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學會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法獲取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探索發現。
3.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培養勇于質疑、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增強對健康飲食的重視。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讓幼兒深入探究瓜類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
2. 教學難點:幼兒能夠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自主探索,并準確、清晰地表達探索結果與思考過程。
三、教學方法
1. 實驗探究法:設計如“瓜類種子發芽實驗”“瓜類沉浮實驗”等,讓幼兒親身體驗科學探索過程。
2. 資料查閱法:引導幼兒查閱圖書、網絡資料,獲取瓜類相關信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3. 討論交流法:組織幼兒圍繞探索發現進行討論,分享觀點,拓展思維。
四、教學準備
1. 教具:各種瓜類的種子、果實,用于實驗的容器、水、土壤等材料,相關科普圖書、科普視頻,以及電腦等查閱資料的設備。
2. 環境:設置科學探索角,擺放實驗設備和瓜類標本,營造科學探索氛圍。
3. 材料:為幼兒準備實驗記錄表格、筆,方便記錄實驗過程與結果。
五、教學過程
1. 問題導入(5分鐘):教師拿出一個西瓜和一個南瓜,提問:“小朋友們,西瓜和南瓜都屬于瓜類,它們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你們知道為什么西瓜可以直接吃,南瓜有時候要煮熟吃嗎?它們的種子有什么不一樣?”一系列問題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
2. 知識講解(10分鐘):教師通過播放科普視頻,介紹瓜類的種類繁多,有葫蘆科的西瓜、南瓜、黃瓜,還有其他科的木瓜等。講解瓜類的結構,包括果皮、果肉、種子,以及不同瓜類的營養價值,如西瓜富含維生素C和水,南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等。同時,簡單介紹瓜類的繁殖方式,如種子繁殖、扦插繁殖等。
3. 實驗探究(15分鐘):開展“瓜類種子發芽實驗”,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發放不同瓜類的種子、花盆、土壤。教師示范如何播種,然后讓幼兒親手操作,將種子種進土里,澆適量的水。幼兒記錄播種時間、種子外觀等信息。接著進行“瓜類沉浮實驗”,準備一盆水,讓幼兒將不同的瓜類小塊放入水中,觀察沉浮現象并記錄。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4. 資料查閱(10分鐘):教師引導幼兒到科學探索角,利用科普圖書、電腦等查閱資料,尋找關于瓜類結構、繁殖方式等問題的答案,以及實驗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幼兒將查閱到的重要信息記錄下來。
5. 討論交流(10分鐘):組織幼兒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在實驗和查閱資料過程中的發現。每個小組推選代表發言,講述小組的探索結果,其他小組的幼兒可以提問、補充。教師在一旁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思考,總結歸納瓜類的科學知識。
六、作業布置
1. 讓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完成一份瓜類科普手抄報,內容包括瓜類的種類、營養價值、有趣的實驗等。
2. 觀察家里食用瓜類的過程,記錄瓜類是如何被處理和烹飪的,思考其原因。
七、評價方法
1. 實驗操作評價:觀察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包括操作的規范性、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記錄是否準確、能否積極思考等。
2. 資料查閱與討論評價:評估幼兒查閱資料的能力,以及在討論交流中的.表達能力、思維活躍度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
3. 作業評價:從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度、排版設計、科學性,以及觀察記錄的詳細程度等方面評價幼兒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
八、教學延伸
1. 繼續觀察“瓜類種子發芽實驗”中種子的生長情況,定期記錄,撰寫觀察報告。
2. 開展“瓜類美食制作”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制作瓜類美食,了解瓜類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
3. 組織幼兒到科技館或農業科普園參觀,進一步拓展瓜類相關的科學知識。
九、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實驗探究和資料查閱等方式,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索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驗過程中,部分幼兒對實驗步驟的理解不夠清晰,操作時出現一些失誤,后續應在實驗前更細致地講解和示范。在資料查閱環節,部分幼兒缺乏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小班語言教案:瓜娃娃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瓜娃娃教學反思09-30
小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春娃娃》07-01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春娃娃》06-24
小班娃娃家教學反思07-31
小班語言春娃娃教案和反思(通用10篇)03-21
小班語言教案及教學反思09-23
小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好娃娃》08-13
小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梧桐樹娃娃》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