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3-07 10:12:39 教案 我要投稿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第一課時:除法(一)認識豎式

            教學內容:課本第2頁~第3頁 分蘋果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 4

            5丿 2 0

            2 0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 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 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90-92頁例5-6和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和交流,學會認識幾時幾分

            2、通過活動,感知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養成珍惜時間 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

            鐘表、作息時間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放收音機正點報時的聲音

            2、教師:同學門,你們聽見了什么?

            3、出示鐘表圖,讓學生說

            二、探究新知

            (一) 學習例5

            1、教師:同學們已經認識幾時、幾時半了,下面鐘表上的時間你認識嗎?

            出示例5圖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認為應該怎樣認?同桌交流

            3、學生匯報

            4、教師小結:時針超過了幾格,就是幾時,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幾分?

            在認時間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后匯報

           。ǘ 學習例6

            1、 教師:出示例6圖,學生認時間

            2、看,小熊還等大家來幫他們寫一寫,你會嗎?

            3、抽學生板書,并說方法

            4、教師教寫法

            先寫幾時,再寫:,再在:的后面寫幾分,幾分要占兩位

            注意:不是冒號,要寫在中間

            5、書91頁,學生練習

            三、在活動中體會

            1、出示時間,學生邊說邊撥

            8:10分 11:15 7:35 3:08

            學生邊說邊撥

            2、同桌練習

            3、幫助動物糾正錯誤

            課堂活動3題,學生仔細觀察,有錯誤嗎?你認為應該怎樣說?

            4、聯系生活實際,估計時間表

            你們喜歡看那些電視節目?

            這些節目在什么時間播出,請你填寫節目時間表,

            學生活動

            四、課后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用課件(或掛圖)出示兩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讓學生猜一猜兩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2)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二、主動探究,建立模型

            1、數一百零幾

            (1)99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強調“一百”與“一”之間一定要加1個“零”。

            (2)101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看著上圖一起數一數,明確一百零幾中間有1個

            “零”。

            2、數一百零幾與一百幾十

            (1)學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數一數,檢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與“9”合起來,110是100與10合起來,突出101與110的區別。

            (3)引導學生觀察120根是1個100,2個10。(讓學生動手捆1個大捆,2個小捆)

            (4)引導學生發現120就是由1個100和2個10組成的。

            3、在計數器上數一百九十幾到二百幾十

            (1)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197,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197的組成。

            (2)讓學生接著往下數,當數到199到200時,怎樣撥?

           、儆^察個位,9個一再數1個一是多少個一?(10個一)10個一又是多少?(10個一是1個十)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在個位上撥去10個一,在十位上撥上1個十)

           、谟^察十位,已有10個十。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在計數器上又怎樣表示?(在十位上撥去10個十,在百位上撥上1個百)

            4、類比遷移

            (1)突出990與1000。

            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990,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990的組成。請學生再撥上10,怎么撥?怎么數?

            [點評:在操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計數單位,突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這個翻坎數。]

            (2)突出1010,1020。

           、10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十位)撥幾個?(1個)1000加10讀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須在“一千”與“一十”之間加1個“零”。

           、1010之后再數10怎么撥?

            ③從1020再撥到1300怎么撥?

            ④從1300撥到1400可以怎樣撥?

           、萃阑樱菏褂糜嫈灯饕皇皇負,從880撥到1100,一邊撥一邊數。提醒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尋求同伴或者老師的幫助。然后抽學生演示,教師重點指導990、1000和一千零幾十的撥法及數法。

            (3)突出20xx,20xx。

           、19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撥幾個?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1990之后再數10,十位上是多少?(10個一十)十位上怎么辦?(10個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個一百)百位上怎么辦?(10個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個一千是二千)

           、蹚20xx到20xx,在計數器上可以怎樣撥?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龍游戲(教師重點指導“翻坎數”)

            (1)一個一個地數,課堂活動第1題。(老師和全班學生接龍)

            (2)一十一十地數,課堂活動第2題。(男、女同學接龍)

            (3)一百一百地數,課堂活動第3題。(各大組接龍)

            (4)一千一千地數,課堂活動第4題。(全班齊數)

            2、撥一撥、說一說

            (1)先撥3500,再說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先撥4020,再說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先撥6003,再說由()個千和()個一組成。

            3、說一說

            (1)5400是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4070是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2496是由()組成。

            四、課堂小結

            你會數萬以內的數嗎?數數時要注意什么?通過學習你還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數與代數結合分物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并能解決生活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體會到遵循“先乘除,后加減”及“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順序,能根據這些運算順序計算有關問題,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結合實例,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數,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并能結合實際,對萬一內的數進行估計;了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萬以內的數的數進行表達交流,會用詞語或符號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計算萬以內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養成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估計的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空間與圖形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給定一定方向,能辨別其余七個方向,能運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位子;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徑的地方。

            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際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側一些物體的長度。

            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能認識直角、銳角、鈍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統計與概率

            經歷簡單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

            會讀統計圖表,會在方格紙上繪制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一個單位);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能作出一些簡單的預測。

            實踐活動

            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除法單元教學目標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應用。

            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學目標

            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教具:蘋果實物、盤子、課件。

            學具:小圓片。

            切入舉偶談話引入。

            星星幼兒園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水果?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水果——蘋果。誰來數一數這里有多少個蘋果?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P21、22頁練習四第7、8、9、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除法算式與生活實際的密切練習。

            2、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談話: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我們從身邊找一找數學,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數學,能否舉出例子來?

            2、 學生舉例。

            3、 自己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二、展開學習

            1、 引導學生完成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一聽。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8題。

           。1)、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算式的意義。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9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2)、指名匯報是怎樣計算的?

            2、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的思考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義。

            (2)、全班交流匯報。

            3、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7題。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完成。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1,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2、 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 學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8、 小結。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 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2、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3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教材第79頁實踐活動。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初步學會記錄原始數據和打√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能對簡單數據的統計作初步的分析。

            2、 使學生初步體會簡單統計的過程和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步培養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第68頁16題完成的記錄,每人準備自己家的四次電費發標,老師準備一些表格數據、三種學具各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 說明生活里很多事都可以通過記下來,理一理的方法,把它們整理清楚,并能根據整理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從中得到一些想知道的情況。

            2、 舉出一些統計好的簡單表格,如各小組人數,某戶收各種糧食的千克數等統計結果給學生觀察,知道一些簡單表格反映的數據,結合表內的數據進行一些簡單比較,說明記錄、整理這些數據的作用。

            3、 指導打√方法記錄

            4、 出示一些學具(如□○⊿)等,說明要知道這些學具各有多少,可以用打√的方法記錄。

            讓學生先分類列出名稱(或用圖表示),老師每取一個圖形相應說出名稱,學生在相應圖形后打√記錄。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結果各有多少個。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說明這節課要根據前面的天氣記錄,認識天氣情況。

            二、組織活動

            1、 讓學生分小組理一理,填一填

            學生分組活動,先核對記錄情況,再按打√方法整理每種天氣各多少天。

            請你把整理結果填在統計表里。

            2、 讓學生調查自己家的`電費情況。

            先認識電費電費收據的各項內容,再按日期次序排列起來。

            要求學生把千瓦時數填在課本上的表里。

            學生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自己調查:小組討論還準備調查什么內容,組織調查活動。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第一課時:

            東南西北

            教學內容:

            P15-16“東南西北”

            教學目的: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能看懂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教學難點:

            能說出各個方向。

            教學準備:

            1、用辨認方向的主題圖和我國行政區域圖。

            2、制做方向板的卡紙。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二次設計

            一、復習

            說一說,我們上學期學過哪些方向?

            二、新授

            1)引入。師:太陽是從什么方向升起的?

            2)學生回答: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讓學生到操場去辨認找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說說四個方向各有什么。把記錄收集整理完成“認一認,填一填”

           。3)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總結: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3、小組活動

            說一說教室里4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是哪位同學。

            三、練一練

            完成p16的練一練1~5題

            四、課堂總結

            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再請一名同學來說一說。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0~11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看看第10頁第2題中小白兔們在干什么?你最喜歡說什么?

            2.出示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白兔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說說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與這幾節課的內容相似,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

            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 教科書第67~84頁的內容。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事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數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教材將上述內容合成以下邏輯結構。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的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單元教學要求:

            1、 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 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3、 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單元教學重、難點:

            萬以內數的讀寫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其中的數的組成、數位的意義等概念又是讀寫數的重點。

            難點有三:

           。1)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教學。

           。2)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系的教學。

           。3)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單元課時安排:約8教時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一、調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學生交流課前學習成果

            組織學生課前調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數有哪些?舉出幾個例子說一說。對于比100大的數,還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師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匯報: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發現?引入新課:既然我們身邊有這么多比100大的數,那就肯定會有比“個”、“十”、“百”還大的計數單位,小朋友想知道嗎?板書:計數單位。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顧舊知

            出示小棒,單獨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讓學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說一說10根1捆里有多少個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個十。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教師:“一”、“十”、“百”是以前學過的計數單位,有了這些計數單位,才能幫助大家數數和讀數。

            2、探索新知

            教師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猜一猜比一、十、百還大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千)

            (1)認識一千。

            ①數一數。

            課件(或實物、掛圖)出示一千,先讓學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幾個一百,然后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數: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問:一百一百地數,幾個一百是一千?

            教師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說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計數單位。②撥一撥。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100、200、300、1000。學生之間交流自己是怎樣撥的,然后抽學生匯報。

            ③填一填。

            說一說線段上的括號里該填什么,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數一數。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出100、500、1000、20xx,讓學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說出前兩個數里有幾個一百,后兩個數里有幾個一千。

            (2)認識一萬。

           、贁狄粩怠

            教師:你會一千一千地數嗎?誰來數數看?然后出示課件(或實物、掛圖)演示,師生一起數一數。教師介紹計數單位“萬”。

            出示例2示意圖。一摞紙是1000張,這里一共有多少張?學生在示意圖上獨立一千一千地數一數,并和同桌一起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10個一千是一萬,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②撥一撥。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1000、20xx、3000??10000。

            3、整體認知計數單位,掌握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

            (1)看一看、讀一讀。

            教師出示計數單位對比圖(第3頁例3),讓學生看著圖,讀一讀:一、十、一百、一千、一萬。

            (2)撥一撥、說一說。

            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再次體驗一、十、一百、一千、一萬產生的過程。教師提問:你們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歸納:個、十、百、千、萬都是計數單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三、鞏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說一說。

            ()張1角是1元,()張1元是10元,()張10元是100元,10張100元是()元,10個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頁課堂活動第1~4題,學生獨立思考,試做。然后小組交流,相互幫助解決問題。

            集體反饋,評價課堂活動。

            [點評: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3)挑戰題:看圖思考。

            10箱里面有多少個乒乓球?

            四、課堂小結

            教師:大家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這些知識的?

            教師引導學生一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評價,另一方面也對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P24--25練習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2進一步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相對應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回顧: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會了什么?

            二、指導練習

            1第1題。

            第(1)小題

            先讓學生觀察這副情景圖,可以先小組討論,然后獨立完成。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利用這副圖充分交流,說出圖書館在小軍家的東南方,在商場的北面,在電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園的東北方……對于某一建筑物的具體位置,鼓勵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堅信敘述。

            第(2)小題

            指導練習時,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交叉路口,怎樣找交叉路口才能找到郵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題

            這題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條路線可以到達。練習時引導學生可以先討論一下怎樣走最近。

            第(4)小題

            這是道開放題,應該讓學生自己確定起點和重點,說一說在小組中交流。

            第2題。

            通過設計希望小區各建筑物的位置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組織這一活動時,可以先讓學生將書后附頁中的圖片剪下來,然后按所給的信息將醫院、健身房和商店貼在希望小區中,最后鼓勵學生將剩余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希望小區中,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小區圖。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號樓的東南、東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誰在商店的東、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

            1.自我及同學的表現。

            2.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

            四、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教學流程

            復習生活中的八個方向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現在面對的是什么方向?(東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個方向嗎?師問,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別請坐在他東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辨認教材呈現的場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們能辨認出各個方向,你能辨認出平面圖中的方向嗎?(能)

            出示場景圖。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說。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按什么規定繪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看看這幅圖中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這幅圖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觀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圖的左上方,從指南針和小朋友的話中都能看出來。)你能說說圖中學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園里定方向

            平面圖中的校園已經會測定方向了,你們想不想到我們的校園里去辨認一下方向?(想)

            師說要求:請大家盡量保持安靜,每一組帶一本書、一枝筆。每五人一小組,商量一下,那么這組在校園的什么地方測定方向,然后分工測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組測的又快又好。

            學生活動;匕啵肀砀瘛R報測定結果,大家給予評價。

            全課總結

            請學生說一說測定方向的體會。

            教后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萬以內的加、減及混合運算。

            2、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滲透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今天一大早,淘氣和笑笑就起床了!他們收拾完畢,唱著歌兒走在上學的路上。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什么事情讓他們這么高興呢?

            老師悄悄地告訴你們:今天,他們要去春游!同學們喜歡春游嗎?如果老師帶領你們跟隨淘氣和笑笑去春游,你們高興嗎?

            對話平臺

            玩中學

            觀察導游圖。

            通過學生仔細觀察,讀懂導游圖并回答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綜合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

            1、出示植物園導游圖和三個問題。

            2、字讀三個問題,翻開教材85頁,找一找,看一看,你最喜歡哪條路線,請你算一算。

            3、三名同學選擇不同的路線板書。

            4、全班交流討論一下,哪條路最近?至少要走多少米?

            學中做

            1、走進科技館。

           。1)出示科技館全貌。我們首先到達科技館,一起參觀一下?纯葱π吹搅耸裁矗

            (2)學生自由估測,并說己的理由。

            (3)討論:你同意哪一種結果?為什么?

           。4)出示淘氣和身邊模型,并配音:從圖中能看到那些角?

            (5)學生獨立在書上畫一畫。

           。6)集體交流。

            2、游覽植物園區。

            通過觀察植物類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1)學生自由提問并在練習本上嘗試解決。

            (2)解決書上問題。

           。3)全班交流。

            3、讀一讀。閱讀“你知道嗎”,擴大學生知識面。

           。1)獨立閱讀“你知道嗎”。

            (2)說說閱讀后的感想。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6

            設計說明

            1.重視知識網絡的建構。

            為使所學知識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記憶,本設計先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嘗試把所學知識有層次地敘述出來,并形成結構圖,然后依據結構圖進行復習,不僅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圖形特點及圖形運動特點的強化訓練。

            本設計注重對所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多種形式地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的理解。同時結合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描述圖形的運動,使表達與理解相互促進,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與幾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用適當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三單元的內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這部分的知識結構。

            2.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并結合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

            圖形的運動(一)

            5.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疑: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么疑問?

            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復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回顧知識,討論知識之間的聯系,自主整理所學知識并形成網絡,經歷“回顧—整理—提升”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軸對稱圖形。

            (1)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回顧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學生討論,集體交流。

            預設

            生:像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3)課件出示教材117頁9題,學生先獨立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然后集體訂正。

            2.復習平移。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平移現象,舉例說明平移的特點。

            預設

            生: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像拉風箱的運動就是平移現象。

            (2)課件出示教材117頁10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判斷平移現象時,應該注意什么?然后匯報。

            預設

            生:平移時,圖形的方向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可以上下、左右、斜著移動,但是要沿著直線移動。

            3.復習旋轉。

            (1)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旋轉現象,舉例說明旋轉的特點。

            (2)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旋轉就是物體的每個部分都繞著某一個點或軸轉動。像圖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鐘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它們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這樣轉動的現象都是旋轉現象。

            (3)課件出示練習題。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 5頁例 3、例 4,第 6頁“做一做”的第 1~3題,練習二的第 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的處理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7枝鉛筆和口算卡片若干張、信封8個;學生每人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教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幾根?

            (2)拿出 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

            二、新課

            1、 教學例3。

            出示例3: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枝,還剩幾枝?(先分分看.)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題(引導學生讀題)每個人拿出7根小棒代表7枝鉛筆,按照題意平均分給3個同學,也就是要平均分成3份,自己分分看,每份有幾根?

            教師巡視,只看學生分,暫不表態.學生分過以后,教師指4名學生到前面做示范.

            教師:我這里有7枝鉛筆,請你把它們平均分給這3個同學(把7枝鉛筆交給4個學生中的1人,讓他分給其他3人)注意分的時候應該怎樣分,分的結果是什么?(每人分2枝,還剩1枝.)

            教師: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解答,誰會列算式?(指名學生列式,教師板書:“7÷3二”)怎樣用豎式計算?橫式等號后面應該怎樣寫?(特別要使學生弄清如何寫單位名稱.)

            教師可以這樣啟發:根據我們剛才分鉛筆的結果,想一想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枝.)那么2后面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學生口答,教師板書:“2(枝)”.)余數1表示什么?(還剩1枝.)那么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學生口答,教師板書:“……1(枝)”.)

            教師:這道題做到這里做完了沒有?(沒有,還要寫答話.)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今天我們解答這道應用題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除法。)它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么不同?(有余數。)對!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2.做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后集體訂正,著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結果應該怎樣寫。

            課間活動.

            3.教學例4.

            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道應用題(引導學生讀題〕我這里有幾個信封,表示口袋.現在請一位同學用43根小棒代表43個乒乓球,每個口袋里裝5個,實際裝一裝,看能裝幾袋.(指名學生按照題意裝小棒.)每袋裝5個,應該怎樣裝?(學生拿5根小棒裝1袋,再拿5根裝l袋;裝過8袋后,還剩3根.)還夠不夠裝1袋呢?為什么?(因為要求每袋裝5個,剩下的不夠再裝1袋了.)那么裝的結果是什么?(裝了8袋還剩下3個。)

            教師:誰能說一說這道應用題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學生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后,教師著重看學生寫的單位名稱對不對。

            讓學生打開書,把例4中沒有解答完的地方補充完整.

            三、鞏固練習

            l.做第 6頁“做一做’的第2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結果的單位是什么。

            2.做第6頁“做一做”的第3題。

            先引導學生看圖,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這個圖,誰會寫出兩個除法算式?(指名學生回答。)再讓學生根據列出的兩個除法算式說一說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個算式是說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4個,還剩1個,第二算式是說把9個蘋果按照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3.練習二的第1、2題。

            四、本課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每一道應用題之前,都要認真審題,弄清每一道題屬于哪一種分法。在計算以后,要根據題意正確書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最后寫出答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8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ㄒ唬⿺蹬c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里,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后,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了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銳角和鈍角)

            (三)統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于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么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復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復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后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并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凈含量。

            4.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凈含量情況。

            5.揭示并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并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后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面、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游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后實際稱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布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布置課后實踐作業。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0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 數據收集整理

            第1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ㄖ该麑W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教案01-13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10

          二年級的數學下冊設計教案06-24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04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23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7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2-13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9-09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9-28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v一二三区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