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

          時間:2021-07-27 14:31:09 教案 我要投稿

          《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教學目的: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2、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之處,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的啟示。

            3、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背著書包,興高采烈地來馬集鎮中,開始了我們人生當中的新起點。那么,在今后的三年以至更長的將來,你想要做什么或者達到什么目標呢?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準備怎么做?

            根據學生所說,導入新課,板書文題。

            二、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生自學生字、自瀆課文。

            3、點名朗讀全文。

            4、問題:(1)詩中所說的“海”是什么?(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2)這首詩兩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第一節:寫童年時的想望和困惑,是現實中的“山”和“海”;

            第二節:寫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和“海”是理想的境界。

            5、全班齊讀全詩。

            三、研習詩歌

            1、讀文章要善于抓取信息,抓取信息就是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那么,這首詩的中心可用哪兩個詞語概括?它們內在的含義又是什么?

            本義比喻義

            自然界的海海——理想境界

            爬奮

            山斗

            自然界的山山——重重困難

            2、這二者之間是什么關系?請用一句話來說。

            ——要克服苦難,就要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辛萬苦);要克服困難,就要翻越無數座山。

            3、理想的實現很不容易,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請找出有關的詞語并作說明。

            (1)終于——爬山費了很大的力氣,花了很多的時間。“我”滿以為上了山就可以看見大海了,結果依舊是山,“哭著回來了”——鐵青——寫出了作者失望、沮喪的心情。

            “鐵青”——這是作者表達的主觀感覺,因為心情不好,看山也好像“鐵青著臉”。這和杜甫的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樣,傷心時看見美麗的花兒也好像在流淚一樣。

            (2)一次又一次——失望多,也表明實現理想不容易。

            (3)一座座——困難重重。

            (4)一次次鼓起信心——作者不灰心。

            4、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作者經歷了千辛萬苦,遇到了重重困難,可是他并沒有灰心,那么是什么力量,讓“我”能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的?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詩人相信遠方有海,理想可以實現。這個信念,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斷斗爭。

            枯干: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滿濕:滋潤。因為“我”心中有理想,心靈就不再枯干,理想給了我奮斗的動力,生活也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5、齊讀全詩,并體會剛才所說的內容。

            四、重點詩句探究

            1、詩中說“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呢?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信念,但童年的認識是很膚淺,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斷的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要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在心中扎下深根。

            2、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3、“我常伏在窗口癡想。”“癡想”是什么意思?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什么意思?

            5、“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五、拓展延伸

            讀了這首詩,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六、總結與作業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并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文章所寄予的生活哲理。

            2、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上海的意義。

            3、了解“小中見大”,以事寓理的記敘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課前布置大家作了預習,其中有一條預習任務:用“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將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困難而且戰勝困難的經過寫下來,哪位同學來讀一讀自己的文章?

            2、學習生字詞。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小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呢?我說標題和作者,請幾位同學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把課文讀一遍。

            2、請學生復述課文。復述前先讓學生說說復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哪些內容。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群孩子攀爬懸崖,在懸崖上上不去,下不來,最后在父親的引導下,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爬下了懸崖,并且得到了寶貴的人生啟示。

            三、引導探究

            1、我們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請大家把課文的標題蓋起來,然后自己為文章重新擬寫一個標題,寫在文題下面。

            2、互相討論自己的標題,然后點名說。

            3、引導學生比較,你的標題和作者的標題哪個好?為什么?

            (1)文章的標題告訴我們遇到大困難要把它分解成小困難然后克服,這和文章內容一致。

            (2)文題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

            4、“我”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難?請在文中找出來。

            (1)第4節,“我”不能像別人一樣活潑勇敢,做一些冒險性的游戲。

            (2)第13節,朋友拋棄了“我”,把我一個人丟在懸崖上,而且天也黑了,我感到很無助(反襯手法)。

            (3)第15節,長時間呆在懸崖上,動不了,我很緊張,害怕。——要求找出作者爬懸崖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詞語:

            爬: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里咚咚亂跳

            蹲:心驚肉跳頭暈目眩哀求啜泣

            伏:恐懼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4)第17節,作者心里害怕,他不能突破心理上的障礙,沒有信心,所以下不去。

            5、作者遇到的.困難不僅有夜幕,懸崖等客觀的困難,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內心的障礙。那么,我們反過來問一下,這些能塑算得上困難嗎?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就覺得這些經歷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請在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能看出來,這些經歷不算困難?

            (1)第7節,懸崖只有20多米高。

            (2)從朋友和杰利的言行,可以判斷出這不算困難。如第13節,別的小朋友能輕松(一個接一個、左折右轉)地爬上去,又輕松地繞過懸崖。

            在這里,不是為了寫其他的小朋友,而是為了小“我”,這種方法叫作“反襯”。

            (3)父親指導“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也很簡單,“我”也沒費力氣就下來了。

            6、既然不是什么困難,而“我”卻為什么認為這是一個極大的困難呢?

            ——第1、4節,“我”年幼,體弱多病——這種方法叫“伏筆”,即“前后照應”。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理上的障礙。

            7、就是這不是什么困難的困難,卻讓“我”的心情變得糟糕透頂(出示投影):

            心情的變化:

            恐慌恐懼絕望

            (開始不敢上)(上了,又很害怕)(加上黑夜,最后)

            8、這個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讀16~23節)形成板書:

            (1)克服困難的步驟:

            起初:會摔死的——毫無信心;

            繼而:走一步——萌生信心;

            隨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懸崖——巨大的成就干。

            (2)此時的心情怎樣?

            恐慌恐懼絕望

            驚奇而自豪

            四、拓展延伸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要會分解困難(原文句)——用名句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要對自己有信心。

            (3)要善于收獲經驗(反思總結)。

            (4)只有勇于嘗試,才能得到回報。

            2、在寫作上,你有什么收獲?

            ——倒敘,可以產生懸念;環境反襯人物的心情;照應與伏筆。

            小事情反應一個大道理——作者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他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更重要是從經歷中懂得了克服困難的道理。

            五、讀汪國真的詩結束課文學習

            1、詩見課本P.10的方框。

            2、完成課后練習二。

          【《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11-13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01-01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12-06

          《走一步,再走一步》優秀課件05-1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1-05

          《走一步,再走一步》聽課記錄01-25

          走一步再走一步聽課記錄01-24

          走一步 再走一步_550字01-21

          《走一步,再走一步》聽課記錄設計08-09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篇01-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综合国产欧美一区 | 日本特级婬片免费看 | 亚洲欧洲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