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實踐與探索》教案

          時間:2021-07-28 18:28:50 教案 我要投稿

          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實踐與探索》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實踐與探索》教案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實踐與探索》教案模板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從而發(fā)現;初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分析圖形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方程解決問題。

            2.難點: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

            2.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面積公式。

            二、新授

            問題3.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

            (1)使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專,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2)使長方形的寬比長少4厘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比較(1)、(2)所得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還能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嗎?

            不是每道應用題都是直接設元,要認真分析題意,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再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如何設未知數。

            (3)當長方形的長為18厘米,寬為12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18×12=216(平方厘米)

            當長方形的長為17厘米,寬為13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長方形面積比(2)中的長方形面積小。

            問:(1)、(2)中的長方形的長、寬是怎樣變化的?你發(fā)現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寬比長少“4厘米”改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變化?猜想寬比長少多少時,長方形的面積最大呢?并加以驗證。

            實際上,如果兩個正數的和不變,當這兩個數相等時,它們的積最大,通過以后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4頁練習1、2。

            第1題等量關系是: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

            第2題等量關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體積十瓶內剩下的水的體積=原來整瓶水的體積。

            四、小結

            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抓住等量關系,有些等量關系是隱藏的,不明顯,要聯系實際,積極探索,找出等量關系。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1、2、3。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儲蓄中的數量關系、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重點、難點

            1.重點:探索這些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由此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難點: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儲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義,關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數+本金

            2.商品利潤等有關知識。

            利潤=售價-成本;=商品利潤率

            二、新授

            問題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明買了一只價值48.6元的計算器,問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稅=48.6

            可設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為

            2.43%×X×2,利息稅為2.43%X×2×20%

            根據等量關系,得2.43%x·2-2.43%x×2×20%=48.6

            問,扣除利息的20%,那么實際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實際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x=1250

            例1.一家商店將某種服裝按成本價提高40%后標價,又以8折(即按標價的80%)優(yōu)惠賣出,結果每件仍獲利15元,那么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這15元的利潤是怎么來的?

            標價的80%(即售價)-成本=15

            若設這種服裝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裝的標價為:(1+40%)x

            每件服裝的實際售價為:(1+40%)x·80%

            每件服裝的利潤為:(1+40%)x·80%-x

            由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x=125

            答:每件服裝的成本是125元。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5頁,練習1、2。

            四、小結

            當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弄清題意,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分析數學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檢驗解的合理性。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首先尋找“等量關系”。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4、5題。

            三課時

            教學目的

            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的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有關行程問題。

            2.難點:間接設未知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速度=路程/時間

            二、新授

            例1.小張和父親預定搭乘家門口的公共汽車趕往火車站,去家鄉(xiāng)看望爺爺,在行駛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計繼續(xù)乘公共汽車將會在火車開車后半小時到達火車站,隨即下車改乘出租車,車速提高了一倍,結果趕在火車開車前15分鐘到達火車站,已知公共汽車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時,問小張家到火車站有多遠?

            畫“線段圖”分析,若直接設元,設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x千米。

            1.坐公共汽車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車用了多少時間,乘出租車用了多少時間?

            3.如果都乘公共汽車到火車站要多少時間?

            4,等量關系是什么?

            如果設乘公共汽車行了x千米,則出租車行駛了2x千米。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設公共汽車從小張家到火車站要x小時。

            設未知數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復雜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設未知數時要有所選擇。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7頁練習1、2。

            四、小結

            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常見的一個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以及由此導出的其他關系。如何選擇設未知數使方程較為簡單呢?關鍵是找出較簡捷地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等量關系,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怎樣設未知數。

            五、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3.2,第1至5題。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問題的本質規(guī)律;通過對“工程問題”的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代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

            難點: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2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I小時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1小時,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新授

            閱讀教科書第18頁中的問題6。

            分析:1.這是一個關于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已經知道了什么?已知:制作一塊廣告牌,師傅單獨完成需4天,徒弟單獨做要6天。

            2.怎樣用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本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等量關系是:師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師傅與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兩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們各自所做的天數,因此,設師傅做了x天,則徒弟做(x+1)天,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方程得x=2

            師傅完成的工作量為=,徒弟完成的工作量為=

            所以他們兩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鞏固練習

            一件工作,甲獨做需30小時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時完成,現

            由甲獨做10小時;

            請你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

            例如(1)剩下的乙獨做要幾小時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3)乙又獨做5小時,然后甲、乙合做,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四、小結

            1.本節(jié)課主要分析了工作問題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

            間的關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解題時要全面審題,尋找全部工作,單獨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個等量關系列方程。

            五、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3.3第1、2題。

          【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實踐與探索》教案模板】相關文章:

          華師大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20

          華師大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20

          實踐與探索課件教學設計04-06

          青島版數學教案01-14

          華師大版八年級數學 勾股定理說課稿11-08

          發(fā)現與探索作文01-26

          教案數學反思模板01-17

          華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 正方形的判定說課11-16

          多媒體課件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03-20

          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說課稿11-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国产rv精品一区二 | 亚洲特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动漫国产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