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語言教案

          時間:2021-09-07 18:01:0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秋節的語言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的語言教案

            中秋節的語言教案1

            語言活動:

            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建議: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活動,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

            中秋節的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么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變化的呢?什么時候變細?什么時候最圓?什么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范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狀。”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并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節的語言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并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活動準備: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昨天在家里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么樣子的呢?昨天為什么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里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兒欣賞中秋節的'圖畫。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里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說,等他說完以后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于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兒歌里說月亮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里面說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復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四、幼兒畫一畫月亮。

            教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冊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

            2、幼兒傳書(老師繼續教孩子學習傳書)

          【中秋節的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托班的語言教案12-25

          語言的魅力教案匯編8篇01-22

          《語言的魅力》教案七篇01-21

          精選語言的魅力教案3篇01-08

          有關語言的魅力教案四篇01-15

          語言的魅力教案匯總9篇01-11

          語言的魅力教案匯總7篇01-11

          語言元宵節的來歷教案01-10

          大班語言詩歌教案《家》09-13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激情五月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日韩AV一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