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

          時間:2021-10-14 15:13:46 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范文(精選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范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范文(精選11篇)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理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初步學習古詩。

            2.在欣賞、朗誦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古體詩與兒歌的區別。

            3.知道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自制古詩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內容。

            教師:圖畫上畫了什么?

            教師:畫面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人們是怎樣干活的?天氣怎么樣?人們在干活的時候感到怎么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表情等,并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對圖片內容的理解。)

            2.在理解圖片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學習古詩。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圖片的內容。

            ——幼兒傾聽教師朗誦古詩兩遍,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其意境。

            3.引導幼兒圍繞古詩內容進行集體討論,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了解古詩的名字。)

            教師: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這句古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勵幼兒用古詩的句子回答問題,初步感知古詩中的語句。鼓勵幼兒將古詩句子和教師講述的故事內容向匹配,理解古詩每一句詩的大概含義。)

            4.幼兒學習跟著教師完整地朗誦古詩2~3遍。

            5.教師提問:你對哪一句聽不太懂?教師:農民伯伯種糧食可真辛苦啊!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糧食呢?

            6.幼兒個別優美的朗誦古詩。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2

            一、活動目標

            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讓同學們在活動當中樹立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并貫徹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活動目的

            讓大家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和勞動人民的艱辛,形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活動主題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7日(本周五)

            五、活動主持

            韓威、李珂涵

            六、活動議程

            1.認一認,請4位同學認一認圖片中的糧食作物(玉米、水稻、麥子、土豆),并作簡單介紹。

            2.講一講,請3位同學分別講講“糧食日的由來”、“糧食的作用”以及“名人愛惜糧食的故事”。

            3.答一答,請10位同學答一答有關世界糧食日的相關知識,答對的同學可獲得小獎品。

            4.想一想,為世界糧食日擬定幾個宣傳標語,突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并請6位同學讀一讀自己擬好的標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點評交流。

            5.誦一誦,由主持人帶頭,全班集體朗誦《珍惜糧食》的詩歌。

            6.最后由陳老師總結。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么?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么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為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挨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后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為了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著太陽在稻田里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后,袁隆平爺爺終于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獲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了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還要進行收割、干燥、去殼才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么?

            ——他們是怎么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著腰;背著重重的農藥箱;頂著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了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0xx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怎樣珍惜他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為對不對?應該怎么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樹立榜樣,倡導“光盤行動”,幫助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4

            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結合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珍惜糧食。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PPT。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談話導入的教師提問:你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

            2、認真看《愛惜糧食》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后你會珍惜糧食嗎?

            3、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獲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4、教師提問:為了節約糧食,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熟悉兒歌,鞏固幼兒經驗《愛惜糧食》

            香噴噴的米飯哪里來?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來。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來?

            金燦燦的稻谷脫出來。

            金燦燦的稻谷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稻谷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才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愛惜糧食。

            4、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水稻、麥子、農民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據學生所答出示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6

            目的要求:

            1、初步學習針對不同的對象(農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交談。

            2、能傾聽他人的談話、理解他人的語意。

            3、學習用語言表達對農民秋收辛勤勞動的贊美和豐收的喜悅心情。

            1、欣賞中外不同風格的建筑的造型美,了解其歷史背景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2、感受建筑藝術的多樣性,萌發對身邊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糧食的主要知識。

            物質準備:農民秋收活動的錄像,各種糧食的圖片。

            物質準備: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天安門、悉尼歌劇院、長城、埃菲爾鐵塔圖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1、觀看錄像

            ⑴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季節?你在錄像中看到了什么?

            ⑵引導幼兒說說秋收的情景,想象農民豐收的喜悅心情。

            ⑶引導幼兒發準"秋收"、"糧食"、"農民"等音。

            2、教師扮農民,讓幼兒向農民阿姨詢問糧食種植生長的有關問題。

            ⑴引導幼兒用與同伴交談的不同方式與農民阿姨交談。

            ⑵引導幼兒體會到農民耕種的辛苦。

            3、幼兒分組進行交流

            ⑴分組討論:你知道的糧食在哪些?糧食從哪里來?農民是怎么種糧食的,辛苦嗎?你是怎樣愛惜糧食的?

            ⑵每組推選一名同伴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4、討論:如何節約糧食?

            ⑴引導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向同伴介紹如何節約糧食。

            ⑵小結: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飯,每一種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挑食,愛惜糧食。

            美術:《中外建筑欣賞》(欣賞)

            1、出示教育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⑴提問:這是什么建筑?是哪個國家的?建在什么地方?

            ⑵教師小結

            2、出示教育掛圖《悉尼歌劇院》,引導幼兒欣賞。

            ⑴提問:這建筑像什么?在哪個國家?建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稱?

            ⑵討論:為什么建筑設計師要把它設計成帆船、貝殼一樣的形狀?

            ⑶教師小結

            3、引導幼兒欣賞其他中外建筑。

            4、引導幼兒發現天安門和悉尼歌劇院這兩種建筑的不同之處。

            ⑴建筑結構的不同:對稱和不對稱。

            ⑵建筑材料的不同:木頭、磚頭與混凝土。

            ⑶建筑風格的不同:古典美和現代美。

            5、討論:你喜歡哪一種建筑?為什么?

            區角活動:

            重點指導幼兒在美工角畫出自己喜歡的建筑物。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利用不同的圖片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在討論中逐漸明白吃飯的重要性,知道農民生產糧食的不容易,明白要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但是在教學活動進行中,孩子們在理解浪費糧食是一種可恥行為有點難,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要隨時滲透愛惜糧食的觀念,在有條件的時候帶孩子們到鄉下走走,讓孩子們親身經歷勞動的艱辛,從而使孩子們的認識更加深刻。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7

            設計思路:

            稻谷是很普通的一種農作物,但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很生疏的,況且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在進餐時,時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性活動《愛惜糧食》,旨在于引導幼兒了解稻谷的由來,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活動目的:

            1、了解稻谷的生長過程。

            2、懂得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進餐場面的圖片,《糧食哪里來》課件;古詩《憫農》課件,快板。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導入主題

            (出示實物圖片)這是什么?有沒有吃過?

            2、形象感知,豐富經驗

            (1)逐圖播放圖片稻谷的生長過程的課件,引導幼兒邊欣賞邊了解稻谷的生長過程。

            (2)結合課件豐富:稻谷、禾苗、插秧、稻穗、沉甸甸等詞

            (3)幼兒借助課件完整表述稻谷的生長過程,并讓幼兒知道大米是來之不易的。

            3、循路析文,經驗提升

            (1)請小朋友說說大米是怎么來的?這些糧食來的容易嗎?

            (2)小結:春天的時候,農民伯伯就開始播種,種子發芽長出禾苗,把禾苗插到田里,到了夏天,農民伯伯要經過施肥、治蟲、除草,禾苗慢慢長大,長出稻谷,到了秋天,稻谷逐漸成熟了,農民伯伯就要進行收割,曬稻谷,再把稻谷加工成大米。你們看,農民伯伯種的稻谷要經過春天、夏天、秋天三個季節才能收成,是多么不容易呀。

            6、拓展思維,結合教育

            (1)讓幼兒說說:“除了大米,你還知道哪些糧食?”

            (2)討論:如何愛惜糧食?并結合教育。

            7、分辨是非,反思行為

            (1)觀察幼兒進餐圖片,反思自己的進餐行為。

            你喜歡哪一幅圖,為什么?

            8、梳理總結,重點突破

            小結: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飯,每一種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平時進餐時要愛惜糧食,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9、借助古詩,加強認識

            通過學習古詩《憫農》,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1)播放古詩《憫農》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2)幼兒復習古詩。

            (3)幼兒邊打快板邊朗誦古詩。

            (4)提升古詩所蘊含的教育意義。

            這首古詩名稱是什么?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進餐現象進行調查記錄。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PPT課件: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它們?

            歡迎它們和大家見面,出示水稻、小麥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小麥: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小麥,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2、糧食來之不易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嗎?(PPT出示面包、包子、油餅、面條、餃子、燒餅等食品的圖片。)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3、怎樣愛惜糧食

            (1)請小朋友講一講你們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2)那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對待糧食呢?

            活動反思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設計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9

            一、班課課題:

            珍惜糧食,吃好盤中餐

            二、本課目的:

            通過召開這一次主題班會,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讓同學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而懂得日常飲食的一些良好習慣,能做到愛惜勞動果實;讓同學們養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三、本課形式:

            表演、小品、背誦等

            四、過程設計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

            (二)讓本放小記者對本班同學以珍惜糧食為中心進行采訪,并將采訪答案與同學交流。

            (三)請同學們觀看《小品喜怒哀樂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學們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從何麗珠和朱佳穎演出的小品還是李奕煒等同學演出的小品,我們不難得知隱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驚的數據來告訴同學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好品質。最后,宣布班會結束。

            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帳:倘若一個人每天節約一米粒米,那么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以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折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五十萬元算,則可蓋40所“希望小學”。按每人學雜費三百元計,則可使七萬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難道你不為這筆數目所震驚嗎?你的心不為之一顫嗎?

            (五)教師小結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活動準備:

            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11

            一、活動主題: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二、活動目的:

            1、了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應該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2、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以及糧食的可貴,進而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3、懂得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三、活動準備

            1、確定男女主持人各一名。

            2、確定詩歌朗誦以及講故事的同學。

            3、收集珍惜糧食方面的詩歌以及故事。

            四、活動過程

            班主任:同學們,今天我們的班會話題是“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主持(女):同學們,你們好!“愛糧節糧,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男):我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餐吃的白米飯是我們的農民父母們如何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女:請學生自由發言。

            班主任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的吃的白米飯來之不易:耕地、播種、秧苗、移種、除草、除蟲、施肥、收割、曬谷子、碾米等等,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如果出問題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飯了。

            主持(男):既然農民是這么的辛苦,這么的不容易。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不讓父母的汗水白流?(珍惜糧食)

            主持(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

            主持(女):有人做了做了許多關于浪費糧食的調查,現在就請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課件1:我們的調查發現,在我們生活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經常沒有把飯吃干凈,還有一些同學把菜吃了,剩下的飯就直接倒掉;還有一些吃了幾口就直接倒掉,還有的同學不吃菜,把菜剩下倒掉。

            課件2:如果我們每天浪費一粒米,一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上百萬,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將節約糧食64800公斤,可救災民64800人,可供180個農民一年的口糧,多么驚人的數目啊!

            課件3:世界各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損耗和浪費的糧食達13億噸,相當于全球糧食產量的1/3啊!

            課件4:如果我們可以把節約的糧食捐給非洲或者朝鮮那些饑腸轆轆的人們,那么我們就可以救下那10億多人的生命,小孩子們也不會活活地被餓死啊!

            ……

            主持(男):同學們聽聽這些驚人的數據吧!

            主持(女):如果每位同學都能做到節約糧食,我們也可以伸出我們的友愛之手,去幫助那些饑餓的人們!

            主持(男):下面請觀看一組圖片,了解一下全球饑荒最嚴重的地方“非洲”

            主持(女):通過剛剛展示的圖片,看到這些忍饑挨餓的人,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回答。

            主持(男):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到今,有許多人用自己勤儉節約的美德,譜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下面再請張浩祥同學為我們講一代偉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

            周總理生前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還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

            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有時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要吃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后每人交錢或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也要馬上撿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難時期,周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總理,您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就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主持(女):這個故事可真不錯呀!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浪費糧食是可恥的,也是壞的行為習慣。

            主持(男):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朗誦《憫農》這首詩好不好?

            主持(女):請同學們說說發生在自己身邊浪費糧食或節約糧食的事例。自由說說。

            主持(女):名人們節約糧食的言行,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多了。接下來請欣賞小品《飯堂》。

            主持(男):同學們看了這個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呢?請舉手發言。

            主持女:小組討論,遇到下面情況你會怎么辦?

            1、晚上家里吃飯時,媽媽給你盛了滿滿的一碗飯,你吃不了該怎么辦?

            2、媽媽今天中午給你帶的飯菜你不愛吃,應該怎么辦?

            3、當你發現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正要倒掉時,你該怎么辦?

            主持(男):請大家討論匯報節約糧食的好方法有哪些?

            1、吃飯前自己能吃多少飯就盛多少飯,如果覺得一碗飯吃不了,就先撥出去一部分。

            2、吃飯時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飯吃完,不要剩飯,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飯時,如果吃不了應該把飯帶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頓接著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倒掉時,我們要及時地進行制止和勸阻。

            老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很高興,老師送給同學們一首兒歌《愛惜糧食》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兒歌吧!

          【最新珍惜糧食不浪費教案范文(精選11篇)】相關文章:

          珍惜糧食杜絕浪費作文01-04

          珍惜糧食杜絕浪費作文(5篇)01-04

          珍惜糧食杜絕浪費作文5篇01-04

          浪費糧食處罰通告04-10

          珍愛糧食、遠離浪費作文11-24

          禁止浪費糧食的通告04-22

          浪費糧食檢討書精選15篇01-09

          糧食浪費調查報告01-14

          學生浪費糧食檢討書01-07

          浪費糧食作文范文100字(通用5篇)04-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性高爱潮视频免费一区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