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高二下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1-10-18 12:04:23 教案 我要投稿

          蝶戀花蘇教版高二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蝶戀花蘇教版高二下冊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蝶戀花蘇教版高二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意境。

            2、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3、通過吟詠,了解古詩文賞析的一般方法和術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古人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為傷別離,古人留下了多少讓后人唱詠不盡的名篇佳作。

            二、關于詞人:

            晏殊P62注釋⑥

            太平宰相,一生平順,仕途坦蕩。然而也逃不過普通人的聚散離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他的[蝶戀花]。

            三、誦讀全詞

            1、對照注釋,注音

            2、聽讀錄音

            3、齊讀

            四、煉字析文,感悟意象:

            1、讀完這首詞,說說詞人想通過這首詞傳達什么情感?

            明確:提示抓關鍵詞“離別苦”寫與友人(戀人)遠別之苦。

            2、古詩詞中常將綿長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請同學們找一找,詞的上闋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菊、蘭、輕寒、燕子、明月

            3、這些景物蘊涵了詞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體現的?

            明確:菊愁蘭泣和詞人一樣痛苦以悲景寫悲情烘托

            燕子雙飛月明到曉不能體會我的愁緒以樂景寫悲愁反襯一夜無眠

            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4、在詞的下闋中,主人公用哪兩種方法來排遣離愁別恨?有效果嗎?

            明確:“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看不見

            “寄彩箋” “知何處”寄無所蹤“滿目山河空念遠”

            5、這闋中用哪些字、詞語點染出愁苦?(注意與詞中前語的對應關系)

            明確:凋使……凋零使碧樹一夜凋去,寫風的勁厲肅殺

            (劉備?徐庶)

            獨與上闋“燕子雙飛”映襯寫孤獨無依

            望盡與碧樹凋盡呼應境界一躍為廣闊

            山長水闊渺茫無著落,寫了悠遠遼闊的境界。

            6、前人說這首詞上闋“情致深婉”,下闋“寥廓高遠”,通過我們的分析,說說你的看法。

            提示:緊扣詞句中的用字,意境營造,闡述情感,體會詞的風味轉換。

            請學生討論交流,上、下闋分別小結。

            五、 小結:

            1、齊讀本詞,上闋低沉婉轉,下闋開闊暢達,試用聲音充分體現。

            2、你對賞析詩歌有什么心得。

            六、延伸作業

            試賞析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總被無情惱。

            《蝶戀花》賞析

            寫閨中女子的情思在宋詞中并不少見,晏殊這首詞在內容上也無新穎之處,但是作者在藝術的表現上卻頗具匠心。他借閨中人的主觀感受和內心世界的活動,深婉而含蓄地表現了自己臨秋懷人那種執著而真摯的感情。秋晨本來黃花亭亭,蘭草青青,但在她眼里卻是“檻菊愁煙蘭泣露”,秋菊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仿佛在憂愁;蘭草上沾滿了露水,好象在哭泣。

            這些秋菊和蘭草都還在柵欄之中,顯然,閨中這位女子是用擬人手法在自比,她為什么會有這種觸景之情呢?“羅幕輕寒”是說秋天輕微的寒意已透過絲綢的簾幕傳入閨房之中,她睡不著了,我們仿佛看到了她孤獨地站在房間里看著庭院中柵欄里的秋菊和蘭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這時,連平時朝夕相伴的燕子也成雙作對地翩然飛去了,這就更顯得閨房的凄清和姑娘的.孤寂愁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姑娘望著西天的明月,不禁遷怪于它:明月呀,你太不懂得離恨之苦了,竟然將清冷的月光徹夜地斜照在我朱紅的窗戶上,是那樣的無情,致使不能成眠。讀到這里,我們方才明白,原來姑娘在思念著遠方的情人。內心世界表露得那么深婉而含蓄。姑娘孤寂難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是一眼,哪怕是身影。

            “獨上高樓”,她要上樓去看。一個“獨”字,既見其孤寂,更見其羞澀;而一個“高”字卻又多么真實地表達了姑娘急切地盼望能見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的感情。可是上樓看到的是“昨夜西風凋碧樹”,一夜功夫,一排排綠樹已被西風刮得枯凋零,一個“凋”字,烘托了姑娘的孤寂凄苦之情,可謂情景交融。盡管憑欄極目遠眺,甚至已經“望盡天涯路”,(一個“盡”字,又一次感受到她相思情深,真是含而不露)可是“過盡千帆皆不是”,仍不見他的蹤影,真是望眼欲穿啊!望不到怎么辦?姑娘要把心中的思念之情向他傾訴,怎么去了這么久,竟連一封書信也見不到,我要寫信給他,要讓他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欲寄彩箋兼尺素”,這里的“彩箋”和“尺素”都是書信,重復使用,姑娘反復“欲寄”,是要把她對情人執著而真摯的戀情推向頂峰。信是寫好了,可誰知道他又在什么地方呢?姑娘可犯愁了:“山長水闊知何處?”山那么高遠,水那么浩渺,中間那么多阻礙,書信難通,一片愁苦之情表露出來了作者寫本詞寫到這里打住,就激起了人們對姑娘追求愛情幸福而遇到困難的深深同情,這恐怕是本詞積極意義所在至于藝術上,下闋前三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歷來為人傳誦。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這三句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中的第一境,并以此作比喻,對做學習、做成事業,必須要有象姑娘“望盡天涯路”那樣意志堅定、百折不撓、頑強追求的精神。

            《蝶戀花》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蝶戀花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1、從字數看,這首屬詞中。

            2、下列對詩歌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首句七個字點明了地點、時間、景物,勾勒出環境和人物的情緒、感覺。

            B、詞人責怪明月不諳離恨,實際寫出了作者被離別折磨,極端痛苦的心情。

            C、“獨上”凸顯出人的孤獨,“望盡”句表達詩人登高遠眺時的悵惘之情。

            D、這首詞以秋天為背,抒寫了離別相思之苦,意境深遠,筆力豪放飄逸。

            3、請賞析畫線句中“凋”的妙處。

            答案:

            1、中調(一般詞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所以從字數來看,這首詞屬于中調)

            2、D項,“筆力豪放飄逸”說法錯誤,“曲盡幽微,富于變化,境界宏闊,格調高遠”是晏殊這首詞的過人之處

            3、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

          【蝶戀花蘇教版高二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01-14

          高二語文下冊《蘇武傳》教案設計12-22

          四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教案01-13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1-13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灰椋鳥》12-27

          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01-06

          高二語文下冊優秀作文07-29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01-13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海底世界》01-13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01-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