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

          時間:2021-12-28 09:33:51 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的。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涂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流程:

            一、周長和面積對比中感受面積的含義。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元和一角硬幣,請同學們沿著硬幣的輪廓畫一圈,想想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呢?(圓形)請同學們來畫畫吧!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著硬幣的輪廓的邊緣來畫)比一比,看誰畫得好!

            在這里感覺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缺少參與其中的熱情,我這個設計還要思考,要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去畫,在教師的引領下,產(chǎn)生積極的數(shù)學思考。

            2、學生動手畫

            3、如果我們畫的兩個圓是兩只小螞蟻的運動場,你能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嗎?(這個情境我沒有在課的一開始設置。)

            A:大圓的周長長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多;小圓的周長短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少些。

            B:一個圓(面積)大些,一個圓(面積)小些

            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為學生上學期學習周長的時候,描過樹葉的周長,所以學生說周長的可能性多一些,關于面積能提到我就順勢讓學生涂面積,不提到,我就讓學生幫助小螞蟻鋪草坪涂顏色。

            4、下面我們用彩筆涂上綠色,幫助小螞蟻把運動場鋪上草坪。

            A:涂完后,能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說說涂的感受嗎?

            B:哪個涂得快些,哪個涂得慢些?為什么?

            A、B兩個問題我到底怎么提好呢,還要結合課堂的生成,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問題A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廣泛一些。問題B過于直白。

            (大圓面大涂得慢,小圓面小涂得快些。這里學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說出面積這個詞語。)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就象剛才的兩個圓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6、我們來摸摸課桌的表面,說說你的感覺,這個桌面的大小叫做課桌的面積。

            看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總結: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7、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積(板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嗎?

            問題:這里我的初備是和一笑老師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這里我沒想好怎么揭示這個概念,呈現(xiàn)這樣兩種形式,還想聽聽網(wǎng)友的意見。

            8、揭示概念:

            教師板書:物體表面的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導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較簡單的形式,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自己的曾經(jīng)的教學和前幾天房間里的一個老師的困惑—————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區(qū)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對概念的引入從周長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涂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涂的過程中,學生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qū)別。學生在涂平面圖形和摸實物的過程中自主建構了面積的概念。

            這里面對于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強調(diào)的很多。主要是讓學生經(jīng)歷畫和涂的對比中去感受周長和面積的概念。

            一笑的教學設計我看了。她是從生活中物體的面積導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賞一笑老師的二次設計中,給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這個部分,充分體現(xiàn)讓學生感受物體表面積的大小。我的設計雖然是從平面圖形引入,但是這個平面圖形也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圖形,我想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較面積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說說教室里一組物體的面,并比較一下他們面積的大小。

            2、有些圖形我們一目了然就能比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圖形我們就不能。出示書上39頁比一比。

            (1)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讓學生先進行直觀估測,和后面的驗證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里的學具想出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讓學生把學具袋里的學具都可以嘗試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驗證)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這里面的交流重在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D、小組展示驗證,全班匯報,并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xiàn)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準確。

            三、鞏固練習

            (1)第一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1頁的1、2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并滲透數(shù)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估測能力,發(fā)展空間知覺。

            (2)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0頁的畫一畫。這里我改了一下呈現(xiàn)順序。感覺這個題目更有難度一些,接著做41頁的3題。3題中的第二個圖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想辦法,把兩個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個小正方形。如果這個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題就不成問題了。

            (3)第三層次的練習41頁的4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面積的含義,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知識?

            全課的結束,我向?qū)W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面積的問題。(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提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么大,我們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課桌的面積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已掌握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等關系式的基礎上推導出另外兩個關系式正確理解三個關系式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學會應用關系式解決實際計算問題。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乘法求總價,推導出用除法求得另外兩個量。

            難點:揭示三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投影出示)

            14×5= 21×3= 13×7=

            70÷14= 63÷3= 91÷7=

            70÷5= 63÷21= 91÷13=

            32×4= 12×6= 15×8=

            128÷4= 72÷6= 120÷8=

            128÷32= 72÷12= 120÷15=

            (2)請同學回憶一下在乘數(shù)是兩位數(shù)乘法中,學過哪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可以讓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提醒一下,然后請同學回答、學生回答無序,老師要選擇有序的板書在黑板上)

            生:單價×數(shù)量=總價

            單產(chǎn)量×數(shù)量=總產(chǎn)量

            速度×時間=路程

            工效×工時=工作總量

            師:同學們能牢固掌握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下面老師出一道常見數(shù)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大家來思考。

            (二)學習新課

            1、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

            投影出示討論題:(幾個題都用這個討論題)

            (1)題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

            (2)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3)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通過討論,根據(jù)問題回答、老師把學生說的列式板書在黑板上。

            34×8=272(元)

            使學生充分認識:34元是單價;8是數(shù)量;272元是總價。

            單價×數(shù)量=總價

            下面老師把(1)題,已知和所求改變一下,請看(2)題、(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

            (2)學校鼓樂隊買8個鼓用了272元,每個鼓多少元?

            投影出示討論題:

            學生討論時老師巡視、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使每個人都參與。

            (可以多請幾名同學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學,要多給他們機會)

            生:已知“買了8個鼓”是數(shù)量,“用了272元”是總價、求“每個鼓多少元”是單價、也就是:已知總價和數(shù)量,求單價。

            關系式:總價÷數(shù)量=單價

            列式:272÷8=34(元)

            (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按老師說的要求,把這個題目再改編一下,注意聽。

            如果這道題的總價不變,把問題(單價)改變?yōu)闂l件,把數(shù)量改變?yōu)閱栴}、

            請同學思考片刻,組織一下語言,把這道應用題敘述出來。

            (學生回答、老師把事先寫好的(3)題貼在黑板上)

            (3)學校鼓樂隊買鼓用了272元,每個34元,買了幾個鼓?

            投影出示討論題:

            (根據(jù)討論題回答,請一些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看他們是否掌握了)

            (生:已知總價是272元,單價是34元,求的是數(shù)量。)

            關系式:總價÷單價=數(shù)量

            列式:979÷34=8(個)

            師:通過上面三個題目,你能說出單價、數(shù)量、總價這三個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同學們可以互相說一說)

            生:已知單價和數(shù)量,可以求出總價,用乘法計算;已知總價和數(shù)量,可以求出單價,用除法計算;已知總價和單價,可以求出數(shù)量,用除法計算。

            總之,單價、數(shù)量、總價這三個量,只要知道其中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單價、數(shù)量、總價這三量之間的關系,只要知道這三個量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只要記住“單價×數(shù)量=總價”就容易想出另外兩個關系式:“總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單價=數(shù)量”,這樣我們就能很快地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實際問題。

            (三)鞏固反饋

            請同學利用我們剛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

            (1)一輛汽車由勝利村開往縣城,用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行35千米,由勝利村到縣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列式:35×4=140(千米)

            (2)勝利村到縣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35千米、這輛汽車由勝利村到縣城要用多少小時?

            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

            列式:140÷35=4(時)

            (3)勝利村到縣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輛汽車由勝利村開往縣城用了4小時、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

            列式:140÷4=35(千米)

            (訂正時,老師板書)

            下面請同學打開書第75頁,練習十六第1題、誰知道每題括號里綠顏色的字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后,老師要求學生請在書上填寫、(訂正時老師板書)

            (1)單產(chǎn)量×數(shù)量=總產(chǎn)量

            (2)總產(chǎn)量÷數(shù)量=單產(chǎn)量

            (3)總產(chǎn)量÷單產(chǎn)量=數(shù)量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道題、(出示)

            (1)一臺織襪機每小時織32雙兒童襪,8小時生產(chǎn)多少雙?

            提出問題再解答,并寫出數(shù)量關系式。

            讀題并補充問題、老師填在黑板上。

            關系式:工效×工時=工作總量

            列式:32×8=256(雙)

            (2)把上題改編成求時間的應用題。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編,然后把關系式,列式計算寫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

            一臺織襪機每小時織32雙兒童襪,計劃織256雙,需要幾小時?

            關系式:工作總量÷工效=工時

            列式:256÷32=8(時)

            (3)把上題改編成求工效的應用題、

            (要求自己獨立思考,編后,把關系式,列式計算寫在作業(yè)本上,看誰最快)

            一臺織襪機8小時織兒童襪256雙,平均每小時織兒童襪多少雙?

            關系式:工作總量÷工時=工效

            列式:256÷8=32(雙)

            小結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學習了幾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單價、數(shù)量、總價的關系;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單產(chǎn)量、數(shù)量、總產(chǎn)量的關系;工效、工時、工作總量的關系、今后可以應用這些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乘法、除法應用題。

            作業(yè):看書第73頁。

            小資料

            除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都可以歸結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把數(shù)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數(shù)a、二是求數(shù)c里面含有多少個a,也就是求相同加數(shù)a的個數(shù)b、至于求一個數(shù)c是另一個數(shù)a的多少倍,實際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個a;已知一個數(shù)的b倍是c,求這個數(shù),實際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這樣的一份是多少。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具體實例,通過“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并體驗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教學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比較數(shù)學書和練習本

            質(zhì)疑:數(shù)學書和練習本比,哪個大?你是怎樣比較的?比較它們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2、比較教師的手和學生的手

            教師與學生對掌相擊。

            質(zhì)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比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誰大誰小?

            小結:大家剛才比較的這些面的大小在數(shù)學上有一個名字叫作面積。根據(jù)我們剛才比較的過程,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面積的理解,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書后請學生說說自己怎么理解并記住這句話: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活動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拿出附頁2中已剪好的圖5,觀察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猜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提示:這還只是你們的猜測,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動手試試吧!可以借助你帶來的工具哦!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后在小組和班級內(nèi)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畫格子、剪拼等,并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yǎng)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三、活動三:創(chuàng)意大比拼,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創(chuàng)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chuàng)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四、小結

            1、安排圖形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別的問題討論,加強學生于對圖形面積的理解。

            2、通過學習,你對面積有了哪些認識?你還想知道哪些有關面積的知識?

            五、作業(yè):教材第44頁第1,2,3,4題。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創(chuàng)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手掌面及數(shù)學書封面引出物體表面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面積)

            2、以淘氣想加入到同學們當中來,出示課件引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二、初探面積的含義。

            1、感知:

            ①尋找身邊物體的面積,學生舉手回答。

            ②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同桌互說并舉手回答。

            2、學生活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①教師出示長方形與正方形。學生猜測圖形面積的大小。

            ②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

            ③學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較準確的方法。

            ④師引出數(shù)格子的方法。

            三、應用。

            1、(課件出示)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后舉手回答。

            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并判斷是否可以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較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3、書本40頁畫一畫。

            四、拓展(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

            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

            2、教師提出活動具體要求。

            3、投影儀展示學生部分作品,并比較圖形面積大小。

            五、 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5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已學過的除法關系應用題的解答,引導學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見的除法數(shù)量關系式,掌握并靈活地運用這些常見數(shù)量關系式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

            通過學生對一些數(shù)量關系的掌握,加深他們對日常各種數(shù)量及相互關系的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性、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具體情境的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出常見的除法數(shù)量關系式,加深學生對日常各種數(shù)量及相互關系的理解。

            教學過程

            鋪墊準備、【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出示:

            根據(jù)24×6=144,列兩個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據(jù)230÷5=46,列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說說乘法各部分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出示:被乘數(shù)×乘數(shù)=積

            積÷乘數(shù)=被乘數(shù)

            積÷被乘數(shù)=乘數(shù)

            提問:我們學過的乘法數(shù)量關系有哪些?

            板書:單價×數(shù)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

            單產(chǎn)量×數(shù)量=總產(chǎn)量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探索新知、

            1、【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教師結合課件問:動畫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帶的錢是否夠用,可以估算一下,還可以先算出買鼓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結合課件演示敘述題意。

            出示:(1)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問:這個問題中存在哪些數(shù)量關系?你想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板書:單價×數(shù)量=總價

            98×8=784(元)

            解決動畫中“錢是否夠用”的問題、

            2、根據(jù)“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個問題,誰能聯(lián)想出兩道除法計算的應用問題來?

            學生討論編題,然后口述題意。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

            (2)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一共需要784元,每個鼓多少元?

            (3)學校鼓樂隊買鼓需要784元,每個98元,一共可以買幾個?

            分別讀題,列式解答,訂正并板書:

            (2)784÷8=98(元)(3)784÷98=8(個)

            3、觀察三個算式,聯(lián)系題意,推出數(shù)量關系式、

            (1)觀察98×8=784(元)784÷8=98(元)784÷98=8(個)三個算式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想784、98、8分別代表哪一數(shù)量?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討論、“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除了有乘法關系外,還有什么關系?

            學生自己提煉得出:總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單價=數(shù)量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舉出應用“總價÷數(shù)量=單價或總價÷單價=數(shù)量”的實際例子

            發(fā)散遷移、【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學生以小組位單位討論74頁“做一做”,得出“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除法數(shù)量關系式

            問:根據(jù)“工效×時間=工作總量”這一乘法數(shù)量關系,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推理得出這三個量間的除法數(shù)量關系

            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師帶領學生回顧全課內(nèi)容,從具有乘除法數(shù)量關系的三個數(shù)量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中體會“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zhuǎn)換”的思想。

          【最新三年級北師大版上冊數(shù)學好玩教案范文】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篇12-25

          2022年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反思12-05

          新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12-26

          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冰燈說課稿11-03

          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翠鳥說課稿11-03

          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下教案12-13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14

          長春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最新范文12-27

          最新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12-27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12-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全国免费性爱网站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日本午夜a视频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人成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