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以德》經典教案

          時間:2022-09-01 15:51: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為政以德》經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政以德》經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政以德》經典教案

            教學目標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張。

            二、落實本課的字詞句。

            三、掌握課文中的詞類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點、相關成語。

            教學重點

            誦讀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細析“季氏將伐顓臾”一節;整理活用現象、句式特點和相關成語。

            教學難點

            孔子德政觀點和固定句式。

            教學建議

            誦讀為主,歸納為輔。讓學生充分誦讀,試著背誦。在熟讀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落實字詞句,一起歸納課文中文言特點。

            課前準備

            一、認真閱讀課文、注釋、翻譯,掌握字音字義。

            二、查閱資料,了解孔子有關思想。

            三、研討課后練習。

            教學方式

            誦讀式、整理式。

            學習方式

            誦讀、歸類。

            教學手段

            多媒體運用。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

            公元前551前,有一個叫顏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禱歸家后,果然懷孕。待十月懷胎時,忽然夢見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牽著一只滿身龍麟的獨角獸,背上坐著一小孩。仙女言:“此獸名叫麒麟,專為送子而來。”

            等到出生時,天上傳來奏樂聲,同時有五個仙翁,從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個說道:“天生圣人,天降音樂。”

            結果這個孩子一出生,就發現他與眾不同。怎么與眾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頭頂如反盂(yú,盛湯漿或飯食的圓口器具。反盂,即頭頂上中間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眼、耳、鼻又均雙露,稱為七露。看上去像個怪物,他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顏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來,不知道從哪里飛來一只老鷹給他打扇子,遮蔽驕陽;又有一只老虎將他銜進了一個山洞,并給他喂乳汁。這就是所謂的“龍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這個傳說至今還在曲阜一帶流傳。

            這個人是誰?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對他的尊稱,孔老二是對他帶點貶義的稱呼。

            二、逐章誦讀

            請同學范讀、齊讀、自讀、小組讀、男聲讀、女聲讀。讀熟全文,讀背其中膾炙人口的章節。

            三、德政主張

            逐章把握孔子的德政主張。

            本課記載的是孔子及部分弟子有關從政方面的言論,以德從政、以禮從政是其主要思想。

            2.1章:主張為政以德,即以德從政(為政)出示板書。

            2.3章:以德從政,以禮從政出示板書。并且說出了“以德從政、以禮從政”的手段是教民。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舉賢(去惡)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舉賢

            14.5章:正己

            第二課時

            其基本手段有“富民”(13.9、12.7、12.9)、“教民”(2.3、13.9、12.19、2.20)、“舉賢”(11.17、2.20)、“正己”(12.7本則的“信”,這里解釋為“百姓的信任”、1.5、16.1、13.6、12.9、2.20、14.5)等。

            孔子強調以“德”來治理政事,主張用道德來教育和感化天下人,使之去惡從善,以期達到社會和國家的和諧穩定、興旺發達。孔子反對傳統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指出前者的結果是“民免而無恥”,后者則是“有恥且格”。把“德”、“禮”與“政”、“刑”明確地對立起來,指出兩種作法會導致兩種結果,這是孔子在治國治民方面的創見。只強調政、刑,把庶民置于殘暴奴役之下,必然導致階級矛盾尖銳化。而強調“德”、“禮”,這是孔子仁政思想的具體展開,即承認庶民也和貴族一樣,是能夠“知恥”的人,只要統治者以自身的德行去“示范”,被統治者就會像草隨風倒一樣跟上來。而“齊之以禮”則是使庶民產生羞恥之心的條件,從而改變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作法,把原來作為貴族專利品的“禮”推廣到群眾之中,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納入禮的規范之中。

            《論語》是一部說理為主的語錄。它采用的是當時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話(即“雅言”),以當時中原地區的群眾口頭語言為基礎,既通俗平易,明白曉暢,同時又吸收古代書面語言精粹、洗練、典雅、整飭的長處,形成一種新的語言風格。所以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樸素無華,雋永有味。

            《論語》作為語錄體散文,一般篇幅都比較短。本課中的16.1篇幅較長,是一個特別的例子。孔子的對話中有兩個生動的比喻:“相”要扶持盲人讓他不傾危跌倒才稱職;野獸跑出籠子,寶物毀在匣子中,過錯自然在管理者。從而說明輔佐季氏的冉有、季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易錯音義

            請同學們尋找容易出錯的讀音,歸納整理如下,順便解釋一下詞義。

            譬(pì)如:比如,就好像。

            冉(rǎn):姓。

            庶(shù):眾多。①眾多。人多。②百姓,平民。③舊時指家庭的旁支,與“嫡”相對。如“庶子”,妾所生的兒子。④差不多。⑤副詞,表示可能或期望。

            千乘(shèng):千輛兵車。

            顓(zhuān)臾(yú):魯國的附庸國。

            彼相(xiàng):那些扶持者。

            相(xiàng)夫子:輔佐季氏。

            盍(hé):何不。兼詞,是“何不”的合音。兼起疑問副詞“何”和否定副詞“不”的作用。

            偃(yǎn):仆,倒伏。被折服,被感化。有成語“偃旗息鼓”,放倒軍旗,停擊戰鼓。

            稼(jià):耕種,種田。

            二、易錯詞義

            請同學們尋找比較容易解釋錯的詞或短語,整理如下。

            居其所:處在自己的位置。

            適衛:到衛國去。適,往,到。

            問政:詢問治理國政的道理。

            斯三者:這三項。斯,代詞,這。者,助詞,表示提示停頓。

            民無信不立:“民無信則國不立”的省略說法。信,信任。立,存在,生存。

            不能者止:不能(勝任)就該辭去。者,的人。止,停止。

            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險卻不護持。危,危險。持,扶持。

            顛而不扶:即將跌倒卻不攙扶。顛,跌倒。扶,攙扶。

            爾言過:你的話是錯誤的。言,話。過,錯誤。

            聚斂:用重稅等搜括(民財)。

            附益:增加,增益。附:附著。引申為增益。《荀子·禮論》:“刻生而附死謂之惑。”(對活人刻薄,對死人厚待叫作糊涂。)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用度,費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雖令不從: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從。雖,即使。

            敬、忠以勸:嚴肅認真、盡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以,連詞,而。

            三、通假字

            尋找出課文中的通假字,包括異體字和古今字。

            共:通“拱”,讀gǒng,環抱,環繞。“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道:通“導”,讀dǎo,訓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通“導”,讀dǎo,治理。“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與:同“歟”,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與”是“歟”的古字,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歟”。《論語》中均用“與”字,如:“求!無乃爾是過與?”

            補充說明:

            通假字指某一個字借用為另一個字。這兩字在形、義上不一定有必然的聯系,只是因讀音相同或相近,才臨時通用。

            通哪個字,讀哪個字的音。

            通假字一般是單向的,如“共”通“拱”,而“拱”不通“共”。

            四、古今異義

            尋找課文中古異義的詞。

            無恥:沒有羞恥心。“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古代不守禮義、不光彩、不體面即“無恥”,如寡婦改嫁、戰敗逃跑等。現代漢語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義較窄。

            有事:有戰事,指采取軍事行動。事,特指戰事、祭祀等軍國大事。“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以為(東蒙主):以之為,讓(拿)它做(東蒙山的主祭者)。“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現代漢語的“以為”是認為。

            五、詞類活用

            形容詞作名詞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無道”指無道者,不守道義的人。就,動詞,靠近。“有道”,作賓語,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趨向。②完成,達到。③即使。

            舉善而教不能。 “善”指優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補充說明:

            當動詞、形容詞處于賓語的位置,就充當名詞了。

            名詞作動詞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風”,好比風,“草”,好比草。

            補充說明:

            當名詞處于謂語的位置,就充當動詞了。

            使動用法

            富之:使他們富起來。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糧食充足,使軍備充足,百姓也就對政府有信心了。富、足,形容詞作動詞,使動。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所以如果遠方的人不歸服,就整頓禮樂教化來招引他們(使他們來)。來,不及物動詞使動。

            補充說明:

            當主語不施行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施行這個動作時,就是使動用法了。

            第三課時

            六、特殊句式

            主謂倒置

            “君子哉若人!”這個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哉若人!”這個人真崇尚道德啊!

            補充說明:

            主謂倒置,即謂語前置,是一種表示強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狀語后置

            為政〈以德〉:以德為政,用道德治理國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來訓導百姓。

            齊之〈以刑〉:以刑齊之,用刑罰來整飭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來訓導百姓。

            齊之〈以禮〉:以禮齊之,用禮教來整飭百姓。

            使民〈以時〉:以時使民,按一定的時節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

            臨之〈以莊〉:以莊臨之,用莊重的態度來面對百姓。

            補充說明:

            這七個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詞,其中六個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時”中的“以”意思是按照。

            狀語后置,也就是介詞結構后置,古代的介詞結構(介詞+賓語)一般都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而翻譯成現代漢語時需要將后置的介賓短語提前到謂語前面來。

            賓語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問代詞作賓語,動詞賓語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孰與”,即與孰,跟誰。疑問代詞作賓語,介詞賓語前置。

            ③“無乃爾是過與?” “爾是過”,即過爾,責備你們。是,代詞,復指前置賓語。“是字句”賓語前置,即用“是”字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

            七、固定句式

            ①“無乃爾是過與?”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語氣,對某種情況加以推測。

            ②“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為什么……呢?表示反問語氣。還可譯為“還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饑,用不足,如之何?”對……怎么辦?表示疑問語氣,還可譯為“怎么樣”“怎么辦”“怎么”。

            ④“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怎么能?表示反問語氣。“其”與“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強反問語氣。

            八、相關成語

            ①眾星拱北:天上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

            拱,環線在周圍保衛著,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極星。

            ②陳力就列:指貢獻出自己的才能去擔負職務。

            陳力,獻出才力。就列,歸入行列。

            ③開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沒有盡責,使籠子開了,老虎出來了。

            后比喻放縱壞人。

            ④既來之,則安之:把遠人招來之后,又要使他們安定下來。“來”、“安”都是使動用法。“之”指代上文的“遠人”。

            現在指:既然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之”虛化,起補充音節作用。

            ⑤分崩離析:指當時魯國不統一,已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分割。孔子哀嘆國家的沒落。分崩,破裂。離析,散開。

            后用以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動干戈:發動戰爭。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戰爭。

            現在多比喻興師動眾或大張聲勢地做事。

            ⑦禍起蕭墻:指禍患起于內部。

            后用以指內部出亂子。也指家庭成員中自起矛盾造成禍患。

            ⑧鳴鼓而攻之:比喻大張旗鼓地加以聲討。

            攻,聲討。

            ⑨風行草偃:風吹過的時候,草就倒伏。舊時比喻用仁德感化,人們自然心悅誠服。

            風行,風吹過。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風過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風吹倒。

            九、試水練習

            下列句中加點的“為”字不讀wéi音的一組是( C )

            ①為政以德②何以伐為

            ③后世必為子孫憂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⑤不足為外人道也

            ⑥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為”字作動詞和語氣助詞時讀wéi,作介詞時讀wèi。 ④⑤⑥均作介詞,分別是“替”“向”“替”之意。

            閱讀12.7一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解釋加點的三個詞。

            政:為政之道。

            先:把……放在前面,先做。名詞作動詞用。

            立:存在,生存。

            翻譯劃橫線的句子。

            (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讓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對政府就信任了。

            使動用法要譯出來。

            (2)必不得已而去: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

            “必”是假設連詞。

            孔子在本文段中論述的是政府的問題還是老百姓的問題?說說你對“民無信則不立”的理解。

            孔子在本文段中論述的是政府(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從古到今,糧食、國防、信義都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本問題。糧食充足可以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軍備充足就不會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險,取信于民就可以使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使社會進步而繁榮。如果有一天,人民對社會,對政權都已經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個民族真正可悲的。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合理即可。若論說成老百姓的問題,論說民無誠信則不立,也可。)

            本文段論述的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的問題。

            儒學的觀點是兩個方面都不忽視而更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謂“重義而輕利”。所以,當子貢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兩難選擇時,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選擇。這正如后來孟子那個著名的選擇一樣:舍魚而取熊掌,舍生而取義。孔子并非不重視“足食,足兵”,而是“必不得已而去”。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作業布置

            找出本課中你認為重要的句子,背誦它。

            整理下面幾課的文言特點。

            教學反思

            第一、二節課:

            原本以為兩課時可以解決問題,結果上下來發現,學生對課文比較生疏,課文本身有一定難度,“季氏將伐一章”較長,需要整理的東西較多。單是疏通文字,落實每一章的德政思想兩課時還不夠用。

            學生誦讀的時間不夠,只能留待課余時間了。

          【《為政以德》經典教案】相關文章:

          為政以德句式05-28

          論語為政原文及翻譯04-26

          論語為政原文及譯文07-22

          論語為政篇原文及翻譯01-14

          《阿德的夢》教案06-04

          2015居官為政之要名言警句(精選)01-27

          各自為政的成語故事01-23

          阿德的夢教案范文08-25

          《阿德的夢》備課教案06-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亚洲色国产观看在线另类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网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网站 |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