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時間:2022-08-31 15:21:36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通用12篇)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通過第一學期“比長短”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

            米和厘米是兩個最基本的長度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比如,學生形成了1厘米、1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就不至于產生“1米=10厘米”的錯誤,才有可能利用表象進行一些簡單的估測,如估計窗的寬和高約是幾米。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有關長度單位的觀念。

            線段的概念與直線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直線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學時無法借助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因此教材在這里不教學直線,只教學線段,采取給出線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說明什么是線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難點的措施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2、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

            突破措施:

            1.注意讓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把握好線段的教學要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現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么(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贉y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③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鼙犻_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蹍R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動手測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的分散的、不規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范的理性認識,并在有趣的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廣西柳州市文惠小學辦學條件較好,每間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較好。在學習本課知識前學生已有一定的相關生活經驗。

            課堂實錄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小組活動卡片。

            (一)森林游戲――比大小

           。ɑ顒幽繕艘龑W生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探索、體驗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 創設情境

            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正在玩翻牌游戲,比一比誰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你們看,小老虎和小狐貍玩得正高興呢!小動物邀請同學們來做他們的裁判員。(在多媒體課件營造的森林游戲情境下,學生情緒高漲,表示很愿意做游戲的裁判員。)

            2.提出問題

            (1)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

            小老虎和小狐貍每人翻開了一張卡片(1084,982),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分別翻開的卡片,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兩個數,再想一想它們倆誰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1:小老虎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因為982還沒有滿一千,而1084已經超過了。

            師:你說得有道理,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我也認為小老虎翻開的卡片上的數大,因為982只有三個數字,而1084有四個數字。

            師:你是說數字多的數一定比數字少的數大,對嗎?那你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生2:比如說,1350和350,1000和100,都是數字多的大。

            師:同學們同意他的想法嗎?如果不同意的話你能舉出例子嗎?

            生3:我不同意。

            (生3想了想,舉了2個不成立的例子,被同學們否定了,最后同學們都同意了生2的觀點。)

            師: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比較數的大小的一條重要規律:數位多的數一定比數位少的數大。

            師:第一局比賽小老虎贏了,小狐貍輸了,你有什么話想對它說嗎?

            生1:小狐貍,別灰心,你還有機會呢!

            生2:小狐貍,我們為你加油!

            (2)兩個四位數的比較

            第二局比賽開始:小老虎和小狐貍翻開的卡片分別為3756,4184。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這兩個數的數位一樣多了。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四位數比三位數大,可這一次兩個數都是四位數,它們到底誰大呢?請四人小組討論,然后請小組代表來匯報你們的結論。

            組1:4184大,因為4184是4千多了,而3756還不到4千。

            師:你們是直接比較了它們的千位上的數字對嗎?一個是4,一個是3,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生3:看他們最前面那一個數字,誰的大誰就大。

            師:也就是說比較它們的最高位,誰的數大誰就大。那現在4比3大了,還要不要往下比較其他數位上的數呢?

            生1:要。

            師:那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百位上的兩個數字,1比7要小了,那是不是說4184要比3756小了呢?

            (學生集體自發地在課堂上討論起來。)

            生2:還是4184大,因為它的千位上的數已經比3756的大了,所以百位上的數小一點也不要緊了。

            師:那我們還用不用往下比呀?

            生:(齊答)不用了。

            (得出結論:數位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字大的那個數就大。)

            師:剛才小老虎和小狐貍各贏了一局,第三局是最關鍵的一局了。這一局誰贏了,誰就是今天的大贏家。

            (3)兩個最高位相同四位數的比較

            多媒體演示第三次翻開的卡片為5102和5184。

            師:你們已經知道誰贏了嗎?

            生:小狐貍贏了。

            師: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一次它們都是四位數,而且它們的最高位上的數字也相同。

            生1: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大。

            師:為什么這一次你只比較十位呢?而不比較其他的數位呢?

            生1:它們的千位和百位上的數都一樣,所以不用比了。

            師:你說得真棒!其實你還是比較了千位和百位上的數,不比的話你怎么知道他們是一樣的,對不對?誰再來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

            生2:從千位比起,它們一樣大;再比較它們的百位,還是一樣大;就比較它們的十位,5102的十位上是0,5184的是8,所以5184比5102大。

            (得出結論:數位相同,從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數一樣就比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師:小狐貍成為今天的大贏家!

            (二)小組游戲――摸卡片

            (活動目標學生小組合作練習,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師:小動物們玩得那么開心,你們想不想參加它們的游戲呀?

            生:(情緒高漲)想!

            1. 師宣布游戲規則。(邊宣布,邊示范活動方法。)

            (1)四人小組為單位,擁有一疊卡片。

            (2)小組成員輪流摸卡片,每人每次摸出2張卡片,自己讀一讀并說一說哪一張卡片上的數大,小組成員給予評價,判斷正確則輪到下一位同學,判斷錯誤則再摸一次。

            2.組長匯報小組活動結果,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

            3.老師評價小組合作,獎勵合作卡。

            (三)排隊

            (活動目標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剛才,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本班學生較喜歡接受有挑戰性的問題。)

            1. (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么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么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匯報討論結論。

            生1:先找出99排在第一個,然后在387,809,345中拿出345排在第二個,387第三,809第四,最后再觀察1752和4300,1752排在第五個,4300排在最后一個。

            師:她的方法真不錯,她先把這些數分成了三類。誰聽出來她是怎么分的?

            生2:她先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

            師:你們覺得這樣的方法好不好?我們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四)最小三位數和最大三位數

            (活動目標讓學生學會運用現有知識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剛才,我們比較了很多數的大小,現在老師這里有一疊卡片,所有的三位數都在里面,你能猜得出里面會有幾嗎?

            生1:354。

            生2:522。

            生3:189。

            (先讓學生初步感受三位數所涵蓋的范圍,感知三位數這一概念的意義。)

            師:里面有那么多的三位數,那你能找出最小的和最大的三位數嗎?

            個別回答,集體思考還有沒有更大或更小的。

            1. 小組討論最小和最大的四位數是幾。

            2.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五)猜數游戲

            (活動目標通過游戲發展學生的數感。)

            1. 師:我寫了一個幾千幾百的數,請你猜一猜是多少。

            (課件演示:□□00)

            (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猜數問題,教師予以正確回答,引導學生進行猜數。)

            生1:1200。

            師:太小了。

            生2:5000。

            師:大了一點。

            2.四人小組進行游戲。

            由召集人在練習本上寫出一個數,擋住一部分,引導小組成員猜數。教師巡堂了解游戲情況,游戲結束時獎勵合作優秀的小組合作卡。

            (六)說一說,評一評

            (活動目標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并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

            1. 提出問題:請談一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2.你覺得這節課誰表現得最好,你最欣賞誰?請你評一評。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是我在校數學組里上的一節教研課,課后數學組教師對這一節課進行了點評,我也對這節課進行課后反思,對該課進行了重新認識。

            《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課遵循這一理念,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的比較方法分散的、不規范的感性認識作為教學的基礎,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上升到科學的、規范的理性認識,并在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并通過有效的評價方式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

            1. 讓課堂充滿情趣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的濃厚興趣。

            本節課在導入新課時,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森林游戲為活動背景,可愛的小動物們為活動主角,學生以小裁判員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游戲中,并以承擔這一角色遇到問題作為推動力,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探索空間,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活動動機。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生動地、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在小動物們的翻牌游戲過程中,學生興趣高昂,躍躍欲試,這時分四人小組也進行同樣地翻牌游戲,讓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上了一個臺階,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2.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發展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數學教學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造等活動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索。本節課為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小裁判員們為了完成自身的任務,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去發現、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探究的熱情,對于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的加以肯定、贊賞,請他們盡可能地說明理由,同時發動全班學生討論。對于錯誤的說法,及時教育其他學生不能取笑,更不能挖苦,因為這些學生對問題能動腦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教師應該鼓勵、引導他們,使學生自尊心受到尊重、保護,學習積極性、興趣也得到提高,這樣,探究的熱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激發與保護。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多形式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并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

            二、(出示情景圖)。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2、根據情境圖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1)誰?誰最低?

            (2)比較黃山和泰山誰高?

            (3)恒山和華山比較,哪座山比較高呢?

            三、自主學習

            根據提出問題選擇一到二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四、匯報學習情況

            板書:位數不同直接比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嗎?

            ( )<( )<( )<( )

            六、提高訓練

            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

            1、(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么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么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匯報討論結論。

            生可能會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指導學生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七、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1、收玉米。2、比較大小

            八、課堂總結

            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

            2、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3、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重點難點:

            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比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試一試

            1、課件出示28頁情境圖,認真觀察,自己試一試。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臺展示學生自己完成的任務情況。

            3、學生匯報:在數線上標出三輛自行車價錢的理由,說一說哪輛車,哪輛車最貴。

            三、教師評價,

            對于學生的不同說法,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與肯定。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高充分、獨立的思考空間,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

            四、小組討論學習

            學習在線上標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組討論學習,然后匯報。

            五、課件出示

            練一練,完成29頁練習題3、4題,讓學生填一填,教師巡視檢查。

            六、總結提升

            讓學生談談收獲,著重談怎樣比較數的大小。

            板書設計:

            試一試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估計,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數字卡片、

            學生:10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同桌用100以內的數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張,誰先說出大數,誰就贏。

            2、交流判斷大數的經驗。

            二、新授

            1、教學“比一比”

            (1)出示1084、982說說誰大,誰小?

            (2)學生說:三位數比四位數小,所以1084>982

            (3)教師出示另一些數,學生進行比較。

            (4) 總結規律:

            數的比較:

            (1)數位比較多的一個數比較大

            (2)從位比起,位的數大的大(數位相同)

            (3)如果數位和位都相同,我們比較下一位。

            2、練一練

            (1)學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

            (2)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填

            3、試一試

            (1)教師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說說怎樣能比較快地比出大小?

            (3)教師總結:

            先將這些數按數位多少分一分,再將相同數位的數進行比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1)指導讀題,理解題意

            (2)最小的四位數1000,的四位數9999

            5、數學游戲:

            (1)告訴同桌你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數,……

            (2)請一個學生上臺示范,全班再分組做。

            6、練一練

            完成練習題1、2兩道題

            三、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1、學會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四位數與三位數怎樣比

            3、都是同數位的數怎樣比

            4、如果很多數在一起比較大小,該怎樣做

            四、作業

            1、最小的四位數是( ),的四位數是( )

            2、最小的三位數是( ),的三位數是( )

            3、在287、7650、80、285、1651、79這幾個數中,二位數的有( ),三位數的有( ),四位數的有( )

            4、427 O 527 1620 O 620 888 O 988

            29 O110 99 O 999 6080 O 3090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1、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課是以識字為主,在學習中尊重學生獨特的識字方法。

            2、讓學生在愉悅中識字。識字相對于閱讀教學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維處在形象向抽象過度的階段,喜歡感性的,具體的東西,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主動參與識字,體驗識字其實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認讀本課的12個生字,學習新的筆畫豎勾,會寫生字“牛羊”。

            認識一個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對照認識表示四種動物、四種水果的八個詞語。

            2、通過創設不同的情境,反復再現本課的生字,幫助學生掌握字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體驗識字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的老師想看看你們的表現,那我們就來比一比怎么樣?比一比誰坐得端正,比一比誰聽得認真。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1、比一比。(相機板書)齊讀課題。

            師:呀,讀出了氣勢,都想比個高低哦。那好,張老師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比一比你們的眼力,看看這是哪?(農家小院)

            師:這院子里的東西可多了,你們看看都有什么呀?

            生回答。老師相機出示詞語卡片。(黃牛、花貓、小鳥、鴨子、杏子、蘋果、桃子、紅棗)

            師:有這么多。你們的觀察還真仔細,可細心的孩子還能發現其實這些詞語屬于兩類。

            生:動物和水果。

            師:你真棒,F在我們要離開農家小院了?墒沁@些動物和水果們可舍不得我們了。都希望你們可以和他們說再見呢。(除去圖讓學生讀詞語。)隨機指到詞語上來。

            二、學習生字

            師:這些詞語中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老師都把他們標出來了。你能讀準他們的字音嗎?

            師:你們都有那些好的方法可以記住他們?

            生交流識字方法。

            師:同學們可以用不同的識字方法記生字了?晌疫是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棒。

            開火車讀。

            三、學習韻文

            師:你們可真不錯,可我們的動物和水果們可調皮了,跑到我們的課文里去大比拼了。那我們也來比一比誰能把我們的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準。

            生自由讀。

            師:比一比,誰來讀一讀?

            分組讀、同桌互讀、男女賽讀、全班讀。

            師:他們都在比什么呀?(大小多少)

            師:都有誰在比?

            相機學習:群、顆、堆

            以及他們的用法。

            四、學寫字

            師:下面我們還要來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那么寫字前我們先來學習一個新的筆畫:豎勾。他和我們以前學的哪個筆畫很像?(豎提)

            請生提示當小老師。

            師范寫,學生描紅,練寫。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7

            備教材內容

            1、本課時學習的是教材88~89頁的內容。

            2、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顒臃譃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標準測量身邊熟悉物體的長度或高度。第二個層次是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操作和實踐,利用身邊熟悉的“單位”表示未知物體的長度和高度。

            3、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驗,并將直接經驗與某些間接經驗相結合,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備已學知識

            1、認識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軟尺、卷尺。

            2、能夠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長度。

            3、1米=100厘米。

            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2、能選擇合適的標準(單位),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或高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邊物體的長度、高度等實踐操作,進一步發展長度觀念。

            2、體會測量的實質,初步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感受表達方式的多樣化,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備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高度的方法。

            難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展長度觀念。

            備范例展示

            重點提示

            “一庹”指的是兩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長度。

            1、選擇物體量一量

            選擇物體進行測量,教室的長、講臺的長、同學的肩寬以及一庹(tuǒ)的長度。

            2、用表格記錄數據

            教室的長

            約長10米

            講臺的長

            約長1米

            肩寬

            約長30厘米

            一庹長

            約長1米40厘米

            3、明確選擇描述標準的方法

            選擇哪種標準要與描述的事物貼近,便于表達。

            4、選擇合適的長度描述動物的身高或身長

            (1)所選動物:身長6米的鱷(è)魚。測量標準:

           、偌s長30厘米的肩寬;

           、诩s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測量結果:

           、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②5名同學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2)所選動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鴕鳥。

            測量標準:

            ①約長1米40厘米的一庹長;

           、诩s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2名同學手拉手,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②2個半講臺的長和鴕鳥的身高差不多。

            (3)所選動物:鯨身長26米。

            測量標準:

            ①約10米長的教室;

           、诩s長1米的講臺。

            測量結果:

           、3個教室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26個講臺的長和鯨的身長差不多。

            活動總結

            所選的測量標準不同,描述的結果也不相同。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

            2、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

            3、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重點難點:

            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學具:

            課件、計數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比較大小

            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

            二、試一試

            1、課件出示28頁情境圖,認真觀察,自己試一試。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臺展示學生自己完成的任務情況。

            3、學生匯報:在數線上標出三輛自行車價錢的理由,說一說哪輛車最便宜,哪輛車最貴。

            三、教師評價,

            對于學生的不同說法,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與肯定。

           。ㄔO計意圖:為學生提高充分、獨立的思考空間,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

            四、小組討論學習

            學習在線上標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組討論學習,然后匯報。

            五、課件出示

            練一練,完成29頁練習題3、4題,讓學生填一填,教師巡視檢查。

            六、總結提升

            讓學生談談收獲,著重談怎樣比較數的大小。

            板書設計:

            試一試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比較。

            2.能在數線上標出一個數的大致位置。

            3.通過具體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難點:熟練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飽覽祖國巍峨的山峰。(課件出示第27頁最上面的主題圖)

            師:你能讀出這幾個數嗎?(指名學生回答)

            師:你們知道這四座山峰,誰最矮?誰最高嗎?(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學會比較這些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和學習“比一比”。(板書課題:比一比)

            二、學習新課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最上面主題圖)

            (1)解答系列問題:

           、僬l最矮?

           、谡l最高?

           、埸S山和泰山誰高?誰矮?

            ④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

            (2)探究位數不同的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師:怎樣比較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引導:要找出四座山中哪座山最矮,就是比較1865,575,1533和2155這四個數中哪個數最小,最小的數所對的那座山就最矮。(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指名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香山最矮,因為其他山的海拔都超過了1000米,只有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比較)

            師:兩人一組,先畫一個數位順序表,把四座山的海拔數寫在數位順序表中,再進行比較。(學生按要求操作,畫一畫,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全班交流,整理匯報結果)

            課件出示:

            師:在這四個數中,1865,1533和2155都是四位數,是大于1000的數,而575是三位數,是小于1000的數,四位數大于三位數,由此可以得出:575是這四個數中最小的一個,也就是香山最矮。

            師:思考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四位數都比三位數大呢?(學生獨立思考、交流討論,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通過比較數的位數來知道數的大小,位數越多的那個數就越大。

            (3)比較位數相同的數。

            師:比較下,黃山和華山哪個矮?(學生大聲讀出黃山和華山的海拔高度,并寫下來)

            師:黃山的海拔約1865米,華山海拔約2155米。2155和1865都是四位數,這樣我們應該怎么比較呢?與你的同桌討論一下,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交流、討論)

            學生得出:1865有1個千,2155有2個千,所以1865<2155。

            師:通過剛才的比較,你收獲了什么?(學生思考、討論,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數字大的數就大。

            師:比較了黃山、香山和華山的海拔相對大小,那么黃山和泰山誰高?誰矮呢?(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派小組代表回答)

            學生得出:泰山的海拔約1533米,黃山的海拔約1865米,1865和1533比較,千位上數字一樣,而百位上5<8,所以1533<1865。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位數相同的數比大小,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就比較后一位上數字的大小。

            師:這四座山的海拔不同,有高有矮。同學們,你們能比一比,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嗎?(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比一比,然后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集體得出:先看位數,四位數大于三位數,所以575是最小的。然后比較剩下的3個四位數,2155的千位上是2,所以2155最大。接著比較1865和1533的大小,雖然這兩個數的千位上的數是一樣的,但是1865百位上的數8比1533的百位上的數5大,所以1865第二大,1533第三大。所以575<1533<1865<2155。

            教師小結: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時,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于位數少的數。如果位數相同,就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再依次比較下一位上的數,直到比出大小。

            2.教學教材第28頁“試一試”——在數線上標出數的位置。

            (課件出示問題1中的數線)

            師:這個數線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數線并回答)

            生1:這條數線上標有1000和2000。

            生2:1000和2000之間被平均分成10個小格,每個小格表示100。

            生3:往右數,數越來越大;往左數,數越來越小。

            師:你能在數線上標出三輛自行車的價格嗎?(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學生匯報,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師生總結:1200比1000多200,應該在1000的右面2格處。同理,1500應該在1000的右面5格處。而800比1000少200,應該在1000的左面2格處。

            教師強調:在數線上,右面的數大于左面的'數。

            師:根據所標的三個數的位置,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學生回答)

            生:1500>1200>800,第二輛車最便宜。

            (教師給予肯定)

            師:在數線上標出3200的大致位置。(課件出示第28頁問題2情境圖)

            師:你們能在數線上標出摩托車的價格嗎?(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

            生:3200比3000大,比4000小,在3000和4000之間,而且3200更接近于3000。也就是說,3200在數線上的位置離3000更近一些。

            學生板書:

            教師總結:在數線上標出數的位置的方法,應該先找出數線上已標出的數的規律,再根據所給的數的大小標出數的位置。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28~29頁“練一練”第1~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1題:(1)小兔 小熊

            (2)3650>1503>1468>740

            第2題:> < <

            第3題:7500 8000 8500

            9500 10000

            第4題:

            第5題:3408

            第6題:略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教學反思

            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比較四座名山的海拔引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學習空間,鼓勵其用巧妙的辦法解決未知的內容,自主探索比較萬以內的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激發學生新的求知需要,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求新

            知的活動中來,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10

            教學 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 重難點

            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 準備

            投影片、課件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生活中的大數無處不在,那么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學一學,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組為單位自學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在()里填上“>”或“<”。

            學中做1。試一試。先試著做一做,再議一議。

            3.想一想

            4.數學游戲。

            5.估一估。完成練一練的第一、二題。

            板書設計

            比一比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

            2、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用比較合適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長度,在比較、修正測量結果的過程中,體會測量的本質,培養估測能力,建立初步的長度觀念;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展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展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激活經驗,制造認知沖突,明確活動意義

            1、激活經驗,制造認知沖突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長度單位,請你用手勢來比畫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呢?

            教師:你能用手勢比畫一下,60厘米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勢比畫,教師觀察,尋找典型案例。

            教師:我發現這次同學們比畫的60厘米有長有短,有些同學相差得還挺多的。(教師請相差多的兩位同學展示)

            教師:如果老師告訴你,我們的課桌長約60厘米,現在你能比畫出60厘米的長度嗎?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看來,光記住1米、1厘米有多長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身邊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長度。如果我們對身邊這些常見物體的長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們了解和認識更多事物的相關信息。

            作好測量前的準備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曾經介紹并認識了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軟尺和卷尺)

            教師:你能結合一個例子,分別說說這些尺子怎么使用嗎?

            學生匯報后,教師作好學生分組、分法記錄單等工作。

            教師: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測量工具來進行一次測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們以闖關形式進行,每通過一關,就可以領到一份獎品,大家有信心拿到獎品嗎?(有)既然是測量大比拼,那誰來說一說測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體的兩端,然后用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生2:還要與被測的物體保持水平)

            活動2【活動】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

            第一關:小組合作兩處1米。

           。1)交代清楚比賽任務;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小組間互相檢查測量結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長度的多種方法;

           。ㄔ跍y量出1米的基礎上思考得出對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長度的方法,滲透推理意識)

            第二關:測量我們身體的三把尺:一步長,一拃長,一庹長

            師:看來我們班的孩子都是喜歡開動腦筋的學生,剛才同學們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其實,我們的身上也隱藏著一些尺子,如果我們知道了它的長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長度。繼續第二關:(課件出示)

            師:看到這些名詞,你有什么疑問嗎?同學們,你認為什么是一步的長度呢?

            生:(示范并說明)腳向前邁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腳腳尖和后腳腳尖的距離就是一步的長度。

            生:也可以是前腳腳跟和后腳腳跟之間的距離。

            師:從哪到哪是一拃長?

            生: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

            師:一庹長是什么意思?

            生:伸開兩臂的長度。

            生:兩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兩手中指之間的距離。

            師:第二關要測量我們身體這些部位的長度,想一想,在小組內如何科學的分工才能比較準確的測量這些部位的長度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討論。

            小組交流,匯報。

            生:一拃長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測量。

            生:一庹長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軟尺。

            生:一步長也可以用卷尺。

            師:看來,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還需要比較科學的測量方法才行。好,我們現在就趁熱打鐵,各小組進行測量。請大家聽好測量要求:先在小組里商量一下怎樣分工,然后再進行實際測量,并把測量的結果隨時記錄下來。測量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測量快的小組可以再測量身體其他部位的長度。我們比一比,看哪些小組合作的好。

            小組進行測量。測量完后進行匯報交流。

            在學生交流反饋的基礎上,形成如下板書。

            一步的長度大約40厘米

            一拃長大約15厘米

            一庹長大約1米30厘米

            第三關:借助身邊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長度或高度,發展長度觀念

            1、利用所學知識,積累更為豐富的直觀經驗

            師:現在你們都知道并了解了自己身上三把尺子的長度,那么能利用我們身上的尺子去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嗎?你們想了解哪些物體的長度呢?

            生:黑板的長度

            生:教室的寬度

            生:課桌的長度

            師:黑板的長度你們覺得要用到我們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寬度呢?課桌的長度呢?

            2、生小組討論后點名上臺測量。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身邊的事物,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在頭腦中形成所測量事物長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關:自主選擇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長度

            教師:利用我們剛才描述事物長度的方法,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種物體的身高或身長?梢韵裙酪还,再實際比一比、量一量。

            活動3【練習】回顧與反思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進行了一些有趣的測量大比拼活動,學會了用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的長度或高度來描述新鮮事物的長度或高度。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鞏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測量的實質,能選擇合適的標準,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長度觀念和數感。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目標分析】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建立長度單位的觀念;體會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體長度的過程,實質上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進行度量的過程;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測量經驗,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三、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せ罱涷灒沂菊n題

            1.回顧長度單位。

           。1)說說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長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長嗎?一步有多長呢?(一拃長約15厘米,一步長約40厘米)

           。4)除了這些,你還想知道什么物體的長度呢?

            2.揭示活動主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用測量長度的工具量一量身邊的物體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長度單位,激活學生的活動經驗;通過追問你還想知道什么物體的長度,激發學生了解身邊物體長度的欲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ǘ┓纸M合作,參與活動

            1.小組合作,實際測量。

           。1)全班交流,認識測量方法。

            請學生介紹每種測量工具、測量的方法以及測量時要注意什么。例如:測量時,尺子的刻度0通常與物體測量的起點重合;測量身高時,人要站直,這樣測量的高度才準確等。

            (2)觀察圖片,了解測量的內容。

           、僬n件出示主題圖(數據不出現)。

           、诮涣鲌D中的孩子們在測量什么。(有測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測量講桌長度的)

           。3)合作測量,體驗測量的方法。

            ①提出測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寬,記好測量結果。

           、趯W生先估一估,再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③反饋交流,讓學生說說選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④數據記錄:指導學生比較,測量的數據大約是多少?(30厘米)

           、莅鍟

            肩寬 大約30厘米

            (4)分組實踐,做好測量數據的記錄。

            ①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對象后開展測量活動,如:兩臂展開的長度,學生一步的長度,講桌的長度,教室的長度,身高,課桌高等。測量前,教師再提出要求,如請學生先估一估,再進行測量。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測量的機會,并記錄下測量結果。

            ②匯報測量結果并板書。

            重點討論身高和兩臂展開的長度比1米長一些時怎么記錄。如( )米( )厘米。

            測量結果板書如下:

           。5)變換形式,建立所測物體長度的表象。

           、匍]眼想:教師讀板書中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物體的實際長度。

            ②用手比:學生比劃測量物體的長度。

           、郾乳L短:如,課桌要比肩寬長一些,身高比課桌要高得多等。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身邊熟悉的事物,認識它們的長度,在頭腦中形成所測物體的長短表象,建立長度觀念,同時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體驗,而且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2.選擇單位, 描述長度。

           。1)用合適的方式描述鱷魚身長6米這個長度。

            ①直觀感知6米的長度。

            請兩名學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長度,讓學生們直觀感受一下長短。

            ②借助熟悉的標準描述6米的長度。

            猜一猜:先讓學生猜猜看,如果同學們肩并肩站著,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6米長?

            比一比:請同學們上臺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對嗎?

            預設: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試一試:如果是同學們手拉手兩臂展開呢,幾個同學就夠了呢?

            預設:5名學生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還能用其他的方式來描述鱷魚的長度嗎?

            (2)自主選擇活動素材描述其長度。

           、僬n件出示教材第89頁表格。

            ②讓學生按照描述鱷魚長度的方式,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描述表格中的物體長度。

            【設計意圖】在多種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測量本質的體驗,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初步建立長度觀念。

           。ㄈ┚C合應用,全面評價

            1.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寫出兩個你身體的某些部位的長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寫出兩樣學習用品的長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寫一寫。

            通過這節課的測量活動,你對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印象最深?還有哪些感想和認識?請用數學小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數學活動課重在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積累豐富的經驗,獲得合作的樂趣。因此,在應用時要重視學生的操作,然后引導學生把收獲的喜悅表達出來。

           。ㄋ模┓此蓟顒,升華經驗

            這節活動課,你有哪些收獲?

          【二年級數學比一比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比一比》教案04-07

          大班數學《比一比》教案04-03

          數學教案小手比一比07-29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教案04-06

          比一比二年級數學教案04-13

          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教案08-01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03-21

          小班數學褲子比一比教案09-25

          小班數學小手比一比教案06-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免费高清一级性 | 亚洲人成在线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尤物视频国产一区 |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AV综合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