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

          時間:2022-02-28 18:29:51 教案 我要投稿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

            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2.揭題釋題

            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介紹洞庭湖。

            二、閱讀理解古詩

            1.一讀,讀準

            ⑴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⑵檢查字音,指名讀,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2.二讀,讀好----讀出節奏

            ⑴自由練讀,邊讀邊試著在書上畫斜線。出示節奏,指生讀出詩的節奏。

            ⑵聽范讀。自由地練習。指生讀,評價。齊讀。

            3.三讀,讀懂----理解詩意

            ⑴交流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結合注釋;聯系插圖;串聯詞意;發揮想象;反復讀詩。

            ⑵自讀自悟,四個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饋,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⑷齊讀古詩。

            4.四讀,讀美----讀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麗,但是詩人卻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兩相和

            湖光、秋月,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個“和”字表現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板書:和)

            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②潭面無風鏡未磨

            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樣寫的?這里詩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詩人為什么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板書:觀察)(指生讀,師評價)

            讀出洞庭湖的朦朧美。(齊讀)

            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襯,顯出一種和諧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③遙望洞庭山水翠

            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么景物?(板書:山水)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翠)

            讀出和諧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④白銀盤里一青螺

            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想到了什么呢?這句詩妙在哪?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讀出喜愛、贊美之情。(齊讀)

            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讀讀吧!(兩句詩齊讀)

            ⑵小結全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吧!(齊讀)

            5.五讀,讀熟----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欣賞有名的詩人為我國的名勝寫下的`經典名篇。

            2.布置作業:

            (1)小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背給父母、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選做)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美景吧。(選做)

            板書:

            望洞庭

            觀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課外吟誦劉禹錫的其它古詩。

            3.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想像這首詩描繪的優美景象,感受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兩相和”、“白銀盤”和“青螺”,感悟詩境,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課前準備:

            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君山的傳說。

            2.電化教具:投影片、課文錄音磁帶。

            3.實物準備:白盤子、青螺。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勝收。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追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足跡,到湖南岳陽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書:望洞庭

            2.指名說對劉禹錫和洞庭湖的了解。

            劉禹錫,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工詩能文,兼擅書法。所著有《劉賓客集》。

            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播放朗讀錄音,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讀,整體感知美。

            4.自己練讀,達到正確、流利。

            5.同位互相查讀,力爭人人過關。

            二、理解讀,洞察美。

            1.導入:學習古詩,意在讀出它的韻味,它的意境,讀好古詩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讀詩,先說說能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組內研討。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諧 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

            鏡未磨:未被磨拭過的銅鏡遙望:遠望

            重點研討“鏡未磨”: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經磨拭的銅鏡呢?

            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觀察時恰逢晚間,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經磨拭過的銅鏡應該就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4.憑借課文插圖,敘說古詩大意。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發揮想象,大膽述說古詩意思。

            (2)小組內練說,讓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做好補充。

            (3)指名到臺前看投影上的插圖解說。

            重點指導理解“白銀盤里一青螺”:

            教師演示:一個大白盤子里放著一顆青螺。讓學生談看到的感受。

            質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與課文插圖對照,洞察藝術之美。

            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5.練讀,讀出詩的韻味,感受詩的意境。

            (1)自由練讀,想象畫面。

            (2)同位賽讀,欣賞插圖。

            (3)展示評讀,美化詩境。

            6.背誦古詩,水到渠成。

            三、對比讀,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鏡未磨, 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兩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里一青螺。 白銀盤里一青螺。

            2.對比讀,比較內容的不同之處,說說原詩的精妙之處。

            3.自由理解的基礎上,同位交流。

            4.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作者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顯得小巧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

            5.再讀原詩,深化美。

            四、延伸讀,升華美。

            1.投影映示:

            題君山

            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

            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

            一螺青黛鏡中心。

            題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見麻姑,

            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

            海風吹落洞庭湖。

            2.自由練讀后,指名讀。

            3.師:自古君山的來歷便充滿神奇色彩,眾說紛紜,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4.指名講述課前搜集的有關君山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并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只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后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五、多樣作業,表現美。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

            3.找一找:收集劉禹錫的其它詩作,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看到 聯想 比喻

            湖面鏡未磨→把湖面比作銅鏡

            銀盤→把湖面比作銀盤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熱愛

            教學反思:

            我在古詩教學中努力實踐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誦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做一種享受而不看做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

            編輯推薦: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語文教案匯總

            提醒:

            新學期軍訓、分班卷、課本同步試題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望洞庭》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語文教案02-26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語文教案02-25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習作5》語文教案02-26

          望洞庭優秀教案12-01

          望洞庭劉禹錫 教案12-01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帶刺的朋友》語文教案02-24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燈光》教案12-12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2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1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白鷺說課稿11-2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