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時間:2022-03-20 11:20:0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草原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草原教案模板七篇

          草原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優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突出學生為主體,通過情感體驗和肢體語言的融合互動,培養學生的協調交往能力。

            2、拓寬思維,豐富知識,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3、借助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培養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作帶來的樂趣,結合教學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點: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唱歌,會創編協調大方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把握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具準備:鋼琴、蒙古族服飾、課件、部分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 感受蒙古風情。

            1、導入:

            師:今天馬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嗎?(想)我先不告訴大家,一會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不坐汽車火車,也不乘飛機,那讓我們一起騎上馬兒出發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帶領學生做起碼的動作。)

            2、觀賞課件,了解蒙古風情。

            師:我們到站了,請看!我們到了什么地方?(課件展示:藍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生:(內蒙古大草原)

            師:你看到這里有什么?

            生:藍天、白云、蒙古包。。。。。

            師:說得好,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你知道蒙古族嗎?誰來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

            生:自由說。

            師: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他們喜歡騎馬射箭,能歌善舞。他們的飲食以牛羊肉和奶為主,他們的服飾也很有特色,(課件展示:蒙族服飾)男女都穿寬大長袖的袍子系腰帶,長筒靴,平時以紅、黃色布纏頭,女子盛裝時戴漂亮的頭飾。

            生:欣賞課件畫面。

            師: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非常熱鬧,我們看看他們都干些什么?(課件展示:摔跤、騎馬、射箭三幅圖片。)你想參加嗎?

            生:想。

            3、創編,聲音創編同時進行。

            師:誰想來為大家表演摔跤、騎馬、射箭的動作呢?

            生:試著表演創編的動作。

            師:誰能為這些動作配上聲音呢?

            生:創編聲音并上臺表演。(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摔跤:嘿—嘿—,騎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戲:找朋友

            師:這些動作下面有幾種節奏,這些節奏應該和那個動作交朋友呢?(出示動作名稱、節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奏。

            5、課件三幅畫面,師選擇不同畫面,請學生作出相應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設計意圖】1.創設情景是導入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必須手段。我根據主題內容運用多媒體,創設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進行教學,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并能產生相關的聯想、想像。2.借助觀看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課件,讓學生在模仿摔跤、擠奶、射箭、賽馬等動作來體驗民俗的同時,進行節奏練習,以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的培養,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輕松達到教學目標。3.在體驗民俗、節奏練習及即興創編時都采用本課歌曲做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感受、體驗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風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的歌曲教學做準備。

          草原教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一、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講讀分析,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學生了解蒙漢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培養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讀寫訓練項目,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抓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本文所寫的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有的句子含義也較深,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一、介紹寫作背景和草原風土人情。

            向學生提供有關反映草原風光和草原民俗的圖片和讀物。其目的是:①為突破難點,理解課文作準備。②培養學生使用參考書的能力。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字詞,重點理解下面詞語:

            回味、灑脫、迂回、襟飄帶舞、拘束、羞澀、會心

            四、出示預習提綱

            內容如下(教師巡視指導):

            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認真讀課文,按“寫景”、“敘事”給課文分兩部分。并按課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結合上下文,試著理解課后2題中的句子,為下節課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課上交流。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自由發言。

            1.說說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什么疑難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經過努力,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

          草原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欣賞《草原放牧》

            2、舞蹈練習

            3、創作活動:蒙古旅游。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寫于1973年。樂曲采用琵琶協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發揮琵琶的豐富表現力,同時又運用管弦樂隊交響樂的豐富表現手段,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樂曲一段。由兩個對比主題組成第一主題是主要主題,著力刻畫“小姐妹”歡快、活潑的情景。E羽調,3/4拍子。第二主題是描寫草原放牧的另一側面,抒發內蒙人們對家鄉草原的熱愛,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

            教學目標:

            1、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歌曲的學唱,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通過欣賞歌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勇于戰勝困難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歡快活潑的音樂情景中,聆聽和演唱《快樂的節日》,通過欣賞《草原放牧》,表現了祖國的新一代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集體,勇于戰勝困難的動人形象。

            重點難點:

            欣賞《草原放牧》,體會樂曲意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設備及課件、畫畫工具等。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律動教學法。

            設計理念: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這就是新課標下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之一。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讓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民族音樂,讓學生通過欣賞增進感情?本課試圖在欣賞過程中探索以感受、體驗及教師的有效性提問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1、談話引導:你們喜歡蒙古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那些遼闊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樂)

            美的音樂,美的聲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使學生身臨其境。

            2、引導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自己所聽到所想到的。

            3、猜謎:有一句詩叫“猶抱××半遮面”,你們能猜到是什么嗎?(媒體出示謎面)

            4、引導學生猜出謎底——琵琶,并進行評價。

            在此我用謎語導入提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從感情上激起學生與教材的共鳴。

            5、畫草原放牧的場面。師:你能將剛才所想的畫下來嗎?背景音樂為《草原放牧》。

            6、展示作品。

            新課程中強調音樂要讓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敢于當眾表現自己。在此我創設情景,在教學中給孩子提供表演和表現的機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欣賞樂曲 深化主題

            1、初聽,教師提問:你覺得這首樂曲情緒怎樣?

            2、介紹彈撥樂器琵琶,提問:你知道中國民樂中彈撥樂器還有哪些嗎?它們都有什么特征?實物出示琵琶,加深印象。學生觀察,提問: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嗎?通過實物觀看及課前搜集的有關彈撥樂器的介紹,引導學生說出它的特征。

            3、復聽樂曲,區分兩個主題音樂的不同。

            4、分段欣賞,思考兩題,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四人小組通過欣賞解決課后的兩個問題

            5、再聽,教師介紹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師示范,生跟學,并跟著音樂進行簡單的律動。

            6、跟著旋律,哼唱兩個主題。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容,在本課教學中我安排了多次反復的欣賞,并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有效性的提問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加入舞蹈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動起來,同時也加深了對樂曲的喜愛。

            三、拓展樂曲 想象創造

            1、創設情境

            師:昨天晚上,龍梅和玉榮給我捎了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同學去蒙古做客。你們想去嗎?然后用“可怎么去呢?”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發言。同桌相互討論,為“怎么去?”出謀劃策。

            2、師:我們坐火車去吧!她們為我們準備了好多節目,你們想看嗎?

            3、欣賞《蒙古人》《青藏高原》。生聽,會唱得可以跟唱。

            4、多層展示,盡情表現。學生采用唱、畫、說的形式在《草原放牧》的音樂中結束上課。

            新課標提出,應該尊重藝術作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情景,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創造活動,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審美愉悅,給學生創設即興創造的平臺,讓學生大膽創造,盡情表現。

          草原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樹林和草原》是初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屠格涅夫文集·獵人筆記》第一卷,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對這篇優美的寫景散文的學習,我的教學設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點”,也就是以語言為主要研究對象,讓學生學會品讀優美語言,讓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富有真情實感,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重在培養學生的個性體驗與創新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細致品讀文章語言,能夠準確掌握作者運用各種修辭描寫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能夠體會作者調動、運用多種感官來感受描寫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體現知識與技能維度)

            2、技能目標:在反復品讀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能夠自行分析其他寫景片段運用各種修辭,調動各種感官等描寫景物的手法;并能夠加以運用,從而讓語言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體現過程與方法維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感受流淌在語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實感,即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和贊美之情。從而激發自己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

            三、教學重難點

            由于語言的間接性特征,對于作者調動并運用各種感官來感受、描寫景物的手法,作為七年級的學生來講,似乎難以直接感知;而這又是引導學生全方位觀察、描寫景物,并且能夠讓語言變得豐富多彩的甚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為:

            1、教學重點:通過反復品讀文章語言,展開聯想,細致體會并學會運用作者通過各種手法進行景物描寫。

            2、教學難點:學以致用,把本課所學的方法用于寫作。

            四、教學方法

            1、教師的教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導,自然串用問答法。

            2、學生的學以品讀法為主,并用速讀法、朗讀法、自由讀。

            教與學的方法運用,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加以確定的,更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預習:(分發導學案)

            重在掃清字詞障礙,初步整體感知文章。

            (本文生字詞不多,語言也并不深奧枯澀,故學生可以借助詞典輕松掃除文字障礙,整體理解感知課文。再者,本文篇幅較長,如果課上細讀全文,將導致課堂前松后緊。因此將字詞以及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放在課前的預習階段。)

            (一)導入新課

            1、由作者屠格涅夫的名言“明天,明天,還有明天,人們都在這樣安慰自己,殊不知這個明天,就足以把他們送進墳墓。”導入。(學生談對名言的理解 ——引出作者——導入新課)

            屠格涅夫他被列寧譽為“俄國語言大師”。今天,我們將一起欣賞他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樹林和草原》,讓我們走進語言大師,來領悟大師駕馭語言的方法和藝術。

            (這一導入簡潔明了,既提醒學生珍惜時間 又將本課學習的主線——語言,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即讓學生明確,本節課要研究學習《樹林和草原》的語言。)

            2、學生介紹作者及《獵人筆記》。

            (二)朗讀感知

            1、檢查預習:解決字詞(音、形、義) 。

            2、速讀課文:明確文章主要描繪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由于課前已經布置預習,課上通過速讀法喚醒擊活預習效果。由于七年級學生并未接觸多種讀書方法,因此,需要在先提醒所謂“速讀”的概念。以期更好的效果。)

            步驟小結:文章的美感,是大家通過優美的語言感受到的。那么,我們就深入文章,擷取精彩的片段,感受其語言的魅力。(承上啟下)

            (三)品讀理解

            1、朗讀課文,并根據課文內容填表。(P79“思考與練習二”)

            2、明確本文寫景的順序。

            3、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或句子并說說理由。(可以從語言的修辭、感官角度、情感、以及畫面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明確本文所寫的景物及其特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選擇優美片段、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深入體會并指出其語言的巧、妙之處!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全方位的對優美語言進行品讀。

            示例:1、 “品修辭”

            如:泉水上面,一棵橡樹貪婪地伸開它那掌形的枝葉……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再如:但是烏云在擴大;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展開來,像穹隆似的籠罩著。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等等。( 這正是語言的“巧”之所在。)

            此時教師順勢提問修辭的作用,即可以讓語言生動活潑,形象逼真。( 這正是語言的“妙”之所在。)

            2、“品感官”

            如:你用手播開濡濕的樹枝,夜里蘊涵著的一股暖氣立刻向你襲來,空氣中到處充滿著苦艾的新鮮苦味、蕎麥和三葉草的甘香;遠處有一片茂密的橡樹林,在陽光底下發出閃閃的紅光……作者調動了觸覺、感覺、嗅覺、味覺、視覺多種感官描寫景物。(這正是語言的“巧”之所在。)

            此時教師再次順勢提問這種寫法的作用,即可以讓語言豐富多彩,而不至于干癟無物。(這正是語言的“妙”之所在。)

            3、“品感情”

            如:暴風雨過去了;你走出來。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閃著亮光,空氣多么新鮮、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三個“多么”排比,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了。

            其實作者運用修辭,通過各種感官描寫周圍的景色,足以說明作者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愛和贊美之情。(這也是語言的“巧”之所在。)

            此時的順勢提問,語言具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讓讀者覺得真實可感。(這也是語言的“妙”之所在。)

            語言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流淌在其中的真情實感,沒有了她,一切技巧都是蒼白的。品到了語言中的真情實感,就算是品到了根本。

            (四)創讀提升

            1、方法探究: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小組探究寫景的方法?

            ①善于觀察,抓住特征。

            ②時間為序,條理清楚。

            ③運用修辭,生動活潑。

            ④多種感官,豐富多彩。

            ⑤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環節旨在讓學生自發合作探究,自行分析寫景的方法。)

            2、學以致用:課文在描寫景物時多處用了省略號,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請任選一處把你能想象到的內容補充出來,或者即興描繪窗外的景色。(字數:50-100字之間)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他的文字,是一種能力的體現。然而真正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本領,落實到筆端,從而有助于自己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才能實現對本課的縱深學習設想。因此,此環節,讓學生將再次結合總結,運用各種方法描寫眼前的美景,深入探究,提升能量,智慧復演。)

            3、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俄國語言大師”屠格涅夫語言的優美。(落實情感目標)

            (五)課堂檢測

            (用簡短的時間,設計巧妙的題目,對學生本課所學進行簡單的檢測。如時間不允許,可靈活處理,因為“學以致用”環節學生所學已得檢測。)

            六、作業設計

            1、P79字詞積累的字詞及讀音抄寫三遍。(ABC)

            2、配樂朗誦優美的語段給自己的家人聽。(AB)

            3、完成本課的《學與練》題。(自由選做1或3題)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把本課的學習延伸至課外。根據學生不同層次,采用分層布置。)

          草原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

            教學難點:理解意思較深的句子。?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電視機、音響、光碟、兩片葉子等。?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1.激情導入。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想)請讓我帶大家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讓學生欣賞。?

            2.板書課題。欣賞完了,草原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麗,草原遼闊)作家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內蒙古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帶著疑問,這節,我們一起來學習12.《草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草原?

            二、整體感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初略地讀了課文,我可以向大家提個問題嗎?(可以)課題是草原,課文寫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麗熱情好客。

            2.選擇喜歡的學習內容?

            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喜歡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右手,喜歡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左手。(看來呀,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現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內容呢?(景色美麗)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帶大家去感受這部分內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

            1.自讀自找(不理解詞、句、其它問題)?合作、探究(不懂的問題)?相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

            2.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師生共議疑問。?

            ①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匯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未能解決或解決不理想時,教師啟發、解疑,學生對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詞理解不深刻,教學中采用實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瀉染)加深對詞意思理解。?

            學生提不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A.一些難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點?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C.,剛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決了很多問題,面對景色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果不進行細細品讀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實在遺憾!?

            6.品讀佳句,體悟情感,培養語感?

            ①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A.自己練讀。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③出示認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讀感受部分: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教師引讀)。?

            ?⑤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著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貼出景色美麗這部分的思路,在音樂的渲染下,美美地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部分內容,再次感受草原美麗的風光。?

            四、知識拓寬?

            1.展示搜集到有關草原的圖片、詩歌、歌曲小組中交流、欣賞。

            2.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游,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可借鑒課文中好詞、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語言來介紹,看哪組同學最有創意,小組合作解決,選代表發言、評論。?

            五、總結,再現草原美景?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回過頭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像,學生邊聽邊欣賞。

          草原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小黃鸝鳥》演奏《筷子舞》《銀杯》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萬馬奔騰,三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樂的魅力并了解兩首樂曲產生的時代背景,表現內容、旋律特點及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學唱欣賞曲的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復習。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全曲。

            2介紹演奏家。

            3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

            4復聽全曲,同時隨音樂打拍子。

            5學唱主題音樂。

            6表演。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唱歌曲《小黃鸝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鳥的美好感情。

            通過合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用正確的方法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部好。

            2發聲練習。

            3復習。

            4節奏訓練。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聽范唱帶。

            2、教師范唱。

            3、有節奏的讀歌詞。

            4、學習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隨音樂邊唱邊打拍子。

            6、掌握音樂的強、弱。

            7、齊唱。

            8、自評、互評。

            三、結束部分: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銀杯》,培養學生熱愛蒙古族音樂,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復唱時正確演唱。

            教學難點:正確演里二聲部。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聽范唱帶。

            2、教師范唱。

            3、隨音樂打拍子。

            4、掌握音樂的強、弱。

            5、齊唱。

            6、指導不足之處。

            7、反復練唱。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草原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及新詞,掌握1個多音字“蒙(měng)”,認讀1個字。

            2、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中描寫野花的句子。

            4、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感情。

            5、引導學生介紹、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在語文的學習中,游歷過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欣賞過云霧繚繞的托木爾峰。今天,老師建議大家去領略一下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風光。誰有興趣?好!我們出發!

            2、多媒體課件(剪輯過的配樂錫林郭勒草原風光)

            3、啟發:誰愿意談談感受?

            4、師:看來,大家對錫林郭勒草原很感興趣。讓我們走近一些,來個近距離接觸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各自輕聲朗讀

            要求:體會一下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討論: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師:雖然,草原留給我們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字能概括出此時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讓我們踏上草原,細細地用心欣賞它!

            三、細讀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請同學默讀

            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可以邊讀邊畫。

            2、討論:(1)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2)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這是從哪個方面描寫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3、板書(廣闊美麗)(野草)(湖水)(野花)

            4、引導學生體會

            野草——廣闊、茂盛

            湖水——稀少、神奇

            野花——鮮艷、清香

            5、重點句(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

            (1)各自輕聲讀,體會

            (2)討論:從哪兒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

            (3)句子對比:

            A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

            B草灘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光芒,就像鏡子一樣。

            師:你感覺哪句好?為什么?

            結合平時看的影視作品,說說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什么樣?

            什么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

            為什么說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

            (4)啟發想象:除了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還可能映出什么?

            師:想不想親眼看看這廣闊美麗的草原?

            6、多媒體課件(草原近景,配樂騰格爾所唱《天堂》)

            7、指導朗讀

            (1)各自有感情朗讀喜歡的句、段

            (2)指名讀,評讀

            師:誰有不同的讀法?

            8、指導背誦描寫野花的句子

            師:錫林郭勒草原不僅廣闊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我們去感受它的生機與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讀

            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討論:

            (1)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教師隨著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這里寫了草原上有什么?發出哪些聲音?有哪些動作?

            (3)啟發想象:除了這些,結合搜集的資料,說說我們還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3、板書(動物、人)

            4、指導朗讀

            師:老師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們呢?我們來師生合作朗讀,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總讀感悟

            1、師生有感情朗讀

            師讀第一、三自然段,生讀第二、四自然段

            2、小結:

            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簡直是未來的作家和詩人!

            五、拓展

            1、多媒體課件(課文中的歌詞)

            2、欣賞歌曲第一段

            3、自主創作第二段

            4、展示

          【精選草原教案模板七篇】相關文章:

          《草原 》教案02-19

          【精華】草原教案合集七篇03-06

          草原教案集合七篇03-05

          草原的教案02-21

          實用的草原教案模板五篇03-16

          有關草原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3-13

          關于草原教案模板合集10篇03-09

          精選草原教案范文合集9篇02-21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11-20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七篇03-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