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2-03-25 19:06:43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大班社會教案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大班社會教案3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各行各業人們工作的特點。

            2、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操。

            環境與材料:

            1、教學掛圖《他們多辛苦》。

            2、《健康.社會》

            一次備課

            1、觀看教學掛圖

            請幼兒說一說圖上的叔叔阿姨是做什么工作的。

            建筑工人為我們蓋高樓,使我們住的房子越來越好,使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

            教師教給我們知識,讓我們越來越聰明。

            解放軍在祖國的邊防為我們站崗放哨,小朋友才能安心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本領。

            讓幼兒再說說警察叔叔為大家做了哪些事情。

            通過談話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各種職業的特點,激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2、談話

            你還知道哪些職業?司機、演員、經理、清潔工、導游員、律師、廚師、美容師、科學家等。

            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3、我長大后想做什么

            幼兒大膽說出自己長大后想從事何種職業的愿望。

            在畫冊《他們多辛苦》上畫出自己長大后想從事的職業。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探索活動,了解樹木花卉和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植物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認識園內各種植物的名稱及外形特征,并了解其屬性。

            3、培養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起探索自然奧秘的欲望。

            活動準備:

            園內有各種植物、花卉;插花;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來到園內種植植物、花卉處,進行觀察。

            “你認識它們嗎?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積極交流。

            2、討論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為什么?”

            “幼兒園為什么要種那么多的植物?植物到底有哪些作用?”

            3、師生共同探討植物的作用。

            (1) 美化環境。

            (2) 做木材。出示半成品家具。

            (3) 遮陽、避雨。

            (4) 防風沙。

            (5) 防污染。

            4、教師小結。

            植物的好處很多很多,我們大家都應該愛護它們。我們國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在那天,大家都高高興興的 來種樹。

            5、欣賞插花,進一步感受植物的美。

            教師出示插花圖片讓幼兒欣賞。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五一”假期,我們讓幼兒統計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節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大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干什么”。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干什么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鐘,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么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么?

            師:人們在一分鐘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里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能干些什么。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么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么?(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小學”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松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小學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著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小學”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幫助幼兒熟悉小學生活.萌發對當小學生的向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并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了如下環節: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幫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關于大班社會教案3篇】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南瓜湯教案03-17

          大班社會教案時鐘03-17

          大班社會安全衛士教案03-17

          大班社會教案3篇03-03

          大班社會關于清明節主題的教案03-21

          大班社會教案:變廢為寶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大班社會教案匯編6篇03-24

          有關大班社會教案四篇03-23

          【熱門】大班社會教案四篇03-23

          【推薦】大班社會教案3篇03-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先锋影音a∨在线资源网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五月天狠狠爱-伊人久久综合网 |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三a四a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