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2-04-07 14:50:28 教案 我要投稿

          風箏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箏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風箏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

            風箏公開課教案1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開頭先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然后作者回憶了自身同學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上課和課后的情景,最后以議論形式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課文贊揚了劉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學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課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稱敘述,采用倒敘的寫法,運用典型事例來表示人物精神境界,寫人的方法值得借鑒。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系。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能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在語言描述中體會人物精神境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朗讀語段,導入

            1、出示語段: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身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身的心也飛上云端。

            2、誰愿意讀一讀?(提示輕聲字:喇叭、風箏)大家再一起讀一讀。

            3、談談你們的感受。(可能會說春天的美好)

            4、小結:春天生機勃發,春天蘊含著希望,春天代表著美好生命。春天來了,作者想起了誰?他是怎樣一個人?快讀讀課文吧。

            二、學習課文,評價

            1、邊閱讀邊在課文中作上考慮的記號。

            2、檢查生詞:喇叭、天穹、屁簾兒、擎著、抻動。誰會做“擎”、“抻動”兩個動作。

            3、評價人物: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文中有關語句加以說明。(殘疾、熱愛工作、關心同學、教學有方、熱愛生活……)

            4、提問:為什么要把放風箏這件事寫得這樣具體呢?

            5、過渡:劉老師課上的表示,也許別的殘疾人也能做到,但課后的表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這也是讓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發出感嘆。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波、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6、如何理解這兩句話的?和小組同學議論議論。

            7、交流體會。

            三、聯系生活,感悟

            1、再出示第二自然段,品讀。

            2、作者僅僅是寫春天的美好嗎?聯系全文,想想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義。(象征著劉老師對生活充溢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對人生積極樂觀,頑強不屈)

            3、在你的周圍有沒有像劉老師這樣的人呢?舉例說明。

            4、小結:同學們,在人的生長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對待困難和挫折該怎么辦?是長吁短嘆,還是積極面對,頑強克服?不同的態度就有不同的人生。

            四、拓展延伸,表達

            1、為什么用“理想的風箏”作題?

            2、學了課文你有何收獲?(教師引導同學從兩方面來談。課文內容思想;文章的表達方法)

            3、作業:寫一個令你敬佩的人。

            風箏公開課教案2

            教學設想: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初步整體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為進一步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或作評價。

            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1.課文導入:(完成時間:2分鐘)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在課前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把弄不懂的字、詞畫拿到組里解決,再把解決不了的自已寫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完成時間:4分鐘)

            3.質疑探究(完成時間:20分鐘)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2)讀完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3)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個別學生朗讀全文,聽讀課文后,進行朗讀評價。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安排時間:17分鐘)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業(完成時間:2分鐘)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風箏公開課教案3

            一、課題的導入

            〈一〉背一背。清·高鼎 《風箏》導入課題。鼓勵學生齊讀,大聲讀,提高課堂氣氛和活躍度。

            風 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yuán)

            〈猜一猜。下面這首詩是清·吳友如的一首題畫詩,猜一猜描寫的是一項怎樣的活動:

            只憑風力健,不加羽毛豐。

            紅線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①同學們放過風箏嗎?曾經放過風箏的同學舉手,并談一談你放風箏時的心情好嗎?

            ③由魯迅和他弟弟關于風箏的故事引入課文:強調魯迅的心曾因為風箏的事而沉重過,設置疑問,引入課題。

            二、認識魯迅

            ①誰了解魯迅先生的一點情況? 小學我們曾經學過他的一篇課文《三味書屋》。

            ②補充有關魯迅的資料: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寫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他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中篇小說《阿Q正傳》;還有其他雜文集等。

            三、整體感知

            〈一〉學法指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過程當中注意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舉手問我,注意學習要求。

            ①標出每一自然段的序號,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看誰又快又認真。(時間:7分鐘)

            ②讀完課文想一想,這篇散文詩向我們敘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注意:結合聽、點學生們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學習指導: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方法,注意和學生交流,掌握學生學得情況。

            ①注意糾正下了字的讀音: 模樣 嫌惡 什物 擲在地下 虐殺 墮著

            ②和同學們交流整體感知的情況。

            四、質疑探究

            〈一〉學法指導:通過同學們對課文的初步閱讀,我們對文章有了粗淺的認識,我想,課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請你再次快速得閱讀課文,仍用“圈點勾畫問嘆”的讀書方法標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觸的地方,看看哪個小組找的問題最多最有價值?

            〈二〉學習指導:組織學生速度課文,發現問題,交流問題;和學生雙向交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①讀課文找問題。——→②組織學生交流問題——→③探究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鼓勵激發學生: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可能一一解決同學們所有的問題,看哪些同學能抓住時機,快把問題提出來,先解決。注意啟發引導,盡量讓學生把問題感悟出來。

            五、體會品味

            〈一〉友情提示:人物的心理是通過作者的描寫才表現出來,只有抓住關鍵的詞句才能很好的體會出人物的心理,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體會下列心理。

            ①哪些語句寫出了小弟弟對風箏的喜愛?

            ②哪些動詞寫出了“我”對于精神的虐殺?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二〉體驗感受

            ①組織學生找相關的詞句——→②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心理感受

            六、總結延伸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想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獲,把你的收獲說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

            提示:你的收獲可以是知識方面的;可以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對作者或者作的小弟弟說幾句知心的話。

            板書:(略)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教學環節:(6分鐘)

            背一背。下面這首詩請同學們大聲讀,齊聲背,看看誰能最先背過。

            風 箏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yuán)

            猜一猜。下面這首詩是清·吳友如的一首題畫詩,猜一猜描寫的是一項什么活動:

            只憑風力健,不加羽毛豐。

            紅線凌空去,清云有路通。

            認識魯迅:(讀一讀,對魯迅先生要有初步了解)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寫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他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中篇小說《阿Q正傳》;還有其他雜文集等。

            第二教學環節:(12分鐘)

            讀一讀,說一說: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最好大聲朗讀),讀的過程當中注意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舉手和老師交流,注意學習要求:

            ①標出每一自然段的序號,畫下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請隨時和老師交流。

            注意這些字的讀音:模樣 嫌惡 什物 擲在地下 虐殺 墮(墜)

            ②讀完課文想一想,這篇散文詩向我們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教學環節:(15分鐘)

            問一問:

            通過同學們對課文的初步閱讀,我們對文章有了粗淺的認識,我想,課文中肯定有你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意思。下面就請你再次快速得閱讀課文,仍用“圈點勾畫問嘆”的讀書方法標下你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所感觸的地方,看看哪個小組同學發現的問題最多最有價值?

            (注意:在總結的過程當中合理的進行板書)

            第四教學環節:(7分鐘)

            品一品:

            人物的心理是通過作者的描繪才表現出來,只有抓住關鍵的詞句才能很好的體會出人物的心理,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體會下列人物心理。

            ①哪些語句寫出了小弟弟對風箏的喜愛?

            ②哪些動詞寫出了“我”對于精神的虐殺?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第五教學環節:(5分鐘)

            悟一悟: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想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收獲,把你的收獲說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提示:你的收獲可以是知識方面的;可以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可以是你的感悟;也可以對作者或對小弟弟說幾句知心的話。

            風箏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4、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村、喪的字形,磨、坊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2、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課前準備

            1、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1)自讀,互讀。

            (2)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我來考考你。

            一學生拿著生字卡片,讓另外學生讀出讀音,然后再組詞(如有可能再說一句話)。

            (2)我來說你來猜。

            出示詞語:

            精心 憧憬 依然 蹤影 似乎 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垂頭喪氣 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一學生說出詞語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動作),其余學生根據他的話或動作,從上列詞語中找出該詞語。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四人一小組討論。

            3、每組選代表發言。

            四、感情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自由讀課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感悟課文,體會我們 的心情變化

            (一)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二)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

            2、說出你為什么喜歡這部分。

            (1)做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①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部分。

            ②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板書:依然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③練習把不但而且加進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里去,進一步體會我們快活的心情。

            (2)放風箏。

            重點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②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

            板書:拼命

            ③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3)找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①讓學生分別找出這幾句話,教師出示這幾句話。

            ②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 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③找出最能表現當時心情的詞語。

            ④練習用上面幾個詞說幾句話,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困難、麻煩時的表現。

            三、拓展想象

            讀課文最后部分,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 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如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寫下來。

            風箏公開課教案5

            教材簡析:

            《風箏》一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魯迅寫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后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對于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等等。我認為教材的“點”更在對“精神的虐殺”的覺醒與反思,所以教學時以此為要點,逐步挖掘開去。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于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生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時盡量考慮讓學生扣緊文本、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喚起他們對生活的關注和感受,拓展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解讀課文意蘊 。

            2、過程與方法:以作者情感變化為主線,扣點引導、探究式學習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

            2、 難點:文章深層的思想情感體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3分鐘)

            1、 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放風箏》,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語:

            放過風箏嗎?喜歡放風箏嗎?聽到這首兒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現的感覺?

            風箏這個可愛的玩具,曾是許多人快樂童年的天使,給年幼的我們帶來數不清的歡樂。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會因為一些看似正當的理由,無端地被剝奪了這專屬于童年的純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散文《風箏》,和作者一同來追憶一段關于風箏的,傷心往事。

            2、出示課題。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3、簡介作者。屏顯魯迅有關材料,師生一同閱讀。

            魯迅的文章,向來是寓意豐富、思想深刻的,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完成《風箏》的教學,對于老師是一個挑戰,對于同學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老師已經作好挑戰的準備了,同學們作好準備沒有?那就讓我們來接受挑戰第一關——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教學環節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出示聽讀要求:

            1、 聽清字音,劃出生字詞。

            2、 邊聽邊想:文章圍繞風箏,回憶了一件什么事情?

            3、 聽的過程中,用圈點勾畫的方式,標出你認為寫得特別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詞句。

            反饋:

            1、 生字詞教學

            2、 概括課文內容: 圍繞風箏,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歡放風箏,我不許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風箏,快要做好時被我發現并毀壞,二十年后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想要討得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完全不記得了。(文字提示學生回答)

            同學在聽讀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發現問題的能力非常出色,這些疑問能不能自己來解答呢?接下來要考驗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進入第二個學習環節:

            三、教學環節二:研讀課文,探究意蘊。(20—25分鐘)

            出示學習步驟和要求:(學生自讀與合作探究用時5分鐘,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問題2分鐘,完成預設的兩個問題15分鐘)

            1、快速閱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課文意蘊,自我質疑、釋疑。

            2、小組內交流、探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問題預設:

            1.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2.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由問題1“精神虐殺”引導進入第三、四段學習:

            1.“對于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對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殺”弟弟的?(找相關的動作描寫,并朗讀。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靈有沒有受到傷害?(找相關的神態描寫。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憐)

            3、 我踏扁的僅僅是一只風箏嗎?(童心、快樂、創造力等。從第三段里找相關的神態描寫,并誦讀)

            4、 我為什么要“精神虐殺”弟弟?(領悟到,出發點是關愛,是親情)

            5、 我為什么要把自己寫得那么粗暴,弟弟那么可憐?反映了魯迅什么樣的感情?(悔恨、自責——同樣體現對弟弟的親情)

            問題2:為什么弟弟不記得了,我不覺得寬松,而是“沉重著”?(我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想彌補而無從彌補,心里更加歉疚、自責)

            小結:二十年的時光,變了的是對風箏和游戲的看法,不變的是哥哥對弟弟的手足情深,濃濃的親情。

            四、教學環節三:感悟主題,體會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3—5分鐘)

            1、 從風箏的故事里,你看到了魯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貴的品質?

            (自省精神 知錯就改 勇于承擔;關愛弟弟,手足情深)

            2、你從本文中領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學環節四:說說寫寫,拓展延伸。(5分鐘)

            說一說:

            在跟家人和同學的相處中,你有沒有被他人“精神虐殺”或“精神虐殺”他人的經歷,至今想起有什么感受?

            寫一寫:

            給曾經“精神虐殺”過你或你“精神虐殺”過的人寫一封信,真誠地與對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課后完成)

            六、課堂小結(1分鐘)

            二十年前,年少的魯迅毀壞了弟弟的一只風箏;二十年后,帶著深深的自責和濃濃的親情,魯迅又還給了弟弟一只風箏。而這只風箏同時也送給了我們。從這只風箏里,我們懂得了在誤解和沖突中也蘊藏著親情;也是從這只風箏里,我們懂得了人要敢于自省,要知錯就改,要勇于承擔責任。

            一邊是嚴于律己,一邊是寬以待人,擁有這樣的一雙翅膀,我們一定可以在愛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愛的天空,將充滿自由和溫馨。

            七、教學反思

            1、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側重于對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了,但對學情的把握還很有欠缺。導致的結果是課堂上給予學生熟悉文本的時間不夠充分。學生聽一遍再快速地讀一遍,對課文的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究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后面的質疑和釋疑環節學生很難做到自主發現、探究,原定的“生成性教學”體現得不明顯,學生提問往往問不到點子上,釋疑更難以把握課文意蘊。

            2、整堂課的教學,事實上仍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得少。一是時間的限制導致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深,致使很多問題最后變成了老師的講解;二是老師心太急,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探討的時間,而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環節匆匆拋出答案。事實上是理念上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表現。

            綜上兩點,最大的問題仍是傳統的教學理念未轉變,仍是教師操控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問題。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上,應盡力的改變自己慣用的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的學為基點,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不急,不躁,讓學生一步步扎扎實實地學習和領悟。教學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切的教學行為都應為了學生終身的發展而努力。

          【風箏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公開課畫風箏教案04-06

          風箏的教案03-31

          放風箏教案03-31

          小班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04-01

          風箏課件教案設計05-15

          《理想的風箏》教案課件05-09

          賈平凹《風箏》教案10-07

          《觀潮》公開課教案11-18

          《背影》公開課教案09-04

          幼兒公開課小班教案(精選8篇)04-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另类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免费国产a深夜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