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寫話教案

          時間:2022-05-24 19:54:30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節寫話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寫話教案(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寫話教案(通用8篇)

            端午節寫話教案1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

            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濕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里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的,猜猜會是什么?

            ——幼兒摸一摸,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么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嘗嘗說說——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么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

            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粽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粽葉放在盤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狀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么解開。(繩子)然后剝開什么?(粽葉)

            ——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會吃粽子呢?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么活動呢?(遷移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游戲

            ——QQ粽子店環境創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端午節寫話教案2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咸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粽子?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

            (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四、游戲部分——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游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游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端午節寫話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么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的特征。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么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么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里,像什么?

            2、請幼兒觀察圖片并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只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里嗎?引導幼兒了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了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么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劃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劃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后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游戲感受劃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劃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游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后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劃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劃龍舟的游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在玩這個游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劃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劃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么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劃龍舟游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端午節寫話教案4

            一、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大班年齡段節慶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大班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屈原的故事(語言)

            2、童謠《拍手歌》(語言)

            3、感受賽龍舟(社會)

            4、美麗的龍舟(藝術)

            5、龍舟競賽(健康)

            6、我愛吃粽子(科學)

            四、端午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各班級幼兒進行手工粽子折紙和涂色,并進行環創布置;

            2、大班活動領域三樓音美大廳走廊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展板三個班級一組,主題明顯,體現端午主題活動;

            4、龍舟的制作,六個班級合作制作;

            5、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3、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③動手區: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

            4、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一起包粽子活動(大一班),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端午節寫話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源自我國是不爭的事實。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2、幫助幼兒了解端午節掛艾葉、菖蒲,佩帶香包以及吃粽子等習俗的由來與傳說。

            活動準備:

            1、將屈原、黃巢的傳說編成故事。

            2、發動幼兒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結合時事開展討論:端午節起源于那里?

            2、組織幼兒觀看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3、欣賞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起源。

            4、欣賞黃巢的故事,了解掛艾葉、菖蒲的來歷。

            5、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我為我的國家感到自豪。

            端午節寫話教案6

            一、設計理念:

            1、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聯系在一起的,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歌深入人心,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隨著西方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沖擊,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國人面前出現了逐步淡化的趨勢,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表現出嚴重的“營養不良”,為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二、主持策劃:

            三、班會過程:

            1、主持人介紹有關端午節由來等知識: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端午節由來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主要介紹以下一種。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請同學們展示搜集的人們紀念端午節的詩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午日處州禁競渡(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3、請社區的杜阿姨教同學們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學們學得積極,剛剛開始時,同學們還有點不敢動手,在杜阿姨的鼓勵和講解下,大家紛紛嘗試,包出一個又一個長相有點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果實,大家開心哦!老師把同學們包好的赤豆粽帶回家煮熟,端午節的第二天中午,同學們第一次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這次班會與以往的不同之處是:學校請社區的杜阿姨來教同學們包粽子,有外來的交流活動,孩子們從杜阿姨身上學到了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等很多優秀品質。

            端午節寫話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品嘗粽子,并講述。

            3、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4、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5、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端午節寫話教案8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

            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

            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一)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二、基本部分(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采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么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后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后,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

            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

            做五彩繩。

          【端午節寫話教案(通用8篇)】相關文章:

          看圖寫話作文(通用106篇)03-29

          端午節活動話術文案(通用240句)05-23

          好朋友看圖寫話作文(通用64篇)03-19

          一年級看圖寫話作文端午節11-19

          父與子看圖寫話作文(通用62篇)03-09

          父與子看圖寫話作文(通用124篇)03-16

          植樹節看圖寫話作文(通用30篇)03-09

          小猴學藝看圖寫話作文(通用51篇)05-20

          端午節的教案(通用5篇)05-18

          端午節小班教案(通用7篇)05-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精品 | 亚洲色久悠悠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日韩欧美永久在线 | 亚洲中文色资源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