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時間:2023-06-14 15:15:52 曉麗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通用15篇)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

            活動名稱:

            粽情端午

            活動地點:

            小二班教室

            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于參加家務。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里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系,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范,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于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采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4、學念兒歌《五月五》。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并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2

            教材分析

            農歷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幼兒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粽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幼兒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藉此機會與幼兒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劃龍舟》是一首旋律歡快、節奏鮮明、說唱結合的歌曲,本次活動通過指導幼兒學唱歌,引導幼兒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作品內容,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激發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2.嘗試為間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和變化。

            3.愿意和同伴合作游戲,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活動準備

            幼兒看過賽龍舟視頻,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出示賽龍舟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劃龍舟時人們的.表情和動作, 引導幼兒感龍舟競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提問:圖片上的人們在干什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怎樣讓龍舟跑得更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周圍的人們在干什么?為什么?

            小結:賽龍舟也稱劃龍舟、龍舟競渡,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運動。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劃槳前進,競爭非常激烈,場面非常熱鬧。

            2.引導幼兒欣賞歌曲、學唱歌曲《劃龍舟》,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1)請幼兒欣賞歌曲。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導幼兒用歌詞說出劃龍舟比賽的熱鬧景象。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曲。提問:從歌聲里你聽出人們在劃龍舟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會想什么辦法獲得勝利?水手是怎樣為自己鼓勁的?魚兒是怎樣為水手鼓勁的?引導幼兒練習念白部分,體會參賽者齊心協力想爭取勝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歡快、激烈的競爭景象,幫助幼兒理解水手用力劃槳、鼓手擂鼓助威、魚兒熱切鼓勁的緊張氛圍。

            (3)引導幼兒隨音樂伴奏完整學唱歌曲,可采用分組演唱的形式進行練習,提醒幼兒注意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3.引導幼兒為間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樂悠悠后的間奏,可雙手輪流拍打雙腿感知節奏;水手邊還喊號子邊有節奏地做劃槳動作;魚兒加油可以隨節奏握拳跺腳加油助威。

            4.鼓勵幼兒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感受劃龍舟的氣氛和樂趣。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3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做動作時能隨著節奏的快慢改變動作的速度,隨音樂做動作的經驗更為豐富。《包粽子》是一首山東民歌,在民間廣泛傳唱。端午節包粽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種習俗,并且已有包粽子的經驗,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在欣賞、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編包粽子、煮粽子的各種動作,在樂曲中有節奏的舞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并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3.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驗舞蹈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煮粽子視頻。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建議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你想干什么?

            (2)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哪些過程,引導幼兒隨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并創編包粽子時清洗粽葉的過程。

            提問:包粽子時要先做什么?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兒說到洗粽葉,教師將追問:你是怎樣洗粽葉的?你能做給大家看看嗎?教師在幼兒模仿動作的過程中隨機說兒歌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做動作。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做洗粽葉的過程。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隨音樂創編包粽子的過程。

            啟發幼兒自主創編不同動作,表現包粽子時裝米、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3)結合煮粽子視頻,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煮粽子的`情景。

            提問:粽子包好了,現在可以吃了嗎?怎樣煮粽子的?粽子在鍋里能不能動?為什么?

            引導幼兒創編出粽子下鍋、加水、煮熟、慶祝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提問: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動作表現洗葉?用什么動作表現裝米?

            3.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舞蹈,感受舞蹈歡快、熱鬧的情緒。

            (1)幼兒與教師共同舞蹈,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啟發幼兒做動作時表現出歡樂、熱鬧的勞動場面。

            (3)分組互相表演。

            延伸活動

            將音樂放在表演區,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舞蹈動作。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4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午》是一首優美動聽、節奏歡快的歌曲,歌曲富有童趣,通俗易懂,描述了端午節的風俗民情,非常適合端午節慶祝活動開展。本次活動通過傾聽、感受、哼唱等環節,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歌曲傳遞出的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鼓勵幼兒采用輪唱、齊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引導語兒感受同伴間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唱準附點音符和延長音,感受歌曲歡快、優美的特點。

            2.采用輪唱、齊唱的方式,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感受同伴間合作演唱的樂趣,激發對屈原的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學課件,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圖片是有什么?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

            2.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1)欣賞一遍歌曲,感受音樂優美、歡快的特點。這首歌聽起來有什么感覺?歌曲有幾段?

            (2)結合教學課件,再次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里都唱了什么?誰能用歌曲里的語言說一說?

            3.指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理解歌詞表達的情緒。

            (1)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第 1 段,感受阿媽、阿爸慶祝端午節為家人忙碌的快樂景象。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第 2 段,感受阿哥、阿姐參加端午節民俗活動的'熱鬧景象,以及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思念、崇敬之情。

            (3)鼓勵幼兒嘗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兒唱準附點音符和延長音。

            4.引導幼兒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之情。

            (1)組織幼兒采用輪唱、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討論:人們為什么要紀念屈大夫?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之情, 并鼓勵幼兒向屈大夫一樣熱愛祖國,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5

            活動目標:

            1、感知ti ti和ta的節奏,區別拍子和節奏。

            2、感受民族藝術美感,了解民族節日。

            3、在情境律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CD、錄音機、打棒人手一份、圖譜一張、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小老鼠在河邊遇見了龍舟爺爺,就問龍舟爺爺:“什么是端午節?”

            2、了解和感受民族節日的氣氛

            教師根據圖片中的粽子、香包、龍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二、通過學習兒歌感知節拍和節奏

            1、語詞律動

            師:說著說著小老鼠就唱起了好聽的`兒謠,你聽……

            (配合音樂做律動,初次感知兒謠,教師做,幼兒模仿)!

            2、感知拍子

            師:老師每到一句都會點一個地方哦,你們跟著我做哦!

            幼兒隨教師肢體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點。

            3、感知節奏,××

            (1)師:我們一起來幫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據節奏拍手,及肢體各部位的創編)

            (2)感知節奏,感知ti ti和ta的節奏 教師畫十六宮格,并畫上節奏,認識ti ti和ta

            (師幼共點十六宮格,感知節奏×和××)

            三、樂器感知

            1、介紹樂器——打棒

            師:這個樂器叫什么名字?能發出什么聲音?

            (介紹打棒的正確用法及音色特點)

            2、利用樂器干支節奏及拍子

            (1)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節奏

            四、律動,導出活動

            師: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去過端午節吧!

            (教師念兒歌,做語詞律動走出教室)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6

            設計意圖:

            積極回應孩子們的興趣——設計活動滿足孩子體驗、表現“劃龍舟”的愿望。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兒歌《過端午》改編成了旋律歡快的歌曲,并自己錄制了改編版《過端午》;活動中,用圖卡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并用沙錘來表現“劃龍舟”的熱鬧氛圍。希望通過和孩子一起學習歌曲、表現歌曲充分體驗劃龍舟的習俗和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演唱歌曲《過端午》,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2.感知×× 和 ×O 的節奏,并能初步表現。

            重點難點

            表現×× 和 ×O 的節奏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劃龍舟視頻、音樂《過端午》、圖譜、沙錘;

            2.經驗準備:幼兒對劃龍舟活動有一定的了解,已學習兒歌《過端午》。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播放劃龍舟視頻,引導幼兒回顧兒歌《過端午》。我們一起去看看視頻里的人在干什么?

            2.和幼兒聊聊劃龍舟場景,引導幼兒了解劃龍舟的角色分工。他們是怎樣劃龍舟的?

            幼:有人劃龍舟,有人敲鑼鼓什么時候要劃龍舟呢?

            幼:端午節

            我們之前學過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設計意圖:從觀看劃龍舟視頻,引導幼兒回顧劃龍舟經驗,引出兒歌《過端午》。】

            二、學習歌曲

            1.初步欣賞、感知歌曲。

            教師清唱歌曲,幼兒與教師一同欣賞歌曲《過端午》。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不一樣的`《過端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學唱歌曲

            (1)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小聲跟唱歌曲。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小聲地唱一唱這首歌吧!

            (2)重復練習,熟悉歌詞內容。

            剛才我聽到小朋友們的聲音真好聽,接下來我們一起再來試試吧,老師來找找誰的聲音最好聽呢!

            (3)學習歌曲節奏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圖譜,重點引導幼兒學習×× 和 ×O 的節奏。

            ①教師用引導幼兒用拍手表示×、用握拳表示 0,帶領幼兒用“拍手”

            “握拳”方式練習兩遍節奏難點部分。

            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當我們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 就握拳,我們來試一試,看看誰做得最棒,張老師要找找誰的小眼睛看的最認真哦!

            ②教師帶領幼兒邊拍手邊完整進行一遍節奏練習。

            ③跟隨音樂完整進行一遍節奏練習。

            3.再次演唱歌曲

            (1)將歌詞加入節奏圖譜中,師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師注意關注幼兒是否表現出休止部分,并適度進行針對性指導。

            (2)教師帶領幼兒邊拍手邊演唱一遍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節奏練習、跟唱環節,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和節奏,感 受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借助節奏圖譜,幫助幼兒掌握歌曲中的難點——休 止符】

            三、用樂器——沙錘表現歌曲

            1.教師出示沙錘,并示范一邊用沙錘打拍子一邊唱歌,間奏做劃船的動作。

            這是誰呀?沙錘寶寶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唱歌,我們來聽聽它們是怎么唱的呢?

            2.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根據節拍搖沙錘,間奏時做劃船的動作。沙錘寶寶唱歌真好聽,我們班還有很多沙錘寶寶來到了我們班,想和我們一起唱歌,我們請它們出來吧!

            3.分成兩組,以劃龍舟的形式,一邊搖沙錘一邊唱歌并走出教室。 我們一起來一場劃龍舟比賽吧!

            【設計意圖:通過使用沙錘演奏歌曲,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在 使用樂器的過程中,幼兒能進一步掌握歌曲的節奏,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 趣】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 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 端午到

            賽龍舟, 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8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1.出示粽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的故事。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里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粽子的風俗。

            從粽子的味道、形狀、粽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游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人們還要進行一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游戲,并分享游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愿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2.去教室里繼續尋找端午節的其他活動。

            活動延伸: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粽子,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9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flash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1.出示粽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的故事。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里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粽子的風俗。

            從粽子的味道、形狀、粽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游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人們還要進行一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游戲,并分享游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愿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2.去教室里繼續尋找端午節的其他活動。

            活動延伸: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粽子,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教案反思:

            課前,我先給孩子課前延伸了一些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初步了解為什么會有端午節,端午節是干什么的。由于課前已經有了延伸活動,所以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

            課上,我把重點放在了端午節的習俗上,如: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做香包、掛艾草等,以及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在這些習俗中,孩子們對包粽子比較熟悉,其次,對賽龍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習俗在我們這里并不多見,所以就沒有作為重點去講。而且端午習俗較多,也都離孩子生活經驗較遠,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沒有講得太細,以免內容深奧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語言組織以及提問上,應該再貼近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才會有更好的課堂氣氛。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0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欣賞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因此確定這一天為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二、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1.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

            師: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對于幼兒來講還比較陌生,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傳統節日是尊重和熱愛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現。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濃厚的節日內涵,初步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感,我設計了以上活動內容。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并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三、故事欣賞。

            1、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為什么吃粽子嗎?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故事,聽完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2、幼兒欣賞故事內容。

            3、提問。

            ①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②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活動啊?

            四、幼兒制作粽子。

            t: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包粽子好不好?

            老師交代要求:

            請每個小朋友拿一片粽葉,放入一點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狀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們可不能浪費,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發布于和諧親子社區

            (培養幼兒的創新,教師巡回指導)

            五、結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現在我們帶上自己包的粽子請廚房阿姨幫我們煮一煮,好不好?

            活動反思:

            課上,我把重點放在了端午節的習俗上,如: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做香包、掛艾草等,以及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在這些習俗中,孩子們對包粽子比較熟悉,而且端午習俗較多,也都離孩子生活經驗較遠,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沒有講得太細,以免內容深奧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語言組織以及提問上,應該再貼近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才會有更好的課堂氣氛。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2

            活動設計背景

            端午節對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班里的劉彩萍從家里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她轉,只聽見她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很好吃的。另一個說:“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有掛艾草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民俗民風。

            2. 自制自玩龍舟

            活動準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活動過程

            講講來歷 包粽子、看圖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劃 學讀《過端午》 ( 延伸)

            故事兒歌 生 活 龍舟 龍舟 賽龍舟

            A、師讀兒歌、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師讀:五月五,過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

            B、包粽子、看圖片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線)。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4)吃粽子時,我們習慣蘸蜂蜜糖,或者白糖,這樣吃起來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師出示艾草,讓小朋友們觀看。在我們農村地區,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2)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D、制作龍舟

            (1)讓幼兒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E、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余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F、延伸

            通過學念《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最后,請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過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節社會課,我把這一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幼兒通過學習以多種表現形式創造端午節氣氛。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也有一定的條理,首先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幼兒的'兒歌作為課題切入點,一開始就給幼兒創造美好的情境。在課堂中我設計了以多種形式表現端午節來開闊幼兒眼界,增加幼兒的學習熱情,比如,包粽子,做龍舟,劃龍舟等。

            2.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龍舟”的環節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示范不夠;另外,幼兒視覺感受的第一資料.圖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點。這首兒歌簡潔押韻,瑯瑯上口,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吃粽子,賽龍舟,以及門上插起來的艾草。但是對端午節的來歷,對屈原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并不感興趣。意識到孩子們的不足,我要給幼兒講述屈原愛國的故事,還要通過音像資料,圖片,加深孩子們對屈原的認識。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認知以及知識上的儲備,為孩子們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學計劃,促建孩子的發展。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3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是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對特有的民間節日感興趣。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和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嗎?”

            二、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老師這里有兩張拼圖,里面就藏著端午節的習俗。你們想來拼拼看嗎?”

            請兩名幼兒同時到黑板前拼圖

            “你們看出來了嗎?這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那你們知道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播放幻燈片并小結:賽龍舟和吃粽子習俗傳說和屈原有關,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

            “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

            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幼兒邊說邊觀看幻燈片,說出來給幼兒掛上相應的實物。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每個地區都有他們不同的慶祝儀式。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個呢?”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那種習俗過端午節?”

            “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三、幼兒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龍舟競賽”

            幼兒就地坐下,兩腳分開,手搭住前一幼兒的肩膀。再請兩名幼兒做鼓手。

            “玩的開心嗎?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粽子,一起來嘗嘗吧。”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后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4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農歷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了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并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教學反思:

            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于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并學習。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 15

            活動目標:

            1、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咸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2、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五月五端午節的兒歌教案】相關文章:

          端午節五月五教案(精選11篇)05-24

          五月五端午節教案(通用10篇)05-26

          端午節五月五教案(通用22篇)05-27

          端午節兒歌童謠教案(通用6篇)05-24

          關于端午節的兒歌教案(通用6篇)05-24

          幼兒端午節兒歌教案(通用5篇)05-30

          中班語言五月五端午節教案(精選10篇)05-25

          五月五端午節詩詞06-08

          大班語言端午節兒歌教案(通用5篇)05-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极品 | 免费午夜国产视频 |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一本 | 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