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智慧教案

          時間:2022-06-27 12:58:13 教案 我要投稿

          學問與智慧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問與智慧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問與智慧教案

          學問與智慧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識記有關字詞

            (2)什么是“學問”和什么是“智慧”,弄清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初步分析作者所論述的學習觀點。

            (3)通過學習使學生達到有條理地說理和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閱讀、討論和交流的方式來理清文章的思路,探討說理的層次。

            (2)分組討論“我們不但需要學習,而且需要智慧”這一觀點與現代的教育觀念是否一致;之后師生交流來明確觀點,統一思想認識;最后開展男女辯論加以拓展。

            3、情感態度和價值

            作者強調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快快樂樂讀書效果好。

            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

            (1)指出課文的論證方法,并說說其好處。

            (2)學習本文表述作者觀點的方法,訓練說理的條理性。

            2、難點

            在明確學問和智慧的區別與聯系的同時,弄清課文的中心論點。

            課時安排

            3課時

            以下是第一課時的教與學的互動設計

            一、設疑入境,引入課文

            同學們,《現代漢語詞典》對“智慧”一詞是怎么解釋的?(學生查詞典)(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諸葛亮的智慧來自哪里?(書本)母狼在遇到獵手追擊的時候,它是怎樣與獵人斗的?(爬坡延時)智慧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只要你有廣闊的胸懷、淵博的知識、精明的頭腦、機智的反映、敏捷的行動、幽默的語言……智慧無處不在。不過,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物,智慧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問和智慧》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完成目標(1)

            1、給帶點的字注音。(投影)

            陶冶( ) 創獲( ) 燭照( ) 笨伯( )

            譬如( ) 犀銳( ) 斧鑿( ) 晦塞( )

            探驪得珠( ) 鞭辟入里( ) 寸積銖累( ) 讀書得間( )

            2、回答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結合注釋并放在語境理解)

            燭照 晦塞 笨伯 晦塞 犀銳

            探驪得珠 鞭辟入里 讀書得間 寸積銖累

            三、速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速讀,思考問題

            (1)文章中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如何劃分課文的結構層次?

            2、分小組討論

            3、師生互動交流

            (1)中心論點(在文末):“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2)結構層次

            全文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論述了學問和智慧的區別。

            這兩段的大意是:第一段論述什么是學問,什么是智慧;第二段論述有學問的人不一定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都有學問。

            第二部分(3—6):論述了學問和智慧的聯系。

            這四段的大意是:第三段論述學問不能離開智慧;第四段論述世間不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乏智慧的書;第五段論述智慧也離不開學問;第六段論述學問和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關系。

            四、點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是怎樣詮釋學問和智慧的內涵的?

            (1)學生點讀相關章節

            (2)師生互動交流明確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揭示兩者的區別:“學問的知識的聚集,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學問好比是鐵……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智慧是煉鋼的電火……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

            2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知識”和“智慧”的區別嗎?

            提問后教師小結:“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工具;而“智慧”是發現,是創造,智慧的主體是人的思想。學問是反映客觀事物的系統的知識,智慧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3 體會下列語句的含義

            “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想,是一種遠瞻;它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射性;它是從人生深處發出來的……”

            [教師點撥]“透視”在這里的意思是對事物的深刻的認識;“反想”是指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和品味;“遠瞻”則是指對事物的發展的預見。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閱讀文章的第一節,思考問題

            (1)第一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考慮文章這樣寫的好處。

            (3)思考毛澤東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一文的開頭是否與本文相似。

            [小組討論]

            [交流明確]

            (1)比喻的修辭手法。

            (2)議論文中運用貼切的比喻,其主要目的是使得論證更形象,使我們對學問和智慧的內涵了解得更加清楚。也可以借此初步感知學問和智慧的不同。

            (3)《批評與自我批評》一文的開頭與本文相同,開頭都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這也是議論文常用的方法之一。

            2、比較閱讀,思考問題

            用投影出示詞典中對“學問”、“智慧”的解說,請同學們比較與課文表達的異同。并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種。

            [投影顯示]

            學問:系統的知識。

            智慧:A、從實踐中得來的聰明才干。B、同“智力”(指人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文章開頭如果換成詞典中的解釋好不好?如果讓你寫作文,你會怎樣開頭?

            [教師提示]課文中為了把學問和智慧這種抽象的概念說明白,作者采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如果換成詞典中的解釋,雖然更科學、更嚴密,但是可讀性不強。(言之有理就行)

            3、進一步討論

            如果有人說:“有知識的人就一定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你贊同他的說法嗎?

            [教師提示]首先斷定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其次從課文中找這類詞語。第三就是舉一些例子。

            4 結合文章內容進一步思考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才算是智慧的?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怎樣做才能使我們成為有智慧的人呢?

            [教師提示]應該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深入探究,變書本知識為自己的知識。

            六、 課內小結

            作者采取比喻引入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把有智慧的書與無智慧的書進行對比;把有智慧的人與無智慧的書呆子進行對比,分析論證了學問和智慧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關系。

            七、 布置作業

            另附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教育家和思想家。祖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西進賢縣。作品有《新人生觀》、《新民族觀》。

            羅家倫的“清華情結”

            1928年9月18日,羅家倫就任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發表了題為“學術獨立與新清華”的就職演說。他對清華的設計是,“我們的發展,應該以文理為中心,再把文理的成就,滋長其他的部門。”

          學問與智慧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學問和智慧之間的關系。

            2.學習課文語言精練,生動有趣。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觀點。

            教學難點:語言的精練。

            教學方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過了《創造學思想錄》,懂得了創造性思維就是“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遷就你自己的規則”,其實創造性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智慧”,這種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里固有的,而是以豐富的“知識”“學問”為基礎的。今天我們學一篇新課文《學問與智慧》。

            二、 默讀課文,畫出每段的中心句

            討論并歸納:

            第1段:學問與智慧有顯然的區別。

            第2段:有人認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問曾都來有智慧。

            第3段: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第4段:世間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書。

            第5段:學問固然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

            第6段: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三、 理清文章結構

            討論并歸納:

            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釋“學問”與“智慧”的區別。

            第二部分(3一6段):論述學問與智慧的'關系。

            四、 默讀課文1一2段,用最簡潔的語言解釋“學問”和“智慧”。

            討論并歸納:

            學問:是一種人生必備的工具,是根據人的興趣日積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種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五、 第四段“有智慧的書”與“無智慧的書”主要區別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并歸納。

            討論并歸納:

            主要區別是一個能啟發人的心靈,開辟人的思想,另一個不能得到啟示,浪費時間。

            六、 第3段中心論點是什么?舉了哪些例子加以論證?

            討論并歸納:

            中心論點是“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

            舉了孟德研究豆子的,居然悟出遺傳的定律,奠定了遺傳學和優生學的基礎的例子。

            舉了達文從海邊的蚌殼、山中的化石、類人的猩猿、初民的種族中發現優勝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舉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我的發明其實很簡單,只是你們看不見罷了”的例子。

            以上都是人類重大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別人司空見慣之處看見了人之所未見之處,以證明智慧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智慧縱然研究一個極小的問題,也能探驪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七、 課堂小結

            本文形象而準確地闡釋了“學問”和“智慧”的辯證關系,作者強調,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這個觀點與我們新課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對我們很有啟發。

            八、 布置作業:

            摘錄有關智慧與學問及其關系的名言警句。

            九、 板書設計:

            學問和智慧

            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

          學問與智慧教案3

            教學目標

            1、弄清“學問”和“智慧”的區別與聯系,了解作者所闡述的學習觀,理解作者所說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需要智慧”的觀點。

            2、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設想

            本文以自學為主,老師只是引導和點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紙上談兵”的故事嗎?請同學們講講。趙括有沒有學問?他為什么卻大敗呢?(學生答)大家說的便是學問和智慧的關系。這便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檢查預習

            三、瀏覽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劃出每節的中心句。

            2、學問和智慧的區別是什么?

            3、學問和智慧的聯系是什么?

            4、作者得出怎樣的結論?

            四、論證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回顧以前所學議論文,有哪些論證方法。

            2、老師歸納:

            (1)內容: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方式:引證、比喻論證

            (3)角度:正面論證、反面論證、側面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3、小組結合,找出文中所用的論證方法。并體會比喻論證的作用。

            五、討論題:

            1、請結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書的智慧”,什么是“讀書的智慧”?這一節與“開卷有益”矛盾嗎?

            2、作者認為讀書“若是像諷誦高頭講章的讀法,則雖讀破五車,也是沒有用的。”這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觀點是否矛盾?為什么?

            3、了解了“智慧比學問更重要”后,有的同學可能會對要求記誦的內容產生了疑惑,認為那是死讀書,讀死書。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試作簡要分析。

            4、說理最忌枯燥,說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你閱讀本文有無這種感覺?本文為什么會讓讀者喜愛?

            六、結語:

            《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告訴我們在為人處事上,把人情世故弄懂,有一套應付本領的智慧更重要。正如作者羅家倫強調: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這對我們很有啟發。

          【學問與智慧教案】相關文章:

          《學問和智慧》 教案02-23

          蘇教版學問與智慧教案03-16

          學問和智慧教案01-05

          《學問和智慧》教案范文02-23

          《學問和智慧》教學教案04-15

          《學問和智慧》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學問和智慧》教案設計04-07

          《學問和智慧》的語文教案06-19

          學問和智慧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學問和智慧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综合 | 五月综合网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和欧美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