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

          時間:2022-08-19 16:37:0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草船借箭》教案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草船借箭》教案4篇

          《草船借箭》教案 篇1

            學生視角:

            草船是什么樣的船?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個故事發生在原因、經過、結果怎樣?生動的情節吸引著學生學生邊讀邊思,激發著學生學習熱情。

            難點:抓住課文內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師思考:

            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學《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記敘了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諸葛亮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知過人。文章內容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人物關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學中應把握好文章贊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結合學生對文章已有的認知基礎,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

            重點:從草船借箭中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他的神機妙算。

            設計特色:

            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讀中感悟。

            信息資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搜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認識諸葛亮識大體、顧大局的寬廣胸懷。

            2、幫助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程序:

            一、提示課題,點出借字。

            據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突出哪能個字?

            二、理出脈絡,圍繞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經過怎樣?

            C借箭的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并據以上問題給文章劃分段落。

            三、掌握重點,突出借字。

            借箭的經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為什么強調不能讓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時候才去開船借箭?為什么等到這個時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樣停的?為什么?

            D、借箭時,諸葛亮表現怎樣?說明什么?

            E、你認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預測準三天內必有大霧,回來時順風順水。

            知地----大霧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魯肅忠厚(保密備船)曹操多疑,不睹虛實,不敢輕意出擊。

            表現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卓越。并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行動的對比,表現出諸葛亮顧全大局,豁達大度的風范,反襯出周瑜氣量狹窄,妒能忌賢,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難,加害諸葛亮的卑鄙行徑。

            四、復述鞏固,抓住借字。

            五、演讀欣賞,體會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貫穿在文中的主要線索。

            程序:

            一、復習導入。

            組織學生進行補題練習,

            練習分清前因后果,訓練有條理地表達。

            ( )草船( )借箭。

            二、抓住中心詞,突出重難點。

            1、引導通讀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諸葛亮神機妙算)結合中心詞進行質疑,師生共同梳理。

            (1)課文哪些內容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諸葛亮為什么能做到神機妙算?

            2、引導學生分組研讀課文,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教師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建議,從知天、知地、知人三個方面,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強調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理解體會。

            (抓住中心詞,讀書質疑,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交流匯報,互相補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引導復述課文。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互相補充、評價,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師生共同利用準備的教具,邊讀邊演示借箭過程,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復述課文。

            (培養合作交流意識,評價意識,動手實踐能力。)

            4、小結: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填空。諸葛亮是一個( )的人。

            三、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整體回顧全文內容,理解故事深層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設局陷害;孔明大敗失敗周郎。)

            四、再回課題,學后質疑、解疑。課題中的借換成取騙受偷行不行,為什么?

            五、拓展表演,綜合實踐。

            利用手中搜集的關于三國人物的資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資料:

            1、《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長篇小說,一百二十回,羅貫中著。羅貫中,元末明初人,名本,號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國演義》的內容是描寫東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間的歷史事件,重點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斗爭及興衰過程。它以三國歷史為骨架,其基本輪廓和基本線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與歷史記載相去不遠,但具體內容和血肉部分則出于虛構創作。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群眾中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2、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生于山東瑯琊的一個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4、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死后,他總督東吳兵馬。

            5、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獻帝時為丞相。

            6、原著中對大霧的描寫: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蒼茫,浩乎無際。甚則穹昊無光,朝陽失色;反白晝為昏黃,變丹青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結:

            濃濃霧露滿長江,天地難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擺列,萬余弩弓盡施張,

            飛蝗透草搖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草船借箭》教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從本課內容來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周瑜險惡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對借箭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重點。

            二、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 諸葛亮 妒忌 都督 懲罰 擂鼓 吶喊 丞相 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標

            1、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從古典故事中,體會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難點: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課前收集諸葛亮、曹操、魯肅等有關人物的資料。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①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②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課題,當“草船借箭”這四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海里閃現出什么問題?(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用草船怎樣借箭?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學們根據課題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邊讀邊想,并勾畫出生字。

            (設計說明:帶著問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思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①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這篇課文有7個生字,請看屏幕(幻燈出示)

            諸(zhū) 妒(dù) 督(dū) 寨(zhài) 擂(lèi) 吶(nà) 丞(chéng)

            請同學們用筆畫出這幾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自由讀出這幾個生字,看一看它們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認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點撥】“諸”,“寨”“丞”的讀音,它們的聲母是翹舌音,“丞”字是后鼻韻母。注意“丞”字的筆順;“寨”字的結構,它是由上中下三個部件組成的,在書寫時,要把這三個部件寫得緊湊些才好看。還有“吶”的讀音,聲母是“n”。還有“督”字要注意下部分是“目”字,不是“日”字。下面就請你認為難寫的字寫一寫。

            ②整體感知:

            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①學習第一段。

            【師生活動】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點撥】周瑜明知故問;假惺惺說;狡黠地說;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

            ②思考: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點撥】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設計說明:開放的課堂,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的`興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提高了讀的質量。)

            (四)小結:

          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刻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 二 課 時

            (一)溫故而知新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文章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讀議、探究、感悟第二段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①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②問題:“神機妙算”什么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方面?(課件出示)

            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請同學們運用“讀、畫、思、議、悟”的五字學習法,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研讀課文,讀后交流。

            【學生活動】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釋疑解惑幫助學生疏通文意。

            【點撥】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從第一自然段中,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已經知道了周瑜的險惡用心,但他不動聲色,并想出只要“三天”就可交箭,而且還遂了周瑜的心愿立下軍令狀。

            因為他算準了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三天后有大霧,他已成竹在胸了。

            我從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知道周瑜進一步陷害諸葛亮,也知道了前面周瑜說的“軍中缺箭”是假話,從這一段更能知道周瑜的險惡用心。

            ③問題:周瑜步步緊逼,想置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但周瑜算到了諸葛亮的主意了嗎?從哪些地方可看出來?

            【師生活動】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點撥】周瑜沒有算到諸葛亮的主意,從周瑜與魯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

            小結:諸葛亮的確很了不起,不僅算到了周瑜忌賢妒能而且也算到了魯肅忠厚老實,講義氣。

            2、讀議、探究、感悟第三段

            ①問題:那么在草船借箭過程中他又神機妙算到了什么?

            【學生活動】請大家用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吧,讀后交流。

            出示投影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②問題: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通過諸葛亮笑著說的話,想一想他當時已充分估計到哪幾種情況?

            【學生活動】聽錄音,感悟文中描述情境,探究交流。

            (設計說明:以開放性的活動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強調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點撥】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③問題:聽到擂鼓吶喊聲,曹操究竟敢不敢派兵。諸葛亮借到了嗎?

            請同學們隨著鏡頭去感受一下,當年草船借箭的情景。(播放“草船借箭”畫面)

            【學生活動】剛才同學們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形,再回頭看課文8—9自然段,自由讀課文,想:你們又學懂了什么?發現了什么?讀后分組討論,諸葛亮為什么算得這樣準?

            【點撥】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真是神機妙算。

            ④問題: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投影顯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點撥】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設計說明: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維發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懂得“學必有疑,疑須有問,問才能知”的道理。)

            小結:諸葛亮學知淵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霧,算到了回來時順風順水;他又善于分析人物個性,所以算到了周瑜忌賢妒能,算到了魯肅忠厚、講義氣,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只會射箭,所以說他神機妙算。

            ⑤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3、讀議、探究、感悟第四段

            ①問題:事情的結果怎樣?

            【師生活動】齊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②出示投影: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問題:文末一句與開頭一句是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討論交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諸葛亮神機妙算挫敗了周瑜的險惡用心,那么周瑜到底哪些方面不如諸葛亮呢?(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造”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兩人的差距在于創造思維,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求新求異,創造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從文中已知,周瑜陰險狡詐,諸葛亮寬宏大量,魯肅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請同學們用心揣摩各人心理,自由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說明:還課堂給學生,探究深讀,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探究問題,做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五)作業(三題任選一個):

            1、本節課的收獲(知道怎樣提問題,從哪提問題,如何評價人物)

            2、我最想對諸葛亮說……(教育學生想成功就要認真學本領)

            3、讀《三國演義》試評三國人物(通過學習,會評價人物)

            附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周瑜忌妒設難 諸葛亮受命“借箭”

            諸葛亮

            (知天)三天之內大霧彌漫

            (知地)順風順水

            (知人)周瑜妒忌故意為難

            魯肅老實誠懇幫助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神機妙算

            (勇于創新)

          《草船借箭》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了解本課故事,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肚量,有膽略。

            2.能從課文中具體了解人物的性格,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二、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介紹時代背景。解題,學習生字,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從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先突破重點段“借箭經過”(6—9節),再突破重點“借箭起因”(1—2節)。

            教學過程:

            (一)直奔重點段“借箭經過”。

            1.導入性設問:課文分成幾段?諸葛亮為什么要借箭?哪一段寫他借箭?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起因準備經過結果

            2.讓學生解釋“妒忌”的詞義。教師板書:妒忌

            (二)學習重點段“借箭經過”。

            1.掌握內容。

            ①自由讀課文,讀前出示投影片,按以下問題邊讀邊找:

            諸葛亮在什么時間什么天氣去借箭?草船借箭后是怎么回來的?和誰同去?向誰借箭?

            學生回答后,教師按問題的順序在黑板上寫出:第三天四更大霧漫天順水順風魯肅曹操

            ②由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帶著“諸葛亮怎么借箭”這一問題邊聽邊找答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繩索連船一字兒排開擂鼓吶喊頭←尾→頭

            ③讓學生按板書順序簡單復述“借箭經過”。

            2.理解內容。

            ①讓學生從板書的逐項內容分析中,了解諸葛亮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A.從“第三天四更大霧漫天”了解諸葛亮(時間選得好,天象算得準)是“知天文”的人;教師板書:知天文

            B.從“順水順風”了解諸葛亮(想得周密,知水知風)是“曉地理”的人;教師板書:曉地理

            C.從“魯肅同去”了解諸葛亮(知魯肅聯合抗曹心誠,能夠幫助做準備,并且不向周瑜吐真情)是“善知人”的人;教師板書:善知人

            D.從“向曹操借箭”了解諸葛亮(知曹操用兵謹慎,只用箭射決不出兵)是“善知人”。

            ②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談笑”的“笑”字的含義。(“笑”是對魯肅的安慰;“笑”是對曹操80萬大軍的蔑視;“笑”是對借箭成功充滿了信心。)

            ③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從以下板書內容的分析中,了解諸葛亮“巧籌劃”的本領。學生逐項分析后,教師板書:巧籌劃

            “繩索連船”(便于指揮,不會走散)

            “一字兒排開”(受箭面大)

            “擂鼓吶喊”(虛張聲勢,增多弓*手)

            頭←尾→頭(兩面受箭)

            ④小結:讓學生從“知天文”、“曉地理”中了解諸葛亮是一個“料事如神”的人;從“善知人”、“巧籌劃”中了解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

            (三)使學生從“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兩詞中,領悟出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自然導入“借箭結果”(10—11節)這一段。

            引導學生理解:

            1.諸葛亮:按期如數得箭,巧把造箭變借箭表現出他的智與謀已達到爐火純青、左右逢源的地步。

            2.周瑜:“長嘆”、“不如”等詞語說明他不得不服,自愧不如,自己的智與謀在諸葛亮的眼中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

            (四)學生理解以上內容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借箭起因”(1—2節)。

            學習方法:分角色朗讀,其他學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氣設下圈套→步步相逼話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覺→立下軍令狀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五)總結全文

            借箭起因—置于死地→捏把冷汗

            借箭結果—死里求生→拍案叫絕

            讓學生從“捏把冷汗、扣人心弦、拍案叫絕”的心理體驗中,進一步理解諸葛亮的高尚情操:以自己的才智、計謀、膽識,既教訓了周瑜又顧全聯合抗曹的大局。

          《草船借箭》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要膽量,有膽略、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掌握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了解*船借箭這件事情發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2.從*船借箭這件具體的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哪些問題呢?

            通過預習,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呢?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指名回答、

            三、理清層次

            1.小組學習,想想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

            2.交流,總結段意、

            四、回歸問題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2.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小組討論,找找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

            第二課時

            一、回憶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你們小組認為課文中哪個詞最有研究價值呢?

            二、深入探究

            1.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哪些地方最能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呢?

            4.相機提問,引發思考: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他會想些什么呢?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5.應該怎么讀出來?

            6、現在,你弄明白了為什么要借箭,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嗎?

            三、作業

            閱讀《三國演義》、

            第三課時

            一、回憶

            說說自己弄懂的知識、

            二、延伸

            說說自己讀的能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三、創見

            課文與自己課外閱讀的內容相比較,有什么不同之處、提出自己的疑問、

            四、總結

            1.說說自己解決的問題、

            2.說說自己學過課文后的收獲、

            五、作業

            我看歷史人物、

          【《草船借箭》教案】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教案04-11

          《草船借箭》的教案10-27

          《草船借箭》教案06-20

          《草船借箭》教案08-24

          草船借箭的教案10-17

          《草船借箭》教案06-20

          草船借箭的教案07-30

          《草船借箭》教案范文09-12

          《草船借箭》教案模板07-02

          草船借箭優秀的教案07-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露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