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2-09-30 19:18:27 教案 我要投稿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shù)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意義;

            2。理解根號的意義,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

            3。通過本節(jié)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通過學習乘方和開方運算是互為逆運算,體驗各事物間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學難點: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提問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50平方米,那么它的邊長應為多少?

            2。已知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這個數(shù)是多少?

            3。一只容積為0。125立方米的正方體容器,它的棱長應為多少?

            這些問題的共同特點是:已知乘方的結果,求底數(shù)的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就是本節(jié)內容所要學習的下面作一個小練習:填空

            1。()2=9;2。()2 =0。25;

            5。()2=0。0081。

            學生在完成此練習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是丟掉負數(shù)解,在教學時應注意糾正。

            由練習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即為: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練習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們看到3與—3均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這樣一道題,填空:

            ()2=—4

            學生思考后,得到結論此題無答案。反問學生為什么?因為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為非負數(shù)。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負數(shù)是沒有平方根的下面總結一下平方根的性質(可由學生總結,教師整理)。

            (三)平方根性質

            1。一個正數(shù)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

            2。0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

            (四)開平方

            求一個數(shù)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的運算。

            由練習我們看到3與—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見平方運算與開平方運算互為逆運算。根據(jù)這種關系,我們可以通過平方運算來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與其他運算法則不同之處在于只能對非負數(shù)進行運算,而且正數(shù)的運算結果是兩個。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個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叫做被開方數(shù),2叫做根指數(shù),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用符號“—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來記作,其中讀作“二次根號”,讀作“二次根號下a”。根指數(shù)為2時,通常將這個2省略不寫,所以正數(shù)a的平方根也可記作“ ”讀作“正、負根號a”。

            練習:1。用正確的符號表示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的平方根是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題學習《從數(shù)據(jù)談節(jié)水》,是人教實驗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教材第十一章《數(shù)據(jù)的描述》的第三節(jié)。這一節(jié)是在學習了用統(tǒng)計圖表描述數(shù)據(jù)以后的一節(jié)活動課,它是對七年級第四章《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及本章數(shù)據(jù)的描述等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對所學的有關數(shù)據(jù)處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統(tǒng)計方法,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直觀描述盡可能多地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增強學生的節(jié)水意識及環(huán)保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內容、新課程理念和認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鞏固處理數(shù)據(jù)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能靈活選用統(tǒng)計圖對具體問題的數(shù)據(jù)進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獲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決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團結合作、互相交流的學習過程,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學會合理處理信息,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

            (3)情感與態(tài)度: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使學生樂于接觸社會環(huán)境中的數(shù)學信息,激發(fā)學生的節(jié)水及環(huán)保意識。

            3、重點和難點

            (1)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統(tǒng)計觀念。

            (2)難點:能根據(jù)具體問題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描述數(shù)據(jù)并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

            二、學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課的班級,應該說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于參與數(shù)學活動,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學習基礎較差,會被動參與,因此應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學習的興趣,使之獲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枯燥的數(shù)據(jù)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當收集選取圖片和視頻資料,為課題學習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分層安排活動,能力強的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完成,能力差的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學習擴展資料供學生瀏覽。這樣可讓所有學生有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的成功,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就感。

            四、教學形式和課前準備

            本課題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前也收集了一些有關水資源的資料,準備直尺、鉛筆、圓規(guī)、量角器等作圖工具。

            五、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說明

            新課引入

            資料展示(投影)當前世界淡水資源及我國有關缺水的形勢的資料圖片問題:(1)看了這些圖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國有關水資源的現(xiàn)狀嗎?借助圖片展示,是學生對我國國有資源現(xiàn)狀有直觀感受,觸發(fā)他們的節(jié)水意識!

            探究新知活動一:

            閱讀課本80頁的“背景資料”,從中收集數(shù)據(jù),畫出統(tǒng)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的水資源和淡水資源分布情況怎么樣?

            (2)我國農業(yè)和工業(yè)耗水量情況怎么樣?

            (3)我國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變化趨勢怎么樣?

            (4)根據(jù)國外的經(jīng)驗,一個國家的用水量超過其可利用水資源的20%,就有可能發(fā)生“水危機”,依據(jù)這個標準,我國1990年是否曾出現(xiàn)“水危機”?

            學生閱讀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收集全班同學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頻數(shù)折線圖描述這些數(shù)據(jù),并回答下列問題: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個范圍的家庭最多?這個范圍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3)全班同學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數(shù)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標準,這個平均數(shù)是否超過用水標準?

            (4)如果每人節(jié)約用水10升,按13億人口計算,一天可以節(jié)約多少噸水?按BWR標準計算,這些水可提供給1個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還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開展調查實驗活動)

            活動三:資料展示:(投影)我國水資源利用情況的有關資料,討論工農業(yè)生產(chǎn)及生活節(jié)約用水的好辦法。

            課堂小結:

            1。當前水資源狀況,

            2。節(jié)約水資源帶來的價值,

            3。節(jié)約水資源的辦法

            布置作業(yè)

            整理本節(jié)課內容,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查找有關“節(jié)約水資源”的課題報告;并分析課題報告的寫法。

            通過具體數(shù)據(jù)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現(xiàn)狀,更深刻體會節(jié)水的重要性!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有理數(shù)加減法及乘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對前面所學知識是一個很好的小結,同時也為后面的有理數(shù)混合運算做好鋪墊,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3教育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數(shù)加減乘除的運算順序,正確熟練地進行運算。

            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應用題前認真審題,觀察題目已知條件,確定解題思路,列出代數(shù)式,并確定運算順序,計算中按步驟進行,最后要驗算的好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例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如何利用有理數(shù)的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并認識到小學算術里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有理數(shù)系,學生會感受到知識普適性美。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是如何利用有理數(shù)列式解決實際問題及正確而

            合理地進行計算。

            二:說教法

            鑒于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精神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思維比較活躍。嘗試指導法,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采用了問題性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

            三:說學法指導

            本例將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動手等活動,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合作意識,養(yǎng)成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例題,學生用搶答等多種形式完成最終的解題。

            五:說教學程序

            (課本36頁)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虧損1。5萬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萬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萬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虧損2。3萬元,這個公司去年盈虧情況如何?

            師生共析:認真審題,觀察、分析本題的問題共同回答以下問題:

            1全年哪幾個月是虧損的?哪幾個月是的盈利的?

            2各月虧損與盈利情況又如何?

            3如果盈利記為“ ”,虧損記為“—”,那么全年虧損多少?

            盈利多少?

            6你能將虧損情況與盈利情況用算式列出來嗎?

            (5)通過算式你能說出這個公司去年盈虧情況如何嗎?

            【師生行為】:由教師指導學生列出算式并指出運算順序(有理數(shù)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如無括號,則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進行。)再由學生自主完成運算。

            【教法說明】:此題一方面可以復習加法運算,另一方面為以后學習有理數(shù)混合運算做準備,特別注意運算順序。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分析題目的能力。為以后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

            (三):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例9的學習懂得了遇到實際問題應把實際問題通過“觀察—分析—動手”的過程用數(shù)學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直觀準確的解決問題。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少而精,直觀性要強。能使學生清楚的看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模仿示范例題熟練而準確的完成練習。也能體現(xiàn)出學生做題時出現(xiàn)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4

            垂線

            [教學目標]

            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并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3。掌握垂線的性質,并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垂線的定義及性質。

            2。教學難點:垂線的畫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敘述鄰補角及對頂角的定義。

            2、對頂角有怎樣的性質。

            二。新課:

            引言:

            前面我們復習了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時,這兩條直線有怎樣特殊的位置關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實例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一)垂線的定義

            當兩條直線相交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如圖,直線AB、CD互相垂直,記作,垂足為O。

            請同學舉出日常生活中,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實例。

            注意:

            1、如遇到線段與線段、線段與射線、射線與射線、線段或射線與直線垂直,特指它們所在的直線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過程:(如上圖)

            反之,

            (二)垂線的畫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畫已知直線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2、經(jīng)過直線l上一點A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3、經(jīng)過直線l外一點B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畫法:

            讓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沿直線左右移動三角板,使其另一條直角邊經(jīng)過已知點,沿此直角邊畫直線,則這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

            注意:如過一點畫射線或線段的垂線,是指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垂足有時在延長線上。

            (三)垂線的性質

            經(jīng)過一點(已知直線上或直線外),能畫出已知直線的一條垂線,并且只能畫出一條垂線,即: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練習:教材第7頁

            探究:

            如圖,連接直線l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O,

            A,B,C,……,其中(我們稱PO為點P到直線

            l的垂線段)。比較線段PO、PA、PB、PC……的長短,這些線段中,哪一條最短?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四)點到直線的距離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如上圖,PO的長度叫做點P到直線l的距離。

            例1

            (1)AB與AC互相垂直;

            (2)AD與AC互相垂直;

            (3)點C到AB的垂線段是線段AB;

            (4)點A到BC的距離是線段AD;

            (5)線段AB的長度是點B到AC的距離;

            (6)線段AB是點B到AC的距離。

            其中正確的有()

            A。 1個B。 2個

            C。 3個D。 4個

            解:A

            例2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

            解:略

            例3如圖,一輛汽車在直線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駛,M,N分別是位于公路兩側的村莊,

            設汽車行駛到點P位置時,距離村莊M最近,

            行駛到點Q位置時,距離村莊N最近,請在圖中公路AB上分別畫出P,Q兩點位置。

            練習:

            1。

            2。教材第9頁3、4

            教材第10頁9、10、11、12

            小結:

            1。要掌握好垂線、垂線段、點到直線的距離這幾個概念;

            2。要清楚垂線是相交線的特殊情況,與上節(jié)知識聯(lián)系好,并能正確利用工具畫出標準圖形;

            3。垂線的性質為今后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應該熟練掌握。

          2022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分析:

            《有理數(shù)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章第五節(jié)內容,是有理數(shù)的一種基本運算,從教材編排結構上,此節(jié)內容共3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運算后學習的,是有理數(shù)乘法的推廣和延續(xù),也是后續(xù)學習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科學計數(shù)法和開方及指數(shù)冪運算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感受化歸及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目標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數(shù)、指數(shù)和冪的概念,會進行有理數(shù)的乘方運算;

            (2)經(jīng)歷有理數(shù)乘方概念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感受化歸、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3)學生嘗試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新知,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規(guī)律,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分析:

            1、學情分析:從知識基礎看,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求正方形的面積及正方體的體積,具備求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識水平,且剛學完有理數(shù)的乘法,能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義及表示,實現(xiàn)知識的正遷移。但學生對于有理數(shù)乘方的符號法則的掌握上會有難度,對于這類計算容易混淆,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方定義,會進行有理數(shù)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shù)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的形成與運用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啟發(fā)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觀察、比較、歸納,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邊長為3的正方形的面積是___ 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2)、棱長為3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 3×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觀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探究、歸納乘方定義及表示,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明確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體現(xiàn)化歸的數(shù)學思想。

            3、應用新知鞏固概念

            練習1、2鞏固乘方定義及乘方表示的注意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題進一步強化乘方運算

            4、探索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通過題組訓練,探索規(guī)律,合作交流,獲得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xiàn)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

            5、應用新知鞏固訓練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符號法則的運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拓展思維知識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解決解決問題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的熱情。

            7、課堂小結歸納反思

            鍛煉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教學評價分析:

            對學生探究過程的參與及與同學合作交流進行評價,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1)關注學生的智力參與度

            (2)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練習的評價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知識技能的發(fā)展。

          【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5

          數(shù)學上冊教案12-25

          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案08-26

          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設計06-12

          相反數(shù)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教案09-17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8-02

          華師大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1-20

          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01-07

          北師大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7-26

          2022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9-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 思思99热这里只有精品6 |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