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

          時間:2022-10-11 18:15: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越來越多人喜歡在閑暇時發布文案,文案具有文字簡練、意義鮮明的特點。那什么樣的文案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xx個xx。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xx倍,第二行擺了xx個xx。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xx個xx,第二行一共有xx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xx個xx,第二行一共有xx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xx倍。

            第二行擺了xx個xx。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xx倍。

            第二行擺了xx個xx。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xx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帶子進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4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帶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在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6)我們把現在灰帶子的長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又是怎樣想的?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xx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2

            一、教材

            倍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將通過對已學習的有關乘法的知識進行遷移獲得“倍”的概念。“倍”是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本內容的學習,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簡單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義,拓寬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與能力,培養數感,為今后學習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等相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為倍的認識提供了“小兔吃蘿卜”的童話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通過比較胡蘿卜(2根)和紅蘿卜(6根)的數量,根據3個2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再次通過“圈一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比較白蘿卜與胡蘿卜數量之間的關系,由舊知識“幾個幾”轉化為新知識“倍”的.含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直觀。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體驗和探索中親身感受,從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深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我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啟發談話、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來說說教學過程。本課時教學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拍手游戲,幫助學生溫習乘法中“幾個幾”相關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民主導學、自主探究。通過媒體展示情境圖,首先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探究這些信息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蘿卜有2根,水蘿卜有3個2根,我們說水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根數的3倍。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結合課本上的圖片進一步深化對倍的理解。同時通過引導使學生發現“1倍”的關系,即小白兔的只數與小灰兔的只數相同,所以說小白兔的只數是小灰兔只數的1倍。其次,通過新知應用的五道習題進一步強化和拓展了學生對倍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拓展思維涂一涂,由圖轉化到數,實現了對新知識的升華,滲透了數形思想。

            第三個環節是檢測導結:通過對學生學情的檢測,及時了解課堂的效率,發現不足及亮點。認真反思和總結,為今后的教學總結經驗。同時通過激勵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小組協作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3

            教學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2、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4、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競賽、直觀、游戲相結合式的綜合教學法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三角形,圓形印尼(或圓片、三角形),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設計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掛圖出示:校園里有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花壇里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招來了許多蝴蝶。

            教師:圖中有幾只白蝴蝶?有幾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幾只?

            學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也說一句,花蝴蝶是白蝴蝶的3倍,你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板書:倍)

            二、談話討論共建倍的概念:

            教師:我把兩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課件展示1個圈,把兩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幾個兩只呢?(課件展示3個圈,每兩只花蝴蝶圈一個圈)

            花蝴蝶與白蝴蝶比:板書白蝴蝶有兩只;花蝴蝶有3個兩只

            當花蝴蝶的只數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時,我們就說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板書: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分組討論:

            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你是怎樣知道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學生:因為花蝴蝶的只數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個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

            教師:肯定結論的正確性,對說出問題結論的同學給予表揚,并同時用貼圖飛來2只花蝴蝶并且提出問題,現在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呢?為什么?

            學生:4倍,有4個2只

            教師:又飛來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現在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呢?為什么?

            共同小結: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幾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幾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數有幾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數,就是白蝴蝶的幾倍。

            三、集體練習:

            1、圖片展示:

            教師:的個數是的幾倍?為什么?

            老師:在黑板上擺

            教師:的個數是的2倍,誰會擺?同學們拿出學具自己擺或用印尼在練習本上印。

            (請一個同學上臺擺,教師來回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完成)

            2、拍手游戲:

            教師:第一次拍幾下?(3下)第二次拍幾個3下?(2個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師生對拍:

            教師:拍2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師:拍1下,要求學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對拍練習:

            3、組織分小組找倍數關系比賽:

            教師:用課件展示動物園圖,要求學生看一看動物園里有哪些動物?數一數每一種動物各有幾只?

            分小組說一說:

            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把誰看成一份,誰是誰的幾倍。(對一題加10分)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小鳥的只數是熊貓的5倍。(5個2只,2只)

            猴子的只數是松鼠的2倍。(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是大象的4倍。(4個1只,1只)……

            四、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將板書完整:倍的認識)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

            花蝴蝶的只數是白蝴蝶的3倍小鳥的只數是熊貓的5倍。

            (5個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數是松鼠的2倍。

            (2個3只,3只)

            兔子的只數是大象的4倍。

            (4個1只,1只)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2~133頁第4~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兩個簡單分數的大小。

            2、會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教學重點難點】

            讀、寫分數,比較兩個簡單分數的大小。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這節課復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會比較兩個簡單分數的大小,能熟練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二、復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1、(1)做期末復習第4題。

            (2)說一說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3)以為例,說一說分數各部分名稱,并說明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4)用分數表示圖中的空白部分。

            2、做期末復習第5題。

            (1)學生做在書上,米、米表示什么?

            (2)補充練習:

            7分米是xx米;56分米是xx米。

            6厘米是xx米;28厘米是xx米。

            3、做期末復習第6題。

            (1)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說—說○、○是怎樣比較的?

            4、在xx里填上合適的分數,再比較它們的大小。

            三、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1)做期末復習第7題。

            (2)補充練習

            2、(1)甲乙兩個工程隊修一條鐵路。甲隊修了這條公路的,乙隊修了這條公路的。兩隊共修了這條公路的幾分之幾?

            (2)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程是千米,他已走了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學生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你認識了分數哪些知識?

            【作業設計】

            填空:

            (1)是xx個。

            (2)是xx個。

            (3)米是xx個米。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xx。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xx。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xx。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xx。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文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2-25

          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5篇02-25

          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教案06-04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六單元教案設計文案12-27

          2022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0-09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7-08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07-25

          小學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08-20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文案10-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人妖另类激情综合 | 老鸭窝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天堂一级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