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

          時間:2022-10-28 16:51:07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1

            一、動作建議

            A部分動作:傾聽前奏,然后~隨音樂有節奏地走4步,再扔接乒乓球,停住。(后面動作同上)

            B部分動作:將乒乓球放置于手背上隨B部分音樂走圓圈線,保持乒乓球不掉,結束動作(單手扔接乒乓球)并謝禮。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乒乓球20個(自帶)

            2、音樂《天生星星下凡來》

            3、場地上畫有能站16名幼兒的圓圈線。

            【活動目標】1、能根據A部分音樂有節奏的玩乒乓球。

            2、通過練習探究和交流經驗初步掌握乒乓球的幾種玩法及技巧。

            3、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和控制能力。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一個很遠的地方,那里有一個奇妙的王國,王國里住著的全部都是乒乓球,每一年,乒乓王國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舞會,舞會會邀請很多的人去參加,今年宋老師也受到了邀請,國王想要邀請咱們小朋友去參加舞會,為了表示對國王的尊敬和謝意,所以今天我召集咱們小朋友一起學習二下_乒乓王國的禮儀舞,下面呢,讓我們先一起來聽聽‘乒乓之舞’的音樂。”

            2、A部分展示

            (1)A部分動作示范并提問:“乒乓公主和老師做了哪些動作?每個動作做了幾次?”

            (2)師與幼兒徒手練習動作后滲入音樂練習

            (3)幼兒無音樂實物練習,并解決難點(怎樣才能穩穩地接到球?)。

            (4)教師鼓勵幼兒,并隨音樂實物練習。

            3、B部分展示

            (l)談話、休息

            (2)部分動作示范

            (3)幼兒隨音樂與教師共同在線上練習。

            (4)難點解決(輕輕地、慢慢地走,眼睛盯著球,保持平衡)。

            4、將A、B兩部分動作隨音樂完整展示并謝禮。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2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基本動作發展緩慢,堅持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呢?《指南》指出:“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就要為幼兒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因此根據小班幼兒對小動物、游戲感興趣的特點,并結合課程游戲化的特點,讓幼兒參與其中,能激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來設計這節課。墊子柔軟、輕巧、安全、色彩鮮艷,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他們喜歡抱著、靠著,也喜歡躺在上面,墊子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既感到親近熟悉,又感到新奇,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玩墊子感受背、拋、躺、爬、抱、堆等動作,鍛煉大肌肉。

            2.愿意參與體育活動,促進動作協調性和平衡能力的發展。

            3.能大膽嘗試,發展合作交往及語言能力。

            難點:讓幼兒自由發現墊子的多種玩法。

            重點:通過用墊子做游戲,體驗集體活動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墊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墊子,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看(指墊子)椅子上有什么?

            2.這叫墊子,你們想不想有這樣一個墊子,讓我們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墊子坐下來吧!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墊子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和其他小朋友比一比是否一樣?

            4.通過抱一抱、拍一拍、捏一捏、坐一坐,感知墊子帶來的感覺。(軟軟的,很舒服)

            5.墊子可以用來做什么?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靠、抱、躺、坐等)并且引導幼兒探索墊子的不同玩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新玩法。

            (二)集體游戲

            1.墊子不但可以靠、抱、躺、坐等,還可以和我們玩游戲,你們想玩兒嗎?

            2.開火車:引導幼兒將墊子擺成長長的一排當做小伙車,請幼兒坐在自己的墊子上面玩兒開火車的游戲。(老師當火車頭,提問幼兒:火車要開到哪里去?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想去的地方)。

            3.火車開開開,我們來到了動物園,看見了小兔,我們一起學小兔跳吧!(將墊子分為兩組,引導幼兒雙腳并攏跳過墊子)

            4.小兔跳呀跳呀,來到一個山洞,我們一起來爬山洞吧!(引導幼兒一個接一個慢慢爬過墊子)

            5.爬過山洞,我們來到一片大草地上,我要飛嘍!(引導幼兒將墊子向上拋,并嘗試用雙手接住)

            (三)結束部分

            天色漸漸暗了,我們要回家,引導幼兒坐在墊子上,模仿小火車的動作離開場地。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3

            一、說教材:

            1、教材價值: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在廈門,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鳥,花鳥市場,公園,廈門的白鷺洲有鴿子,鼓浪嶼上有“百鳥園”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會飛……。新《綱要》告訴我們,“要與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從情感態度,能力,認知等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體的目標為: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在不同環境里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征。

            2,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了解生活在不同環境里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征。難點為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學習自我糾錯。我們知道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看了,聽了,都會忘的;只有我操作了,才會記住。”因此身臨其境的學習定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此,我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

            2、物質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磁帶,錄音機等。

            二、說教法:

            根據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觀察法: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通過五官的感受來發現,探索事物的現象,獲得具體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不同環境,不同的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自己與圖片的互動中,來獲得不同的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并能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如進行分類的經驗。通過材料的自我糾錯功能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提高。

            3、啟發引導法:幼兒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運用適當語言,幫助幼兒來發現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并靈活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發展。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主要有:

            1、討論談話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下,了解鳥類的共同特征。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為了加深幼兒對不同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的了解,我提供了鳥類生活的背景圖及不同的鳥類,讓幼兒在操作,糾錯的過程中加深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層層遞進的辦法組織活動程序,具體流程為:

            激發興趣——參觀比較——操作體驗——反饋延伸。

            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向幼兒提出“百鳥園”的要求,激起幼兒的興趣;并在激發興趣的過程中向幼兒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要仔細觀察你認識哪些鳥,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在第二個環節我集中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鼓勵幼兒自己探索說出鳥類的共同特征,同時讓幼兒討論企鵝是不是鳥類,企鵝生活在什么地方目標(1)在這里自然完成。

            操作體驗:

            下面進行的是小組式的游戲教學。指導語:你們知道這些鳥生活在什么地方嗎(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鳥的圖片和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請小朋友試一試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操作,并學習按背后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把各種鳥類送到它們各自生活的地方,判斷,感受鳥類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同時,操作材料背后的答案相關會提醒他們重新思考,修正經驗。自我糾錯的能力得到提高。目標(2)在這里完成。

            集體交流:幼兒作品的展示交流,再次提升和加深了前面的活動經驗,然后教師鼓勵幼兒一起把“百鳥園”里的鳥都送回自己的家,再次鞏固幼兒的新經驗。新《綱要》在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提到,“培養幼兒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在這次的操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不知道的可以問同伴,可以尋找剛才的操作材料來解決問題,讓幼兒有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反饋延伸:

            這次的活動后,肯定還有一些幼兒不能完成活動目標,教師可以把各種操作材料繼續提供在活動區內,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豐富相關的經驗,激發幼兒的愛鳥之情。

            揚州"鳥家族"增加到243種揚州鳥友首次記錄金斑鸻

            暑氣未過,揚州已有不少“天上來客”。近日來,揚州鳥友們記錄了鶴鷸、金眶鸻等10多種鸻鷸科鳥類,其中,有一種名叫金斑鸻的鳥兒,是首次在揚州記錄到;揚州鳥類種類增加到243種。

            鸻鷸類候鳥揚州大聚會

            揚州境內湖泊棋布,河網交織,在動物地理分區中處于古北界和東洋界的交界處,為東部候鳥遷徙通道,特別是高寶邵伯湖—七河八島—廖家溝一線,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

            在廖家溝濕地,鳥友們近來發現了上千只鳥兒在這里“大聚會”,有50多種,其中鸻鷸類鳥兒就有10多種,鸻有金眶鸻、環頸鸻、金斑鸻等;鷸有鶴鷸、扇尾沙錐、白腰草鷸、長趾濱鷸、黑翅長腳鷸、林鷸、青腳鷸、磯鷸、彩鷸、尖尾濱鷸等。這么多鳥兒聚集在一起,也吸引了省內外很多鳥友的關注。

            鸻鷸大都喜歡濕地環境,它們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有鷸的地方常見到鸻,有鸻的地方常見到鷸。

            揚州首次記錄金斑鸻

            鳥友觀測記錄的10多種鸻鷸鳥類中,金斑鸻是首次現身揚州,它的出現,把揚州鳥類種類增加到了243種。

            從外形上看,金斑鸻也是“高顏值”鳥兒,它(雄鳥)體上布滿金黃色斑點,體下一色的黑,體上與體下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白色帶,仿佛系著一條白色哈達。

            金斑鸻在揚州是“過客”(過境鳥),揚州是它們途中“加油”(補充食物和水分)的“驛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是東南亞甚至澳大利亞。作為過境鳥,它們有可能在揚州呆上2個星期,但也有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但無論多長時間,它們已在揚州留下了痕跡。

            金斑鸻是我國旅鳥中遷徙路線最長的鳥類,也是聞名世界的長途“旅行家”。金斑鸻的繁殖地在北美阿拉斯加西部和亞洲西伯利亞東北部;冬季南遷時,或沿我國海岸到華南、越南、馬來群島及澳大利亞和其附近諸島嶼,或者是路經堪察加半島到日本,再往東南,越海經馬紹爾半島,而到南太平洋群島。另一路線是從繁殖地區一直向南飛越無垠的洋面,經4000千米,直到夏威夷群島,在此休整后再往南飛抵越冬地區。

            當然,不止金斑鸻從揚州過境,其他鸻鷸類也是過境鳥。不過,留在揚州過冬的鸻鷸類鳥兒也不少,如常見的金眶鸻、鶴鷸、扇尾沙錐、青腳鷸、磯鷸、白腰草鷸等。

            燕子聚會是南遷信號

            不少鸻鷸類候鳥已從北方飛臨揚州,此時此刻,揚州的夏候鳥“大家族”似乎還“不緊不慢”,它們還需要在揚州養育兒女。不過,遷徙季節依然不遠了,從9月中下旬就會攜家帶口南飛了。當你在田野常見燕子“大聚會”,或集體停歇在電線上,這就是它們即將南遷的“信號”了。

            今年新增18種鳥類

            很多候鳥南遷時,都喜歡“集體活動”,人們熟悉的也最典型的就是“大雁南飛”。其實,南遷的候鳥也有“獨行俠”,如不少種類的猛禽就是。

            近年來,不少珍稀鳥類現身揚州,如黑鸛、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其中,東方白鸛甚至連續多年在揚州地區繁殖。今年6月,本報記者與鳥友在高郵界首就一次性發現4只東方白鸛。

            20__年以來,鳥友們已記錄到18種新鳥類,分別是羅紋鴨、黃鹡鸰、鵲鷂、紅喉鷚、水鷚、冕柳鶯、小灰山椒鳥、日本鵪鶉、黑鵯、紅翅鳳頭鵑、紅尾鶇、黃眉姬鹟、黑眉葦鶯、鷗嘴噪鷗、橙頭地鶇、紅尾水鴝、尖尾濱鷸和金斑鸻。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4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小學,認識記錄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表這一環節,由于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特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錄音磁帶

            2、數字頭飾、動物頭飾

            3、大鐘表一個、幼兒每人一個可撥動的小動物鐘表模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表: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了解鐘表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鐘表)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 3 6 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并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飯;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下午3:30做游戲;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重點說明鐘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表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表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表,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表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表的用處可大啦。

            六、表演游戲:(結束)

            小朋友戴頭飾圍成一圈,師說:“小鐘表呀表盤圓,12個數字圍一圈,分針長來時針短,分針帶著時針轉。小朋友們仔細看,現在時間是幾點:8:00;2:00;9:30;11:30游戲反復進行,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幼兒展示自我的愿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作精神的培養。課件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鐘表形象。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5

            活動目標:

            1.知道瓶罐盒子的用處,不隨意丟棄。

            2.體驗邊手工粘貼邊念兒歌的樂趣;

            3.樂意用普通話大膽、清楚地朗誦兒歌。

            活動重點:

            用普通話大膽、清楚的朗誦兒歌。

            活動難點:

            注意個別孩子在邊手工粘貼邊念兒歌的困難。

            活動準備:

            1.瓶子、罐子、盒子若干,瓶蓋多個(貼好雙面膠),海綿紙(剪成條狀,把瓶蓋貼在上面),糖果,玩具,包裝好的盒子,手工吉他。

            2.教學cd,錄音機。

            3.字卡(盒子、糖果、門簾、吉他)。

            4.輕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聽輕快音樂入活動室

            2.播放cd,請幼兒認真聽。

            3.學習兒歌,《瓶罐盒子玩游戲》。

            ——糖果玩具分別裝進瓶子里。

            “瓶罐盒子別丟棄,裝了糖果和玩具,”

            ——拿出穿好的瓶蓋門簾,把盒子堆起來。

            “穿成門簾真有趣,堆成城堡玩游戲,”

            ——拿出手工吉他,“哇,還可以做成吉他哦。”

            “做成吉他彈歌曲,”

            ——出示包裝好的盒子,“盒子變成禮物哦,送給誰呀”

            “包裝禮物送給你。”

            4.認讀字卡,請小朋友把字卡正確地放到對應的物體上。

            5.教小朋友學兒歌,播放cd請小朋友一起跟著錄音機一起讀。

            6.請小朋友一邊朗讀兒歌一邊把瓶蓋做成門簾。

          【幼兒園優化教學設計意義】相關文章:

          優化教學設計的難點06-13

          數學《優化》教學設計12-08

          《優化》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11

          教學設計的意義04-19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2-16

          比的意義的教學設計06-12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09-14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08-18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05-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亚洲第一区 |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日本熟女一区二区 | 亚州精品在线视频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