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時間:2023-03-02 17:26:17 教案 我要投稿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

            [三維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識記字詞。

            2.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覺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2.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方法]

            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領袖,是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作為政壇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作為一個文人,學者的梁啟超又會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重溫他的精彩演講,去感受他的獨特之處。

            二、作者及梁任公簡介

            1.梁實秋

            原名梁治華,散文家、文學評價家、翻譯家。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2.梁啟超

            請同學讀注釋①的相關介紹,教師補充。

            學生明確:梁啟超是廣東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895年同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反對袁世凱。這是梁啟超作為活躍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經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小說”“小說界革命”,早年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國說》,晚年在清華著書立說,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這是他作為學者的`一面。

            三、板書本課字詞

            戊戌 wùxū 叱咤zhà 蒞lì臨 迥jiǒng異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hóng 薊 jì

            四、具體研習課文

            1.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可以從課文中找出原句。)

            明確:深刻印象。

            點撥: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2.思考: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講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教師整理歸納后板書。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演講特點

            聲音 -----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容 -----豐富有趣

            表情 -----感情豐富,成為表演

            3.通過對梁任公深坑特點的分析,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點撥:讓人難以忘懷的老師,更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他其貌不揚,卻瀟瀟自信,他學識淵博,文采飛揚,卻嚴謹謙虛,他感情豐富,又不乏幽默睿智。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外在(身材、外貌衣著)-----平凡普通

            人物特點

            內在(步履、風神)

            神態:生動有趣(謙遜、自負)

            語言:幽默、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明確: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4.討論:梁啟超的形象在文中如何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5.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點撥: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

            教師補充:我們聽這樣一個人的演講,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景仰與敬佩、愛戴。因為他那顆真性情,熾熱的愛國心是不變的!

            五、課堂總結

            他有一篇《少年中國說》,同學們一定很熟吧。學生齊讀此段,來感受梁啟超的豪情。

            小黑板出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 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六、布置作業

            梁實秋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筆描述出來。

            [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演講

            (特點)

            聲音 -----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容 -----豐富有趣

            表情 -----感情豐富,成為表演

            肖像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外在(身材、外貌衣著)-----平凡普通

            人物

            (特點)

            內在(步履、風神)

            神態:生動有趣(謙遜、自負)

            語言:幽默、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2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語文必修第三單元第三篇文章,本單元是寫人記事的散文單元,而本文是梁實秋先生選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而成的,通過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表現了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飽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擬訂一課時。

            目標解讀: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簡練、傳神、典雅的語言。

            2、學習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人物的寫作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作方法。

            4、感受梁實秋對師長的敬愛之情。

            重點難點:

            1、總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人物的寫作方法。

            2、通過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閱讀《金太陽導學案》,提示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2、教師準備好朗讀視頻(音頻)等多媒體素材,讓學生搜索梁實秋的一些事跡,全面欣賞他的人格魅力。

            學法指導:

            運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對文中精彩的語句作旁注。

            合作小組功能發揮:

            1、閱讀課文,討論思考,做好標注。

            2、閱讀文本,分組討論,各小組展示、辯論,發表見解。

            學習流程設計

            預習環節(20分鐘)課前自習完成。

            1、明確學習目標,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4分鐘)

            2、完成《金太陽導學案》“預學區”內容,積累語言基礎知識。(8分鐘)

            3、課外搜集梁實秋的事跡及其他作品。(3分鐘)

            4、自主學習導引:梁先生的這次演講,效果怎么樣?何以見得?(5分鐘)

            課堂環節(40分鐘)

            目標明確:(1分鐘)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簡練、傳神、典雅的語言。

            2、學習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人物的'寫作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作方法。

            4、感受梁實秋對師長的敬愛之情。

            一、導入課文(1分鐘)

            二、預習檢查(5分鐘)學生回答,教師糾錯。

            1、檢查《金太陽導學案》“預學區”內容的完成情況。(4分鐘)

            2、作家作品、背景介紹。(1分鐘)

            三、合作探究(33分鐘)

            1、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內容。(3分鐘)

            2、問題探討(25分鐘)

            探究<1>:作者是怎樣表現梁任公的特點的?(4分鐘)

            (點撥:聯系梁啟超的思想經歷、時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關內容。開放性問題,學生各抒己見。)

            探究<3>:賞析文章妙句。(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見解,做好標記)(12分鐘)

            (點撥: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展示)

            四、課堂訓練:導學案第三層級第1題。(4分鐘)

            五、課堂小結(1分鐘)

            固學環節(課后完成,約20分鐘)

            1、作者說:“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描寫要深刻,意思要遠大,格調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長。”你對這種主張有什么看法?請結合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形成約200字文字,寫在作文本上面。

            2、完成固學案第1--5題。10分鐘

            六、預習作業布置:看教材63——64頁,預習寫作訓練。10分鐘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學習梁啟超先生的優秀的性格、氣質和修養,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難點: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雖說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分析。所以應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物的`性情。講授結束后,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方法】賞析法 討論法 朗讀法

            【教學用具】生字詞卡片 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 云南起義 與康有為并稱“康梁” 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 文學評論家 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 《浪漫的與古典的》 《文學的紀律》 《秋室雜文》 《莎士比亞全集》 《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 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A 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B 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齊讀生字詞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用具】

            生字詞卡片、投影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 云南起義 與康有為并稱“康梁” 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⑴ 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⑵ 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4、齊讀生字詞:

            戊戌(wù xū) 叱咤(zhà) 蒞臨(lì) 迥異(jiǒng)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 hóu) 酣暢(hān) 薊(jì)北

            5、回答思考問題:

            ⑴ 明確: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⑵ 明確:深刻印象 從課文中找原句。

            ①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5、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布討論結果。發布內容包括特點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組每位代表限說最多兩個特點。最后特點+代表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勝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學或老師朗誦課文。

            6、朗誦課文:

            7、補充《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

            8、課后作業:

            找出文中細節及側面描寫的地方,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板書設計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 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 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 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瀟灑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教學后記

            這是我實習中上的第一堂課,由于沒有經驗,對時間的把握不好,課堂前半部分留給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時間太多了,以至于沒有完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對《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的補充要留到下節課才能完成。但課堂過程中以討論和結果發布會的形式非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積極思考,并敢于回答問題。但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沒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簡單的`表揚鼓勵外,我不善于把學生的思考結果與自己的板書設計結合起來,授課過程中比較拘泥于教案,顯得不夠靈活。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優點是教態自然、大方,聲音清晰洪亮,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在于時間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梁啟超在演講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也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總結了這些特點,這節課我們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在行文中展現這些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們來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總結一下梁的形象。

            明確:撇開政壇上的梁不說,在文壇上,梁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舉例:課文原句)

            4、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⑴ 直接表達:

            ① 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②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③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⑵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① 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②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③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⑶ 完全含蓄的表達:

            ① 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②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③ 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教學后記

            第一次真正站上講臺面對學生,總以為會緊張得語無倫次,但事實上,當我看到教室里一張張稚氣的臉時,心里充滿了自豪感。按照教案中事先準備好的程序,我可以順利的展開教學內容,學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錯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課就在緊張、興奮中匆匆而去了。總的來說,這兩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在課堂中也有所體現。不足之處在于,對考點的把握還不到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從情感態度方面看,把握作者對恩師梁啟超先生真摯深厚的情感,進一步了解梁啟超的為人為學;

            2、從內容方面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教學重難點

            1、梁啟超演講的特色,以及成功的原因

            2、對梁啟超人格魅力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

            1、通過朗讀、討論、探究等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2、設計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內容

            (一)感知性階段

            1、導入新課:同學們,上個世紀,正當我們華夏民族處于孱弱挨打時,有一位先驅滿懷豪情與希望地說: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他是誰?(梁啟超)非常正確。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空的隧道走進大師,領略大師的演講風采。(板書課題)

            2、相信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了,我想找四位同學上黑板聽寫幾個生字

            蒞()臨戊戌叱咤()風云精悍()激亢()箜()篌()薊()北

            3、讓同學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簡介梁實秋和梁啟超

            明確:梁實秋(1902—1987),中國著名的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原名梁治華。

            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學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等。主編過《時事新報》和《新月》月刊。1949年后曾任臺灣省立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

            他提倡以人性作為文學的核心與唯一標準的文學主張,與左翼提倡的無產階級文學對立,批判把文學當作階級斗爭的工具否認其本身的價值。他所謂的人性本質上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論,即以理性為代表施加自我的控制。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

            代表作散文集《雅舍小品》。另有《雅舍小品(續集)》,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秋室雜文》《文學的紀律》,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有中國近代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匠之稱。

            他自幼聰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便在開始學習中國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稱,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七歲考中舉人。1890年師從康有為,共同領導戊戌變法運動。變法失敗后,他逃亡日本,從此就用“飲冰室主人”這個筆名。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反映了他對國難當頭的憂國憂民之思。

            后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終覺政治黑暗,潛心學術。在文學、歷史、經濟、音韻學等方面都又建樹。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長達一千四百萬字左右。可以說他樹立了一個時代的豐碑。

            曾有人題贈挽聯三十年來新事業、新知識、新思想,是誰喚起;百千載后論學術、論文章、論人品,自有公評。這是對梁啟超一生的很好概括。

            4、好了,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都已經看過文章了,我想請問大家,這篇散文究竟是寫人還是記事()明確:通過記一次演講寫人。請大家默讀課文,并思考文中對梁啟超及其這次演講做了哪些描述,畫出描寫的句子,比如說外貌、語言、表情、內容等,學仿照課后習題一,做旁注。(3分鐘)

            板書:開場白獨特外貌短小精悍

            聲音沉著有力梁啟超:有學問

            內容豐富有趣有文采、有熱心演講博聞強識、旁征博引、

            表情表演酣暢淋漓腸手舞足蹈、生動有趣

            5、有學問、有文學,大家都能看出,我想請同學們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梁啟超先生的熱心腸,下節課我請同學們回答

            第二課時

            (二)理解性教學階段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俗話說要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自己,我給同學們留下一道題,不知大家思考怎么樣了。(提問)

            明確: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要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還得首先把握幾個知識點:文中的三處引用(1)《箜篌引》,請同學朗讀。這是東漢文學家蔡邕的作品。選自他的《琴操》,但是現在據韓國學者研究,這是他們的《古詩源》上記載的朝鮮悲劇。不管事誰的作品,這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小文章。

            詩的大意是一白發狂夫披發提壺,欲渡滔滔江水,他的妻子緊追其后,想要攔阻他,但是他還是渡河了。于是傷心的婦人在岸邊拿出箜篌,唱出這首悲涼的哀歌。《箜篌引》這一純系發自內心的作品,沒有雕飾,作為樂曲用的是哀傷凄婉的瑟調,樂器又是以悲著稱的箜篌。歌詞和音樂的完美結合,更加增強了其藝術感染力,更多的引起聽者心中的共鳴,聞者莫非墮淚飲泣。

            表現了梁啟超至情至性

            (2)《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他們的'愛情為主線,政治變化為暗線。南明小朝廷的滅亡,標志著明朝的結束。結局一道士對男女主人公說: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它不斷嗎?于是兩人雙雙入道。聯系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國難當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再次表現梁啟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率真、奔放、激情澎湃

            (3)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安史之亂后,作者聽到唐軍收復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啟超在講到此詩時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同樣表現了他對收復祖國大好山河,實現祖國統一的渴望。

            通過以上三處引用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梁啟超先生,憂患、變革、愛國貫穿了他的一生。也就不難理解熱心腸的含義了。

            2。再好的材料和情感都事通過語言表達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下語言特點。請同學們看課后第二題,作者說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描寫要深刻,意義要遠大,格調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長。文中是怎么體現的,這樣寫好不好?

            明確:本文篇幅短小,語意簡練,梁啟超事跡很多,但作者只是寫記憶中中學的一次演講。文中有四處對比寫出了記憶深刻的原因(1)梁啟超政治影響與他學術的對比(2)達官顯宦的演講和他的對比(3)梁文章、筆鋒和演講的對比。文章結尾于是我想到從前一段經歷,筆而記之照應開頭,言簡意賅。

            但是文章有的地方似乎有的緊。如作者描寫自己在茅津渡的情景就用一句話,一筆帶過,這里似乎可以寫詳細點。結尾好像也有點簡單了點。當然同學們可以又自己的看法。一千個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嘛。

            3。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篇文章有病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明確:⑴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⑵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⑷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4。總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描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用語要準確生動。同時也明白了不要迷信大師,大家的文章也有錯,因此我們同學們在寫文章和閱讀時要樹立正確的批判價值觀,要仔細檢查并改正自己的錯誤。

            5。作業: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課或哪位同學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人物寫作方法。

            2.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作者及梁任公簡介

            三、課文學習

            1.提問: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講的特點:(見板書設計)

            總之,梁任公先生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深刻印象。從課文中找原句。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

            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3)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4)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5)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3.提問:梁啟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疑級語句

            提問:如何理解“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這段話?

            提示:梁啟超是廣東人,百日維新中,光緒曾召見梁啟超,命梁上《變法通議》,光緒帝讀后大加嘆賞,謂左右:“梁文章寫得好,可就是他那廣東話太難聽。”傳說梁啟超北京話說得太差,光緒聽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讓他辦理譯書局去了。語言的障礙使梁啟超失去了大膽建言的可能,這確令他抱恨終身。后來,梁啟超請夫人教他學習“官話”,等到清華演講時,人們聽到的大概就是這種廣東官腔了。

            提問:如何理解“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這段話?

            這里說的悲劇是《古詩源》里記載的一個故事。而在梁任公先生的講稿中是這樣的:“古樂府里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說是有一個狂夫,冬天早上,在河邊‘披發亂流而流’。他的妻子從后面趕上來要攔他,攔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來梁啟超在演講中是作了即興渲染的。

            四、理清思路

            課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從這些簡單的文字中,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梁任公先生在政治領域和學術領域都是能人、高師。以政治業績為陪襯,突出其學術上的威望和影響。意謂此等能人、高師演講,必定是有分量的。此處為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張目。

            第二部分(2——9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這是文章的主體,占了大量篇幅。

            第二段寫梁任公先生的演講稿,是通過物件寫人,表現人物的精神、作風、修養。行文至此,尚未開始描寫演講,所以他可以將這一段歸并到第一部分,和為演講的又一背景,成為演講的又一鋪墊。

            第三段交代演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人物有老師梁任公先生和學生,包括作者),并描寫梁任公先生的形象。描寫形象又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至此演講仍未開始,作者先描寫梁任公先生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給讀者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腦海中帶著這一形象,來欣賞以下各段梁任公先生演講過程。

            第四段寫梁任公先生的奇特的開場白,以及他的語音語調。任公先生的開場白,足以見出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這是文章中的一個亮點。

            以下數段正式寫梁任公先生講課,列舉他的講課內容,他的背誦方式,他興會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講的效果(梁任公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學生感動,對文學發生了愛好)。這是梁任公先生講課富有感染力的雙一種表現,也是接續“開場白”后的更加深入細致的精彩描寫。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先生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總之,本文精彩紛呈,高潮迭起,開篇寫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他的演講稿,都是為了渲染氣氛,為后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

            氣勢不凡,已經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任公先生獨特的開場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五、思考探究

            作者對梁任公先生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明確:(1)直接的表達。

            ①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

            ②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③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①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②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③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3)完全含蓄的表達。

            ①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落。

            ②“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③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啟超,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六、小結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先生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七、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二、三題。

            【板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宏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穿肥大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瀟灑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生動有趣(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7

            【課標解讀】

            課標指出: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應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應引導學生努力做到知人論世,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是本單元中的略讀課文,基本內容不難理解。文章通過對一次演講中的梁任公(梁啟超)先生做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了他的性格、氣質和修養。但是文章似淺實深,因為三處韻文的演講表現的不僅僅是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的性格、氣質,更有在那個特殊年代里所形成的滿腔的愛國熱情。

            【學生分析】

            學生對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經歷比較熟悉,對演講的第三處韻文——杜詩也很了解。學生對前兩處韻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課文對這兩處本身的內容沒有解說,也沒有做注解;因此,他們可能比較難理解這兩處韻文的演講中所體現的任公先生的深層情感。

            【教學目標】

            1、賞析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以及他的“熱心腸”(愛國熱情)。

            2、學習運用“評點法”閱讀文學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自主評點賞析,從中感受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的性格、氣質和情感,這是教學活動的重點。

            2、理解三處韻文、特別是《箜篌引》和《桃花扇》這兩處韻文的演講中表現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從而感受任公先生的愛國熱情,這是難點。

            【教學設想】

            1、介紹評點的基本方法,喚起學生評點嘗試的熱情,引導學生進入評點賞析。

            2、以小組成員互幫互促的方式進行核心活動,讓所有同學真正參與進來。

            3、對于難點,由教師介紹相關背景資料,從而引導學生討論探究。

            【教學方法】

            仔細揣摩,評點賞析,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金圣嘆這個人嗎?金圣嘆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我想,同學們知道他主要是因為他評點了一部《水滸傳》,他還評點了《西廂記》,他的評點精彩、生動、富有獨特的見解。今天,我請大家也來當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評點,評點賞析梁實秋的文章《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評點示例。

            1、 金圣嘆評點《水滸》示例

            林沖尋思:“怎地好?”放下花槍、葫蘆在雪里;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林沖把手床上摸時,只拽得一條絮被。

            金圣嘆評點:文中寫情寫景處,都要細細詳察。如照顧火盆,則明林沖非失火也;只拖一條絮被,則明林沖明日原要歸來,今止作一夜計也。

            2、評點基本方法小結

            選取細節

            挖掘內涵

            簡潔表達

            三、學生合作探究,自由評點,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和情感。

            1、自讀課文,選取人物的細節描寫,揣摩這些描寫表現了任公先生什么樣的的性格、氣質和情感,作簡單批注。

            2、分組合作探究,對選取的細節挖掘內涵,簡潔表達,批注在文字周圍空白處。

            合作探究要求:

            ①快速推選組長組織本組評點,主要是監督組內每位成員積極參與,做到人人開口說動手寫;

            ②任選三處進行評點,每處在每個成員發言完后將意見集中形成簡短的文字;

            ③評點完后,推選一位組員發言,將本組評點得最精彩的一處展示出來。

            3、推薦發言,交流評點。

            4、自由發言,補充評點。

            5、教師對照前面介紹的評點方法的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評點進行小結。

            四、教師介紹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再次探究,使評點中對內涵的挖掘更深。

            (一)關于《箜篌引》

            1、朗讀體會感情

            2、解讀內容

            公無渡河。——勸誡:不該渡,不能渡,這一點甚至連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質疑:不能渡,最終還是毅然渡了,究竟是為什么呢?

            渡河而死;——結局:渡河導致了悲劇。

            其奈公何!——追思:我們又能對他做些什么呢?

            3、問題探究

            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任公先生在講這首詩時表現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會有這

            種情感?

            (二)關于《桃花扇》

            1、簡介內容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是悲嘆明朝滅亡的'。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

            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縊身亡。

            2、問題探究

            任公先生在講這處韻文時為什么會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這樣激烈的表現?

            (三)總結三處韻文的演講中表現的任公先生的愛國熱情。

            講《箜篌引》,他想到救國理想的破滅,想到同志的犧牲,心生悲情;講《桃花扇》,他為國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講杜詩,他為失地的收復張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無不源于他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關切,源于他滿腔的愛國赤誠。而這種愛國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歲就考入清華的天才學子梁實秋,使這次演講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還能記憶猶新。

            (四)教師對第二階段的評點進行小結。

            評點賞析還要注意知人論世,結合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經歷、遭遇,這樣,評點就會更深刻,更精彩。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用評點的方式賞析了這篇文章的細節描寫,從中感受到了梁啟超先生的性格、氣質,還有他的“熱心腸”,也就是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同時我們看到,學習寫人記事的文章,關鍵是抓細節,于細節的揣摩中見人物性情。評點法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只要是自己的書,同學們不妨在閱讀時隨時圈點批注。等什么時候你把一本大部頭的著作評點完了,說不定另一個“圣嘆”就產生了,他也許不姓金,但可以姓李姓王姓劉什么的。

            六、課堂反饋。

            讓學會簡單說說自己這節課的收獲,比如是否有了評點的意識,是否基本學會了評點。

            【板書設計】

            [ 講《箜篌引》:悲理想破滅

            情感 悲同志犧牲 ] 愛國

            熱心腸 [ 講《桃花扇》:哭國家衰亡 ] 熱情

            [ 講杜詩: 笑失地收復 ]

            【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的第四步——教師引導探究后,由于感到時間可能不夠,所以沒有進行小結。其實,還是應該提醒學生:評點賞析、閱讀鑒賞文學作品要善于知人論世。這是猶豫造成的遺憾。

            2、課件中的板書設計在上課時沒有展示給學生,這是疏忽造成的遺憾。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8

            學習目標:

            1、感受與鑒賞:通過品讀人物,激發學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作者的評論與感受。

            2、積累與整合:通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學會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3、應用與拓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人論世。

            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是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的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字詞落實及相關背景資料,請參照“狀元橋”)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3)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熱心腸”體現在哪里?

            探究明確: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熱心腸”,本義:待人熱情,做事積極的心性,亦即是古道熱腸,文中“熱心腸”指梁先生用他的一腔熱血,一腔愛國熱忱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對優秀作品的理解,學術人格的魅力來感染人,教育人。照應第8段。

            4、評點大師:作旁注: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三、閱讀文章,思考下列問題。

            1、通覽全文,找出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演講,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可見,作者對于梁啟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樣突顯這些印象的?

            (3段)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外貌神態特點——風神瀟灑,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4段)獨特的開場白(謙遜自負)描語言。

            (5段)深情朗讀《箜篌引》(意韻豐厚)。

            (7、8段)演講時敲頭回憶(自然可愛)動作特點。

            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自由灑脫)舉行動。

            我們在細節描寫中看到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風范,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的動作。這里不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乃至眾人對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這次演講中,除了這些細節的刻畫,還有哪些側面能夠顯現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

            “我在聽完先生這篇演講后二十余年,……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生動激昂,意韻深厚的演講深深地打動著人們,而作者從側面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灑脫的梁啟超,這其中融會著他人生的感悟以及瀟灑不羈的真性情。

            小結: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以及聽眾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在描語言、立外貌、舉行動、抓側面中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有學問”,“有文采”這兩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下面重點分析“有熱心腸”。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想到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張口大笑了”?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于煙消云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于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發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領導者們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的執著與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講時的哀痛可想而知。他為犧牲的戰友而哀,為百姓而哀,為國家而哀。

            五、拓展提升。

            說說本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模仿這些寫人手法,描寫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

            要求:

            1、抓住細節,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六、總結。

            梁任公為革命奔走呼號,直面生死;為學術嘔心瀝血,筆耕不輟。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先生的諄諄教誨依然如黃鐘大呂般響徹耳畔。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少年中國說》中的片段。

            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學習細節描寫及加旁注的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競猜題導入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給二十世紀文壇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⑴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⑵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⑷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⑴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熱心腸體現在哪里?

            4、探究明確:

            ⑴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⑵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⑶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⑷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評點大師:

            作旁注:

            ⑴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6、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注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三、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并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四、布置作業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教學設計說明】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質樸而雋永,品人品文是教學重點,為落實《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教案從評改大師的'角度切入,即為大師修改文章、評點文章,極大地引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確認了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既使學生不迷信權威,又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業則采用參照式閱讀方法,目的在于使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獲轉化為文字表達能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0

            【三維目標】

            1、外搜集梁啟超的事跡,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并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內容。

            4、揣摩分析,借鑒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價和感受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或展示臺和磁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壯語是誰?引出作者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介紹梁啟超的生平事跡,增加學生對該文閱讀的興趣

            三、推進新課

            聽錄音帶并提出以下問題:

            1、在你們心目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梁先生的演講效果怎么樣?何以見得?

            自由朗讀,分組討論下面問題:

            1、從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有什么特點?作者梁實秋是怎么表現人物特點的?

            2、這篇文章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四、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寫梁啟超為什么只談學術造詣不談政治作為?

            2、如何品味對梁啟超的外貌描寫?

            3、本文的情感表達有什么特點?

            4、如何看待本文的簡練文風?

            (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課外查找的資料并結合自己的看法發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見。)

            五、課堂小結

            作者這精彩而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文章讓我們感受了一位歷史偉人的真實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學們學完本文后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六、布置作業

            請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課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演講特點 人物特點

            形象 有學問

            幽默 有文采

            動情 熱心腸

            率真 幽默率真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1

            一、整體把握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下面概括各個部分的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課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從這些簡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領域和學術領域都是能人、高師。以政治業績為陪襯,突出其學術上的威望和影響。意謂此等能人、高師演講,必定是有分量的。此處為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張目。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數第2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這是文章的主體,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寫梁任公的演講稿,是通過物件寫人,表現人物的精神、作風、修養。行文至此,尚未開始描寫演講,所以也可以將這一段歸并到第一部分,作為演講的又一背景,成為演講的又一鋪墊。

            第3段交代演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人物有老師梁任公和學生,包括作者),并描寫梁任公的形象。描寫形象又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至此演講仍未開始,作者先描寫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給讀者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腦海中帶著這一形象,來欣賞以下各段梁氏演講過程。

            第4段寫梁任公的奇特的開場白,以及他的語音語調。“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的`開場真是聞所未聞,足以見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這是文章中一個亮點。

            以下數段正式寫梁任公講課,列舉他的講課內容,他的背誦方式,他興會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講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學生感動,對文學發生了愛好)。這是梁氏講課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種表現,也是接續“開場白”后的更加深入細致的精彩描寫。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總之,本文精彩紛呈,高潮迭起,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著渲染氣氛,為后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氏獨特的開場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稱文章小高潮;接下來直接描寫梁任公的演講,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時用手指敲打禿頭,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張口大笑,大汗淋漓,狀極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寫,表明當時的課堂氛圍達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達到高潮;精彩呈現過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動表現還留在讀者的腦子里。

            本文選材很講究,寫片段的記憶、片段的印象,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集中表現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的全面、完整、連續,也沒有拖泥帶水的敘述和描寫。這種寫法可以稱為白描。白描看似簡易,其實不然,而白描運作到本文這樣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輕巧為之。

            本文的語言簡練、傳神。沒有一句多余的話,句子都不長,作者似乎在語言運用上有一種自覺的節制,也就是說用較少的文字來表達更多更豐富的內容。但語言簡練,不等于語言貧乏,以形貌描寫為例,“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寥寥數語,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內在精神立刻現出;再有,文章后面寫梁任公演講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僅兩句話,極有形象感,值得認真回味;文章最后說:“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行文至此,節制感更加明顯、突出。但是為了傳神,有些描寫還是稍微多花了筆墨,如對梁任公的演講稿的描寫,對他的開場白的描寫,對他的背誦古詩文的描寫就是例證。能將簡練與傳神良好地結合,是梁氏文章語言運用的主要特色。

            二、問題探究

            1北疚男戳喝喂為什么只談學術造詣不談政治作為?

            梁任公在政治領域和學術領域都有很高的威望,兩方面都可大書特書。但作者畢竟是一個文人學者,關心學術有甚于關心政治,寫學術人物比寫政治人物更得心應手;再說梁任公在中國現代政治史上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而他的學術地位卻是一致公認的,不可動搖的。也許梁任公的政治作為已廣為世人見識,而學術造詣為政治聲名所掩,正值得為之專文彰顯。

            2北疚鬧械牧喝喂有什么特點?

            對梁任公的特點不是抽象的概說,而是具體化為各種表現,有形貌特點,表情特點,聲音特點,動作特點,氣質特點,講稿特點等,可以籠而統之概括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修養良好,開朗直爽,認真細致,風趣幽默,謙遜而自負,穩健而瀟灑。

            3比綰紋肺抖粵喝喂的外貌描寫?

            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可以分兩層:前一層寫身材、肖像、衣著,后一層寫精神氣質,也就是說既寫實相又寫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點,又略有夸飾。“風神瀟灑”“光芒四射”就是夸飾,表達學生對老師的由衷的贊美之情。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2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⑴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⑵ 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⑴ 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

            ⑵ 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所謂品文就是品賞文章。所謂品人就是品評人物。

            品文是從教書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達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從育人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以對學生的心靈進行熏陶,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評價標準】

            只要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點收獲,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并作出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如: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與人合作、共同探究;會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達等。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可能問題及預案

            一、導入新課(競猜題:猜猜他是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詩經》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們就要走近這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偉大人物──梁啟超。

            二、課文分析(品文與品人)

            問題設計:

            梁實秋是名人,他以創作散文小品著稱。今天,我們要把他頭上的光環拿下來,就當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寫的,大家試著批改他的文章,給它寫評語,作旁注。

            教師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并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明事知理

            啟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步驟:

            1、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生生、師生交流:讓學生帶著獨立思考后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后拿出小組的意見;

            3、生生、師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就某一個問題闡述本組觀點,以求最終解決問題。

            能夠通過本課的學習,積極思考,悟出其中所蘊含的事理。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閱讀興趣。

            學會分析與概括,學會表達與交流,并賞析文章寫人的技巧

            讓學生明事知理。

            學生對答案是否有統一標準,可能會有疑慮。此時教師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敢于發表自己的新見,以實現閱讀的個性化目標。但要強調一點:任何觀點的背后,都得有論據作為支撐,你得自圓其說。

            學生的感悟可能會有很多,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思索,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作業布置】

            片段作文練習:

            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寫作第三單元:“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

            1、從肖像、語言或神態等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

            2、模仿本文寫作:記××老師的一次講課。

            (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板書設計】

            品文:即品賞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

            品人:即品評人物。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3

            一、導入──認識梁啟超

            1、我所知道的梁啟超:

            請學生談談對梁啟超的了解。

            2、梁啟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燈片:梁啟超青年、中年時期的活動及其照片,梁啟超子女的照片。

            3、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品讀梁實秋的散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梁啟超,去感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課──走進梁啟超

            1、聽課文錄音:

            伴隨深情地課文朗讀,同學們仿佛回到了清華大學的禮堂,大師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好,聽完錄音,請大家談談感受。

            2、學生談初步感受。

            3、評點文章,深入感知。

            品人:

            活動:

            請同學補充:一個 的梁任公

            讓學生從學識和人品兩方面概括,并嘗試用對聯形式概括。幻燈片出示胡適致梁啟超的挽聯。

            品文:

            為什么梁任公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熱格魅力,還要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出示:語言簡練傳神;抒情敘事相結合。

            4、總結

            三、拓展──緬懷梁啟超

            幻燈片出示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片斷。同學們齊讀,感受青年梁啟超的豪情,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四、布置作業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4

            教學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梁實秋和梁啟超)。

            2、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4、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先來做一道競猜題:

            猜猜他是誰。我對他有四個描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他是誰呢?

            梁啟超。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

            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作者及梁任公簡介

            提示:

            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戲劇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憂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政壇風云人物,也是學術界一位難得的才子。

            課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并未從政治家的角度表現先生,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著眼表現其學識淵博以及他自由灑脫的真性情,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讀課文,給課文作旁注

            1、提問: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瀟灑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2、提:梁啟超的演聽眾留下怎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

            深刻印象,從文中找原句:

            ⑴去也有不少宦,以及叱咤云的人物,蒞校。

            但是他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我得清清楚楚,在一個和日的下午,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我得他開一首古。

            ⑷除了當所受的感之外,不少人從此于中國文學生了烈的好。

            ⑸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筆而之。

            4、提: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事件的描述中插入人物的肖像、言、作、神等的描寫,在和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句

            提:如何理解“他的廣官腔是很準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段。

            提示:梁啟超是廣人,百日新中,光曾召梁啟超,命梁上《法通》,光帝后大加,左右:“梁文章寫得好,可就是他那廣太聽。”梁啟超北京得太差,光聽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他理局去了。

            言的障礙使梁啟超失去了大膽建言的可能,確令他抱恨身。

            后來,梁啟超夫人教他學“官”,等到清演,人聽到的大概就是種廣官腔了。

            提:如何理解“我得他開一首古,箜篌引有情,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段。

            提示:

            里的悲是《古源》里的一個故事,“朝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提,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凄,曲,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稿中是的:“古府里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是有一個狂夫,當冬天早上,在河‘披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從后面趕上來要他,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來梁啟超在演中是作了即渲染的。

            但是據一多先生到自己學生代在清聽梁啟超授古府箜篌引《公無渡河》,又是不同的法。他,梁任公先把那首古寫在黑板上,然后地朗一句:“公、無、渡、河”,接著大聲喝彩,叫一聲“好”!然后再重復地念:“公、無、渡、河,” “好!”“公、無──渡、河,” “好!”“渡河──而死──,當奈──公何!”“好,真好,在是好!”梁任公自我陶醉地一唱三,一聲高似一聲,并無半句解,朗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兒子,也在班上聽。黑板擦,首古就算完了先生回完后,把聲音低,兩手一,:“大學,就是!”

            五、理清思路

            文大致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述演的一些背景,寫演作。從些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域和學域都是能人、高。以政治陪,突出其學上的威望和影響。意此等能人、高演,必定是有分量的。此下文具體描寫演情景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寫次演的主要情況。

            是文章的主體,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寫梁任公的演講稿,是通過物件寫人,表現人物的精神、作風、修養。行文至此,尚未開始描寫演講,所以也可以將這一段歸并到第一部分,作為演講的又一背景,成為演講的又一鋪墊。

            第3段交代演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人物有老師梁任公和學生,包括作者),并描寫梁任公的'形象。

            描寫形象又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至此演講仍未開始,作者先描寫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給讀者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腦海中帶著這一形象,來欣賞以下各段梁氏演講過程。

            第4段寫梁任公的奇特的開場白,以及他的語音語調。

            他的開場白,足以見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這是文章中一個亮點。

            以下數段正式寫梁任公講課,列舉他的講課內容,他的背誦方式,他興會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講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學生感動,對文學發生了愛好)。這是梁氏講課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種表現,也是接續“開場白”后的更加深入細致的精彩描寫。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總之,本文精彩紛呈,高潮迭起,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著渲染氣氛,為后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氏獨特的開場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結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七、作業

            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答案:

            1、直接表達:

            ⑴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⑵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⑶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⑴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⑵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⑶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3、完全含蓄的表達:

            ⑴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⑵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5

            高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 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 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法 討論法 朗讀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我們先來做一道競猜題:猜猜他是誰。我對他有四個描述:

            1、 他是廣東新會人

            2、 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 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 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他是誰呢?——梁啟超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社,主編《新月》月刊。后遷至臺,歷任臺北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英語教研所主任、文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茶坑村人,是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學術大師,有中國近代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匠之稱,他的一生,經歷了晚清與民國兩個時期,他的業績,包括了政治和學術兩個方面。

            梁啟超自幼聰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便在開始學習中國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稱,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七歲考中舉人,1890年梁啟超師從康有為,求學于萬木草堂,接受維新變法思想。先后倡導、發動公車上書,通過強學會、《時務報》等積極宣傳維新變法理論,參與和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動中國歷史前進。戊戌政變后,他東渡日本,并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廣泛宣傳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和社會學說,影響和啟迪了整整一代人。

            辛亥革命后,梁啟超回國,先后入閣任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和財政總長,特別是組織策劃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在戰爭中發揮了“一支筆強于十萬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啟超感憤于軍閥的黑暗統治,離開政界,轉而專注于學術和教育事業,組織共學社、講學社,受聘南開大學,主持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與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等合稱為清華四導師,擔任京師圖書館、北京圖書館館長,此外,還在全國各地進行巡回演講。在學術研究方面獲得較大成功,對中國歷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一生著述宏富,達一千四百萬字,結集為《飲冰室合集》。

            三、請同學們聽朗讀錄音,并思考全文可以分幾部分?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本文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課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2段到第9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

            第三部分(第10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四、深度探究

            1.默讀課文并思考,梁啟超演講時有什么特點?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 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內容: 豐富有趣(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表情: 成為表演 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2、通過這次演講你能看出梁任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

            ⑴ 外貌:

            ① 身材──短小精悍

            ② 眼神──光明四射

            ③ 步履──穩健

            ④ 氣質──瀟灑

            ⑵ 演講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而謙遜、博聞強記、自由灑脫)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3. 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①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4、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舉例:課文原句)

            5、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①直接表達

            A 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B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 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B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C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 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五、布置作業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六、板書設計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同步練習

            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顯宦(huàn) 蒞(lì)校 屏(bǐng)息以待

            B.步履(lǚ) 沉著(zhuó) 涕(tì)泗交流

            C.瀟(xiāo)灑 薊(sū)北 大汗淋(lín)漓

            D.精悍(hàn) 激亢(kàng) 手舞足蹈(dǎo)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景仰 戊戌 啟迪 風神瀟灑

            B.謙遜 宏亮 箜篌 公競渡河

            C.彌漫 蒼茫 引證 起承轉合

            D.機緣 酣暢 沾襟 博聞強記

            3.下列文段空白處依次應填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______長袍,步履______,風神瀟灑,______顧盼,______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 穩健 左右 光芒

            B.瘦窄的 穩健 前后 神采

            C.瘦窄的 沉著 前后 光芒

            D.肥大的 沉著 左右 神采

            4.下文加粗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 )

            A.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

            B.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

            D.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5.選出填入下文空白處最妥當的一項( )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______。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

            B.倒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也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

            C.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實在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

            D.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6—9題。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相關文章: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04-09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07-28

          記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講教案09-25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0-09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優秀教案03-19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名師教案12-13

          記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講優秀教案01-17

          梁實秋《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09-23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設計06-29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15篇06-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无限制视频一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电影99 | 中文字幕一级网址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自拍 | 欧美亚洲日韩一区字幕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