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1 10:54:3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P28頁例題和“試一試”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并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16×1112×1432×21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它,并掌握它。

            2、教學例題:

            出示主題圖:觀察圖,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出問題:“這是21排26號,是最后一個座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告訴我們什么?

            列出算式:

            板書:21×26或26×21

            A、先估算結果

            解決:這個電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夠500人坐嗎?

            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B、探索筆算: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在上節課內

            容基礎上,只是多加了進位,在全班匯報,教師把計算過

            程展示于黑板。

            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特別是書上

            出現的三種,比較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書寫豎式:

            強調:A、因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比較書上3種算法哪一種簡單、方便。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8頁“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算法多樣,但至少有一題要用豎式。

            2、課本29頁練一練1獨立計算,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學生做練一練第4題,后提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龍頭,馬上關好水龍頭。

            4、組織學生做“練一練”第6題,小組討論,看能不能發現什么規律?

            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二)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用線段圖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三)通過對連乘、連除應用題的對比,學生進一步理解其內在聯系及互逆關系.

            (四)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連除應用題的分析方法是重點,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互逆關系是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一種織布機每臺每小時織4米布,5臺8小時可以織多少米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全班同時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訂正1題時,說出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改為: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布160米,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解像這樣的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2.出示例2.

            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160米布,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1)觀察、比較,例2與復習題有什么聯系?

            (通過觀察比較可以看出:復習題中的條件是例2的問題,復習題中的問題是例2的條件.)

            說明這兩種應用題有著密切的聯系.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畫出:

            (3)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據題意,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再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4)怎樣分步列式計算?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板書:

            ①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嗎?(獨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臺8小時)

            =32÷8 (每臺1小時)

            =4(米)

            答: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4米布.

            讓學生敘述解題思路,說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條件和問題?

            小組討論,閱讀課本第10頁.

            在討論、自學的基礎上,把分步列式的標題填在書上,并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集體交流說思路.

            160÷8÷5 5臺1小時)

            =20÷5 每臺1小時)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4米.

            3.師生共同總結.

            (1)今天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今天學習的是連除應用題)

            教師把“連除”二字板書在課題的前邊,即連除應用題.

            (2)通過剛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這道題,你發現這類連除應用題有什么特點嗎?(題中的160米既與5臺織布機有關系,也與8小時有關系.)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概括:

            這類連除應用題的特點是:總量與兩個變化的'量有關系,是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正如同學們所說,160米既與5臺織布機有關系,也與8小時有關系,因此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臺8小時織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臺1小時織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析數量關系.

            4.對比.

            (1)1輛汽車1天運貨20噸,4輛汽車5天運貨多少噸?

            (2)4輛汽車5天共運貨400噸,1輛汽車1天運貨多少噸?

            同學們在獨立解答的基礎上,二人討論,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訂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噸) =20(噸)

            (兩道題的區別:(1)題是連乘應用題,(2)題是連除應用題.這兩道題又有內在聯系,(1)題的已知條件是(2)題的問題,(1)題的問題是(2)題的已知條件.)

            教師給以肯定后,再進一步明確說明:連乘和連除這兩種應用題是互逆關系,應用這種互逆關系還可以對應用題進行檢驗.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計算基本題.

            (1)3輛汽車4次可以運288筐蘋果,1輛汽車1次可以運多少筐蘋果?

            (2)光明中學的團員平整操場,35人3小時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時平整多少平方米?

            2.敘述條件有變化.

            一份稿件共960頁,8個打字員共打12小時才完成,平均每個打字員每小時可以打字幾頁?

            3.改編題.

            每只雞每天吃飼料4500克,照這樣計算,6只雞5天吃飼料多少千克?

            把上題改為用除法解答的應用題.

            4.變化提高題.

            4臺碾米機3小時可以碾米4800千克,1臺碾米機8小時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如有困難可稍加提示;從問題入手分析,要求1臺8小時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臺1小時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業

            練習三第1~5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連除應用題的要點是總量與兩個變化的量有關系,并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也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與前面學過的連乘應用題是互逆關系.

            新課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畫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重點分析第一種思路和方法.

            第二層是通過學生自學課本,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明確線段圖中的數量關系,自己類推出第二種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共同總結出連除應用題的特點.

            第三層是通過對連乘、連除應用題的對比,明確這兩種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互逆關系.

            練習的設計圍繞重點,有基本題、變化題、改編題.為以后學習稍復雜的歸一問題打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據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據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據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94~96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教學重點:

            根據數據制作條形統計圖。

            使學生在根據實驗數據設計條形統計圖時。

            教學難點:體會統計圖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課件、空白統計表,空白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制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1、出示數據,陽光小組蒜苗第15天生長情況

            2、觀察數據,制作小組蒜苗種植高度統計表

            請組長把你們的統計表拿出來。找到了嗎?那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同學一起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好嗎?開始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深入小組,及時指導。

            師:有些小組已經用行動告訴我他們已經完成任務了,那讓我們在心中期待其他小組趕快加油。我們在等著你們,加油啊!

            3、匯報

            師:現在大家都完成了,誰愿意代表你們小組來介紹一下你們小組統計的情況呢?

            師:通過觀察他們小組的統計表,你能看出他們小組中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嗎?

            指名說一說。

            師:通過統計表的`形式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這一小組誰種的蒜苗長的最高,誰種的蒜苗長的最矮。除了統計表,還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你們小組的蒜苗種植情況呢?

            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

            三、引出統計圖,并根據實驗數據制作條形統計圖

            1、觀察空白統計圖,并提出問題

            師:那正好在你們的桌面上老師給你們提前準備了一張統計圖,現在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了解一下這張統計圖。

            學生認真觀察,初步了解這張統計圖。

            師:通過你們剛才初步了解這張統計圖,你們有沒有遇到什么樣的問題? 引導學生發現統計圖設計的格子有限,按照以前所學的統計形式,無法完整的統計出他們蒜苗成長的記錄。

            2、小組討論,尋找解決策略

            師:那既然大家都遇到了這個難題,那我們就在小組里先商量一下,遇到的這個問題如何去解決?

            小組討論,商量對策。

            讓學生匯報一下他們小組商量的方法,教師簡單評價。

            3、小組合作,繪制統計圖

            剛才大家想了出了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表示幾個單位,還要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也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也小。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

            小組商量一下,哪種辦法適合你們小組,你們就選擇哪種辦法來解決,好嗎?那開始繪制這張統計圖。

            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利用統計表和方格圖,制作統計圖。

            說說統計圖中的一格表示多少。

            小組活動,教師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和困惑,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師:行動快的小組現在已經在心里為你們加油了,加快速度。已經完成的小組可以再看看你們的統計圖。考慮一下一會介紹的時候怎么說?

            4、介紹小組繪制的統計圖

            師:怎么樣?準備好了嗎?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設計情況告訴我們?

            重點請學生說說是怎么解決格子不夠這個問題的。

            引導學生想出如果格子畫不滿或者突出一點的時候,可以在相應的條形上標出數據。

            師:如果有哪個小組也遇到了格子畫不滿或者突出一點的情況,那就按照你們自己找的好辦法,把你們小組的統計圖稍微修改一下。

            組內修改,教師巡視。

            5小結,說一說你覺得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好處?(直觀,形象)

            四、練習讀圖,獲取有用信息

            五、小結

            六、小調查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映,比如:一年中每個月的電費、水費等,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統計,并在附頁3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平閏年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能計算經過時間。

            教學重點:掌握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方法。

            教學對策: 盡量聯系同學的生活實際,積累同學的生活經驗,便于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

            教學準備: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 對年月日的知識你了解了多少?

            2、 基本練習:

            (1)平年一年有( )天,閏年有( )天,相差的天數出現在( )月。

            (2)今年是20( )年,是( )年,我國將在( )年召開奧運會,這一年是( )年。

            二、計算經過時間

            1、勝利小學從7月1日開始放暑假,到9月1日正式開學,勝利小學放暑假一共放了( )天。

            同學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明確:7月1日也是算在放暑假之中的,7月份一共放了31天,8月份也是31天,9月1日已開學,不能算在放暑假中,所以暑假一共放了31+31=62天。

            假如從7月5日開始放暑假,到8月29日開學,一共放了( )天。

            2、媽媽所在的.班組從3月22日到4月10日,一共加工了200套服裝,這個組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服裝?

            重點理解:3月22日到4月10日在計算時兩頭都要算,共20天。

            3、出示:第21頁考慮題

            引導同學理解:計算農作物的生長期,計算的方法各地不同,可以兩頭的天數都算在內,也可只算一頭的。

            假如兩頭的天數都算在內,那么這三樣農作物的生長期分別是幾天呢?

            先獨立算。

            交流計算方法。

            4、今年幾歲了?(9歲還是10歲)

            引導同學理解:周歲與虛歲不同算法,周歲只算一頭時間,虛歲兩頭時間都算,所以虛歲比周歲要大1歲。

            5、小結:我們在計算經過時間時,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看經過的時間是算一頭還是算兩頭。

            6、練習:(1)從今年的10月1日到明年的2月1日,經過了( 4 )個月。

            (2)從今年的10月到明年的2月,經過了( 4或5 )個月。

            板書設計:

            補充練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年、月、日)

            (1)兩頭都算

            (2)一頭算一頭不算

            (3)兩頭都不算

            補充練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年、月、日)

            (1)兩頭都算

            (2)一頭算一頭不算

            (3)兩頭都不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通過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和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對比,學生更好地掌握它們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

            (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分析,找出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難點:明白兩種應用題都是用減法計算,但它們所表示的意義并不一樣的道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擺圓.

            師:第一排擺6個圓,第二排擺4個圓.想一想,可以提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學生經過思考以后,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

            (1)兩排一共有多少個圓?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幾個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幾個?6-4=2.

            (3)第一排去掉幾個和第二排同樣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幾個和第一排同樣多?6-4=2.

            (二)學習新課

            出示例7.

            (1)有紅花9朵,黃花6朵,黃花比紅花少幾朵?

            (2)有紅花9朵,黃花比紅花少3朵.黃花有幾朵?

            1.指名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從哪句話知道紅花多,還是黃花多?

            生:第(1)題從問話黃花比紅花少幾朵?第(2)題從第2個已知條件黃花比紅花少3朵都能知道紅花比黃花多,黃花比紅花少.

            2.解答第(1)題.

            (1)讓學生用紅花和黃花擺出條件和問題,教師出示意圖:

            ②分析:

            師:這道題的問題是求什么?

            生:這道題要求黃花比紅花少幾朵?

            師:這個問題與已知條件有什么關系呢?

            生:分析這個問題,可以知道黃花少,紅花多,要求黃花比紅花少幾朵,必須知道黃花有幾朵,還要知道紅花有幾朵.

            師:既然紅花的朵數多,我們應該把紅花的朵數怎么辦呢?請同學們邊擺邊說.(學生操作完,請一名學生敘述)

            生:黃花比紅花少,紅花多.紅花的朵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跟黃花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黃花多的,從紅花的朵數里去掉跟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紅花比黃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黃花比紅花少的'朵數.

            師:用什么方法計算?

            生:用減法計算.

            ③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9-6=3(朵)

            口答:黃花比紅花少3朵.

            3.解答第(2)題.

            ①讓學生把剛才擺的第(1)題圖,改變成第(2)題圖.(事先給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紙條代表問題放到6朵紅花下面)教師先出示有9朵紅花的圖.

            ②分析

            師:這道題的問題是求什么?(黃花比紅花少幾朵)

            生:黃花有多少朵?黃花比紅花少3朵.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黃花少,紅花多.

            師:紅花的朵數多,我們就可以把紅花的朵數怎么辦?

            生:把紅花的朵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黃花同樣多的朵數,另一部分是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也就是黃花比紅花少的朵數.(讓每位同學邊擺邊說)

            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把紅花的朵數分兩部分,并讓學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樣多的朵數,哪一部分是黃花比紅花少的朵數,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黃花的朵數.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完成示意圖,把圖中各部分標出.

            生:從紅花的朵數里去掉紅花比黃花多的,得到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也就是黃花的朵數.

            師:用什么方法計算?

            生:用減法計算.

            ③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9-3=6(朵)

            口答:黃花有6朵.

            4.分組討論.

            師:剛才我們解答的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在學生敘述的基礎上加以概括:

            相同點:

            ①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都是有紅花9朵.

            ②兩道題都是已知黃花比紅花少,也就是紅花多.紅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跟黃花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黃花多的.

            ③都是用減法計算.

            不同點:

            ①有一個已知條件不同,第(1)題知道有黃花6朵,第(2)題知道黃花比紅花少3朵.

            ②要求的問題不同,第(1)題的問題是求黃花比紅花少幾朵?第(2)題的問題是求黃花有幾朵?也就是第(1)題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第(2)題的所求問題.第(1)題的所求問題是第(2)題的一個已知條件.

            ③雖然都是用減法計算,但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不一樣.第(1)題求黃花比紅花少幾朵,要從紅花的朵數里去掉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黃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黃花比紅花少的朵數.第(2)題求有多少朵黃花,要從紅花朵數里去掉比黃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也就是黃花的朵數.

            ④所列算式不同,結果不同.

            第(1)題:9-3=6(朵)

            第(2)題:9-6=3(朵)

            (三)鞏固反饋

            1.教科書第105頁做一做.

            (1)讓學生自己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教師提示,學生思考.

            師:第(1)題求象比熊少幾只怎樣想?第(2)題求象有幾只怎樣想?

            (3)同桌同學互相說說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書上,及時訂正.

            2.根據本班男、女生人數仿例7編題后解答.

            3.課堂作業.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種應用題的對比,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分清楚題里的數量關系,找到那個較大的數,再做進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講授兩種應用題的對比,重點是在正確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復習時,教師說明擺的要求,發揮學生思維水平,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便于與后面教學聯系.通過操作,使學生對相比較的兩個數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獲得初步表象,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教師精心設計了一個問題:從哪句話知道紅花多,還是黃花多?主要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最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應用題的異同,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雖然兩道題都是用減法計算,但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不一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初步發展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和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化聚。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那些?誰能按從大到小說說?

            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從左到右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右到左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是怎樣化的?米與厘米,米與毫米間是怎樣互化的?

            (2)練習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舉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可捉高90(),教室長10(),小學生每小時步行4(),黑板長5(),火車每小時性80()。

            (2)練習書p87t3

            4、練一練,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獨立完成p87t4、5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學校的三層樓高是11米。()

            (2)小明1分鐘能走100米。()

            (3)一條路長4千米,另一條路長4000米,這兩條路一樣長。()

            (4)一輛貨車在公路上每小時行56米。()

            (5)小英從家里到學校走了20分鐘,他家離學校大約是1千米。

            2、應用題

            (1)南京長江大橋長6772米,九江長江大橋長7675米。

            a:哪座橋長?長多少?

            b:這兩座橋的長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噴氣式飛機的9倍,火箭每秒飛行500米。火箭每秒飛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練習

            天平的一邊放了一個1千克的砝碼,另一邊放了5個蘋果和兩個100克的砝碼,正好平衡。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

            三、課堂總結

            四、課堂作業《作業本》p52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0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8-15

          小學數學教案【精】11-02

          小學數學教案范本08-22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2-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年男人的天堂网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直线 | 在线精品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