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26 09:03:5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必備]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必備]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懂得破環生態平衡的危險。

            2、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2、活動難點: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種動植物會發生什么事。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誰吃掉誰》、各種動物小圖片。

            活動過程:

            1、看圖連線:

            (1)出示九張圖片(貓頭鷹、田鼠、糧食、啄木鳥、蟲、大樹、老虎、羚羊、草),幼兒討論:——“誰吃掉誰?“

            (2)將九張圖排成三隊,用箭頭表示誰吃掉誰:

            貓頭鷹——田鼠——糧食

            啄木鳥——蟲——大樹

            老虎——羚羊——草

            (3)遮擋某張圖片,表示沒有這種動物或植物,討論會發生什么事:(如沒有貓頭鷹田鼠會成災,吃掉大量糧草,羚羊都會餓死,老虎也沒有食物。)

            2、分組玩各種動植物圖片:

            (1)排一排,誰吃掉誰。

            (2)拿掉其中一張圖,想想會發生什么事。

            (3)交流各組的發現。

            3、總結:

            大自然是很有趣的,動植物生活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所以要保護樹木花草和動物。

          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簡單了解人與動物的生態關系,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了解一些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準備:

            1、各種動物受傷的照片。

            2、動物受傷原因介紹的課件。

            3、環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動物頭飾、小樹苗、小草、標牌、透明膠等。

            重點:了解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

            難點:通過看照片能自已總結出動物求救的原因。

            一、導入部分:

            1、老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去旅游,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呀咱們要開著小火車去旅游。你們準備好了嗎?火車要出發了。嗚――――(放課件音樂《火車開了》)。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經過草原。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那里了?幼:大草原。師:咦?你是誰呀?

            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還有那些動物朋友?

            幼:羚羊、牛、馬、兔子……師:有這么多動物朋友呀!它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真高興呀!我們請梅花鹿坐上旅游車好不好?火車繼續出發,嗚――

            2、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到森林。

            師:現在,我們到哪兒了?

            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森林里除了有老虎,還有那些動物朋友呢?

            幼:獅子、豹、棕熊、野豬……師:我們請老虎坐上旅游車好不好?

            3、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到大海邊。

            師:現在,我們又到哪兒了?

            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大海里還有哪些動物呢?

            幼:鯊魚、鯨魚、海星、海龜、海馬、海豹……

            師:大海里的動物們可真多,我們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時間不多了,我們該回家了,請小海豚到我們家去做客吧!

            4、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回到座位上。

            師:剛才,我們旅游了這么多的地方,見到了可愛的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你們喜歡動物朋友嗎?你喜歡哪種動物?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討論: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師:可是,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動物給我們帶來快樂。有的動物可以幫助人類勞動,像牛和馬。有的動物是有益動物,可以保護莊稼,消滅害蟲。像啄木鳥、貓頭鷹、壁虎等。有些人類飼養的.動物可以提供給我們肉、蛋、奶,供給我們人類食用。

            總之,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和動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

            現在我把這節課的自評情況匯報一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源自于興趣,而動物是小朋友最感興趣、最喜歡的。因此,在選題上我選擇了以動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出發,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從本次活動來看,幼兒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好可憐啊!”是達到了這個目的。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帶領小朋友開著火車在三個場景中游覽、參觀,用孩子最喜歡的這種游戲方式,幫助孩子回憶認識各種動物。孩子情結高漲,反應熱烈,愉快地體驗出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種生態關系。如何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 如何讓深奧的道理變得直觀、淺顯,一看就明白呢?為此,我搜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動物受傷的圖片,幼兒人手一份,通過觀察交流、講述、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小朋友自己去發現、去理解、去體會,真正體現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

            如何去保護動物這是一個必須落實到行動中的問題,只有讓孩子做過了,他才能記憶深刻,只有讓孩子樂于去做,自覺去做,并堅持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設計和孩子共同去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并且從孩子所能做的活動入手,去種樹、種草、捐零花錢、做標牌,因為形式多樣,而且都是孩子所能身體力行容易操作的,所以,小朋友特別感興趣,自己選擇、自由分組,忙碌而又有序地進行著。

            當然,在這次教育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像個別語言不夠簡煉,有的環節進行得不夠深入。這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學習、豐富知識,認真領會新《綱要》的精神,多鉆研、多實踐、做一名幼兒喜歡、家長滿意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到來的時候柳樹會發芽,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柳樹的主要外形特征,并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ppt課件:認識柳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每天走在馬路上,街道上,都見過什么樣的大樹呀?

            2、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見過的大樹。

            二、觀察柳樹

            1、課件演示

            (1)仔細看看這是什么樹?說說柳樹的樹干看上去是怎樣的?

            (2)請幼兒觀察柳樹的顏色,

            提問:柳樹的樹干是什么顏色的?樹枝是什么顏色的?

            樹枝上面又是什么顏色的'?

            (3)請幼兒仔細觀察柳樹枝上有什么?

            (柳樹發芽了,有嫩綠的小芽孢)

            請幼兒想一想小芽會變成什么?

            (柳樹葉)。

            2、討論:柳樹什么時候發芽?

            請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3、請幼兒想象長長的柳樹枝在風中飄動象什么?

            學學柳樹枝飄動的樣子。

            三、了解各種柳樹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柳樹也有好多種呢,你們想看看還有什么樣的柳樹嗎?

            2、課件演示

            引導幼兒通過照片認識不同品種的幾種柳樹

            楊柳

            垂柳

            麻柳

            竹柳樹

            四、結束

            柳樹是在春天的時候開始發芽變綠的。

            柳樹變綠長出綠芽就是告訴我們春天來到啦。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受立交橋的形態,進一步了解立交橋的功能。

            2、 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交流的樂趣。

            3、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都見過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橋。

            環境準備

            城市里常見立交橋的圖片若干。

            重點難點:

            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橋。

            小朋友,你見過立交橋嗎?你看到的立交橋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你們分別是從立交橋的什么地方看的?有什么感覺?這些橋為什么叫“立交橋”呢?

            二、欣賞漂亮的立交橋。

            師帶來了一些立交橋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說你最喜歡那座立交橋,為什么?你最喜歡那座立交橋?有幾層?有哪些你覺得特別的地方?這么多立交橋,你覺得哪些立交橋是從上面往下看到的?哪些是從下面往上看到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教師小結:

            立交橋是現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標志,它可以讓汽車暢通無阻的通過一個個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紅綠燈,免去交叉路口擁堵的煩惱。現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橋,城市立交橋越多城市現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師幼討論:立交橋的作用。

            你覺得城市里有立交橋好嗎?這是發生什么事了?你遇到過嗎?為什么會堵車呢?在城市的什么地方需要立交橋?為什么?

            附:兒歌《立交橋》

            立交橋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溝通東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順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暢通。

            四、作品介紹參觀。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時在學習同伴作品基礎上再次創造。

            2、引導幼兒在建筑區搭建各式立交橋。

            活動反思

            課前幼兒對各種立交橋已經有所認識,對立交橋也產生了比較高地興趣,尤其是雙重立交特別感興趣,通過師幼討論,我發現幼兒對立交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這一活動基本上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滾動各種物體,探究能夠滾動的物體的形狀特征。

            2、嘗試通過改變外形,把不能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玩具城(能夠和不能夠滾動的玩具若干)。

            2、貼有能夠滾動和不能夠滾動標志大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我們去參觀“玩具城”,小朋友仔細看看玩具城里有些什么玩具?猜猜哪些玩具是能滾動的?哪些玩具不能滾動?

            二、探究什么物體能夠滾動。

            1、請幼兒試試、玩玩、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動。

            2、將能夠滾動的玩具送到有滾動標志的筐子里,不能滾動的玩具送到不能滾動標志的筐子里。

            3、師:這些能夠滾動的物體和形狀有什么特點?那些不能滾動的物體的形狀又是怎么樣的?(幼兒討論)

            三、嘗試讓不能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

            1、師:你可以用什么辦法,把不能夠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呢?(引導幼兒思考)

            2、讓幼兒動手來嘗試,可以同伴合作,教師進行指導,讓每位幼兒都主動參與進來。

            3、請幼兒展示交流探究結果。(把報紙卷成團;把硬紙卷成筒;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借助于能夠滾動的玩具)

            四、活動延伸:在活動區繼續提供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同時鼓勵幼兒將不能滾動的物體變成能夠滾動的,進一步觀察滾動現象。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水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發現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小容器、蠟燭、顏料等若干份,圖書《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螢火蟲”畫叢)。

            活動過程:

            活動(一)凍冰花

            1.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或幼兒園附近尋找結冰的地方。師生一起在一塊平坦的土地上潑一些水,建造一個小小滑冰場。

            讓幼兒在自己建的小冰場上滑冰、拉冰車,充分地感知冰的.特性(涼、滑、硬、脆),享受冰上游戲的快樂。

            2.請幼兒用一個小容器盛上水,在水中放些顏料或彩紙屑。將盛滿水的小容器放到室外。

            第二天早晨,讓幼兒看看自己的小容器中的水發生了什么變化。取出自己凍的冰,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為什么會凍成冰。

            活動(二)小實驗

            1.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

            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當冰化成水后,再向幼兒提出新的問題:水還能變成什么?怎樣才能讓水發生變化?鼓勵幼兒繼續進行實驗,用各種辦法將水加熱,觀察水變成蒸氣的過程。

            以上實驗結束后,教師可繼續向幼兒提出問題:水蒸氣還會變成什么呢?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思考。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冬季進行。如果在其它季節進行,可以重點放在“小實驗”上。或利用冰箱來制冰。

            平時可指導幼兒閱讀圖書《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豐富關于水在自然界中循環的知識。

          科學教案 篇7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硬度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劃痕。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利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重點:能通過比較檢驗材料的硬度,金屬的特性。

            三、教學難點:金屬的特性

            四、教學準備:

            黑色不透明塑料袋,毛巾,水泥磚,木頭、卡紙、鐵尺,塑料尺,空飲料罐,記錄表,信封等。

            核心思想:

            1. 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第一次接觸對比實驗,應硬強調實驗的公平性。從游戲,和實驗過程共同體現。

            2. 相對性,材料比較時的軟和硬,是相對的。

            3. 硬度是材料的重要特性(重要物理性質)。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硬度,即使是同一種材料,硬度也不一定相同。

            材料準備:

            繩子。Ppt,涂色的跆拳道表演板。青磚碎片、表演板碎片。記錄紙、木塊、卡紙、鐵尺、塑料尺、榔頭、金屬愛心兩個、金屬墊板、易拉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兩個黑色袋子

            師:上課之前之前老師有個問題,誰還記得上一節的科學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生:我們周圍的材料

            師:誰能來說一說那我們周圍有哪些材料啊

            生:金屬,木頭。。。。。。。(叫兩個學生)

            師:恩,還有很多同學舉手,這說明了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材料,是不是啊現在呢老師這里有兩樣材料,出示木頭和毛巾,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

            生回答:木頭硬,毛巾軟等(師一邊讓學生說用什么方法判斷出的)

            師:那么這兩種材料同學們一摸就知道毛巾很軟,木頭很硬,這兩者之間的軟硬很明顯。不過,老師這里還有一種材料哦,舉起水泥磚提問:請看這是水泥磚(下去讓學生摸一摸)提問,怎么樣,生回答,很硬。

            師:舉起木頭,那和木頭比這兩者又是誰硬呢

            生:水泥磚或者木頭(不能重復回答,所以提問時要問誰有不同的看法)

            三、比較硬度

            1.師:看來大家對磚和木頭有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磚和木頭哪種材料硬。

            你認為誰硬?為什么?(用生活經驗來解釋方法)

            2.師:根據生活經驗,我們猜測認為,磚比木頭硬。1.猜測:磚>木頭(可追問:大于符號是什么意思?——磚的硬度可能大于木頭的硬度)我們在科學課上,就要嘗試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哪種材料硬。

            3.師:在課堂上,你認為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磚和木頭誰硬呢?

            生:用手指在上面刻劃、掰、摔、撞、劈。(讓學生說說他的判斷標準:說說看,用這種方法來測試,怎么樣算軟的,怎么樣是硬的?)

            (先讓學生說完,再逐一分析)

            4. 師:學生分析幾種方法的優劣:

            撞、劈、摔:海綿是軟的,但用這些方法都不能辨別出來。

            捏:看材料有沒有變形?排除

            掰:掰的過程中,我們對材料用力,材料會變形,這個叫做材料的柔韌性。

            Ppt:劃:劃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因為硬度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劃痕。

            6.師:ppt!圖上就是鐵尺在刻泡沫,你看到了什么?

            在刻的過程中,你看到的泡沫表面留下了凹進去的痕跡就是劃痕,這種判斷物體軟硬的方法叫做刻畫法。

            7.師:你覺得用刻畫法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嗎?

            (用尖角刻、力氣不能太大、相互刻。)引導,生:應該刻兩次,互相刻畫,互相證明,這樣才能得到公平的結果。

            8.下面我們就用刻畫法來比較一下磚和木頭的軟硬。

            9.學生實驗并交流:(拿出一號信封)

            10.你覺得誰硬?為什么?

            磚刻畫木頭有劃痕。而木頭刻畫磚沒有劃痕,所以,磚比木頭硬。(材料裝信封放回桌子)

            11.思考:磚上的痕跡是劃痕嗎?

            四、更多材料的硬度比較

            1.老師這里還有四種材料請大家來比較。Ppt:分別是鐵尺,塑料尺,木頭、卡紙。

            2.猜測一下,硬度從大到小排隊?學生猜測

            實驗的時候,老師提供了記錄用的表格,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用鐵尺分別去刻畫、鐵尺和鐵尺是同一種物質,沒有劃痕)

            3.這個表格完整嗎?(用鐵尺刻別的材料的同時,也要用其他材料來相互刻)

            4.實驗開始前,再次強調幾個實驗要求。

            用一種材料依次去刻畫其它材料,并把實驗結果及時記錄在表格中。

            有劃痕的打鉤,沒劃痕的打叉。

            劃的'時候,用力大小要一致,這是為什么?

            5. 學生實驗。下面我們就用刻的方法來比較一下磚和木頭的軟硬,(拿出2號信封和記錄表,請及時記錄),(完成比較早的組,建議用刻畫法比較一下身邊其他材料的軟硬。)

            6. 學生交流。教師在大表格上打鉤。

            7. 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得出結論:鐵尺>塑料尺>木頭>卡紙

            8. 處理:紙頭比木頭硬。(他們為什么結果是這樣?你有什么想法?)

            9. ——請這一組的同學上來演示(相互刻)。——再找其他一組的木頭來和它的木頭對比。——說明:方法對,而同樣是木頭也可能有不一樣的硬度。

            10.師:思考,在這里,什么最硬?那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嗎?這四種材料中什么最軟?它是自然界中最軟的嗎?說明:硬和軟是相對的。鐵是相對比較硬的材料。

            五、認識金屬。

            1. 師:鐵硬,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鐵。你在生活中,看到哪里用到鐵了呢?

            2.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些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起來看看PPT。

            3. 你看到的鐵制物品,除了利用了鐵的堅硬,你還發現它有什么特點嗎?(導熱、導電、光澤)

            4. 4. 我們以鐵為中心,記錄了更多和它有關的內容,像這種簡單的網狀圖,我們把它叫做氣泡圖。以后的科學學習中,會經常用到。

            5. 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鐵類似性質的材料,它們有光澤,能導熱、導電有個共同的名字,叫金屬。不僅這樣,他們還有一個有趣的特性。(延展性實驗)

            6.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金屬嗎?(現在你知道易拉罐為什么用金屬做了嗎?看視頻)

            教學反思:

            本節課總共上了三次,一次是我們科學組老師一起聽,一節是請來了教研員一起聽,最后一節是浙江省校長培訓班的老師來我們學校參觀聽課。想起上這節課的最初想法是因為之前剛聽了丁言君老師的這節課,隨后又在寧波市基礎改革展示課上聽了一遍,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等各方面都上的很不錯,所以想把這節課的聽課內容整理一遍然后自己學校上幾次,加深印象。結果正等我想按照丁老師的教學設計上課時被通知下周四省級培訓班的校長要來聽課,校長還請了教研員賀老師來幫我指導,一聽這情況,心里就很著急,總感覺教研員要來我總不能完全按照丁老師的教案去上,因為丁老師的教學設計是賀老師一起幫他設計出來的,如果我現在完全按照這設計上,不改變一下,總覺的難為情,所以迫不及待情況下,我就試著去改變教學設計,其實我本來就覺得有些設計上丁老師的上課風格我學不來,再導入上已經有所改變,現在看來個別細節上也還得改變一下,但是改下來還是和原來的設計出入不大,畢竟丁老師的設計已經很好了,所以最后沒辦法我還是這樣上了。

            賀老師一聽我的課就指出了很多細節,這恰恰是我平時教學所忽略的,比如上課時不能把身體的背影對著學生,這樣是不尊重學生的,我們老師應該站在講臺周圍,讓全體學生看到你說話,而不是背著聽課。還有比如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尊重學生,有時候錯了應該以委婉的方式反問等等。另外在課的設計上賀老師又幫我理了一遍,思路就更加清楚了。在整個的指導過程中,賀老師一直強調“以生為本”,指出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提問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其實我反思在之前的備課過程當中,我設計每一個問題都是從自己角度出發,總是考慮我提的問題學生會不會大范圍回答不然我就接不上,課就上不好了,本節課在提問學生有什么辦法可以區別木頭和磚的軟硬,為了防止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辦法甚至有些方法根本是錯的,我擔心到時學生一亂說我就應不過來,所以索性干脆提問的時候給學生限制了方法,要求不能借助其他物體,這樣一來,雖然學生的回答會在你的設計預料之中,但是仔細一想其實這是限定了學生的思維,不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其實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認為自己不應該因為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不夠而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去進行限定,這樣就明顯違反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所以通過這次的課我認為自己今后在教學設計方面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嗎,而不是從老師自己出發。

            最后總的感言上一節課很折磨人,上好一節課更折磨人,回想自己接到這個上課任務,每天總是牽掛著,但是我覺得經歷每一次上課和評課的過程,自己對課的理解和理念以及上課的水平都會得到提升。設想著到哪一天我才不會對上課產生恐懼。或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多上課,多反思。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彈簧的特性,培養探究意識。

            2、運用彈簧原理制作跳跳蛙,體驗活動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彈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個、兩根同色的紙條、自制紙彈簧愛心卡一張。

            2、學具:兩根同色紙條、小青蛙圖片人手一份。

            3、雙面膠、背景音樂,視頻錄像。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師出示彈簧:這是什么?下面我們就和小彈簧一起來玩游戲。

            二、通過玩一玩、說一說、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彈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彈簧,讓幼兒自由探索彈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彈簧,你會發現什么?壓一壓小彈簧,它會怎樣呢?壓得輕與重,會有什么不同呢?

            師小結:小彈簧,真有趣,拉一拉,會彈回去;壓一壓,會跳起來;壓得輕,跳得低;壓得重,跳得高;說明它是有彈性的。

            2、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彈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彈簧,鞏固彈簧特性。

            三、根據彈簧特性,制作紙彈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紙彈簧跳跳蛙,激發制作興趣。

            2、讓幼兒猜測折紙彈簧的方法。

            提問:猜一猜,紙彈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兒猜測)

            3、教師示范講解制作跳跳蛙。

            4、幼兒動手制作跳跳蛙。(輕音樂)要求:兩根紙條要交替折,邊線一定要對齊。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動延伸。

            師: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請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來了,誰呀?紙彈簧小人,紙彈簧愛心卡,什么地方是紙彈簧做的?漂亮嗎?紙彈簧還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會兒我們區域活動時,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初步了解物質燃燒需要空氣。

            2、引起幼兒探究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三、動手做實驗: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生了什么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手帕為什么沒有濕?水為什么進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將茶杯倒扣傾余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并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第一次手帕為什么沒濕?第二次手帕為什么濕了呢?

            四、總結:空氣就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的存在。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活動主要通過實驗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感知。真正促進了幼兒的科學素養的養成,發揚了個性,發展了能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托班科學教案認識紅色綠色11-03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有關科學教案06-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尤物久久99精品福利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日韩在线看精品免费视频 | 午夜激情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