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教案

          時間:2024-01-05 11:13:01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在體味個人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體味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及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2.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生活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前準備

            1.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鄉)有關端午風俗、傳說的資料或具體實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小結:

            作者的語言功力非凡,注意從文中摘錄、積累精彩的語句。

            整體感知

            聽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思考問題:

            1.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2.作者為什么對家鄉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學生自主思考、明確,教師引導、小結。

            以上題目意在指導學生從結構上、思想上整體把握文章。這是文章的主題內容,作者寫得趣味盎然,充滿生活情趣。請同學們想一想,議一議:作者津津樂道談論“咸鴨蛋”,這樣做有意義嗎?

            ——領會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品讀賞析

            1.默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

            2.朗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談談你的`感受或理由。(仿照范讀錄音,可以個別朗讀、齊讀)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語言藝術風格:

            a.口語色彩濃厚且帶有淡淡的幽默。

            表現在好用短句,文中時常穿插樸素的大白話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備感親切。

            b.古漢語的點綴。

            樸素的現代口語與典雅的古漢語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藝術韻味。

            c.善于運用語言“造型”。

            作者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神韻,活靈活現,繪聲繪色。

            d.適當地運用方言。

            文中個別地方有所體現,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語言上的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幾個方面在這篇文章中都有傳神的表現。

            體驗

            讀了本文,聯系自身,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介紹自己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啟發),要求多運用自然恰當的口語。

            師生互動,共同交流。

            總結全文

           。裕

            布置作業

            1.完成字詞練習。

            2.將“體驗”的內容寫成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說真話,訴真情。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2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課文三———六自然段

            2、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屈原忠誠愛國、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人們對他的崇敬、愛戴與懷念之情。

            3、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復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屈原的愛國忠心。用自己的話說端午節的由來,會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資料〈怎樣復述課文〉

            一、談話入題

            上節課我們就開始學《端午節的由來》這篇課文了。誰來告訴我你通過上節的學習獲得了哪些信息?

            二、把握課文脈絡

            師:端午節是因什么而引起的?

            板書:起因:屈原投江后人們主要做了什么事?板書:人們:投食物祭奠后來呢?(每年五月初五都投放粽子)結果怎么樣?

            板書:結果:形成了端午節

            三、深入學習課文

            過渡:理清了課文的基本線索,我們現在來深刻領會課文的內容。

            1、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師注意學生的發音、語氣等,并相機指導。)

            師:獨立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A屈原是個怎樣的人

            B他對國對民的貢獻

            C遭到權貴誣陷,被楚王流放

            D流放時依然愛國愛民(《離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尤能表達屈原對處于苦難生活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哀憐。)分別讀出描寫這幾方面的內容,并談談從中體會到什么。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抽小組讀后提問:屈原為什么要投江自殺?(抓住“悲憤”來理解。)他因何而悲?(報效祖國無門,自己和祖國同胞都成了可悲的亡國奴。)因何而憤?(為昏庸的楚王和禍國殃民的奸臣權貴們。)

           。2)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屈原不愿茍且偷生,具有真正憂國憂民的情懷,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表達忠于祖國和人民的決心,因此更加深受人們的崇敬和愛戴。)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過渡:如此憂國憂民深受人們崇敬愛戴的忠誠之士突然投江自盡,人們有什么反應?

           。1)抽生讀第4自然段

            (2)同桌討論:屈原自殺后,人們做了什么?(抓住“放聲大哭”、“大聲呼喚”、“沿江打撈”、“投”、“祭奠”“祈禱”……)

           。3)理解重點詞句。看課文后面第三題,比較句子,體會哪句好,為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人們怎樣的心情?(萬分悲痛,崇敬愛戴、懷念……)

           。4)小組有感情地讀這一自然段,評價。

            (5)師:后來,人們怎么又往江里投放粽子?默讀第六自然段,回答。

           。6)理解重點詞句子看課文后面第三題,比較句子,體會哪句好,為什么?

            小結:從中表達了人們熱愛屈原的思想感情。

            四、端午節的形成

            全班齊讀“從此……等習俗”

            五、復述課文

            1學習資料《怎樣復述課文》,掌握復述技巧。

            2小組練習復述本文。

            3上臺來復述給大家聽。(可以參照課文和資料)

            小結: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懂得一個什么道理?(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我們應當了解每個節日的由來,才能讓這些傳統節日過得有意義。)

            六、家庭作業

            回家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人聽。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

            課文首先介紹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然后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的詩人屈原的,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課文的第3、4自然段講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國攻打楚國,占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萬分悲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了。這部分內容集中表現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輔佐楚王實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愛戴。但他卻遭到權貴的誣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他仍然熱愛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寫了很多愛國詩歌。楚國被秦國侵占后,屈原萬分悲憤,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課文第5、6自然段講屈原投江后,楚國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種辦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說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接著講人們沒有撈到他的尸體時,又把“大米、雞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祈禱江里的水族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體。有人還把雄黃酒倒進水里想藥昏蛟龍,使它無法張口。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然后講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講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課文有些內容為學生所熟悉,如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有的內容學生不太清楚,如端午節的由來及其意義。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他們的探究心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復述課文。

            3.認識“粽、檐、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尸、俗”9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尸體、習俗”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可以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然后同桌或小組同學間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并互相檢查是否會認這些字。最后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糾正讀音、識記字形。

            要求會寫的9個字中,“戴”“駕”2個字字形較復雜,要重點進行指導。

            3.學生初讀課文后,讓他們說說讀后知道了什么,使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和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4.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楚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對他十分愛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還寫了很多愛國詩歌。當秦國占領了楚國的首都時,他十分悲憤,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正因為屈原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盡后,人們十分悲痛,想方設法祭奠他、懷念他。

            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在學生交流討論時,要抓住課文第5、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來理解,并適時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和懷念。如“楚國的百姓知道后,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這一句,“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夢見屈原很消瘦,以為是水中的蛟龍魚蝦吃了人們投下的食物,“那怎么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這一句,是說人們懷著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跋氚,想啊”“終于”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6.學生熟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后,再讓他們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先可以在小組里說一說、評一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還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后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長、好伙伴聽。

            7.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于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汨羅江:發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以贊美、稟告、感謝、懇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禱告,求福消災。課文中的“祈禱”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2.介紹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四年級下冊)中的《文成公主進藏》和《獵人海力布》。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4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讀“粽、檐、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尸、俗”9個生字,掌握“佩戴、愛戴、措施、誣陷、尸體、習俗”等詞語。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學習復述課文。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知道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跡并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難點: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了解并復述端午節的由來。

            課前準備:

            1.生字詞投影片。

            2.課文中屈原插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你們都知道哪些?

            2.每一個節日的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30課《端午節的由來》,看看端午節背后有什么樣感人的故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學生根據學習要求自讀。

            三、集體反饋,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展示課件第二屏)

            佩戴措施傳頌尸體習俗疏遠

            誣陷愛戴粽子屋檐輔佐駕著

            2.教師根據學生認讀的情況,進行強調。

            字音:“措、頌、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翹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邊不要寫成“也”。“疏”的左半邊最后一筆是提,右半邊第四筆的點不要漏掉。

            3.齊讀詞語。

            4.理解詞語的意思。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于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5.指名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憂國憂民、憤然跳江的屈原,人們紛紛把食物投入江中,保護屈原的尸體不受水族侵害。后來,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傳到現在。)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2.組內交流。

            3.代表反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紹端午節的日期和習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體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們仍保留在端午節那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文章把人們紀念屈原的活動記錄得十分詳細。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課文,感受屈原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五、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

            吃粽子 賽龍舟

           。o念屈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揭題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簡要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課文分為幾部分?每部分都講了什么?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深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二、學習第一、三部分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展示課件第三屏)

           。1)農歷()月()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等。

            (2)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國的()。端午節已有()年的歷史。

            2.學生自由讀后和同桌討論。

            3.指名答。

            4.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ㄒ唬⿲W習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懷念?

            指名讀本段,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筆畫出介紹屈原的有關語句。

            指名答。(著名的詩人、有名望的官員、忠誠愛國、很有才干……)

            2.就是這樣一個愛國、有才干、深受百姓愛戴的人,卻卻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權貴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這又是為什么呢?誰能在文中快速找出來。

            指名答。(因為他們對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滿,這些措施觸犯了他們的利益。)

            3.權貴們是怎樣對待屈原的?

            指名答。(他們想方設法誣陷屈原,無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什么叫“想方設法”“無中生有”?

            想方設法:開動腦筋,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聽信了讒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熱愛祖國,寫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詩歌。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詩歌,讀一讀。

           。1)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擦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人民的生活充滿了艱辛。)

           。2)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即使是身死,壯士們的靈魂也還在繼續戰斗著,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稱雄。)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為什么要跳江?

            默讀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讀。(楚國滅亡,屈原萬分悲憤)

            什么叫“萬分悲憤”?(悲傷憤怒到了極點。)

            2.出示文中插圖,問:屈原在江邊佇立,萬分悲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國家的滅亡,百姓的苦難、自己報國無門)

            3.指導感情朗讀本段。

            4.從屈原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指名答。(熱愛祖國、不畏權貴、堅持正義、不怕艱難險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撓斗爭------)

            (三)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當時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來,人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2.小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較句子。(展示課件第四屏)

            指名答。(“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想啊,想啊”“終于”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4.駕小船、投粽子這些活動,流傳到今天,逐漸演變成了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深深懷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詩歌并進行交流,通過詩歌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情懷,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愛國精神。

            文中的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屈原在楚國滅亡后萬分悲憤的心情,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鋪墊。

            比較句子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如何把句子寫得生動、感人。

            復述課文,既加深了學生

            四、復述課文

            1.看板書,在學習小組內復述。

            2.指名復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是一個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結,是維系著一個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國都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在這些節日里有什么風俗?

            指名答。

            六、課堂小結

            作為華夏子孫的一員,讓我們緬懷先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續和繼承下去!

            七、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 忠誠 愛國 不畏權貴 關愛百姓

            百姓 十分愛戴 萬分悲痛 深深懷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傳!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3、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屋檐、佩帶、措施、誣陷、傳頌"等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2、教學難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手段、方法:朗讀、討論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為什么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么?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么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么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注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么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贊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1)出示課件:

            屈原萬分悲憤,就在……

            (悲痛悲傷)

            (2)想想為什么填寫悲憤?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么?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么?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五、作業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填寫題詞。

            (1)題詞:

            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 )。

            (2)屈原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們( )、( )、( )現在的端午節( )。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著復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四、布置作業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制作一期手抄小報。

            30 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粽、檐、囊、輔、措、誣、頌”7個字,會寫“佩、戴、措、誣、頌、駕、尸、俗”8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尸體、習俗”等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復述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端午節的由來》這篇課文吧!

            二、展示與交流

            1、匯報生字詞。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尸體、習俗

            學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翹舌音!绊灐焙汀八住笔瞧缴嘁。

           。2)理解詞語: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于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3、學生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通過讀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學生從兩方面來匯報:

           。1)端午節的由來。

           。2)愛國詩人屈原。

           。▽W生說出大概的內容既可,不做更細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是由何而來的呢?課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簡要的說明呢?

            2、學生自由讀文1——2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

            3、學生匯報。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

            由來:紀念屈原,至今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4、感情朗讀。

            三、反饋與檢測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四、課堂小節,置留問題

            為了紀念屈原,這些習俗以有兩千多年,那么課文是如何細致的來記敘端午節的由來的呢?相信在下節課的學習中,你就會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第二課時

            一、預習提綱

            復習導入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尸體、習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端午節的由來你了解了多少呢?誰愿意說一說。

            二、展示與交流

            1、默讀課文,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們是怎樣做的?人們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畫一畫,并做好批注。

            2、圍繞上面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3、組織全班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同時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懷念之情。]

            4、學生匯報,教師引導點撥。

            ●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

           。ㄒ龑W生通過3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楚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倪@句話中不但要體會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讓學生知道他愛國愛民,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們的疾苦。他寫了很多愛國詩歌,并被人們廣泛傳頌。

           。ù颂幙梢越Y合學生收集的資料,補充一些屈原的愛國詩歌,進一步體會出屈原的憂國憂民。)

            ●投江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4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因秦國占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悲憤萬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這部分內容寫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梢砸龑W生結合書中的插圖,想象屈原投江時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屈原的愛國之情。)

            ●人們的做法:

           。ㄒ龑W生通過5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楚國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ㄍㄟ^“放聲大哭”“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就他的人很多。)

           。2)他們把船上的大米……想藥昏江中的蛟龍,使它們無法張口。

            (這些也都體現了對屈原的愛戴,指導學生讀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6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因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

            (2)……那怎么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ㄟ@一句說出了人們是懷著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終于”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才找到一個好辦法。要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出這一點。)

            小結: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時候,人們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齊讀7自然段。

            三、反饋與檢測。

            1、通過同學們的理解與分析,我們認識了一個憂國憂民詩人——屈原,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獲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節的由來復述出來嗎?

            2、學生在小組內練習復述。

            3、指名在全班復述。

            四、總結全文,置留作業。

            1、師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2、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長、好朋友聽。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百姓——愛戴——紀念屈原

            教學反思:

            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通過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圖片文件和實物掛件等形式,讓孩子們對民俗文化能有直觀的感性的理解和領悟。顯然,同學們對于這些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是喜聞樂見的。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7

            一、導入

            觀看傳統節日兒歌視頻,引出端午節的風俗,導入入課題。

            二、作者簡介

            引述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引出文如其人,性情與生活態度決定了汪老的文風。

            三、品讀課文

            1、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詳寫哪些?

            2、品讀端午風俗“掛鴨蛋絡子”(第4、5段)。

            1)作者寫了哪幾種玩法?

            2)品讀“挑鴨蛋”。

            3)品讀“吃鴨蛋”。

            引述魯迅《朝花夕拾小引》,引出主題之一:對兒時生活的懷念。

            3、品讀“高郵鴨蛋”(第2、3段)。

            思考:

            1)作者為什么要如此細膩地寫高郵鴨蛋?

            2)品讀你認為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語句。

            A、引述汪曾祺回家鄉的有關事跡報道。引出主題之二:對家鄉的熱愛。

            B、引述路建華《汪曾祺傳》,加深對作者文風的`領會。

            四、拓展訓練。

            寫一個片段,介紹家鄉傳統節日中你印象最深的風俗。

            五、小結:

            汪明《老頭兒汪曾祺》“爸去世以后,我們兄妹商量,在他的墓碑上寫些什么呢?想來想去,決定了,就寫:高郵汪曾祺”,總結全文。

            六、作業布置。

            閱讀汪曾祺的小說《受戒》或《大淖記事》。

            學生暢談端午節風俗。

            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玩的情節語句感情誦讀品味。

            學生回顧所學,分析主題。

            學生選擇最有情趣的語句感情誦讀品味。

            學生仿寫訓練。

            學生課后拓展閱讀積累。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節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公民意識教育。

            培養學生朗讀領悟、品味分析文本的能力。

            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知識積累。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并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

            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知識積累。

            在再創作中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開展公民意識教育。深化對作品的和傳統理解;加強對學生自我學習與遷移學習的能力的訓練。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8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

            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現在,我們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里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

          幼:6月6日(公歷) 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

          (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么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更多端午節相關教案推薦:

          1.2017最新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

          2.2017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端午節的由來

          3.2017年小學端午節班會教案

          4.2017端午節幼兒園小班教案:迎端午,憶屈原

          5.2017年端午節教案:屈原的故事

          6.幼兒園端午節優秀教案范文2017

          7.幼兒園中班端午主題教案

          8.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范文

          9.端午節的由來教案

          10.端午的鴨蛋創新教案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師:現在,我們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里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F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么樣啊?

            幼:很偉大、、、、、、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課程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后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動中看來,孩子對于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為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拔妩S”指黃鱔、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動還是比較投入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陂喿x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通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10

            一、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人教版)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本單元是民俗單元,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在欣賞民俗風情畫中感受日常生活蘊涵的無窮樂趣!抖宋绲镍喌啊芬晃模髡邔戻喌啊⒚袼住⒄勎幕谄綄嵉纳钪邪l現詩意的美,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行文閑適自由,語言雅俗共賞,趣味盎然。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但對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語言特點不是特別了解;缺乏理性認識傳統文化的機會。恰當適時的進行民俗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設想:

            學習本文注意引導學生立足文本,聯系生活,進行品讀活動,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朗讀訓練和品味語言作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欣賞范讀讓學生整體的感知文本,設計合作探究及體驗感悟的環節,通過體味讀、重點句子品讀等多角度的朗讀,讓學生于平淡自然的語言中品味文章的韻味和情致,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感受作者的情感態度。突破教學難點。在拓展遷移環節中引導學生深刻反思,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

            設計理念:

            1、重視朗讀和默讀,使學生在自主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2、語文學習是學生個性化的體驗過程,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3、適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語文是開放的學科,語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師利用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展示課前搜集整理的有關信息,體味自主學習的快樂。

            二、《端午的鴨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2、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章語言特色,品味其中的韻味和情致。

            過程與方法:

            1、加強誦讀,以合作探究和體驗感悟的方式,讓學生于平淡自然的語言中品味文章的韻味和情致。

            2、通過搜集資料,交流討論,引起對平凡生活的關注,培養生活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民俗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學生對故鄉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加強朗讀和品味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難點:引導學生于平淡自然的語言中品味文章的韻味和情致。

            教具準備: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前預習:

            搜集整理有關作者及其散文特點的資料、端午節的資料,制作課件。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劃出疑難之處,提問題。(課前匯總)。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屏幕顯示)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請同學們說出下列古詩中表示的民間傳統節令是什么?我們這里在過節時有哪些習慣?

            乙卯重五詩

           。纤危╆懹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W生互相補充回答端午的有關習俗)

            (此環節借助多媒體,通過創設情境,由古詩引出民俗,引出端午吃粽子的話題,再從食文化的角度,自然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2、今天學習的這篇回憶性文章是關于端午節的。請同學介紹有關作者的情況。你們知道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哪些習俗嗎?他為什么偏偏要挑選鴨蛋來寫呢?學習這篇風俗小品文《端午的鴨蛋》,你就會從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些許的滋味。

           。▽W生交流有關作者的資料,屏幕出圖片、簡介。進入對文本的.學習)

            二、自瀆感知、整體把握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或默讀或小聲朗讀,思考:(屏幕顯示)

            1、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本文題目是“端午的鴨蛋”,可是為何要從端午的風俗寫起?思考文章開頭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怎么連接起來的?

            2、理清文章思路。

            (設計這個環節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搜索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結構,培養歸納、概括能力。)

            (屏幕顯示)

            端午的風俗——和外地一樣的風俗——家鄉獨特的風俗——十二紅——鴨蛋——雙黃鴨蛋——鴨蛋的特點——掛鴨蛋絡子——挑鴨蛋——吃鴨蛋——鴨蛋殼——裝螢火蟲——囊螢映雪的故事

            端午的風俗(鋪墊背景)

            結構閑適自由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前兩個部分的統一)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根據學生課前提出的質疑問題,教師有選擇的整理探究題。(屏幕展示)

            1、高郵鴨蛋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值得作家大寫特寫呢?

            2、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風俗活動給孩子帶來的樂趣?對家鄉的鴨蛋情有獨鐘,充滿了怎樣的感情?作者對這種很小的事情津津樂道,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本文結構上閑適自由,學生預習時會有疑惑,教師課前收集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據內容的先后確定問題的序列,制定目標,組織學生進行可控性討論探究,隨時調節教學行為。當然課堂上學生自然生成的問題和思維的亮點,更應隨機點撥和鼓勵,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

            作者行文如流水,自然而然中流露獨特的感受。濃墨重彩地描繪“端午”的氣氛,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合理的背景,寫“端午的鴨蛋”自然水到渠成。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對逝去的風俗的懷念。汪曾祺的文章在結構上的閑適自由,語言也別有特色,下面我們重點探究他的語言藝術,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名聲久遠

            問起籍貫會肅然起敬

            上海店里會特別標明

            雙黃鴨蛋會成批輸出

            感情“與有榮焉”“曾經滄海難為水”

            質細而油多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鴨蛋相比

            系百索子、挑鴨蛋、掛鴨蛋絡子

            蛋殼裝螢聯想到囊螢映雪的故事

            關注生活細節,對兒時生活懷想。小事情,大態度。

            引袁枚文作證

            四、品味語言、體驗感悟(屏幕展示)

            汪曾祺曾經說:我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精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研讀,細心品味語言的精妙。從文章中找例子,揣摩語氣、感情,讀給同學聽.

           。ㄆ聊徽故荆

            口語化:短句平淡有味親切自然

            方言(口語)脫口而出直率樸素雅俗共賞

            文學性:文言(引古籍)增添書卷氣和典雅之美

            運用語言造型動感傳神

            (這個環節設計體味讀、重點句子品讀等多角度的朗讀。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重在體會作者平淡有味、幽默風趣、親切自然的語言特點,感知汪曾祺在本文的語言藝術風格。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時,對教學難點進行分解)

            小結:

            看來好的語言不一定是華美的詞藻和整齊的句式,有時看似平淡的詞句同樣極有韻味,極有情致。作者融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生動傳神、風趣幽默,顯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屏幕展示

            1、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感覺到了作者對家鄉鴨蛋的自豪和喜愛之情。我們能否把題目改為《家鄉的鴨蛋》?

            2、談談你還知道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緣由是什么?請你結合收集的資料料,以導游的身份來講解。

            (此環節培養學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同學邊講邊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圖片,分享信息。了解家鄉的風俗習慣,由對民俗的認識從粗淺了解轉向探究根源,對文史地哲等知識匯總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完整準確,語言生動地講述見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表現欲。)

            五、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ㄆ聊徽故荆

            我縣春節期間各地舞龍燈、跳五猖的一些圖片;郎溪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村鄉《云舞》在市里參加演出的圖片。學生談一談我們家鄉在保護民俗文化方面做了那些工作?還有那些民間文化正在淡化和消失?

            (屏幕展示)

            2006感動中國候選人:馮驥才

            馮驥才,中國著名作家、畫家。近年來,他全身心投入對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發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的守望者”。

            從1994年開始,馮驥才拿出自己幾十萬元的稿費,用了三年時間,請100名攝影師,把天津老城“地毯式”地拍攝下來,并濃縮在一本圖集之內。此外,馮驥才的視野還“鎖定”了全國范圍內的民間文化遺產,跑遍了全國26個省、自治區、市,邊指導志愿者進行田野普查,邊進行民間文化搶救。馮驥才目前和將要積極奔走的工作包括:將中國56個民族的民間藝術進行“地毯式”的登記、拍照、錄像;出版2000多個民俗縣集本;出版120卷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出版中國民俗民間藝術分布地圖冊;向聯合國推薦一批文化遺產名單;命名一批文化藝術之鄉……

            (屏幕展示)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但是在現代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有人在默默的做著“中國民間文化的守望者”,有人已經將傳統節日逐漸淡忘。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抱怎樣的態度呢?

           。ù谁h節讓學生自由發言,聯系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民俗是國民和國家文化聯系的血脈,沒有繼承和積淀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民族。民俗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同時關注社會,關注熱點,包容性的對待外來的事物,從而上升到初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高度,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熏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小結:

            本文讓我們領略到江蘇端午節的民俗風情,也欣賞了作者閑適自由的散文風格和平淡而有味語言。民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的保護與傳承,是每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對自己國家的文化反而知道不多,這是一種無知的表現。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深入的了解、保護自己的文化,讓它發揚光大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成為全世界的財富。

            板書:

            端午的風俗口語化

            端午的鴨蛋家鄉的鴨蛋文學性

            端午的鴨蛋運用語言

            六、點評

            本文在語言上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我在設計中,以語言為立足點,反復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語句,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體驗感知達到領會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如今的中學生對于眾多的民俗是相當的陌生,這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借助投影等多媒體使學生增加了解;還指導學生搜集、調查、整理各方面的資料,以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課文所寫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民俗又是國民和國家文化聯系的血脈,民俗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關注社會,聯系文化背景和所學的知識,對生活現象做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能對祖國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珍惜傳統文化,避免盲目崇洋的目的,從而達到道德教育和審美熏陶的雙重教育的目的。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3、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屋檐、佩帶、措施、誣陷、傳頌”等詞語。

            教學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默讀課文,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演示文稿(字詞卡片)教學過程:

            一、審題導入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為什么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么?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么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么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注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么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贊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1)出示課件:屈原萬分悲憤,就在……(悲痛悲傷)

           。2)想想為什么填寫悲憤?(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么?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讀讀哪句話好,為什么?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五、作業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2、寫出課文中詞語的相應近義詞。

            3、根據提示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根據提示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根據提示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愛戴——輔佐——誣陷——流放——

            二、指導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填寫題詞。

           。1)題詞:端午節的習俗有()()()()。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2)屈原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們()、()、()現在的端午節()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著復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四、布置作業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制作一期手抄小報。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12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許多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下面請同學們看三首古詩,猜猜看這些詩所描述的都是我國的哪一個傳統節日。

            幻燈顯示1:看詩猜節日

            二、簡介作者

            幻燈顯示2:汪曾祺簡介(請一位同學朗讀)

            三、師生合作讀課文

            教師讀第一部分,請兩位同學續讀第二、三部分。

            四、理清課文結構

            1、提問: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些方面內容。請同學們用最簡潔的語言給課文的第一段,第二、三段和第四、五段分別擬一個小標題。(同桌互相討論)

            幻燈顯示3: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

            2、在介紹家鄉端午的風俗時,作者主要介紹了哪幾種風俗?

            幻燈顯示4: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3、其中詳細介紹的是哪幾種?為什么要詳細介紹?

            ……由對“十二紅”的介紹自然地過渡到下文寫“家鄉的鴨蛋”。行文揮灑自如,閑適中透著嚴謹?此坡唤浶模瑢崉t獨具匠心。

            五、精讀課文第二、三段,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幻燈顯示5: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ㄏ旅嬲埻瑢W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喜歡的句子,你能從字里行間品味出以上這些語言特色嗎?)

            2、學生再讀課文第二、三兩段。

            六、簡析課文第四、五段

            家鄉的鴨蛋不止是名氣大,優點多,它同時也是構成家鄉端午風俗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曾給許多孩子帶來無限的樂趣。

            提問:作者在寫“端午的鴨蛋”時主要寫了與鴨蛋有關的哪些趣事?

           。⊕臁傍喌敖j子”;挑鴨蛋——吃鴨蛋——玩蛋殼)

            七、歸納本文主題

            提問:從對端午風俗的回憶,對家鄉、端午的鴨蛋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鹘y民俗文化的熱愛,對家鄉的依戀,以及對充滿童趣的兒時生活的懷想。)

            八、看新聞,談感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則與我們的課文有關的新聞。這則新聞在去年曾引起中國人的極大關注。

            幻燈顯示6:新聞

            提問:讀了這則新聞后你有什么感受?

            九、教師總結;布置作業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現在,我們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里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

            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F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人們要紀念他。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么樣?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

            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由來教案(精選11篇)05-31

          中班社會端午節的由來教案04-02

          小班語言端午節的由來教案04-08

          端午節的由來的教案(通用10篇)06-20

          端午節由來大班語言教案02-24

          端午節的由來演講02-06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06-21

          端午節由來的故事01-24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01-2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 亚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