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本研修活動的教學反思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本研修活動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本研修活動的教學反思 1
一路走過的校本研修活動,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學即教研,依托教學反思 開展校本研修 促進專業成長。教研從課堂上來,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采取邊教學邊研修的形式,從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入手,實現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常態課堂教學行為的無縫對接,這樣更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校本研修活動更具實效性。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國特級教師袁蓉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成功經驗中也總結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每上完一節課,我都會對照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想想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反思自己教給學生什么了,思考自己教完了怎么辦,關注教學的進一步研究。
我的教學反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寫:
一、反思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
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發展實際水平的基礎上,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了目標,教學完成后首先反思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程度又如何,根據學生達成情況對本課教學目標進行再修正,及時調整后面相關知識的教學目標,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能力、情感體驗。
二、反思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體現。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學習方式上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教師要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有個性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反思學生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自主性。
三、反思教師角色是否得到轉換。
新課程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變化。因此,教師要反思在師生關系上是否做到尊重與贊賞;在教學關系上是否做到師生平等;在對待自我上是否做到反思;在對待同事上是否做到合作。
四、反思教學過程的精彩之處。
對教學過程中達到或超過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鳴、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詳細地記錄下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創新、升華,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學中使用。
五、反思教學過程的生成事件。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已設計的教案流程逐步進行教學。隨著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融,學生的“智慧火花”、“創新火花”得以燃發、靈感突現往往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尖刻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在教師備課時往往是沒有觸接到的。教師如何駕馭,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發散性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教師課后應及時反思。
六、反思教學過程的瑕疵之處。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好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教師必須對此進行回顧,剖析、梳理,找出形成原因、分析關鍵因素、探究解決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七、教學案例再設計。
教學案例再設計是教學反思的最終目的。通過對一節課從教材、教師、學生、教法、學法、問題設計、練習題等諸方面的反思,得出新的教學規律、教法上如何創新、知識如何拓展、組織教學如何改進,問題設計是否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練習設計是否有鞏固性和拓展性等等。及時記錄整理,去粗成精取其精華。進行再梳理、再研究、再發現、再創新。寫出新的教學設計或案例,不斷升華,提高自身業務質量,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反思,我對自己教育教學進行“內省”,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課堂教學中,我帶給學生的是一種輕松、有趣、投入的感受,簡潔高效的環節設計,嚴肅而活躍的課堂氛圍,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恰當地給以學法指導,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合作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指導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們在適應了我的授課模式以后,漸漸地從對我的課堂產生興趣轉向對學習感興趣。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的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因而我反思,故我進步!
校本研修活動的教學反思 2
時間總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覺的度過,一個學期轉眼之間就到了末尾,本學期,本人能依據個人研修計劃,以校為本,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我學習與反思的習慣。現將本學期個人的研修工作總結如下:
一、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積極反思、踴躍發言。
認真看好學校組織觀看的遠程下載的優質課例,并記好聽課筆記,討論時踴躍發言,并聆聽別人的觀點,在交互中學習,在交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吸取別人的優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用學習得來的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用學來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我教學的輔助手段。
我班的學生有39人,全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時調整教學手段,輔以課件,靈活運用跟進策略,使得課堂在動態生成中充滿生機,學生在鮮活的課堂教學中體驗了語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有價值的語文知識,成績得到逐步提高。在教學之余,我還樂于撰寫教育隨筆,寫教學反思,反思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反思課堂生成的問題,各種信息加工所做出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思教學過程本身,教學經驗教學結果等。開展校本研修課堂是主陣地。立足學科實際,根據自身特點,學習有關理論知識,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網絡學習是校本研修的一條路徑。
上網看看別人的高見,學習一些教育理論,增長了自己的見識,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通過學習和研究,我認識到只有使自己真正擁有“一桶水”,擁有“源頭活水”,才能提高自己駕馭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在研修中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提高,班級學生成績也有了顯著的變化。這些都是參與校本研修帶來的變化。事物是發展的,過去早已成為歷史,而現在轉瞬即成過去,回顧是為了進步,我相信只要自己真正把工作落實到實處,校本研修必將是百花齊放的春天。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對校本研修學習的感受,我覺得魏書生老師的話再合適不過了。我們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就應要有一桶水”。開展校本研修對于我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新課題”。很多的理論需要學習,很多的問題需要探索,很多的爭論需要解決。面對課改新形勢,如果我們對校本研修還是一無所知,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那么我們的工作怎么能揚帆啟航?我認識到只有使自己真正擁有“一桶水”,擁有“源頭活水”才能提高自己駕馭這項工作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我必須去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去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用知識豐富我的思想頭腦,用理論指導我的工作實踐,使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了校本研修,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當初“思緒亂如麻”,整日被校本研修困擾,而如今突然有一種“居高臨下,勝景盡覽”的感覺。作為一位分管教學的領導,我意識到只有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敢于創新,樂于創新,善于創新。開展校本研修,課堂是主陣地。立足學科實際,提出“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自創和引進相結合”的思路,根據所教學科和自身特點,使得研修活動全面鋪開。
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當中,我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貫通了教育科研的方法。辛勤的汗水與甜蜜的果實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恐怕沒有一把尺子可以丈量。但抱著最大的希望,作出最大的努力是不可少的。校本研修讓我更加覺得“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
校本研修活動的教學反思 3
通過校本研修活動,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當一名現代的好老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沒有新課程的先進教育理論沒法教;沒有扎實深厚的知識功底沒法教;沒有勤鉆研、善反思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的進取精神,絕對教不好。因此在校本研修實踐中,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勤學理論,不斷地敢于否定自己,推陳出新,進行再創造再探索。伴隨新課改的進程,越是開放式的教學就越需要我們的精心設計,就越需要我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調控能力和教育機智。學校的各項讀書活動、老師們的輔導報告,遠程網絡研修等等,讓我感覺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觀念有了很大進步,我在與各種教育改革的理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這樣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神奇。
學校還組織教師參加外鄉鎮的“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就語文學科而言,如何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語文教師特別需要探討的問題。我覺得精心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在四備上下功夫:一備教材——即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根據教學需要,結合新老教材適當增補內容以更好地達成三維目標。二備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心理特點等,便于師生交流;特別考慮一些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的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三備問題——從一些語文現象及事物關聯上,發現問題,并精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索、思考、歸納、小結;設置疑問的時候,要切合實際,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層層推進,步步提高。四備教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我校要求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反思中去,實施二次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整合教學內容,并且把教學反思作為自己成長的階梯。因此我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想一想這樣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適合學生特點,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反思教學中自然而然地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新課程改革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成功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實現辦學理念的提升,學校管理的變革,更需要實現教師培養方式的轉變。而實現提升、變革與轉變,需要一個扎扎實實的過程,需要干實事、講實效的作風。總之,通過實施校本網絡研修活動,使我提高了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履行崗位職責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更好的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我愿和同仁一道不斷研究,不斷探索和創新,走出一條條校本研修新路,為教師專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以上就是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的反思。
【校本研修活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校本研修教學反思11-28
校本研修教學反思11-26
校本研修教學反思11篇11-28
校本研修總結與反思范文04-07
校本研修活動計劃06-18
校本研修活動總結06-08
校本研修反思(通用23篇)08-04
校本研修活動心得02-12
校本研修活動總結優選05-22
英語校本研修活動總結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