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28 11:21:2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分糖果》教學反思三篇

            篇一:《分糖果》教學反思

          《分糖果》教學反思三篇

            《分糖果》這節課是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

            先用PPT展示主題圖,并讓全班齊讀題目,讓學生思考2分鐘。

            我拿出20個糖果,請5個學生到臺上來,再叫一學生分,這位學生便一人分4塊,沒有猜也沒有試,理由:四五二十,我心喜:學生能用乘法口訣來平均分,真不錯。但一回想,20數目不大,四五二十的口訣又是學生學過的,如何引導策略的多樣性,我轉念一問:“很多同學能用乘法口訣來平均分,真聰明,可對于還不懂口訣或沒想到口訣的同學,你又怎么建議他來完成這題的呢?生紛紛舉手,于是我便依次另請5位學生上臺,另請一位學生來分,呈現了每次分一塊,共分4次;每次分2塊,分2次;第一次分3塊,第二次分1塊這三種方法,我依次板書在黑板的表格里,通過實物演示,演示與表格對應,學生一時間體驗了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感受了分法的多樣性。有了上面的師生合作,接下來的小組活動,我放手讓小組合作完成。

            題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

            (1) 說一說可能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

            每個小朋友分到( )根,還剩( )根。

            由于我班共31人,分組中有的小組5人,有的小組6人。通過小組討論,有的小組很快有了答案,我下去巡視,驚喜地發現學生合作能力遠遠超過我的想象。雖然每組人數不盡相同,但同學并沒有因此混亂。我發現學生合作很有步驟,在組長的組織下,他們先寫姓名,然后數出50根小棒,便開始平均分給組員,分完后再填表,每個小組的分法各不相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已慢慢學會了試商,由于小組活動后,學生對用表格記錄平均分有了切身體驗,因而本課的練習做得不錯,對于用表格來記錄平均分的過程掌握不錯。

            深刻體會:往往我們會認為小組合作太浪費時間,有時為了節省時間,總省了小組活動,而用師問生答來代替,這樣表面看起來是節省了時間,但其實之后我們老師要花更多倍的時間來無休止地重復,學生還未必掌握得好,而讓學生通過自身操作、小組合作將事半功倍。

            因此提高課堂實效,小組活動必不可少。

            篇二:《分糖果》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對自己的教學,做了一些回顧與思考,反思如下;

            1 運用身邊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課堂教學開始時,我讓學生猜給他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引起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從而引出分糖果的課題。在具體的生活中,使數學生活化。

            2. 創設情境,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課堂中我創設了“分糖果”的情境,通過兩次“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分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分的結果是相同的。

            3 讓學生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難,他們會說,但不一定會填,這時,我在示范后又設計了同桌合作,看看別人的記錄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嗎?學生通過合作既學會了記錄,又體驗了分法的多樣性。

            4 在解決分50塊糖果的問題時,在活動前我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明確分工,在活動時又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在分較大數目的物品時,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每次不必一塊一塊地分,邊分邊根據剩下的數量來確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適。在課堂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感受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5.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本節課,我結合教學內容,在每次動手分糖果時都設計了一個較好的小環節“觀察估計糖果的塊數”。特別是第二次估計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塊時,引導學生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

            比,培養學生有依據地進行估計活動,創設了一次提高估計意識、增強數感的機會。上完課后,我感覺到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策略,學生感知得還是不夠,特別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許是時間的關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塊糖果時,我是否可以這樣提問:“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每人大約可以分到多少塊?”因為學生具有100以內加、減法的知識,應該能夠說出“至少10塊”。真希望聽過此節課的同仁們,給我一些意見。

            篇三:《分糖果》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對自己的教學,做了一些回顧與思考,反思如下;

            1 .運用身邊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課堂教學開始時,我讓學生猜給他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引起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從而引出分糖果的課題。在具體的生活中,使數學生活化。

            2.創設情境,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課堂中我創設了“分糖果”的情境,通過兩次“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分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分的結果是相同的。

            3.讓學生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難,他們會說,但不一定會填,這時,我在示范后又設計了同桌合作,看看別人的記錄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嗎?學生通過合作既學會了記錄,又體驗了分法的多樣性。

            4 .在解決分50塊糖果的問題時,在活動前我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明確分工,在活動時又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在分較大數目的物品時,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每次不必一塊一塊地分,邊分邊根據剩下的數量來確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適。在課堂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感受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5. 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本節課,我結合教學內容,在每次動手分糖果時都設計了一個較好的小環節“觀察估計糖果的塊數”。特別是第二次估計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塊時,引導學生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培養學生有依據地進行估計活動,創設了一次提高估計意識、增強數感的機會。上完課后,我感覺到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策略,學生感知得還是不夠,特別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許是時間的關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塊糖果時,我是否可以這樣提問:“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每人大約可以分到多少塊?”因為學生具有100以內加、減法的知識,應該能夠說出“至少10塊”。

          【《分糖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糖果》教學反思02-20

          小班分糖果教學反思05-19

          小班《分糖果》教學反思05-25

          糖果教學反思05-20

          分糖果教學設計10-13

          關于數學公開課分糖果的教學反思11-24

          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分糖果》09-22

          北師大版數學《分糖果》教學反思03-12

          《甜甜的糖果》教學反思11-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 亚洲Av一在线观看 | 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制服丝袜美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