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響咚咚》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29 09:42: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鼓響咚咚》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要求能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培養興趣、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自然地滲透。在注重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其創新能力。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小鼓響咚咚》的教學反思

            3月18日,我上的教研課《小鼓響咚咚》,就將這一思想貫穿始終,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教學目標的落實這一點作以下反思:

            目標一:學會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小鼓響咚咚》。能創編簡單的律動動作并配合歌曲進行律動,增強節奏感和表現力。

            課上,教師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節奏、按節奏朗讀歌詞、歌曲模唱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歌曲。在讓學生聽歌詞的環節中充分展現學生主體,讓他們自己聽,使之產生極高的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調動,增強了主體參入意識,形成了教與學的整合。當學生學會歌曲的旋律、歌詞后教師引導說:“你聽了這首歌心情怎樣?”“這首歌曲是什么情緒的?是悲傷的嗎?”學生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聽了這首歌很高興、開心。教師就進一步引導我們喜歡小鼓,想到小鼓就開心的笑等等,來促進學生們運用好演唱情緒。在整個教唱過程中教師都在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在律動創編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培智學生思維不發散、缺乏聯想和想象同時記憶力差的特點,提示同學利用歌曲中的詞語進行動作的創編,學生們把歌詞和動作結合,唱到哪里就能配合上動作,記憶的牢固。

            目標二:通過音樂游戲《神奇的`小米粒》,準確地感受音樂中的強弱變化,并能用拍手的方式表現,培養感知能力。本節課中掌握3/4拍的強弱規律是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利用游戲來突破這一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將枯燥的樂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還屏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一人講授,學生卻無法感受的缺陷。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了節奏強弱之間的差別,同時讓學生自己找到3/4拍的強弱規律,他們會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象。

            教學中另一個難點就是符點音符的演唱。教師首先解釋了符點的意思和使用在音樂中所起到的作用(延長原音時值的一半)。接著教師通過讀節奏的演示把無符點和有符點之間的不同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意識,然后引導他們跟讀,從而掌握符點音符的讀法,那么這樣一來在演唱的過程中只要教師稍加指導學生就自然而然的準確的演唱出了符點音符。

          【《小鼓響咚咚》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鼓響咚咚的教案03-10

          《小鼓響咚咚》教案11-24

          小鼓響咚咚教案11-27

          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范文3篇09-30

          《小鼓響咚咚》教學設計范文07-04

          中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鼓響咚咚》09-22

          我的小鼓響咚咚教案10-22

          我的小鼓響咚咚教案10-19

          中班音樂活動《小鼓響咚咚》08-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 | 中文字幕精选三级欧美 |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