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反思

          時間:2021-07-01 20:28:4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材觀。在"教教材"的觀念中,教學內容就是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就是知道課文講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理清課文的條理,得到一些寫作知識。"教教材"是從教材出發回到教材,教材成為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而教學的主體——學生和教師則被偏離于教學的外圍,處于被動的地步,一個是被動地接受,一個是被動地執行。久而久之,教師就淪為知識的傳聲筒,學生就淪為知識的接受器。而按照"用教材教"的觀念,教材不是教學的中心所在,不是教學的藍本,只是一個憑借,一種資源。一個"用"字,賦予教師教材加工者,教材開發者,教材創新者的角色地位,還學生以教學的中心地位。"用教材教"要求教學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成長提高為歸宿,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另外,以往的教學只要求講知識點,而現在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反思范文

            湘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7課《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寫的是老師為了讓學生弄清楚樹葉的顏色和形狀,帶領學生采集樹葉標本,說明"只有留心觀察,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在執教這篇課文之前,我按照"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兩種觀念分別進行教學設計,并對這兩種教學設計進行了反復推敲與比較,最終在"用教材教"的執教實踐中,進一步體會了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

            教例一(片段,按"教教材"設計)

            1。通讀全文,想想課文寫了什么

            2。找一找課文中描述樹葉顏色和形狀的部分。

            生劃出句子:

            原來,樹葉不僅有綠色的,還有紅色的,黃色的,紫色的……

            樹葉的形狀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針,有的像扇子,有的邊緣像鋸齒……

            3。讀句子,認識省略號,了解省略號在句中的意思。

            4。用兩個詞語來概括樹葉的顏色和形狀。

            5。板書:

            顏色五顏六色

            形狀千奇百怪

            6。師總結: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樹葉的顏色不只是綠色,而是五顏六色,形狀也是千奇百怪的,說明只有留心觀察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

            該教學設計,我只停留在教教材上,重點放在講知識點上,被動的把書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雖然能弄懂課文講了什么,但學生并沒有親身觀察的經歷和深刻,獨特的體驗和感悟。為了改變這種缺陷,我又在新課程的新理念的指導下,從"教教材"出發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教學過程。

            教例二(片斷,按"教教材"設計)

            一,課前采集樹葉,制作標本。

            課前我安排了一項課外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們分成學習小組到公園,路邊等不同地方采集形狀各異,色彩不同的樹葉作成標本,仔細觀察,并把觀察所得記下來。

            二,精讀課文,賞析理解。

            課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了樹葉的顏色和形狀呢

            1。找一找課文中描述樹葉顏色和形狀的部分。

            生劃出句子:

            原來,樹葉不僅有綠色的,還有紅色的,黃色的,紫色的……

            樹葉的形狀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針,有的像扇子,有的邊緣像鋸齒……

            2。展示采集的樹葉,讓學生自由補充樹葉還有那些顏色和形狀。

            學生A:我采的樹葉形狀像一把梳子。

            學生B:我在家門前摘了一種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就像一個葫蘆,真有意思

            學生C:我撿的這片樹葉是彩色的。它上面有三種顏色,你看它的左邊是綠色但右邊已慢慢變成黃色和紅色。

            ……

            3。用兩個詞語來概括樹葉的顏色和形狀。

            4。板書:

            顏色五顏六色

            形狀千奇百怪

            三,拓展思維,說說新發現。

            師:除了課文上寫的和剛才大家說的,你在觀察的過程中還有新的發現嗎說一說。

            生:我發現昨天摘的樹葉,今天就干了。

            生:我發現樹葉的顏色由綠變黃由黃變紅,原來樹葉的顏色也會變呀!

            生:老師我知道了,樹葉也和我們一樣總是換不同衣服。

            生:我采的樹葉上有一層白色絨毛,摸起來還咔吱,咔吱響呢!

            生:原來我以為雪松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昨天我打掃衛生區時,在花壇里發現很多枯了的松針,顏色是褐色的。所以我知道雪松的葉子也會變枯。"

            生:我發現枯了的葉子變得很脆。

            師:小朋友,當你們有了這些新發現的時候,會是什么心情(高興,驚喜)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心情來朗讀第七小節

            四,有感情朗讀第七小節,體會新發現后的驚喜,興奮的心情。

            五,鼓勵質疑,課外延伸

            六,總結:只有認真的觀察,才會有更新的.,更全面的發現。

            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第二次的教學設計中我把主動權交與學生,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細心觀察,在觀察中得到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發現。教課文前,同學們把采集的樹葉拿出來互相欣賞,互相交流,面對課文,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另外,以往的教學只要求講知識點,而現在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教師與學生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教師要深入地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他們的智慧是如何建構的,學生頭腦中的知識不應該是灌進去的,背進去的,而應該是通過活躍的探索與學習過程建構起來的。

            再從知識發展來看,當代知識觀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積極的內化過程",是學習者"將外在知識轉化為內在知識,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有機部分,嵌入已有的認知體系之中"的過程;同時,"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生成過程",是"個體在已有經驗基礎上主動地建構新經驗的過程,是師生開展對話,進行視野融合而生成新的意義"的過程。可見,學生的知識教師是無法教給的,而應讓學生自己悟得,生成;教學不應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是教師借助教材,利用教材為學生創造一個經歷,一種體驗,讓學生在這經歷,體驗中生成知識的過程;教材絕不可能是教學的主宰,而只是學生知識生成所需的一個憑借,一種資源。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反思07-07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設計01-24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設計10-31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說課稿02-09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的優秀教學設計11-09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優秀教學設計12-10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設計2篇03-31

          四年級《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學反思10-26

          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教案設計09-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 天天久久久精品精品 |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专线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在线视频国内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