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律》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1-07-03 11:30:4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運算律》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

          《運算律》教學設計及反思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這是某班同學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景圖,從圖上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求“跳繩有多少人?”怎樣列算式?(出示問題)

            學生口頭列算式,教師板書。

            3、師:上面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板書)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這兩道算式連起來?(板書:28 17=17 28)齊讀一遍。

            4、列舉歸納,積累感知。

            談話:那么,等號的兩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照樣子,你能再寫幾個這樣的等式嗎?(一邊寫一邊算一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

            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教師有序地板書學生的等式,并口頭驗證等號前后是否相等

            5、合作交流,概括規律。

            (1)同桌交換本子,檢查一同桌寫的等式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2)仔細觀察這些例等式,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3)小結:通過舉例驗證,我們發現了這樣的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出示規律,齊讀一遍)

            6、個性創造,構建模型。

            (1)談話:加法當中這樣的等式,你能寫多少個呢?這是我們需要用簡單的辦法把這些等式表示出來。你喜歡用什么方法把它寫在本子上。(可以用符號、文字、字母)

            (2)學生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教師巡視,并把典型的進行板書。

            (3)你是怎樣表示的?學生介紹自己的表示方法。(Δ О=О Δ甲數 乙數=乙數 甲數a b=b a)

            7、指出:在數學中,一般用字母式子來表示運算規律。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后是,它們的和不變,所以用“=”連接起來。(用紅筆描一下)

            講述:字母式子有了,表示什么也知道了,那取什么名呢?叫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8、學法指導,評價反思。

            談話:剛才我們是怎樣研究這個規律的?指著黑板,首先發現問題,然后舉例驗證,最后概括規律,用字母表示。下面我們要來探索加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同樣要經歷這幾個過程,你有沒有信心學好?

            二、學法遷移,探索加法結合律。

            1.發現問題。

            (1)根據剛才收集到的信息,怎樣計算“參加活動的一共多少人?”

            (2)讓學生在自備本上各自列式計算。

            (3)全班交流并說出先算什么,板書:28 17 23=68(人)28 (17 23)=68(人)。

            (4)這兩個算式得數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怎樣的等式?(板書:28 17 23=28 (17 23))。

            (5)請同學們觀察,等式的兩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等號右邊先算17 23,左邊呢?為了強調第一步先算28 17,暫且加上小括號,這也是為了便于比較。強調“結合”

            2.老師這兒還有兩組類似的等式,請同學們算一算,它們是否是等式。集體口算。

            先比較每組的兩個算式,再比較這三組算式,說說你的發現。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教師適當點撥)

            3.其他的任意三個數相加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呢?

            (1)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驗證一下。(算一算,等式兩邊是多少)

            (2)誰再來說說你的發現?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個規律。

            4.師生交流:

            同學們發現了這樣的一個規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個規律叫什么?這個規律的特點就是小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小括號能把括號內的兩個數結合起來先算,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5.通過同學們的舉例驗證,我們發現了加法中的兩個運算律。它們是——

            三、鞏固內化,拓展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重點討論第4題

            2.填空:

            28 37=□ 28

            α 45=45 □

            45 85 67=□ (85 □)

            △ ○=□ (□ □)

            3、四(1)班同學植樹,第一天植樹76棵,第二天上午植了38棵,下午植了24棵,兩天一共植了多少棵?

            (1)學生獨立完成。(把不同的方法板書在黑板上)

            (2)集體評議:那一題計算簡便,為什么?38 76 24要先算76 24,必須要用什么運算定律?

            四、評價鼓勵,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和本領?我們是

            怎樣學習的?你有什么感受嗎?

            五、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

            反思:

            1、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本節課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冬季鍛煉項目跳繩、踢毽子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需要,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學生自己理解題意,自己解決問題,對兩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加法運算律產生、形成的過程,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

            在學習加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四則運算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我能注意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超越。我還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習致用。如:在設計練習時,我設計了既符合實際又讓學生直觀感知計算方法的巧妙運用的題目,使計算既快又對,學生覺得很有成功感,進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即將學習簡便運算奠定了基礎;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整節課上下來,時間較緊,練習無法保證,此外在用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時學生想出的類型很少。

            2、在總結、交流加法的結合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應適當地進行指導和幫助。

            3、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只注意了算式之間的比較,而忽略了兩個運算定律之間的比較。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 在线观看日韩成人Av | 日韩v国产v亚洲v精品v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