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別業優秀教學課件

          時間:2021-03-31 12:49:26 教學課件 我要投稿

          終南別業優秀教學課件

            《終南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把作者退隱后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

          終南別業優秀教學課件

            終南別業優秀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

            2、抓住關鍵詞,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唐朝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這首詩。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二、題解

            1、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父親早死,母親篤信佛教。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終南山,晚年又在陜西藍田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可謂不小。其實,由于政局變化反復,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描寫的就是那種自得其樂閑適情趣。

            三、合作學習

            1、聽讀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2、勾畫重點詞的注釋

            ①終南:指終南山。

           、谮铮哼吘常荒仙节,指輞川別墅所在地。

            ③勝事:快意的事。

           、苤担河龅。

           、萘舟牛亨l村的老人。

           、逕o還期:無一定時間。

            3、參考譯文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中年以后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興致來了,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樂。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偶然間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談說笑毫無拘束,忘了回去的時期。

            4、名句點擊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贊賞。再從藝術上看,這二句詩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

            四、作業

            1、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感情。

            2、完成課后練習。

            整體賞析

            全詩的著眼點在于抒發對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的向往。開篇二句,由“中歲好道”“晚家南山”點明詩人隱居奉佛的人生歸宿和思想皈依!暗馈保阜鸾!爸袣q頗好道”,作者強調自己中年以后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一個“頗”字,點明其崇佛的虔誠心態!巴怼弊,意蘊豐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對現實隱居生活的.描繪;如果是后者,則是對自己晚景的構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無比,興致來臨之際,每每獨往山中信步閑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詩人自己能心領神會!懊俊,表明“興來獨往”非常頻繁,不是偶然為之!蔼殹保⒎菦]有同調之人,事實上,詩人隱居之際不乏同調之人與其往來唱和,如張諲、裴迪等,此處當指詩人興致一來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個灑脫的隱者形象便展現到了讀者面前。從字面意義上看,隱隱約約帶有些落寞,但誰又能說這種情致不是件快樂的事呢?“勝事空自知”,亦然,一個“空”字,也許帶有幾分無奈與孤獨,但詩人是陶醉于這種山林情趣間的。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即言“勝事”。在山間信步閑走,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溪水盡頭,似乎再無路可走,但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風起云涌。一切是那樣地自然,山間流水、白云,無不引發作者無盡的興致,足見其悠閑自在。清人沈德潛贊曰:“行所無事,一片化機。”(《唐詩別裁集》)“行到水窮處”,讓讀者體味到了“應盡便須盡”的坦蕩;“坐看云起時”,在體味最悠閑、最自在境界的同時,又能領略到妙境無窮的活潑!云,有形無跡,飄忽不定,變化無窮,綿綿不絕,因而給人以無心、自在和閑散的印象,陶潛有詩云“云無心以出岫”(《歸去來兮辭》),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著“無常心”“無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時”,還蘊藏著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簡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夠去掉執著,像云般無心,就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詩人在一坐、一看之際已經頓悟。再看這流水、白云,已是無所分別,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從結構看,“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二句,對偶工穩,一貫而下,從藝術手法上看,此二句儼然是一幅山水畫,是“詩中有畫”也。

            結句寫作者在山間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無拘無束地跟其盡情談笑,以致忘了時間,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躍然紙上,與前面獨賞山水時的灑脫自在渾然一體,使得全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芭既弧倍郑灤┣昂,卻行跡全無,其實,“興來獨往”“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等,何嘗不是“無心的偶然”呢?然詩人至此方借“值林叟”點出“偶然”二字,可見藝術手段之高超。因為處處“偶然”,更顯現出心中的悠閑自在。“談笑無還期”結句自然,卻暗藏哲理,詩人因為體悟到物我兩忘、物我一體之境,從而忘記了那流遷無常的世俗世界,這是真正的“空”境。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終南別業優秀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教學優秀課件04-04

          青花教學優秀課件04-06

          優秀英語教學課件04-10

          幼兒教學優秀的課件04-13

          搭石優秀教學課件04-08

          優秀語文教學課件04-01

          優秀數學教學課件分享04-01

          珍珠鳥優秀教學課件04-08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課件11-16

          幼兒園教學優秀課件制作04-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