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件設計:人口與環境

          時間:2021-06-10 10:51:59 教學課件 我要投稿

          教學課件設計:人口與環境

            第一單元 人口與環境

          教學課件設計:人口與環境

            本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人文地理知識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日常生活方面的作用,了解人口地理主要內容,理解主要概念和原理。

            2.學會閱讀相關圖表,分析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3.樹立進一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觀念。

            第一節 人口再生產

            教學目標:

            1.了解人口再生產概念、類型及其轉變

            2.了解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情況

            教學重點:

            1.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比較兩種“低自然增長率”的本質區別。

            2.培養學生繪圖技能,讓學生對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正確讀圖、表,分析相關內容。

            教學過程:

            新的《高中地理教學大綱》中要求,這一單元內容屬于“人口地理學”的基本內容,大綱中要求的“人口發展”的內容,實際指的就是“人口再生產”。嚴格地說,人口再生產雖然是人口發展的基本內容,卻并不能等同于“人口發展”。兩者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

            人口發展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素質的提高和人口結構的改變,

            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化及人口增長速度的變化:人口素質反映的是人口適應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人口結構可包括自然結構、社會經濟結構、地域結構等,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人口結構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本單元我們從人口再生產談起。

            一、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轉變。

            1.人口再生產概念:狹義的概念,即教材中提出的:人口內部老一代陸續死亡新一代不斷出生、世代更替的過程,使人口總體不斷延續下去。實際上,人口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的集合體,其構成是錯綜復雜的。他們的年齡、性別、民族、文化水平、職業、宗教信仰等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在人口再生產過程中,不僅人口數量在變化,總人口中的年齡、性別結構、社會經濟結構、地域結構及人口的素質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這種意義上的人口再生產是廣義的人口再生產。

            2.人口再生產的類型

            人口再生產類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所決定。從數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產類型實際最終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表現有幾種不同的人口再生產類型。

            ①人類社會發展初期,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口增長速度極低,表現為“原始型它以極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極低的自然增長率為特征。

            ②農業的出現帶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產力大發展,人口增長速度有所加快。這一期人口再生產類型稱為“傳統型”,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較低的自然增長率為特征,即“高高低”型。

            ③產業革命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生產力大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得以改善,醫衛生事業進步。這一時期的人口再生產類型表現為“高低高”的“過渡型”,即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為特征,人口增長速度很快。

            ④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和化等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表現為“三低”的“現代型”,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為特征。這一時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世代更替緩慢,人口年齡結構呈老年型。

            對于人口再生產類型及轉變,要正確指導學生讀圖1.1,認真分析人口再生產類型各階段的特點,了解其轉變過程。

            二、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

            從世界各地區的.情況看,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已完成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表現為“三低”的“現代型”;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出生率較高,人口再生產類型表現為“高低高”的“過渡型”。

            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會、經濟、文化及環境等的差異,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著各自的一些特點:

            1.發達國家的人口再生產均已處于“現代型”,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甚至出現負增長。如德國、匈牙利等國,人口已連續多年為負增長。

            2.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再生產總體上處于“過渡型”,但不同國家和地區仍有差別:

            ①非洲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的典型代表。

            ②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再生產也處于高出生、高增長階段,但有些國家已進入或正進入“現代型”。如韓國、新加坡、古巴、烏拉圭等國。我國目前已接近“現代型”。

            ③大洋洲除澳大利亞、新西蘭外,其余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均表現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

            本課小結:

            要求學生了解人口再生產類型及轉變并能運用圖表進行分析,再讓學生了解其地區分布。

            板書設計:

            第一節 人口再生產

            一、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轉變

            狹義

            1.人口再生產的概念

            廣義

            2.人口再生產的類型:

            決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1)“原始型”——“很高、極高、極低”

            (2)“傳統型”——“高高低”

            (3)“過渡型”——“高低高”

            (4)“現代型”——“三低型”

            二、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

            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差別

            2.發展中國家內部的差異

            教學后記:

            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圖表運用的能力,以圖代文,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其轉變過程。

            課后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人口再生產的正確含義是( )

            A.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 B.生生死死、世代更替

            C.不斷有新的人口出生 D.不斷有老年人口死亡

            2.如果它的出生率是1.1%,死亡率是1.0%,它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屬于 ( )

            A.原始型 B.傳統型 C.過渡型 D.現代型

            二、填空題

            1.人口再生產類型是由人口的 、 和 決定。

            2.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為特征的人口再生產類型是 型。

            三、問答題:

            簡要寫出四種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各自特點。

            參考答案

            一、1.B 2.D

            三、1.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2.過渡

            三、原始型是極高的死亡率和極低的自然增長率和很高的出生率,人口增長速度極低。傳統型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原始型,但自然增長率高于原始型,人口增長速度比原始型快,過渡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都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長速度很快。現代型則表現為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都低,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世代更替緩慢,人口年齡結構呈老年型。

          【教學課件設計:人口與環境】相關文章:

          地理人口與環境教學設計12-18

          《人口與環境》教學反思03-29

          有關《小行為大環境》課件教學設計03-11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教學設計09-22

          教學設計課件02-17

          人口手教學設計10-06

          《人口與環境》地理教學反思01-14

          有關《小行為大環境》課件教學設計范文04-14

          世界的人口的教學設計06-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新sss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三上悠亜国产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