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1 13:26: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關于《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

            我國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遠遠超過一個美國初中生,而一個中國大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卻往往抵不過一個美國初中生。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讓我們從丁肇中的文章中尋求一下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介紹(學生交流事先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或展示人物圖片)

            2、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和掌握以下詞語。

            格物致知 誠意 正心 彷徨 袖手旁觀 一帆風順

            3、默讀全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完成目標一。并標注有疑問的語句或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強調讓學生養成動筆墨讀書的習慣;著重培養學生懷疑精神與探究意識)

            討論自學批注的內容,談談作者的見解以及自己的看法。

            三、深入閱讀

            1、精讀課文,分小組討論解疑。(分小組討論解疑時,學生可以利用收集的資料,查詢答案)

            2、匯總、概括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在全班討論。突出重要問題:本文運用的論證方法。

            (在進行議論文教學時,圍繞議論文文體特點來進行學習,自學點撥時,除了要讓學生掌握課文基本內容外,還要點撥學生了解議論文的一般常識,如:論點、論據、論證方法,以及事例論證的好處等,教師可指導學生用表格梳理填寫本文所舉事例和闡述的'道理。)

            列舉事例闡述道理論述角度 明朝大理論家陽明“格”竹子,苦思頭痛而失敗的事例 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反面事例 通過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正面事例 中國學生功課成績好,面臨研究工作束手無措的事例中國學生偏向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國大學念物理時,因事先沒有準備,做研究發現需要自己做主張出注意而恐慌的親身經歷 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正面事例

            3、重點細讀,討論交流:

            利用聯習一,讓學生聯系自己學習實際,展開大討論或辯論,思考:

            ⑴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⑵ 聯系自己反思自我。

            ⑶ 怎樣改進?提出建議和方法。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設計05-13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05-07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學設計范文06-27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12-08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8篇05-07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9篇05-08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語文教學設計05-13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14篇06-09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設計06-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得 | 午夜福利网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级一区 |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