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3 12:12:5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八年級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八年級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結合實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明確機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能設計實驗,測定某種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使用動滑輪的特點,知道使用機械就要做額外功。

            2.通過實驗與討論,認識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實際意義和方法,有合理改進機械、提高效率的意識,增強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由“有用功和額外功”“機械效率”兩部分構成,機械效率是本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要通過實例分析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使學生真正認識機械效率的含義。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本節的難點。教學中要組織學生經歷測量的全過程,如讓學生經歷組裝實驗裝置、測量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加他們的實踐體驗。

            重點:機械效率的概念和有關計算。

            難點: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三、教學策略

            以“利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為背景,提出問題:動力對繩子做功等于動滑輪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嗎?讓學生猜測并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經過數據分析后發現,動力對繩子做的功總是大于動滑輪提升物體做的功。進一步分析討論,引出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效率的概念。通過理解、運用機械效率解決實際問題,認識到提高機械效率的兩種方法:減小額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討論了怎樣提高機械效率的問題之后,把效率問題延伸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學生明白只有提高學習效率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設備、實物投影儀、動滑輪、鉤碼、鐵架臺、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小明家最近買了一處新樓房,家在三樓。想把洗手間、廚房裝修一下,需把沙子運到三樓。請同學們根據需要,選擇器械幫助小明家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哪個小組選的辦法最好?

            圖1

            如圖1所示的三種方法供參考:第1種是人直接提著沙子上樓;第2種是把沙子放進桶里,人通過動滑輪把沙子拉上樓;第3種是把沙子放進質量較小的袋子里,人通過動滑輪把沙子拉上樓。

            請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各種方案。并對各個方案進行討論,比較優缺點。

            經過討論明確第一種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種方法最好,因為它比第二種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創設真實的情景,容易激發學生興趣,順利進入教學。

            通過討論,為下面學習有用功與額外功做好鋪墊。

            新課教學

            (30分鐘)

            一、有用功和額外功

            結合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看提沙子過程的視頻。思考:

            1.在把沙子從一樓運上三樓的過程中,每種方法中各對哪些物體做了功?

            2.無論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是他對什么做的功?

            3.在幾種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別是什么?

            板書:一般來說,機械對外所做的功為有用功,機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為額外功,動力對機械所做的功為總功。

            總功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實驗中,第三種方法最好,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總功最少。

            討論:不使用機械直接提升物體做的功,與使用機械提升物體做的功一樣嗎?(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沙子做的功相等嗎?)怎樣探究這個問題?

            1.設計實驗方案:用手通過一只彈簧測力計拉一個動滑輪,沿豎直方向勻速緩慢提起重為G的鉤碼。

            2.為了探究上述問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手對繩的拉力F、手移動的距離s、鉤碼的重力、鉤碼上升的高度h。

            3.改變鉤碼的數量,重復上述測量。

            4.設計表格,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次數

            手的拉力F/N

            手移動距離s/m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1

            2

            3

            5.分析實驗數據:

            (1)手拉繩所做的功與動滑輪拉鉤碼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2)哪一個做的功多一些?

            (3)你認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進一步思考并回答。

            邊實驗邊填表。

            分析實驗誤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誤差就會小一些。

            (1)不相等

            (2)手拉繩做的功多

            (3)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時還要提起動滑輪。

            進一步理解有用功和額外功。并會測量有用功和總功。

            二、機械效率

            工作中,我們總是希望額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學中,用機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

            計算公式:

            三者之間的關系:

            注意:對于實際機械,由于總是有額外功存在,η<1。

            組織學生討論:

            1.機械效率有單位嗎?

            2.為什么機械效率沒有大于1的`?

            3.用小數和百分數來表達機械效率,你認為那種表達更好?

            通過多媒體展示例題:

            利用如圖2所示的滑輪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將一個重為180N的物體勻速舉高1m,繩重、摩擦不計。

            求:總功、有用功、額外功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圖2

            (1)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計算

            (2)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3)總結、評價

            如何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實驗原理:

            2.器材:刻度尺、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甲、乙兩個滑輪組、長約2m的細繩。

            3.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③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讀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測出鉤碼上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將這三個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總功 W總功、機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實驗次數

            G  (N)

            h(m)

            W有用(J)

            F (N)

            s (m)

            W總(J)

            η

            1

            2

            3

            4

            結論:

            1.動滑輪重一定,物重越大,機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低。

            討論: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討論后得出:

            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盡可能地增加物重,減小動滑輪重,減輕繩重和滑輪轉軸處的摩擦。

            經過討論回答:機械效率沒有單位, 總小于1,用百分數表示。

            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概念。

            學生動手實驗

            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將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意識。

            鍛煉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課堂小結

            (5分鐘)

            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本節學到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分小組發言,教師對學生歸納發言較好的給予表揚,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讓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并且發現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八年級機械效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06-11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06-12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05-29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04-15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范文04-25

          關于《機械效率》教學設計06-11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方案06-12

          如何實施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06-11

          八年級物理下《機械效率》教學設計07-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一级一黄免费视频在线看 | 亚洲se在线播放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