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學設計與反思

          時間:2021-06-11 12:10: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與反思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具準備:一個蝸牛(重1克)、鹽(500克)兩袋、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2分硬幣、彈簧秤、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小天平、2分硬幣、大米、石子、彈簧秤、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聽說咱班有兩名同學跑的很快!他們是誰啊?

            師:今天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

            師:今天的比賽要增加難度,讓他們每人背一個同學來比怎么樣?

            (學生活動)

            師采訪冠軍:你為什么要選“XX”,不選“XXX”呢?

            師:“XX”多重?“XXX”呢?

            除了“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師小結:“斤、兩”是我們國家常用的單位,你知道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什么嗎?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

            師:前幾天老師讓同學們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現在交流一下好嗎?

            師小結: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現嗎?

            2.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

            (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3.認識“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蝸牛”

            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只蝸牛的體重?

            (學生興趣高漲)

            師: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秤來稱呢?

            師:那我們一起來稱一稱這只蝸牛的體重。

            (示范操作)

            師:我們來看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師:以蝸牛為標準,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嗎?

            師:我們分小組來稱一稱看誰估量的最準。

            (小組活動)

            師:每個同學拿一個2分的硬幣掂一掂試一試,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說出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師:同學們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稱一稱,好不好?

            聽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物品的質量,然后再用天平稱出物品的質量。

            (2)稱好的物品的質量用近似數表示就可以。

            師:剛才有的學生想知道我們的數學書有多重,用標尺上的刻度不夠,我們還有個辦法用法碼來稱。

            說明:游標撥回刻度0,在右盤放入砝碼,直至天平平衡。

            將砝碼和標尺上的質量加起來就是數學書的質量。

            師(拿出一袋鹽):誰來估量一下一袋鹽的質量?

            師:我們來一起看一看質量標注,一袋鹽500克,那兩袋呢?

            (板書1000克)

            5.認識"千克"

            師:如果再重一點的物品用天平來稱還合適嗎?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家里常用的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稱的用法?

            我們分小組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邊(板書:1千克)

            師:我們稱出了分別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么發現嗎?

            師:雖然體積不一樣,但質量是相同的。

            師:同組同學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師:你能估計一下你的凳子、書包有多重嗎?

            稱一稱試一試吧!

            小組活動并匯報。

            6.認識1000克=1千克

            師:1千克大米和剛才稱的1000克的鹽比較,請小朋友來猜一猜,誰重?

            (學生猜)

            師:我們用彈簧秤來稱一下這兩袋鹽的質量。

            師:也就是說 1000克=1千克(補充“=”注意讀法)

            也可以說1000個1克是1千克。

            三、應用拓展

            1.認識常用的.臺秤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彈簧秤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臺秤,你能讀出臺秤上的數據嗎?

            2.認識健康秤

            師:誰能說出他們的體重?

            3.連線

            西瓜 100克

            方便面 5千克

            4.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3克。()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課后小結:

            為了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這部分知識,并能在生活中運用,課前,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到商店、市場、超市等一些場所調查采集關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過實踐,學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輕的東西是用克來做單位的,重的東西是用千克來作單位的。所以本節課的一開始,我就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關于克和千克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讓學生回憶熟悉的生活情景,從而抓住數學教材中新知識的切入點。

            本節課重點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我主要立足于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全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6-02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6-27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9-13

          教學反思:克和千克01-04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5-20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9-30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7-06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2-08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2-2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最新国产精品自产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欧美一区 | 精品五月婷婷在线 | 亚洲精品自拍aⅴ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