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學教案《電與熱》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2 17:34:2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物理科學教案《電與熱》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物理科學教案《電與熱》教學設計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

            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電流熱效應跟電阻、電流大小以及通電時間的關系,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學生是普通學生,思維反應比較慢,需要逐步引導,又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習常常是“只聽不動手,聽了又忘記”的怪圈中重復。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改變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索電流的熱效應跟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

            【重點與難點

            重點: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阻、電流、通電時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焦耳定律。

            【教學準備

            學生電源、導線、開關、電阻絲、燒杯、溫度計、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課件(flash課件)

            【板書設計

            四、電與熱

            1、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轉化成熱能。

            2、為什么電爐絲熱得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熱呢?

            3、演示實驗: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

            結論:電流產生的熱量的多少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有關。

            4、焦耳定律:

            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大量的實驗,于1840年精確地確定了電流產生的熱量跟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即焦耳定律。

            內容:電流流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 。

            公式:q=i2rt

            符號的意義和單位:i—電流—安(a) r—電阻—歐(ω)t—通電時間—秒(s) q—熱量—焦(j)

            5、電熱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課前活動

            播放關于電能應用的錄像

            ·引入新課

            介紹生活中的電熱器。

            提出問題:熱量是從哪里來的?

            設疑:電爐絲通過導線連入電路里,電爐絲熱得發紅而導線卻幾乎不發熱,這是為什么?

            提出問題: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什么因素有關?

          【物理科學教案《電與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電與熱物理教學設計07-07

          “電和熱”的教學設計07-07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電功》07-20

          物理《電生磁》教學設計09-30

          《電生磁》物理教學設計12-18

          高中物理《電和磁》教學設計01-11

          電與熱教學反思06-02

          《電功》教學設計03-11

          初中物理觀摩課《電功和電能》教學設計11-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 一本久久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