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程《馬說》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2 19:51:1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語文課程《馬說》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初中語文課程《馬說》教學設計

            1、 熟讀課文,理清思路。

            2、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我來自榕江一所農村初中,很高興能與同學們共度一段愉快的學習之旅。雖然樂里到凱里只有100多公里,但如果要騎馬來這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一篇關于“馬”的文章吧。請翻開書第1 74頁《馬說》。(大屏幕顯示)

            二、釋題及作者簡介

            1、“說”,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跟現在的雜文相似。課題可簡單地理解為“說馬”。(大屏幕顯示)

            2、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29歲才初登仕途,但為官路上受挫頗多,懷才不遇的思想極為強烈。(大屏幕顯示)

            三、研讀課文

            1、教師范讀(目的是讓學生感受語氣,初步感知大意。)

            2、學生齊讀(目是讓學生熟悉文句,進一步感知大意。)

            3、學生思讀,討論理解

            ⑴ 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以同桌為小組,結合課文注釋讀課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觀點,看哪小組同學完成得又快又準確?(巡視備問)。(大屏幕顯示)

            明確:作者在課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論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接著提出自己觀點:因“伯樂不常有”,“雖有名馬”卻“不以千里稱也”是不可避免的。(即“千里馬”常被埋沒。)

            ⑵ 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說說論題中“伯樂”與“千里馬”是什么關系?

            明確:“伯樂”決定著“千里馬”的命運, “千里馬”依靠 “伯樂”生存。

            ⑶ 教師引語及提問:明白了論題中兩者的關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觀點,同學們繼續以同桌為小組讀課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觀點的?

            明確:作者舉例論述了“千里馬”被埋沒。作者認為,“千里馬”沒能表現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馬者”不知馬,因為他只用對待普通馬的方式喂養千里馬,千里馬因“食不飽,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沒。由此可知,“食馬者”平庸淺薄。流露出作者的譴責之意。

            ⑷ 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明白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現在,我們把第三段齊讀一遍,想一想,作者又作了怎樣的論述?

            明確:作者在這一段還是繼續寫了“食馬者”不知馬的表現,而且還刻畫了一個特寫鏡頭──“食馬者”“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更進一步地指出:“千里馬”被埋沒是由“食馬者”的不知馬造成的.。在這個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食馬者”的不知馬簡直到了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步,他不只平庸淺薄,還狂妄無恥!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發出質問:“其真無馬邪?”同時還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真不知馬也。”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不知馬”的強烈憤慨。

            ⑸ 教師引語及提問:第二、三段都是論述“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由“食馬者”“不知馬”造成的,這些內容是否重復了?

            明確:沒有。第二段是從千里馬的角度論述的,而第三段是從“食馬者”的角度論述的。

            ⑹ 教師引語及提問:誰能說說課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先提出觀點,“千里馬”常“不以千里稱也”,指出其命運的悲哀;接著從從千里馬的角度論述的“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由“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最后,又從“食馬者”的角度論述“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同時,斥責了食馬者的愚妄,并以“其真不知馬也”歸結全文主旨,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不知馬”的強烈憤慨。

            4、學生齊讀

            目的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綜合理解

            討論理解下列問題:

            1、課文通篇不離千里馬,是否只是就“馬”說“馬”?(大屏幕顯示)

            明確:不是。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的現象,揭露了埋沒人才的社會現狀。

            2、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樣的人?

            明確:“伯樂”比喻善于發現人才的賢士,“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摧殘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3、本文通過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大屏幕顯示)

            明確:本文通過千里馬的遭遇,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摧殘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憤慨和懷才不遇的思想。

            六、課堂收束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只能到此為止了,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把這篇課文背誦下來。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我祝愿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獲多多、快樂多多!

          【初中語文課程《馬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馬說》教學設計09-18

          《馬說》教學設計12-06

          馬說_教學設計10-02

          《馬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馬說》教學設計模板10-03

          《馬說》優秀教學設計07-06

          馬說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馬說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馬說》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最新肉丝袜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自拍视频在线看伦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