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03 11:45:10 王娟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1篇)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課前誦讀詞:

            <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教學引入:

            剛才,同學們背誦了<三國演義>的卷首詞。這一節課,我們就要來繼續學習《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草船借箭》

            一、整體感知

            1、讀課題,誰來說說是誰向誰借箭?(板書:諸葛亮)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書:忌妒、造箭)借箭的結果怎樣?(板書:交箭、嘆服)

            3、請同學們翻開書迅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板書:神機妙算)你從哪句話知道的?生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針對神機妙算,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預測:為什么要用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樣神?教師擇要板書問題。)

            5、交待目標: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學習借箭的經過,研究諸葛亮神機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過渡: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借箭的經過?(69自然段)]

            二、重點學習借箭經過。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6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劃出來,用心體會。

            2、自學然后(同桌)交流。

            3、集體交流:

            師: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一)生:我從這兒體會到諸葛亮算準了三天后必有大霧:生讀句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師:這場霧有多大?你能不能通過讀讓我們感受到?齊讀此句體會霧大。)(師: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準了的?再聯系上文的句子進一步體會:第一天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看出諸葛亮懂天文。(板書:懂天文)[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以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機妙算。]讀句體會

            (師可以過渡: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會有這場大霧的。引導學生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繼續匯報: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情況二)生: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與曹操聽到相照應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師:(引導讀重點句)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還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自信的笑。)

            小結:你們看一個笑字,可以體會出諸葛亮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師:借箭過程中,諸葛亮、魯肅、曹操說話時各是怎樣的神態,讓我們來看錄像體會。]

            師:看完錄像后,你們能模仿他們的神態讀他們的'話嗎?請同學們自己試試。

            師:(試讀后)讓我們分角色讀他們的話,(老師讀旁白,請一個學生讀魯肅的話、男生讀曹操的話、女生讀諸葛亮的話)

            (師: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算準了曹操不敢出兵、只會放箭如雨,這說明了諸葛亮不僅知天、而且識人。)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生:順風順水。師:諸葛亮是如何做到讓船順風順水的呢?生:調船。諸葛亮幾次命令掉轉船頭?找句讀。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5、4人小組合作:一人讀句子、一人畫圖、另兩人用文具盒或者鋼筆當船,演示船頭船尾的掉轉方向。

            6、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講解。哪是曹軍的水寨?哪是東吳?怎樣掉轉船頭?為什么要這樣做?(啟發學生說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來順風順水)從這兒你可以看出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書:曉地理)

            讀句曹操知道上了當體會神機妙算。

            小結: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當魯肅告訴了周瑜諸葛亮借箭的經過時,(引讀):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總結延伸

            1、小結板書:剛才通過對借箭經過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他懂天文、識人心、曉地理三個方面;聯系全文,你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神機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魯肅是忠厚老實的。知道了周瑜會懷疑、所以才把魯肅叫上做見證的諸葛亮真的是神機妙算。)讓我們再讀周瑜的話: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周瑜的話,試著從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機妙算換一個詞來說。出示字條: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課前質疑時的問號。)

            2、師描述小結:諸葛亮神機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長江的霧;曉地理、借了長江的風和水;識人心、借了魯肅的兵和船,從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書:)

            3、再讀課題:想一想,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還,他還要找機會還箭。師: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去還嗎?(《赤壁之戰》去還箭)

            你們課外可以繼續去閱讀《三國演義》,課后召開一次我眼中的三國人物讀書交流會。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諸葛亮,妒忌,都督,懲罰,擂鼓,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準備

            本課教學課件,相關圖文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你知道四大名著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國演義》里面的一個小故事。出示課件—封面。

            二、了解寫作背景

            大家課前一定收集了非常多的資料,誰愿意起來交流學生交流,老師相機出示課件。

            草船借箭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你知道嗎課件──背景資料。

            三、結合預習,自讀自悟

            文章最后寫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那么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大家拿出自學卡,小組間合作朗讀課文,把難讀部分多讀幾遍,討論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

            四、交流討論結果

            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教師相機簡筆畫畫出大霧,二十條船,順風順水,草等。交流學生更加明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周瑜的險惡用心了然于胸以及對曹操的`用兵多疑,魯肅的忠厚老實。(知人心)

            2、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密安排。(知天文,曉地理)

            五、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反復請同學朗讀,激起學生感情的共鳴

            學生交流高潮處,問:“此時,你最想對我們的諸葛亮先生說一句什么話?”

            課件──人物分析──諸葛亮──神機妙算。

            六、出示《草船借箭》的地形示意圖,再讀全文,進一步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七、體會課文寫作特點

            小組討論本篇課文在寫作上的主要特點。(人物對話表現人物特點)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哪對同桌想試試?真好,為你倆的勇氣感到高興。

            誰來評價一下?諸葛亮有個羽毛扇子,朗讀的時候是否能加上這個動作……

            下面請大家看圖來復述故事:課件──看圖復述。

            八、小練筆:當謀士

            讀過《三國演義》的同學都知道,周瑜太妒忌諸葛亮,以致最后長嘆一聲:“既生瑜,何生亮?”英年早逝。請問:“你對此怎么看?”

            如果說你是周瑜身邊的一位謀士,你會如何開導周瑜呢?

            誰愿意交流?

            看來我們同學都能正確對待比自已有才能的同學,具備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真不小。

            九、布置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語句。

            2、有興趣的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知天文

            諸葛亮神機妙算曉地理神機妙算

            識人心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

            【教學要求】

            1、討論、理解課文二、三、四段主要內容。

            2、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進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吹塑紙小船數只。

            【教學內容】

            學習二、三、四段。

            【教學過程】

            1、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看到諸葛亮面對周瑜的蓄意謀害和步步緊逼,仕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務。周瑜以為諸葛亮了上自己的當,以為自己是十拿九穩地占了上風,非常高興。諸葛亮怎么完成任務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是怎樣做的?(默讀3~5節后答)

            2、你從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來的?

            備用:

            ⑴周為什么吩咐不給諸葛亮準備造箭用的材料?

            ⑵諸葛亮怎么敢找魯肅幫忙?

            周瑜:想害諸葛亮,從“造”的方面卡,對諸葛亮的打算一無所知,連聽了匯報也不明白。

            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魯肅不會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準備。(識人心)

            3、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怎么辦,諸葛亮卻在充分準備之后,穩扎穩打地開始行動了。(自由讀6~9節)看看諸葛亮是怎么指揮士們利用草船借箭的。讀書要求:

            ⑴用“__”把出發時間、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語句勾出。

            ⑵根據課文內容,把借箭經過向同桌講一講,注意用上書中的重點詞句。

            4、請同學上臺,用小船演示,講述草船借箭的經過。(出示小黑板:長江方位圖)

            5、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關句。(知天文)巧借天時。

            6、他還作了哪些安排保證借箭成功?

            ⑴擂。

            ⑵船。

            7、為什么叫士兵擂鼓吶喊?

            造成進攻假象,逼使曹放箭。

            8、為什么先叫船頭朝西,后來又叫朝東,還要“一”字兒排開?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謀遠慮,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條件,叫巧借地理。(曉地理)

            9、為什么調轉船頭后,書上要說是“逼近”?

            ⑴已驚動曹,冒著危險。

            ⑵使曹誤以為是真的進攻。

            ⑶表現諸葛亮料事如神,膽識過人。

            10、看插圖,空中大霧迷漫,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卻手搖鵝毛扇,正在飲酒取樂。請用“~~~”勾出他這時說的話。抽讀。他為什么笑首說“只管飲酒取樂”?抽讀。你為什么這樣讀?齊讀。

            11、曹操出兵沒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懷。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當的?引讀“諸葛亮吩咐……。”他為什么“吩咐……”?

            ⑴嘲諷、動搖心。

            ⑵知道追趕不上。(抓“順風順水”扣“船頭朝東”)

            ⑶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三天借箭十多萬。(結果)

            小結: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一切都按諸葛亮的安排進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諸葛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用為蜀、吳聯主帥的周瑜本應非常滿意,他卻長嘆一聲,導讀。他為什么要長嘆?

            15、“神機妙算”什么意思?帶有什么感彩?由周瑜的口中說出來,對他來說是多么痛苦,這口氣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輸。再讀這一句,體會周瑜的心情。

            小結:兩人斗智,至此勝負分明。

            16、現在回顧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⑴三天有大霧。

            ⑵魯肅會幫忙。

            ⑶二十只船夠。

            ⑷船頭東西擺。

            ⑸士兵擂鼓喊。

            ⑹只管飲酒樂。

            ⑺出發、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寫諸葛亮從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萬枝箭,為什么課題卻命“借”?

            ⑴還擊。

            ⑵還因為在借箭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巧妙地借天時、借地利、借對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從強敵手中智取十多萬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陰謀,打擊了曹的實力與士氣,為聯合抗曹做出了貢獻,命“借”就有利于表現他的`才干。

            18、就從這個“借”字,你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對諸葛亮什么感情?贊揚什么?

            19、回顧板書(連線):

            蜀吳聯本當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氣量狹小,生了妒忌之心。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兩交戰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萬的詭計來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機妙算,結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萬,迫使周瑜仰天長嘆,低頭認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們讀記敘事情發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寫類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寫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別人看得明白。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了解《三國演義》的作者及作品內容,激發學生想閱讀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新詞,并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抓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教學重點:

            通過《三國演義》的相關背景介紹,激發學生閱讀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

            識記生字新詞,并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抓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并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熟讀課文,搜集有關《三國演義》的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以諸葛亮的相關話題,談話導入

            (一)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他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引出課題《草船借箭》)

            二、簡介作者及故事發生的背景

            (一)了解作者: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主要作品:小說《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兩朝志傳》,雜劇《風云會》等。

            (二)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將需要識記的生字新詞放在幻燈片的蝴蝶圖片上,讓學生抓蝴蝶識生詞,通過游戲,幫助學生識記下面的生字新詞:妒忌曹丞相都督委托懲罰魯肅遮起來私自水寨擂鼓吶喊插滿周瑜弓弩手幔子2。理解生詞和重點詞語的意思。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推卻:拒絕,推辭。

            委托:請人或者機構等代辦。

            調度:調用,安排。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四、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一)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周瑜、諸葛亮、魯肅、曹操;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二)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怎樣的?(事情發展的順序;事情的是由周瑜妒忌諸葛亮,想出讓他造十萬支箭的辦法陷害他引起的;然后諸葛亮找魯肅幫忙,到曹營“借”到十萬支箭;最后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三)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簡單概括段意

            一部分:(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起因)

            二部分:(3——9)寫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巧妙地做好借箭的準備,再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經過)

            三部分:(10)寫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結果)

            五、布置作業

            (一)抄寫生字

            (二)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這個故事簡單的講給家長聽。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調度、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談話激趣,引導交流: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們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2.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3.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歡哪一名著?能說說理由嗎?

            4.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指導學生發言。

            5.教師小結:老師最喜歡“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原因一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故事開始于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于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

            原因二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性格尤為突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歷史上是“寧我負人,休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狡詐,是一個政治家、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并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了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原因三

            作者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傳說,羅貫中曾充羅貫中任過元末農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原因四

            《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茍,或寫意,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獲取更

            如桃園結義、大鬧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子龍單騎救后主、怒喝長坂坡、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6.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草船借箭)學生齊讀課題。

            7.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疑,教師篩選整理有價值的問題。如:1)誰用草船借箭?2)向誰借箭?3)為什么要借箭?4)怎樣借箭?5)借到箭了嗎?)

            二、自由閱讀,相互討論。

            1.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1)做到“四不”: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句子。

            (2)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手到。

            (3)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試著解決剛才所提的問題,小組長整理并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記錄小組同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解決小組同學解決不了的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6

            教材簡析

            本文出自于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而成。講述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以造箭為由陷害諸葛亮,諸葛亮神機妙算,巧用妙計向曹操成功借箭,有力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本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對話精彩紛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以研讀故事起因為范例,初步學會用“抓重點,巧添加,換方式”的'方法講故事。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以研讀故事起因為范例,初步學會“抓重點,巧添加,換方式”的方法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故事出處;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故事出處: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是三國赤壁之戰中很有名的一個橋段。

            二、初讀故事,把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文,夯實字詞;分類識字,重點理解“妒忌,軍令狀”。

            2.理清脈絡,把握大意

            (按起因—經過—結果把握文章大意)

            三、試講故事,示范滲透方法;

            1.默讀一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怎么給大家講清楚故事的起因?

            2.交流展示,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1)從語言表達的流暢,故事情節的完整,主要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評價引導

            (2)依據學生的展示隨機引導概括講故事的技巧:抓重點,巧添加,換方式。

            3.結合“技巧“,借助板書再講故事。

            四、學以致用,鼓勵續編故事;

            以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的原則,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嘗試創編故事。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讀

            抓重點

            講 巧串聯

            換方式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2、教師準備:

            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

            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⑴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⑵學生交流。

            ⑶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請同學認真閱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嘆:“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么想的?

            角色扮讀。

            ⑵聯系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如,第二自然段的“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⑴默讀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⑵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詞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秘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課外延伸

            1、閱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學生默讀、思考)

            討論交流,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為一個大都督怎么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為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復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么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狡黠”。(笑)

            師:剛才,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了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為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并說說理由。

            (生稍作準備,繼續討論)

            生:我認為“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為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著,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復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愿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9

            一、教材簡析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從本課內容來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周瑜險惡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對借箭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重點。

            二、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 諸葛亮 妒忌 都督 懲罰 擂鼓 吶喊 丞相 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標

            1、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從古典故事中,體會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難點: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課前收集諸葛亮、曹操、魯肅等有關人物的資料。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①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②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課題,當“草船借箭”這四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海里閃現出什么問題?(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用草船怎樣借箭?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學們根據課題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邊讀邊想,并勾畫出生字。

            (設計說明:帶著問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思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①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這篇課文有7個生字,請看屏幕(幻燈出示)

            諸(zhū) 妒(dù) 督(dū) 寨(zhài) 擂(lèi) 吶(nà) 丞(chéng)

            請同學們用筆畫出這幾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自由讀出這幾個生字,看一看它們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認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點撥】“諸”,“寨”“丞”的讀音,它們的聲母是翹舌音,“丞”字是后鼻韻母。注意“丞”字的筆順;“寨”字的結構,它是由上中下三個部件組成的,在書寫時,要把這三個部件寫得緊湊些才好看。還有“吶”的讀音,聲母是“n”。還有“督”字要注意下部分是“目”字,不是“日”字。下面就請你認為難寫的字寫一寫。

            ②整體感知:

            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①學習第一段。

            【師生活動】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點撥】周瑜明知故問;假惺惺說;狡黠地說;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

            ②思考: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點撥】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設計說明:開放的課堂,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的興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提高了讀的質量。)

            (四)小結:

            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刻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古典文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誰能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給大家介紹一下課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講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當時魏國剛剛打敗蜀國,又派兵進攻吳國。于是,蜀、吳兩國聯手抵抗曹操。師: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誰能幫大家理順一下人物關系?生:課文中有四個人物,曹操是魏國的首領,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而周瑜是吳國的都督,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師:周瑜見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這才引出了這個故事。

            二、新課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這個故事精彩嗎?(精彩)是呀,文學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作者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的塑造又都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這節課,我們要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讓這些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躍然紙上的。

            (一)賞析重點段(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寫人物的。(人物對話)師: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人物對話。(課件出示對話,隱去旁白)現在同桌一組,分角色讀一下對話,邊讀邊想:你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再說這句話時,心里會想什么,臉上是什么表情?讀完后同桌把意見交流一下。(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揣摩人物心理,并啟發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在每句對話前加上提示語)師:大家都很聰明,能根據對話走進人物內心,下面我們加上提示語,再來讀一下課文。(課件出示加有提示語的.課文,分角色朗讀,學生互評。)師: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周瑜、諸葛亮各有什么特點?(學生談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初步認識)但僅僅根據這一段的文字,我們還不能透徹的了解人物特點,下文中,還有一些人物的語言描寫,找出來讀一讀,看你對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認識。

            (二)感悟

            1、指名讀一讀描寫周瑜的語言,總結出周瑜的性格特點是陰險狡詐。(板書:陰險狡詐)學生朗讀。

            2、再說說諸葛亮的語言。

            (1)指名讀,課件出示第一個句子,從中你有什么感悟。(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計劃,胸有成竹)你從魯肅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樣的人?(板書:忠厚老實)

            (2)還有那處寫了諸葛亮的語言?指名讀第二句話。(課件出示)老師發現,諸葛亮是笑著說的,我覺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諸葛亮說,為什么這個地方要加個“笑”字呢?來,我們先齊讀一遍。(齊讀)你們覺得諸葛亮在笑誰,笑什么?

            匯報:生(1):在笑曹操,是一種嘲笑。師:你說的真好,你來讀一讀,讀出對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看出來的?(學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語言描寫,并體會到他的謹慎多疑。)(板書:謹慎多疑)

            生(2):在笑魯肅,是一種友善的笑。你來讀一讀。

            生(3):在笑周瑜,是一種勝利的笑。你來讀一讀。讀出諸葛亮的自信。小結:你看,諸葛亮說得多準呀,他說曹操不趕出來兵,他真不敢出兵,說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帶著魯肅來取箭。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話說,諸葛亮真是——(學生一起說: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條件

            同學們,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都算準了什么呢?生:他算準曹操不敢出兵、算準周瑜要加害他、算準魯肅不能出賣他。

            師:也就是說諸葛亮他算準了人,這也是“識人心”(板書:識人心)但僅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嗎?他還算準了什么?生:三天后有大霧。

            師:這是他知天文。(板書:知天文)生:回來時順風順水。師:這是他曉地理。(板書:曉地理)總結:是呀,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草船借箭才會成功。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諸葛亮?(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等)三、全課總結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還領略了古典名著的風采。其實,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老師希望課下,大家能以“走進三國”為主題,完成本周的積累,并把你積累到的知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周瑜----陰險狡詐諸葛亮----神機妙算(識人心知地理曉天氣)曹操----謹慎多疑

            魯肅----忠厚老實

            【課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的安排,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活動,為學生打開學習名著的大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學目標我就確定在“通過對人物對話的研讀,感受名著中性格鮮活的人物特點,通過分角色朗讀,走進名著中精彩紛呈的故事。”教學時,針對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和訓練重點,我主要引導孩子通過研讀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特點,再通過課后的延伸,達到讓學生愛上名著的目的。雖然課堂還有許多遺憾,比如指導朗讀還是不算到位,時空沒掌握好等,但是,從學生那積極地參與教學上,從課后孩子們賽讀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看孩子們從課堂上收獲到了什么,在老師的引領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們在那短短的40分鐘里參與了,收獲了,就不失敗。語文課堂就是充滿遺憾的課堂,沒有遺憾,又怎么有我們不斷完善教學的動力呢!在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們會走向成熟。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教師準備

            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三國,導新課

            師: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書或電視劇嗎?(看過)那你最喜歡三國里的那些人物?(學生發言)

            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諸葛亮,誰能說說喜歡他的理由嗎?(學生各抒己見)如: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等。

            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和諸葛亮有關。板書:草船借箭(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大多數同學對《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老師抓住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更能激發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下面再請大家自由的讀讀課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

            1.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匯報交流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經過(3—5自然段)結果(6—9自然段)

            (2)、概括課文大意。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梳理: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只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

            師:難怪周瑜長嘆一聲(出示句子:“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過他呀!”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為探究性學習作好了鋪墊}

            三、合作探究,領悟神機妙算,感悟人物形象

            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課文中的那些地方得到了充分體現?

            1.學生默讀課文把認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

            2.小組互動,快速討論、交流,準備匯報。

            3.全班互動,交流研究成果。引導品讀感悟。

            ——算天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么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②但是光讀這句,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出諸葛亮之所以敢立下軍令狀,是因為他在三天前就算準了這場霧。)

            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齊讀)”

            ——算人。

            (1)算到了曹操謹慎多疑。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抓住“笑”指導學生朗讀第一句,說說諸葛亮在笑誰?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如:笑曹操的謹慎多疑,笑周瑜的自不量力,笑自己的`神機妙算......根據諸葛亮不同的笑進而讀出不同的語氣)

            諸葛亮雖然笑著說,但他并沒有把要說的話說出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諸葛亮會說什么(指導學生練筆寫出諸葛亮沒說的話。如: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因為他太謹慎、太多疑啦!周瑜想害我,太自不量力了吧......)

            (2)算到了魯肅不會告密

            魯肅雖是周瑜的心腹,但生性忠厚老實。就是因為諸葛亮對魯肅十分了解,就算準了他不會告密(引導學生找出句子: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算準了借箭的位置

            師:諸葛亮不僅能算天、算人而且還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引讀:“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因為諸葛亮考慮周密,非常清楚借箭的地理位置,是他的巧妙安排。你們覺得諸葛亮怎么樣?(神)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師:周瑜哪里不如諸葛亮?(通過與諸葛亮對比,感受周瑜形象:心胸狹窄,自不量力......)

            {設計意圖:以文眼“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交流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不同形式的讀去感悟語言文字,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富有形象色彩的語言植根在孩子們的語言世界中。}

            四、總結全文,以讀促讀

            1.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的形象成了民族的化身,智慧的化身。

            2.如果同學們還想進一步了解諸葛亮或三國中的英雄人物,課后再去好好地讀一《三國演義》這部經典著作。

            {設計意圖:由三國開課,又由三國結束,使整個課堂前呼后應,完整一體。并把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繼續讀《三國演義》從而激發學生好讀經典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落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1.從題入手,因題質疑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

            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為什么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這一目的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2.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

            3.發散思維,勇于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課堂上學生質疑:如果三天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會怎樣呢?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諸葛亮肯定大難臨頭中計了,有的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定會有化險為夷的計策,有的說,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這一回諸葛亮很可能兇多吉少……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同,但言之有據。教師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肯定學生的思維,并鼓勵學生課后閱讀,繼續探究。

            4.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

            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小學五年級《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課文《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06-08

          掌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掌聲》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5-31

          《貓》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3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3

          《船長》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20

          《窮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23

          《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07

          《稱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12

          《翠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本三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自拍制服丝袜 | 在线电影日韩亚洲中文久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