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童趣》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5 17:32:3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語文課文《童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語文課文《童趣》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詞語,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語。

            ⑵ 熟讀并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掌握基本的解詞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培養閱讀和翻譯能力。

            ⑵ 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⑶ 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品味作者在敘寫中表現出的童年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思維。

            3、德育目標:

            學會觀察、體味人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樣得來的。

            【教學方法】

            1、讀議結合法:

            本為較為淺顯,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從劃分停頓入手指導學生誦讀,正確劃分朗讀停頓,以理清句意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在反復誦讀中疏通文理,體會童稚時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處。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說說課文中哪些描寫富于童趣,自己最喜歡哪些句子。

            2、譯述法:

            文章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兒時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指導學生疏通文字,領會課文大意,然后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評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課文,梳理、積累語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背景音樂歌曲《童年》)

            同學們,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著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陽光般燦爛。那時,一切都是那么輕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無忌,憶起時總是醇香醉人,有誰來講講記憶中象過家家斗蛐蛐這樣的樂事,讓我們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學生講述)清代文學家沈復也有過快樂的童年,《閑情記趣》中就記敘了他兒時一些趣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品味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沈復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簡約生動的白描語言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1、沈復(1765~?)

            字三白,號梅逸。清代乾隆年間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蕓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清代小說。系沈復在嘉慶年間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蕩不定之義,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園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慨嘆。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全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韜)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主要有兩大內容:

            ⑴ 參與社會生活的艱辛,家庭生活,尤其是與妻子愛情生活的苦與樂。

            ⑵ 記敘了游賞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種種藝術生活的樂趣。俞平伯稱贊此書: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卻仿佛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

            三、譯讀梳理、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注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

            結合注釋和字詞典,掌握字音:

            正音:

            童稚(zhì) 鶴唳(lì)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丘壑(hè) 癩蝦蟆(há má) 藐小(miǎo)

            項為之強(wèi)(jiāng)

            2、教師作朗讀指導,劃分朗讀停頓,分清句讀: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和現代漢語同源異流,簡潔、典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指反復誦讀,文意會愈加清晰,學習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讀時要特別注意停頓、語氣、語調等。

            朗讀時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一方面出于換氣的需要或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表情達意。

            文言文同樣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如疑問語氣要讀出升調,感嘆語氣讀降調。

            本文應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首段中前三個分句是作者對遠逝往事的遐思,宜緩緩來讀,聲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說那時的行為和收獲,可以略快,聲音略高,并注意正確停頓,以表達對結構的理解: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個四字詞于段末小結,語氣要輕松些。朗讀則果然和作果如兩個判斷句時,語調略微歡快。

            投影:

            1、能/張目·對日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3、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5、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較短的停頓,·表示極短的停頓。

            3、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和語調。

            4.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并結合注釋,疏通文句。

            投影:

            ⑴ 解釋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自己)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白的,沒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以蟲蚊為獸(把當作)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興正濃(興趣)

            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方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則或千或百(有時)

            ⑵ 指出加粗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 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之物)

            ② 昂首觀之(代夏蚊)

            ③ 使之沖煙而飛鳴(代蚊子)

            ④ 蹲其身(代自己)

            ⑤ 觀之,興正濃(代二蟲)

            ⑥ 驅之別院(代蝦蟆)

            ⑶ 聯系語境,揣摩、翻譯難句:

            ①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提示: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變成了白鶴。

            ② 蹲其身,使與臺齊。

            提示: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

            ③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提示: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滿足。

            ④ 見二蟲斗草間。

            提示: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

            ⑤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提示: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5、學生聽讀、朗讀課文,識記文章的精彩情節,分小組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點評。

            ⑴ 假如這些事是你親身經歷,你在譯述時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⑵ 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⑶ 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四、理讀積累,品析意趣

            1、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并說明趣在哪里。

            學生討論、交流,指名發言。教師歸納一些代表性的發言:

            ⑴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⑵ 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有趣,趣在想像豐富,稚態可掬。

            ⑶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學生邊讀邊梳理、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⑴ 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⑵ 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⑶ 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⑷ 找出文中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⑸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⑹ 找出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⑺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學生分類尋找、整理,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⑴ 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 鶴──壑 向──項

            ⑵ 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 唳──鳴 素──白

            ⑶ 字同義不同的字:

            觀 昂首觀之 (看)

            作青云鶴觀 (景象、景觀)

            察 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 (觀察)

            神 定神細視 (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時 余憶童稚時 (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 (經常)

            ⑷ 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藐小之物──龐然大物 凹──凸

            ⑸ 成語:

            明察秋毫: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聲像悶雷。

            ⑹ 通假字: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⑺ 省略句:

            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

            使與臺齊應是余使目與臺齊

            3、熟讀文章,嘗試背誦。

            五、課堂小結

            《童趣》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辭簡約,韻味雋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評論《浮生六記》說:無酸語,贅語,道學語。奇文共欣賞這類小品文猶如香茗、佳釀,是宜悠然中讀美文,品人生的。

            六、布置作業

            沈復觀昆蟲而寫成此文,你在童年時也有這樣回想起來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嗎?請參照本文,從記憶的倉庫中采擷一兩朵童年生活的亮麗花瓣,寫一個表現童心童趣的片斷。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敘事順序,品析文中的物外之趣,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請學習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交流、以純真的童心觀察世界,那些對大人來說似乎是閑情逸趣的經歷,對孩童卻是真正的快樂,以交流、點評的過程,為深層分析課文創設氛圍。

            二、理清敘事順序,探究感悟意趣

            1、學生集體背誦全文,思考、交流:

            ⑴ 文章首句敘寫自己童稚時獲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讀時對句意層次的把握,分析第1段在結構上的作用。

            ⑵ 課文第3段中,林獸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銳的童心,它們分別指什么?

            ⑶ 第4段中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句中龐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樹又分別指什么?

            ⑷ 課文分敘部分描寫了兒時哪些物外之趣?

            ⑸ 文中有哪些描寫作者神態的句子?表現出兒時的作者怎樣的心理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⑴ 文章開篇僅用32個字,以物外之趣總攝下文敘事,行文簡潔。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視覺敏銳,又表現出孩子的稚氣、天真。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說明作者小時候善于細致地觀察細小事物,看到細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所看不到的妙處,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⑵ 作者年幼時居城中,渴望見到大自然風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來實現自己的愿望。林指叢草,獸指蟲蚊,丘指土礫凸者,壑指土礫凹者。

            ⑶ 句中的龐然大物指癩蝦蟆,所拔之山指土礫凸者,所倒之樹指草。

            ⑷ 文章分敘部分描寫的物外之趣有:

            ① 觀蚊成鶴。擬成群的夏蚊為群鶴舞空,把以煙噴蚊想像成青云白鶴的景象。

            ② 神游山林。在花園里土墻凹凸處定神細視,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 鞭逐蝦蟆。見癩蝦蟆吞食二蟲,鞭打示懲,驅之別院。

            ⑸ 神態描寫表現兒童的心理變化。用昂首觀之,項為之強表現專注之情。徐噴以煙寫貪歡淘氣(若速噴,則煙濃蚊落,難作青云白鶴觀)。蹲其身,使與臺齊寫考慮到觀察的方便,表現身心的投入。先用方出神觀之正濃寫好奇而被吸引,用呀然驚恐表現內心的難以置信、受驚而漾起不平;用神定寫看清了造成嚴酷現實的原因,思謀辦法。文章還借對外敵入侵以及自己如何處置的描寫,表現心理變化。癩蝦蟆的兇殘用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一表現癩蝦蟆氣焰囂張,一盡一吞表現它的貪婪兇殘,也是作者呀然驚恐心理變化的外因。這先拔后倒再一的殘暴之狀,造成童稚作者的驚心動魄,才有以下捉鞭驅的舉動。三個動詞連用,可見當時決心大,措施狠。讀至此處,讀者可見作者舉起正義大旗主持公道時的除惡的決心、莊嚴的神態,而大快人心。

            2、學生合作探究:文章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圍繞趣字著墨,展現了一幅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圖。趣既在事中,擬夏蚊為群鶴舞空等,更在超乎物外的稚情,那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得物外之趣是借助于豐富而有創造性的聯想和想像。在作者童稚的世界里,視蚊子如群鶴舞空,視叢草蟲蚊土礫的小天地為成人之大世界,視蟲斗,鞭蝦蟆,這一切不是來自成人理性化的思考,而是幼稚的好奇心和想像。如觀蚊成鶴表現作者幼時的可愛天真,想像力的空靈飛動,以及心靈的追求。課文還通過描寫表現在童稚的眼里世事是本無所謂大無所謂小的,世界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發生變化:叢草可以為林,蟲蚊可以為獸,土礫可以為丘壑,所有的一切,儼然一個精致的大千世界,這是視小為大。由于蹲其身,使與臺齊,又于定神細思之中,將自己融入而神游其中,將自己化為渺小的蟲豸一類。這是視大為小。這些都是想像產生的效果。

            三、話說童年,拓展延伸

            童年的確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滿陽光、充滿詩意、充滿幻想、充滿希冀,請同學們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以童年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長短不限。

            學生說話,教師整理。

            童年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純真的詩;

            童年是一顆晶瑩的露珠;

            童年是剛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飛向憧憬的小鳥;

            童年是記憶天幕上永遠閃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飛逝不見的箭;

            童年是一顆方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個謎,混沌初開、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畫,色彩絢麗、爛漫天真;

            童年是那無憂無慮四處游蕩的風;

            童年是媽媽的搖車不停地搖啊搖;

            童年是奶奶的傳說充滿好奇與幻想

            教師小結:你們看,我們每個人說一句很美的話,組合起來還是一篇散文詩呢!

            四、課堂小結

            童年是一個充滿詩意和希冀的字眼,更是意趣盎然的人生體驗,沈復的《童趣》使我們又重溫了記憶中那充溢雅趣的歡樂時光,正如同學們所說,童年是一只飛向憧憬的小鳥,愿我們帶著這份童心啟程,在秀水藍天之間放飛希望。

            五、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背誦全文,完成1~8題:

            1、填空:

            課文《童趣》選自《______》,作者是__代文學家___。課文詳細敘述了作者兒時以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戲蚊于素帳看到 的景象;二是觀蟲斗草間遇到____的經過。

            2、下列加粗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心之所向 B、昂首觀之

            C、使之沖煙飛鳴 D、項為之強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果如鶴唳云端 B、又留蚊于素帳中

            C、為之怡然稱快 D、項為之強

            4、文章描述了我從不失童稚的游戲中獲得了物外之趣,物外是指 的意思。

            5、古詩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練的語句,被當作成語保存到現代漢語中來。試從文中摘錄這樣的語句,并解釋其大意:

            ⑴ ( )

            ⑵ ( )

            ⑶ ( )

            ⑷ ( )

            6、結合課文,給古今詞作如下分類,每一類舉一例并作分析:

            ⑴ 古今意義沒有變化的詞:

            ⑵ 消亡不再使用了的詞:

            ⑶ 意義轉移了的詞:

            7、鶴唳是鶴鳴叫,你知道關于風聲鶴唳的成語故事嗎?請簡單敘述。

            8、又留蚊于素帳中句中素的意思是 ,寫出兩個含有素的成語。

            【參考答案】

            1、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清 沈復 鶴唳云端 龐然大物

            2、A

            3、D

            4、超出事物本身

            5、⑴ 明察秋毫 ⑵ 怡然自得 ⑶ 夏蚊成雷 ⑷ 龐然大物(解釋略)

            6、⑴ 例詞:草 ⑵ 例詞:余 ⑶ 例詞:項(分析略)

            7、風聲鶴唳語出《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逃,潰兵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驚慌疑懼之極。

            8、白的、沒有染色的 素昧平生、素面朝天。

            六、布置作業

            1、熟練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二,積累語言材料。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觀察昆蟲是童趣之一,學生們大多有此體驗,可讓他們講講自己觀察某種昆蟲的情形。

            2、探究:觀蚊成鶴情節中,與蚊子形近的飛蟲或飛鳥何止百千,作者不比蠅、鴉,為什么非要成鶴呢?請查找有關鶴的意象和象征的資料,并結合沈復的經歷解說緣由。

            提示:古時中國的讀書人是慣用鶴翔或鶴鳴來喻人生大志的,所謂鶴鳴九皋沖天一鶴,劉禹錫就有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句子,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和積極向上的抱負。在作者幼小心靈中,能與沖天之鶴齊舞,成為一鶴排云翱翔藍天是快意之事。因此文中項為之強不僅是專注的神態描寫,而且是心向往之、一意追求的表現。

            3、課外推薦《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寫童年生活的佳作讓學生閱讀。如魯迅小說《社戲》,張潔散文《揀麥穗》,愛亞散文《白雨衣》,狄金森《籬笆那邊》等。

          【語文課文《童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童趣》教學設計07-14

          課文《童趣》優秀的教學設計07-14

          課文《童趣》教學設計范文02-03

          課文《童趣》的教學設計范文11-03

          童趣課文教學設計(精選5篇)04-16

          課文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1-06

          《童趣》語文教學設計05-25

          關于小學語文《童趣》的教學設計02-03

          課文童趣的教學反思06-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亚洲另类专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天天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