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樂傳情》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9 11:34: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鼓樂傳情》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內容:

          《鼓樂傳情》教學設計模板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2、動:露一手:節奏聽辨與表現。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能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流暢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在學習歌曲時能夠關注反復記號,正確掌握歌曲的演唱順序。

            2、通過該活動培養學生聽辨旋律并從旋律中提取節奏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演奏較密集節奏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歌曲活潑、歡快、節奏較為緊密,學唱時又采用整體聽唱與分句模唱相結合的方式。熟悉后,可將幾個難點節奏單獨列出,讓學生自由組合練習。用教材提示□的方式聽辨節奏,這樣既能解決了節奏難點,又不至于枯燥無味。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新授歌曲:

            1、指導性談話。

            2、先范聽一遍錄音。

            3、具體進行教唱歌曲。

            4、具體進行分析透析歌曲結構、情緒、曲式等。

            該首歌曲是一首熱情、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表達了佤族少年兒童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歌曲為單二段曲式,四二拍。其旋律流暢,節奏多變,附點節奏,前十六分節奏,后十六分節奏的運用使歌曲歡快并富有動感。

            5、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有表情地演唱。

            6、歌曲進行總結歸納。

            三、動:露一手:節奏聽辨與表現:

            1、用小鼓模仿老師所奏旋律的節奏,并說說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略)

            2、用自制的小鼓敲出 為歌曲伴奏。(略)

            四、布置豎笛作業:古曲《夕陽簫鼓》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聽:《將軍令》《滾核桃》。

            2、動:我們創造:以擊鼓方式表現特定情景。

            教學目標:

            1、學生在欣賞《將軍令》《滾核桃》的過程中感受到“鼓示”這種特殊音樂表現形式的獨特魅力,體驗到中國鼓樂和非洲鼓樂的風格差異,進一步開闊音樂視野,對“文化的多樣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到:“以擊鼓方式表現特定情景”的創造性活動中,通過感受與體驗,對我國傳統的“鑼鼓經”有初步的感性認識節奏感與動作的協調性得到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可以讓學生看一些關于“蘇南吹打”的圖片,簡單介紹蘇南吹打樂的主要演奏樂器。聽賞過程中,可引導學生結合哼唱主題旋律感受這種器樂演奏形式的獨特風格。

            老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簡單的“鑼鼓經”知識,了解“同、丈、臺、七、樸”所代表的打擊樂器音響。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三、欣賞樂曲《將軍令》、《滾核桃》

            1、先范聽《將軍令》一遍

            2、具體進行分析

            在分析時要注意給學生提示時語言要通俗化。

            3、讓學生結合所聽內容暢談自己的所聽感受。

            4、師作歸納總結。

            5、試聽《滾核桃》一遍。

            6、具體進行分析。

            7、讓學生結合所聽內容暢談自己的所聽感受。

            8、師作歸納總結。

            9、對欣賞內容作總結歸納。

            四、動:我的創造:以擊鼓方式表現特定情景。

            請同學們動手敲一敲鼓,想一想能用哪些方法讓鼓發出不同的聲音,怎樣利用這些聲音表現特定的情景。

            五、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聽:《非洲鼓魂》

            2、唱:《咿唷嘞啦》

            3、拓展:欣賞非洲舞蹈。

            教學目標:

            1、學生在欣賞《非洲鼓魂》的過程中,感受到“鼓樂”這種特殊音樂表現形式的獨特魅力,進一步開闊音樂視野,對“文化的多樣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學生能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流暢地演唱《咿唷嘞啦》,在學習歌曲時能夠關注反復記號,正確掌握歌曲的演唱順序。

            教學重點及難點、解決方法:

            1、先聽賞,聽賞后交流自己的體會,接著可以讓學生做“會說話的鼓”的節奏游戲或讓同學們欣賞非洲鼓樂表演的視頻,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非洲鼓樂。然后老師指導學生聽賞,再隨著《非洲鼓魂》音樂模仿非洲人也擊鼓 舞蹈的情態。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學習新授歌曲《咿唷嘞啦》

            1、先范聽一遍錄音。

            2、具體進行教授。

            3、具體進行分析、透析。

            “咿唷嘞啦”是剛果民歌中的襯詞,本身沒有具體含義,歌曲的顯著特點是節奏極其豐富,旋律行進獨具特色,我們仿佛聽到了非洲叢林里歡騰、激越的歌聲和鼓聲。

            4、在分析的基礎上再進行演唱。

            5、檢查學生演唱情況。

            6、對歌曲進行小結、歸納。

            7、聽賞《非洲鼓魂》。

            8、先進行范聽一遍。

            9、進行具體分析:

            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又被稱為“非洲傳統音樂之魂”。

            10、在分析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感受一遍。

            11、師在欣賞上作小結。

            三、拓展:欣賞非洲舞蹈

            可以建議學生網上收集非洲歌舞,并感受。

            四、教學后記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聽:《黃河留下威風鼓》。

            2、奏:豎笛《夕陽簫鼓》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黃河留下威風鼓》讓學生感受到“鼓樂”這種特殊音樂表現形式的獨特魅力。

            2、通過吹奏豎笛讓學生了解這段膾炙人口的曲調優美如歌,旋律線如波浪般進行,顯得格外柔美與和諧。

          【《鼓樂傳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鼓樂鏗鏘說課稿11-12

          傳情的造句07-04

          鼓樂喧天的成語解釋01-16

          《鼓樂鏗鏘》之“打擊樂”欣賞的教學反思09-13

          《傳情達意的賀卡》課堂教學反思07-03

          冬至傳情作文12-21

          大豆傳情散文08-10

          默默傳情散文09-02

          紅葉傳情散文07-2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白嫩萝福利莉视频动漫 |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丝袜精品网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