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逍遙游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02 13:51:2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課文逍遙游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設想

          課文逍遙游的教學設計范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介紹莊子及其影響,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很重要。古文以誦讀最為重要,所以第一節課安排學生朗讀課文。莊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點,解讀具有多樣性,“詩無達詁”,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強求一致。

            教學目標

            1.了解《逍遙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豐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3.整體感知文言文,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對莊子“逍遙游”主旨的理解。

            2.鑒賞本文想象豐富、意境開闊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莊子的思想是東方神秘國度中國最有價值的思想。——海德格爾(德國)

            “讀莊子像是讀一本偉大的神秘主義的書!薄终Z堂《信仰之旅》

            一說到莊子,我們就會想起“莊生化蝶”的故事,“莊生曉夢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過《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學習過他的《秋水》,對他的情況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莊子?

            莊子簡介:約前369-前286著名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家貧,曾借粟于監河候(官名),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后來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豐富!肚f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曾說他的作品“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

            解題:逍遙自在、逍遙馬、逍遙宮、逍遙冠,這些詞語應該都與《逍遙游》有關,莊子所謂逍遙游,用課文原話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肚f子·天下》講到莊子的思想時,說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這兩句話非常典型地總結了莊子的思想!蔼毰c天地精神往來”就是《逍遙游》說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這也是莊子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即擺脫了一切束縛的絕對自由。

            二、正音、熟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字音、句讀、節奏和重音的掌握情況。

            2.明確字音:

            鯤(kūn)鵬摶(tuán)齊諧(xié)坳(ào)堂

            遷徙(xǐ)北冥(mínɡ)夭閼(è)沮(jǔ)喪

            知(zhì)效一官榆枋(fānɡ)斥鴳(yàn)晦朔(shuò)

            決(xuè)起而飛蓬蒿(hāo)翱(áo)翔惡(wū)乎待哉

            窮發(fà)之北泠(línɡ)然舂(chōnɡ)米蜩(tiáo)

            數數(shuò)然飡(cān)蟪(huì)

            3.教師范讀。

            4.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對照注釋,理解內容

            1.借助于課文注釋和字詞典,理解課文內容。

            2.不理解的內容,同桌或前后位可小聲討論。

            3.集中處理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提出,學生解答,教師注意引導。

            第二課時

            四、整體感知,掌握主旨

            1.莊子逍遙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2.作者認為真正的逍遙游是一種什么境界?

            明確:現在一般認為,所謂的.“逍遙”,就是從一切社會現實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達到一種精神上的、也是主觀的“絕對自由”。莊子提出他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是一種“無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這是一種擺脫了一切主、客觀束縛的絕對的自由。顯然,莊子所追求的這種逍遙或自由在社會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莊子認為,人只能通過精神的修養,即無知無欲,保持恬淡寧靜的心境,體認人與“道”、人與宇宙萬物的一體,這樣才可以獲得精神上的絕對自由。

            3.你對這樣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提倡百家爭鳴。

            4.試分析本文的結構和論證方法。

            明確結構:第一段寫不論是鯤鵬還是蜩與學鳩,雖有大小的區別,但都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遙。

            第二段承接上文,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與大的區別。中心意思還是說明,小與大等一切關系都是相對的。

            第三段,指出不論是德才兼備的一般賢人還是更高境界的宋榮子和列子,都還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遙,并最終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遙。

            明確論證方法:

            1.一一列舉鯤鵬、蜩與學鳩、朝菌、蟪蛄、冥靈和大椿、斥鷃、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宋榮子、列子雖然有小大之辯,但都有所待,都不是真正的逍遙,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真正的逍遙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因為“彼且惡乎待哉”。這近似于駁論。

            2.魯迅《拿來主義》的論證方法,先批駁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拿來主義,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3.賞析最后一段。

           、僮髡叻謩e列舉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宋榮子、列子目的是要說明什么道理?

           、谑菍⒆髡吡信e的形象做一個分類比較。

            在莊子眼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與蜩與學鳩、朝菌、蟪蛄、斥鷃一類。他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它們的視野受客觀條件限制,“之二蟲又何知!薄靶≈患按笾,小年不及大年”才導致了它們嘲笑鯤鵬,宋榮子、列子和鯤鵬、冥靈和大椿是一類,通過比較,得出的觀點具有說服力,令人聞所未聞,又不容置疑。

            ③作者怎樣連接這幾部分內容?

            明確:“而宋榮子猶然笑之”;“雖然,猶有未樹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通過這些否定性的句子,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觀點。

          【課文逍遙游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逍遙游》教學設計11-14

          課文《逍遙游》教學設計范文12-25

          高二課文《逍遙游》教學設計11-17

          逍遙游教學設計07-30

          《逍遙游》教學設計07-29

          《逍遙游》教學設計02-27

          逍遙游 教學設計01-07

          逍遙游教學設計07-08

          逍遙游教學設計12-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 日韩国产麻豆中文 | 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拍 |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 |